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安丸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秀平;张春燕;赵清华;李晓辉

    目的 探讨胃肠安丸在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肠安丸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总有效为7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止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止泻时间,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恢复期,观察组患者的IL-10和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IL-10和IL-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肠安丸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且纠正免疫失衡,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血清ACA、sHLA-G等在预测习惯性 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婷;朱爱珍;王雪松;李晓霞;康亚妮

    目的 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sHLA-G)水平在预测习惯性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产检的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早期妊娠孕妇42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无自然流产史早期妊娠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定量检测两组样本血清中的ACA、IL-10及sHLA-G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中的ACA、IL-10及sHLA-G水平用于预测习惯性流产的价值.结果 试验组的血清A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及sHLA-G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ACA联合IL-10及sHLA-G水平预测习惯性流产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清ACA、IL-10及sHLA-G水平单独预测习惯性流产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检测早期妊娠患者血清中的ACA、IL-10及sHLA-G水平对习惯性流产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密切留意有流产史孕产妇的血清ACA、IL-10及sHLA-G水平,并及时对存在习惯性流产风险的孕产妇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及母胎界面中白细胞介素10、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作者:齐卫红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患者母胎界面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的检测,以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及母胎界面与外周血因子的相关性.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母胎界面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

    作者:阎华;王爱华;王华芝;沈鸿敏

    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病关系密切,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RSA及正常早孕妇女的蜕膜、绒毛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因子,以探讨RSA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微环境失调的相关性.

  • 干扰素-γ、白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杜卫萍;叶文静;陈明会;李栋;景学安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位点、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120例食管癌患者和122例对照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法检测IFN-γ +A874T及IL-10-A1082G单核苷酸多态性;运用叉生分析,计算IFN-γ+874位点基因型与部分环境因素以及两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定量分析指标.结果 病例组IFN-γ+ 874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37.92%,高于对照组的28.7%(x2 =4.6414,P=0.0312);IFN-γ+874AT基因型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IFN-γ+874AA型者的1.729倍(95% CI:1.015 ~2.947),IFN-γ+ 874TT基因型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IFN-γ+874AA型者的2.923倍(95% CI:1.227 ~5.214),而IFN-γ+874AT +TT患食管癌的风险是IFN-γ+874AA基因型的1.821倍(95% CI:1.081 ~3.069);IFN-γ+ 874AT+ TT与饮酒指数、霉变食品摄入和三餐时间不规律存在正相加模型的协同作用,S值依次为1.909、4.154和5.026,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依次为51.10%、31.72%和25.37%;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IFN-γ+ 874AT+ TT与IL-10-1082AG+ GG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γ+874AT和IFN-γ+874TT基因型可能增加食管癌患病易感性,T等位基因可能为食管癌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IFN-γ+ 874AT+ TT基因型携带者如减少相应的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可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航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EOC患者37例作为试验组,其中Ⅰ+Ⅱ期10例、Ⅲ+Ⅳ期2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2、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估IL-22与IL-10及TNF-α 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Ⅲ+Ⅳ期血清IL-22、IL-10及TNF-α 水平均高于Ⅰ+Ⅱ期和对照组,且试验组Ⅰ+Ⅱ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患者中IL-22与IL-10及TNF-α 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2在EOC患者中异常升高,并与肿瘤分期、IL-10及TNF-α 相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冬梅;刘敬霞;李艳超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观察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TNF-α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IL-10于发病后第1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6h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TNF-α峰值出现早于IL-10.结论:细胞因子产生的时程和作用机制不同,致炎因子占主导地位时,使缺血性损伤加重,抗炎因子占主导地位时,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 外源性白介素-10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害时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谷俊朝;王宇;薛建国;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郭振

    目的:探讨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肝损害大鼠胰腺、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及AN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大鼠ANP肝损害模型,随机分成3组:3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IL-10腹腔注射治疗30只,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30只,观察血中NO含量变化.观察了胰腺、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变化,肝、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建立ANP模型后6h、12h、24h,血中NO水平明显升高,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阳性渐升高,IL-10治疗后,IL-10组NO水平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阳性表达降低,肝、胰腺组织损害也相应减轻.结论:N0和iNOS参与了ANP肝损害发病机制,IL-10通过降低NO和iNOS水平对ANP具有防治作用.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给予IL-10对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改善预后可能是有益的.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亮;张力文;陈建平

    目的: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AI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AIH患者(AIH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IL-10水平与AIH肝功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①AIH组外周血中Treg、Tfr的比例及血清中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Tfr无相关性.③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IH患者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中IL-10表达下降,与AIH的发生、进展有关.

  • 异丙酚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媛媛;王焱林;王成夭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对照组(L组);低剂量异丙酚治疗组(Lp1组);高剂量异丙酚治疗组(Lp2组),每组6只.按预设时相采集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肺湿/干重比反应肺含水量;并观察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含量.结果:内毒素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及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血清及BALF中TNF-α、IL-1β、IL-10水平显著升高,而异丙酚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内毒素组减轻,大剂量作用更明显.结论:异丙酚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大剂量作用较明显.

  •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6/IL-10的影响

    作者:邓学军;罗贵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前、后及20例非冠心病为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结果: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1.64 ±0.53,1.06 ±0.38;0.92±0.41,均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周后,ACS组血清IL-6/IL-10显著下降(1.64 ±0.53,0.90±0.3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泌失衡,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平衡有益作用.

  • 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陈彩霞;胡藻

    探讨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不同及治疗后水平的变化情况.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的UC患者84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无慢性消化道疾病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6、IL-8、IL-10、IL-17、TNF-α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UC患者IL-6、IL 8、IL 10、IL-17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4、397.9、104.3、213.3、270.4,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IL-6、IL-8、IL-10、IL 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0.4、9.9、17.3、12.4,均P<0.01).不同期别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同,药物治疗后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从而控制炎症反应,评估疾病程度.

  • 贵州省彝族、瑶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10-592多态性相关研究

    作者:王婵娟;单可人;何燕;张婷;李毅;齐晓岚;赵艳;肖雁;吴昌学;官志忠;任锡麟

    目的 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研究人群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结果 贵州省黔西彝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及汉族人群的IL-10-59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纯合突变型(AA)为51.43%、40.74%、32.53%、49.59%;杂合子(AC)41.9%、40.74%、54.82%、44.63%;野生型(CC)6.67%、18.52%、12.65%、5.79%.等位基因频率:A为59.94%~72.38%,C为27.62%~40.06%.IL-10-592基因型频率在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荔波汉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荔波瑶族与黔西彝族、荔波瑶族与荔波汉族、黔西彝族与威宁彝族、威宁彝族与荔波汉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592基因多态性在民族总体人群以及黔西彝族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贵州省汉、瑶、彝族人群的HBV易感性相关.IL-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BV易感的危险因素之一.

  • 白介素-10、干扰素-γ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杨慧;梁肇海;刘小立;王峰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1082G/A位点和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A/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病例组及对照组各200例IL-10启动子区-1082G/A、IFN-γ+874A/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IL-10(-1082)位点A/A纯合子、A/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4%、13.1%、1.5%,对照组分别为77.5%、22.0%、0.5%;病例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9%、8.1%,对照组分别为88.5%、11.5%.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A基因型高于对照组,G/A基冈型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A、G等位基冈频率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IFN-γ(+87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细胞因子IL-10(-1082)基因SNP与肺结核易感性相关.A/A基因型可能是一个肺结核易感的风险因素.细胞因子IFN-γ(+874)基因位点SNP与肺结核易感性无关.

  • IL-10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联研究

    作者:唐玲燕;王洁;喻荣彬;苏静;许可;彭志行;邓小昭;丁伟良;葛志军;张云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高危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运用Taqman-MGB技术检测264例HCV自限感染者、371例HCV持续感染者和920例对照者的IL-10-819T/C、-592A/C、- 1082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和高危人群种类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HCV感染转归无显著关联(P值均>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819T/C位点中,T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60( 1.163 ~ 4.011)、1.693( 1.066~ 2.688)和4.084( 1.743~9.570)],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12,95%CI:0.130 ~ 0.747);CC基因型使血液透析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2.120,95%CI:1071~4.197),同时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156,95%CI:0.043 ~ 0.566).-592A/C位点中,A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76(1.173 ~4.037)、1.659( 1.055 ~ 2.607)和3.704( 1.625 ~ 8.443)],在女性中增加了HCV持续感染的风险(调整OR=1.525,95%CI:1.017~ 2.286),在吸毒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调整OR=1.845和95%CI:1.122~3.034),而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61,95%CI:0.155 ~ 0.841).CC基因型增加了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同时也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3.125(1.016 ~ 9.605)和0.218( 0.063~0.748)].-1082A/G位点中,突变基因型AG/GG能增加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调整OR=3.780,95%CI:1.620 ~ 8.82 0).结论 IL-10-819T/C、-592A/C、-1082A/G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高危人群中与HCV感染转归可能有一定关联.

  • 贵州省彝族、瑶族及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10基因微卫星序列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婵娟;单可人;何燕;李毅;吴昌学;谢渊;齐晓岚;张婷;官志忠

    目的 研究贵州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IL-10.G和IL-10.R两个STR位点在少数民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IL-10.G与IL-10.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各民族人群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P>0.05),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及荔波汉族人群总体HBV感染率为67.00%,各民族感染率分别为51.85%、42.86%、79.52%及84.30%.IL-10.G与IL-10.R两个STR位点多态性在各民族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R多态性在各民族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以及HBV自然清除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黔西彝族人群HBV感染组IL-10.G 459 bp(19C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荔波汉族人群HBV自然清除组IL-10.G 471 bp(25C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IL-10.G各等位基因频率在所有民族HBV感染组与自然清除组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宁彝族、荔波瑶族人群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及HBV自然清除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G、IL-10.R位点多态性在贵州少数民族(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中有不同的分布,IL-10.G可能与人群对HBV的易感性相关.

  • 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 OA 模型大鼠 NO、IL-10及 CoL-Ⅱ的作用

    作者:陈文超;周然;王永辉;李艳彦;柴智;高丽

    目的:通过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NO、IL-10的含量及软骨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的作用,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灵膏、骨膏、灵膏、塞来昔布、模型及正常组6组,每组10只,采用冷固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骨灵膏、骨膏、灵膏均按10.41ml· kg-1· d-1(相当于生药量33.31g· kg-1)灌胃,塞来昔布20.83mg· kg-1· d-1灌胃,正常、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0周后,取大鼠血清及膝关节软骨组织,分别以免疫荧光和ELISA法检测软骨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和血清NO、IL-10的含量。结果 M组与NG组比较能显著降低血清IL-10的含量和软骨Ⅱ型胶原的阳性率(P<0.01);GLG与M、GUG,LG及CLXB组比较能明显增加血清IL-10的含量和软骨Ⅱ型胶原的阳性率(P<0.01);M组与NG组比较能显著增加血清NO的含量(P<0.01);GLG与M、GUg,LG及CLXB组比较能明显降低血清NO的含量(P<0.01)。结论 GLG可能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NO的氧化损伤和增强IL-10的抗炎作用,通过抗炎、抗氧化途径抑制OA受损软骨细胞外基质Ⅱ胶原的降解,阻止软骨退行性变,保护了关节软骨,其作用明显优于其拆方制剂GUG, LG及CLXB。

  • 凉血逐瘀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作者:宫英方;杨海明

    目的 评价凉血逐瘀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5例H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凉血逐瘀汤.2组均治疗30 d.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IFN-γ及 IL-10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为76.6%(3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1,P=0.006).观察组紫癜[(5.0±1.3)d比(6.6±2.6)d,t=3.816]、腹痛[(3.1±2.1)d比(4.1±2.6)d,t=2.139]、关节痛[(4.3±1.5)d比(5.4±1.9)d,t=3.416]、大便隐血[(4.5±1.5)d 比(6.1±1.9)d,t=4.404]的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 CD4[(45.14±9.32)%比(41.02±9.97)%]、CD8[(25.10±4.69)%比(21.52± 5.7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1.62±0.32)比(1.95±0.35)]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 IL-10[(33.07±1.86)pg/ml 比(53.92±2.98)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凉血逐瘀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调节HSP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IL-10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平衡及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 傣药牙帕汤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文静;张冠庆;白雪;刘同祥

    目的:探讨傣药牙帕汤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lewislungcarcinoma,LLC),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抽取仅留有一侧开口的密闭黑盒子中的30只雄性小鼠,放入事先备好的6个鼠笼中,雌性小鼠依此法进行分组),将接种的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牙帕汤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组、牙帕汤与环磷酰胺联合组各10只。各组均从接种后第3天给药,空白对照组、牙帕汤高、中、低剂量组按0.4ml/(只?d)分别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高、中、低浓度的牙帕汤;环磷酰胺组每隔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ml/只;牙帕汤与环磷酰胺联合组按0.4ml/(只?d)灌胃给予中剂量牙帕汤、每隔2d按0.2ml/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21天,摘眼球取血,取肿瘤组织、脾、胸腺并称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牙帕汤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牙帕汤与环磷酰胺联合组的瘤重分别为(3.46±0.39)g、(2.39±1.04)g、(2.30±0.76)g,均低于空白对照组(5.21±0.5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分别为33.69%、54.12%、56.00%;牙帕汤低、中、高各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分别为(2.16±0.69)、(2.24±0.76)、(2.23±0.63),脾指数分别为(16.82±3.14)、(15.82±1.72)、(17.08±3.6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94±0.68)、(15.17±3.53);环磷酰胺组(1.72±0.58)、(14.82±3.78)下降较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肺转移灶数目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IL-2、IL-10分别为(883.54±181.49)ng/L、(1106.86±343.79)ng/L,牙帕汤低、中、高各剂量组的IL-2水平明显提高,分别为(1732.29±100.52)ng/L、(1813.33±168.32)ng/L、(2275.63±394.76)ng/L;IL-10分别为(834.02±271.97)ng/L、(636.83±270.56)ng/L、(682.08±147.85)ng/L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牙帕汤可以抑制Lewis肺癌细胞生长,降低肺转移灶数目,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2、IL-10的表达水平。

  • 大黄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作者:谢芸;陈维平

    目的:评价大黄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并配合口服奥曲肽、加贝酯抑制胰液分泌及胰酶活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L-17、IL-10、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36/42)、对照组为71.4%(3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P=0.043)。治疗后,观察组 IL-17[(13.53±3.16)ng/ml比(20.63±4.83)ng/ml,t=2.416]、IL-6[(22.82±4.56)ng/ml比(31.59±6.63)ng/ml,t=2.42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IL-10[(16.32±4.15)ng/ml 比(12.17±3.22)ng/ml,t=2.326]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125.69±32.47)U/L比(259.26±51.44)U/L,t=7.451]、尿淀粉酶[(204.73±43.83)U/L比(334.25±60.18)U/L,t=7.323]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4.24±1.06)d比(3.02±0.62)d,t=2.521],排气、通便时间[(5.42±1.25)d比(3.26±0.73)d,t=5.124],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63±1.46)d 比(4.58±0.92)d,t=2.418]及住院时间[(18.65±4.16)d 比(13.78±3.15)d,t=2.386]均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或 P<0.01)。结论大黄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调节 AP 患者IL-17/IL-10促炎和抑炎因子失衡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1219 条记录 1/61 页 « 12345678...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