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IL-6水平的观察

    作者:丁莉莉;谢松业;苏凌云

    [目的]探讨血清IL-6在肾移植术后排斥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技术对肾移植术后不同状态下患者血清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肾移植排斥患者血清IL-6水平比移植后肾功能正常组高(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判断肾移植术后排斥的指标之一.

  • 溶血样品对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影响

    作者:曹向红;张飞萍;黄锐

    [目的]了解溶血样品对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A阳性和20例ANA阴性血液样品用机械溶血的方法分别制成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离心后分离溶血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ANA检验,测定吸光度OD值并与其对应的非溶血血清作对比.[结果]ANA阳性血液样品三种不同程度的溶血OD值均增高(P<0.05、P<0.05、P<0.01),ANA阴性血液样品轻度溶血、中度溶血OD值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OD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提示溶血样品对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ANA阴性血液样品重度溶血时,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作者认为为避免因溶血原因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保证检验质量,应使用不溶血样品试验.

  • 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检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作者:陆予云;刘巧;李旭文

    目的:为了解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的检出与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0名临床不同类型的HBV感染者进行HBV前-S1抗原和ALT检测.结果:不同临床型别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V感染者中,均有前-S1抗原检测阳性者.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感染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15、15.18、4.90,P<0.05).不同临床型别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也均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感染携带者.结论:无症状HBV感染携带者和不同型别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均有检出,但不同型别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检出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感染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前-S1抗原与HBV复制有关,必须重视对无症状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的检测.ALT升高与前-S1抗原检出有明显相关性.

  •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疗的作用分析

    作者:尹兴鑫

    前Sl蛋白(preS1),前s2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三者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PreS1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检测以及病理肝活检等方法,联合动态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l在诊断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以及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样本的三种方法

    作者:李娟华;刘淑萍

    目的:比较肢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 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等诊断指标.方法: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3%,其中ELA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 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1)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1.3%,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2) 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cutoff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MEIA复检.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许字娟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文中所纳124例研究对象均系2017年3月~2018年11月年份内在我院检验科接受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疑似乙肝患者,均进行采血、ELISA、CLIA检测,统计血清二对半五项的阳性检出率及符合率.结果:CLIA对HBsAg、HBeAg以及HBeAb血清学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ELISA高(P<0.05),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其(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CLIA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确为高效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瑞辉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ECLIA和ELISA,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并以卫生部HBsAg1.0ng/mL的定值为标准,进行双倍血清稀释,进行灵敏度试验.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HBcAb、HBeAg、HBsAb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的HBsAg、HBeAb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检测低浓度ELISA为0.5ng/mL,ECLIA为0.1 ng/mL.结论:ECLI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较ELISA的灵敏度更高,同时检测低浓度更低,可尽早检测HBsAg,促进患者预后.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对比分析

    作者:马可夫;骆海涛;李林;付鑫;魏雪梅;迟卉

    目的: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丙型肝炎患者,患者例数200例,选择时间: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2种检测方式对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和抗SP100抗体 、抗AM A-M2、抗3E抗体 、PM L抗体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检出率(98.00%)和抗SP100抗体(38.00%)、抗AM A-M2(80.00%)、抗3E抗体(75.00%)、PM L抗体(55.00%)的阳性检出情况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数据,P<0.05,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对各种类型的抗体阳性检测敏感度均高.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玲;黄文耀;周志成;唐振坤

    目的:探讨在包虫病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的运用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中心接诊34例包虫病患者为感染组,同期34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别运用ELISA检测与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DIGFA)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DIGFA法阳性检出率为97.06%,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100.00%;对照组DIGFA法、ELISA法均未检测出阳性患者(P>0.05).结论:ELISA法可有效检出包虫病,但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操作要求实施,才能够保证检测准确性.

  •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麻疹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子晴

    目的 探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麻疹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血清60份,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麻疹IgG抗体滴度测试.结果 60份血清标本,ELISA测试定性结果测定,阴性3例,可疑1例,阳性57例.ELISA检测方法定量结果情况,随着抗体滴度的增高,相应IU值的均数和中位数也随之增高.结论 定量ELISA操作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为基层疾病预防的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作者:阎怀伟

    目的 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TRUST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观察组患者应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观察两种试验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检出率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检验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乙型肝炎标本物检测中部分模式的抗HBc抗体阳性复检的意义

    作者:徐玮;钱厚明;葛小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抗HBc抗体试剂盒通常是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包被于反应孔,待测样本中的抗HBc抗体与酶标抗体竞争结合包被的HBcAg,当样本中的抗HBc抗体浓度增高时,酶标抗体竞争结合的HBcAg较少,显色降低呈阳性.由此加样时差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从而对结果产生影响.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及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兴矗

    目的 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TRFIA和ELISA法以及荧光定量PCR测定598例随机血清标本HBV-M结果及DNA含量.结果 HBsAg(ELISA)阳性60例,TRFIA法65例,符合率为92.3%;抗-HBs(ELISA)阳性329例,TRFIA法406例,符合率81.0%;HBeAg(ELISA)阳性30例,TRFIA法33例,符合率90.9%;抗-HBe(ELISA)阳性139例,TRFIA法128例,符合率92.1%;抗-HBc(ELISA)阳性135例,TRFIA法205例,符合率65.9%.HBV DNA阳性(HBV DNA≥5×102copy/μl)共67例.结论 TRFIA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用于HBV-M含量检测可为临床间接反映病毒的感染状况,同时也为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依据.HBV抗原在数量上与HBV DNA拷贝数有良好相关性,HBsAg和HBeAg可作为监测HBV感染和复制的量化指标,动态监测HBV-M的量能够反映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情况,可作为观察临床病程、疗效的依据.

  • 乙型肝炎e系统阳性献血员100例血清前S1抗原的测定分析

    作者:邱敏;信红霞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e系统阳性与前S1抗原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血清乙型肝炎e系统阳性献血员的前S1抗原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有67例HBeAg阳性,其中前S1抗原阳性有41例,阳性率为61.2%.在100例e系统阳性献血员中共有5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9.0%.结论:前S1抗原可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是传统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补充.

  • 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丽娟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的效果.方法:对200份待检血清同时用GICA试纸条和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GICA法的特异性与ELISA相近,灵敏度稍低于ELISA法;两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6%.GICA法一般不出现假阳性,未发现前带反应.结论:GICA法使用末梢全血可即采即测,操作简便、特异性高,无需特殊仪器,适用于单份标本测定和急诊检验,但由于其敏感度低于ELISA法,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如时间允许,患者就诊和献血员筛选应首选ELISA检测HBsAg.

  • 3种β-HCG检测方法的比较评价

    作者:梁秀峰;检验医学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β-HCG的结果.方法:在相同条件下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分别对100份待测血清标本进行β-HCG平行检测并比较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出阳性65例,阴性35例.ELISA法检测出阳性61例,阴性39份,有4份阳性标本没有检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出阳性56份,阴性44份,有9份阳性标本没有检出.若以MEIA法结果作为真值,ELISA法的敏感度为94.2%,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GICA法敏感度为87.8%,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1%.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敏感度和准确性低,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任何仪器等优点,适合于标本量少的基层实验室筛查使用.ELISA法敏感度和准确性较高,既可目测结果又可上机判读,适合广大实验室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法)敏感度和准确性高,但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 ELISA与FQ-PCR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旭;吴贤勇

    目的:探讨FQ-PCR检测HBV-DNA与ELISA检测HBVM的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血清同时进行FQ-PCR检测HBV-DNA及ELISA方法测定HBVM.结果:乙肝血清学标志物8种常见模式,不同的血清学模式,HBV-DNA阳性率有差异,其中HBsAg(+)、HBeAg(+)、抗-HBc(+)和HBsAg(+)、抗-HBe(+)、抗-HBc(+)模式的HBV-DNA阳性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LISA检测结果相同的患者,其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需结合FQ-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进行检测.

  • 检测尿中性肽链内切酶和尿蛋白-1在铅接触人群普查中的意义

    作者:张智;陈楠;史浩;俞海瑾;周同;董晓蓓

    目的:建立尿中性肽链内切酶(neutral endopeptidase,NEP)检测的ELISA法,研究检测尿NEP和尿蛋白-1(UP1)在铅接触人群普查中的意义.方法:在铅接触危险因素组、铅接触对照组中,用ELISA法检测尿NEP、UP1并测定其他尿微量蛋白,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ELISA法检测NEP,浓度在20-200μ g/L时,其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间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37,P<0.0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能够涵盖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范围.在铅接触危险因素组中,尿NEP比对照组降低(P<0.05),且尿NEP与UP1成负相关(r=-0.4109,P=0.0025),与尿α1-MG亦成负相关(r=-0.4922,P=0.0002).U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2).结论:在铅接触人群中检测尿NEP和UP1可以帮助诊断铅中毒引起肾小管损伤,且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 血清Svcam-1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延霞;王德荣;孙晓辉;齐明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VCAM-1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肝硬化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随肝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sVCAM-1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损害程度和炎症活动性,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可对病情作出有价值的评估.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VEGF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成军;张国祥;方晓明;姜朝晖;孙长贵;孙关忠

    目的: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VE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以揭示手术切除瘤体组织后血浆VEGF浓度变化规律,初步建立正常人血浆VEGF含量的参考范围,同时对VEGF是否能作为胃癌预后的血清学标志进行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对1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11例溃疡病人(溃疡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标本对VEGF含量进行了测定(肿瘤、溃疡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动态测定).结果:肿瘤组的血浆VEGF浓度明显高于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肿瘤组:18.0-234.Opg/m1,溃疡组(18.0-57.3pg/ml,对照组14.5-47.7pg/ml,P<0.01-0.05),而溃疡组与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别(P>0.05);11例溃疡病人手术前后血浆中的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18.0-57.Opg/ml,P>0.05);而16例胃癌手术患者血浆VEGF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均值:68.0-30.9pg/ml,P<0.05).结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瘤体组织后血浆VEGF浓度明显降低,VEGF可以作为肿瘤手术后的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2956 条记录 147/148 页 « 12...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