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对重性抑郁障碍的影响

    作者:宋倩;王学义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可能的危险因素,与MDD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MDD的发病风险[1].现从应激性生活事件诱导MDD的机制、相关调节因素方面就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的关系进行阐述.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

    作者:袁勇贵;吴爱琴;张心保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强迫症(OCD),社交恐怖,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中MAD在ICD-10中的定义是: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1].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作者:雷景根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 IB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数IBS患者有异常的心理因素,与抑郁、焦虑等有关,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引起IBS患者临床症状发作或加剧.抗抑郁药物治疗IBS在国外已取得较好疗效,但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我们应用抗抑郁新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34例IBS患者,现报告如下.

  • 斑秃患者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作者:吴大兴;杨松标;钮正祥;吴满平

    目的 比较斑秃和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43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测评结果.结果 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比较,斑秃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拉发试验阳性比例更高,病程更短,疲乏症状更常见,合并其他疾病和血清学指标异常比例更高(均P<0.05).斑秃患者和雄激素脱发患者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49%、6.98%,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7.91%、30.23%,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80%、18.60%,GSES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TCSQ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组患者的SAS、SDS、GSES、TCSQ消极维度评分和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秃患者的近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和TCSQ积极维度评分高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P<0.05).结论 两组患者均存在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下降情况,但斑秃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

  • 血压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关系

    作者:徐鸿华;金菊林

    为了探讨社会心理应激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我们于1999年10月进行了高血压发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关系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8年对嘉兴市建设街道中至少一年以前有应激性生活事件体验的72例确诊高血压病人,作为本研究病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3例,选择确有应激性生活事件体验,但无心、脑、肾及内分泌疾患的健康者72例作对照,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及居住区域相近,经均衡检验,二组一致性完好,有可比性。

  • 汉族与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抑郁和自杀风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胡红星;库木斯;伊其忠

    目的 探讨汉族与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中,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及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凋查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对12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其中少数民族55人,汉族71人,利用SPSS17.0对各量表的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中抑郁与负性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事件、自杀意念呈正相关(自责r=0.599,接受r=0.527,沉思r=0.484,灾难化r=0.618,LES总分r=0.649,自杀r=0.482,P均<0.01),与正性认知情绪调节呈负相关(积极重新关注r=-0.476,重新关注计划r=-0.254,积极重新评价r=-0.221,理性分析r=-0.492,P均<0.01).自杀意念与工作学习问题、生活事件总分、负性认知情绪调节和抑郁、呈正相关(工作学习问题r=0.182,LES总分r=0.482,自责r=0.438,接受r=0.338,沉思r=0.378,灾难化r=0.457,抑郁r=0.724,P均<0.01),与积极重新关注和理性分析呈负相关(r=-0.319,r=-0.326,均P<0.01).汉族和少数民族患者中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中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灾难化、责难他人对抑郁的贡献显著,汉族抑郁症患者中生活事件和灾难化对抑郁的贡献显著,两组中抑郁程度对自杀的贡献大.结论 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负性认知情绪调节对抑郁症状有着重要影响,而抑郁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自杀的重要因素,各民族间没有质的差别.

  • 青年军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

    作者:刘云波;罗亚莉

    目的 考察应对策略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团体用社会心理应激调查表中的生活事件量表(PSSG)、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764名青年军人进行调查.结果 (1)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080~-0.304,P<0.05),其余各变量之间呈正相关(r=0.230~0.756,P<0.05);(2)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间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生活事件对焦虑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302,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33,0.044.生活事件对抑郁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230,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51,0.029.结论 应对策略是影响应激和焦虑、抑郁的重要中介变量.

  • 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关系概述

    作者:刘晓华;江开达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遗传易感性有重要影响,生活事件(life events, LEs),尤其是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 SLEs)起"扳机"作用.性别、认知-人格模式、社会支持及抑郁复发次数等因素亦参与此作用.本文对LEs与抑郁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 早期应激与精神分裂症

    作者:邵枫;李量;肖健;耿晓峰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将有关早期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和动物模型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一、人类研究已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复发或恶化通常继发于应激性生活事件之后,并且一些降低应激的策略也能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这些发现提示了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1].而近来的人类研究证实了早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成年期精神紊乱的发展相关.例如,与生长在正常家庭的对照组相比,在17岁尤其是9岁以前失去父母的人群的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2].

  • 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朱志先;杨越秀;谢忠明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生活事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1].动物实验提示应激性事件可损害心肌灌注,增加心室易损性,诱发室颤[2].目前认为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是应激促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另一重要机制[3].据此,本文通过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液流变指标,了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功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从而探讨心理社会应激促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作用机制.

  • 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谭德虎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数IBS患者有心理、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和情绪变化等,应激性生活事件可引起临床症状的发作或加剧.本文报道抗抑郁新药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匹维溴胺治疗IBS的疗效观察结果.

  • 应激事件在温州市中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危险行为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郭辉;陈小帆;汤艳清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危险行为间的作用.方法:运用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SS-CA )、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BQ) 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637名温州市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其危险行为总的得分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生活事件在主观家庭地位和危险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主观学校地位和危险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性生活事件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危险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 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周亚男;焦彬;刘铁桥;陈冲;付兆亮

    目的:探讨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综合性大学732名大学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进行测评.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自尊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2664,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7336,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3631.结论:自尊在应激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 青少年抑郁的反应风格理论

    作者:杜嘉嘉;陈杰;李新影

    本文基于Nolen-Hoeksema的抑郁反应风格理论,从认知角度探讨青少年抑郁的成因.总结并梳理了国内外反应风格及其比例分数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调节和中介作用研究,以及性别差异研究.现有研究显示:沉思与青少年抑郁呈正相关,可预测抑郁随时间的加剧,比率分数能更好地诠释三种反应风格间与抑郁的相关程度;应激-认知易感交互模型,即沉思对应激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获得了较多的支持性证据,而介导作用的相关研究非常缺乏;沉思的性别差异较为一致,即女孩的沉思水平高于男孩,分散注意和解决问题的性别差异却不一致;反应风格与应激交互的性别差异,结论也不一致.后,为未来的研究指出了几个方向.

  • 应激源、认知评价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树林;郑全全

    根据抑郁障碍的社会认知理论[1],应激在抑郁障碍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发现[2,3],紧张性生活事件和认知评价都对抑郁障碍的产生及其程度造成影响.但是,应激源、认知评价和抑郁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抑郁障碍可以由应激源而致,也可以导致抑郁个体经受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它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个体对应激源作出歪曲的评价.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很难弄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为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采用短期纵向研究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 广州市中学生应激反应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廖喜明;刘治民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应激反应症状与生活事件、行为问题、自我效能、家庭父母因素关系.方法: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等量表整群抽取广州某中学580名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所有调查学生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检查率为38.7%;在年级、教养方式上分布差异明显的有: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检查率、闯入亚症状群、IES总分、发生频率前7位主要事件应激量均值、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平均应激量及总应激量.应激反应症状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创伤应激反应症状的闪入症状群主要与人际关系、健康与适应方面有关;回避症状群主要与学习压力、健康与适应方面有关.各量表因子分数的EARSON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与个体心理行为特征和家庭父母因素有关.

  • 分散注意力干预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晓曦;茹海凤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作用于个体,常可导致个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诱发循环、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及产生以焦虑为典型表现的心理反应[1].由于个体在遭遇应激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可能因病情的轻重有所不同,但不会因病种的不同而出现本质的差异[2],因此患者通常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使心理、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甚至影响术后康复和预期效果.因此,寻求简单、经济、方便的方法来缓解手术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亟待护理人员解决的重要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应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干预手术的应激反应,近年来,许多学者使用现代科学的验证手段对它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分散注意力这一方法缓解手术心理应激反应及其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挫商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

    作者:薛允莲;许军;刘贵浩;林沅锜;蒋丽洁

    目的 了解挫商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广东省汕头市和韶关市抽取853名城镇居民进行亚健康问卷调查,采用Bootstrap检验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37.68%的人在半年内经历了应激性生活事件.挫商在退休/下岗/辞职(ab=-3.547、-3.038、-3.640、-4.214)、住房紧张或返贷压力(ab=-3.892、-3.980、-3.980、-4.687)、爱情或婚姻出现问题(ab=-4.491、-3.823、-4.551、-5.452)、与人不和(ab=-6.089、-5.138、-4.551、-8.632)、遭人怀疑或背叛(ab=-5.260、-4.470、-5.373、-6.459)、自己生病已痊愈(ab=-4.406、-3.736、-4.537、-7.404)、丢失贵重财物(ab=-4.694、-4.025、-4.798、-5.556)、发生事故/意外惊吓/自然灾害(ab=-8.530、-7.159、-8.867、-9.991)与亚健康(总体亚健康、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在家庭经济问题、身边人病重或离世、子女教育问题不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有意识地培养挫商,提高抗挫折能力,可以使个体在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尽量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状态.

  • 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况调查

    作者:许红;张秀瑜;王宏;李雷雷;刘嘉洁;李思杰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来源,了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键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安徽医科大学编制的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对7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对某些课程没有兴趣(85.02%)、学校教学设施不足(84.21%)、父母唠叨(83.27%)、考试成绩不理想(82.05%)、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79.08%).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陪伴时间多少,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等4个方面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大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主要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慢性应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郑金炽;林贤浩

    应激性生活事件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它是抑郁症的重要促发因素[1],特别是慢性、长期的日常压力更是引发抑郁的主要原因.因此,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和使用过的一些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对其特点和不足加以评述,并提出发展合适的慢性应激动物模型的一些设想.

4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