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毛从政;胡振红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种系统性横纹肌炎性肌病,常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呼吸系统受累是PM患者住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间质病变可以是PM的首发症状,作者医院收治1例以肺间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PM患者,现将诊疗经验报道如下.

  • 扩散峰度成像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小青;贾岩龙;邓晶;田红岸;王升忠;朱华浩;镇方寿;余开湖

    目的 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KI)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性参数,并探讨在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及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DM/PM患者12例,纳入标准符合1975年Bohan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另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位T1WI、T2WI、DKI序列扫描,经GE 3.0 T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和测量得到DKI参数值: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参数差异.结果 DM/PM患者病变肌肉及正常肌肉MD值分别是(2.102±0.357)×10-3 mm2/s、(2.221±0.53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K值分别是(0.507±0.100)、(0.41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PM组MD值低于正常肌肉,MK高于正常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可用于肌肉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对肌肉炎性水肿更敏感,可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真实扩散情况,DKI对DM/PM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K、MD值可能对DM/PM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征性.

  • T2-mapping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

    作者:杨敏星;闫然;黄振国;王武;谢晟;洪闻

    目的 探讨MR T2-mapping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临床拟诊PM、DM患者行大腿部肌肉常规MRI扫描及T2-mapping扫描,由两位不知道患者信息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测量肌肉T2值.依据终临床诊断,剔除1例无肌病型DM患者.将36例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炎症活动期(16例);B组:稳定期(10例);C组:对照组(10例).比较不同病例组之间的肌肉T2值,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 STIR序列显示:A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大腿肌肉弥漫片状高信号,B组及C组患者未见明确高信号;A、B、C组患者肌肉T2值分别为(75.0±31.9)ms、(41.7 ±3.3)ms、(40.9 ±4.3) ms;A组患者肌肉T2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0.002;PAC=0.001);B组和C组患者肌肉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0.954).A组中3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MRI复查,3例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酶及肌肉T2值均有下降.结论 在常规MRI扫描判断肌肉有无炎性改变的基础上,应用T2-mapping序列可对炎性病变程度进行有效量化,对炎性肌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任继学、朱良春两位国医大师会诊1例多发性肌炎验案

    作者:任宝琦;杨利

    任继学、朱良春两位国医大师曾会诊1例多发性肌炎的重症患者,伴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经使用呼吸机及各种西医治疗措施,不能控制,在任老、朱老的悉心治疗下,患者得以脱机、出院、病情稳定.此案体现了中医治疗危重症的疗效,其中活用潜阳丹、毒药马钱子以及任老的散剂处方,都体现了两位国医大师深湛的医术,值得我们学习应用.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心脏损害的分析和评价

    作者:胡绍先;何培根

    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心脏损害的表现及其意义。以临床资料、血清肌酶谱、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为依据,对我院1992~1998年住院治疗的45例PM/DM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价。23例伴发心脏损害(51.1%),病变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和冠状动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心脏损害者中3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表明心脏损害为PM/DM常见的合并症,也是本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况时祥教授治疗多发性肌炎经验辑要

    作者:徐云龙;况时祥

    多发性肌炎是常见的炎症性肌病,属于神经免疫性疑难病症.况时祥教授治疗多发性肌炎重视其病因病机及各种导致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因素,主张分期论治,强调“三因制宜”“痿痹兼治”.治疗上,以补脾益肾、化湿解毒、祛风通络为大法;选方用药上,紧扣病机,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尤其强调特色经方及药对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多发性肌炎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

    作者:吴春叶;李力;赵晶晶;张丽华

    1临床资料患女,35岁,1年前乏力、食欲差就诊于消化科.化验提示:谷丙转氨酶103U/L,谷草转氨酶134U/L,胆红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彩超均未见异常.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双环醇"口服.1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265U/L,谷草转氨酶344U/L,遂查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予曲安西龙、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 浅谈皮肌炎患者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作者:宋晓凤;王倩;葛淑华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系指本组疾患而无皮肤损害者.成人病人约10%可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皮肤与肌肉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5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周筱琴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 NF-κB在多发性肌炎中的表达与作用

    作者:李静;张宁;周文斌;肖波;吴志国;谢光洁

    目的初步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多发性肌炎(P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M患者肌活检组织肌纤维中细胞核NF-κB的表达,与临床和肌电图疑有神经/肌肉疾患但肌活检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PM患者肌纤维及浸润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核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而肌活检正常者几乎无表达( P<0.01 ). 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可能参与了PM的发病,促进各种炎症因子的分泌,上调免疫反应.

  • 加味四妙汤治疗多发性肌炎17例

    作者:陈四文

    多发性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为特征.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加味四妙汤治疗本病17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玉叶;陈秀敏;黄闰月;黄清春

    目的:评价rituximab治疗炎性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再次使用的指征和时间.方法:检索至2015年8月PubMed、中国知网(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使用rituximab治疗炎性肌病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适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筛选出15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l篇(n=200)、前瞻性研究5篇(n=57)、回顾性研究3篇(n=30)、个案总结6篇(n=37).综合分析,rituximab治疗难治性有确切疗效,常见毒副作用为感染和输液反应.再次使用rituximab以肌酶、肌力的改变为参考,时间绝大多数在1年内.结论:rituximab是治疗难治性肌炎的重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确定,毒副作用常见但耐受性好.

  • 多发性肌炎并病窦综合征心动过缓1例的救护

    作者:李旭茹;陈莹;刘素贞;彭剑芳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人群发病率约为0.5~8/10万.其病程短,病死率高,常累及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脏.心脏受累比例约为30%[1].2003年1月,我院收治并成功救治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病窦综合征心动过缓的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飞翔;郭芝华;李啟;蒋娟

    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是一组病因不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横纹肌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1].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发病较少,国内罕见,容易延误诊治. 2017年9月,本院收治了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经过3周的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炎性肌炎伴恶性肿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瑾瑾

    总结了本科7例炎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包括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等.患者痛苦减轻,生命质量提高.认为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测定

    作者:李建民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DM、P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sICAM-1和sVCAM-1水平,按照常规法测定34例DM、PM患者血清肌酶.[结果]DM、PM活动期sICAM-1和s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M、PM活动期、缓解期sICAM-1和sVCAM-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M、PM缓解期sICAM-1和sVCAM-1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DM、PM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与血清中CPK、LDH、ALD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701、0.694,P均<0.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SGOP、SGPT无相关性.[结论]sICAM-1和sVCAM-1参与DM、PM的发病;检测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临床上可作为了解DM、PM活动性和判断病情缓解的指标之一.

  •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芳

    特发性炎性肌病主要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该类肌病发病机制未明确,用于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抗体缺乏.使用蛋白组学研究数据虽然较少,但有所发现.皮肌炎主要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有关,多发性肌炎多与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通路异常相关,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不仅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相关,还与变性相关.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目前的研究做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尹西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白细胞介素(IL)是一大类常见的细胞因子,在一系列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参与DM/PM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有IL-1、IL-15、IL-17和IL-18等,其通过促炎因子,募集、激活炎细胞而参与发病,不同的白细胞介素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白细胞介素参与DM/PM发病的机制较为复杂,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有所发现,在此进行综述介绍.

  • Th17细胞与Treg细胞在肌肉疾病免疫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丛璐

    在原有的Th17细胞发挥促炎性作用及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理论基础上,近年来,探寻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多项针对两种细胞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表明,Th17细胞和(或)Treg细胞表达量的失衡可用来解释部分免疫性肌肉病的发病.本文从总结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分化来源及相互作用的功能入手,对两种细胞在肌肉病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作者:钱倩;范慧

    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以Bohan和Peter标准应用广泛,随着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alakas标准提出CD8/MHC-I复合体是诊断PM特征性免疫病理标志.ENMC标准纳入了核磁共振、肌炎特异性抗体、必备的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标准,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浸润炎细胞的类型及MHC-I、MAC免疫标志物的表达,使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更具准确性,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有助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778 条记录 30/39 页 « 12...27282930313233...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