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阶胜;李莹莹

    目的: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缺血性心脏急性期患者设为急性组,33例缺血性心脏病稳定期患者设为稳定组,32例缺血性心脏高危人群设为高危人群组,48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dLDLC、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情况,评价各项指标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诊断价值.结果:sdLDLC、LDL、HCY对照组、 高危人群组、 稳定组及急性组血清浓度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G、TC、HDL急性组高于其他各组;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HCY、LDL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系数b分别为0.934,0.784,0.653,P均<0.05,对sdLDLC、HCY、LDL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期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dLDLC、HCY、LDL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为0.476,0.348,0.267,P均<0.05.结论:sdLDLC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期发病密切相关,sdLDLC的检测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预测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HBV-DNA阳性患者血清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

    作者:杨勇;杨宏;苏晓;许同同;李和楼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 ~ 59 岁健康人群的HBsAg 携带率为10% 左右[1-2 ] .HBVDNA阳性检出通常被认为是HBV 感染性及复制的金标准,对于判读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3 ] .肝脏是胆固醇合成与降解的场所,肝功能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因此,HBV-DNA 阳性患者血脂水平是衡量其肝细胞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sdLDL-C及其脂类指标与HbA1C的相关性

    作者:周立忠

    目的 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其他脂类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458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7%,B组:7%≤HbA1C≤9%,C组:HbA1C >9%.在ROCHE 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测定sdLDL-C、血糖(GLU)、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用日本爱科来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比较各组间数据的差异并分析评价HbA1C与sdLDL-C及其他脂类指标相关性.结果 3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A组腰围低.随着HbA1C升高,3组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也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sdLDL-C,TG随HbA1C的增高由A组到C组依次增高,B组与A组,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apoB,HCY随HbA1C的增高由A组到C组依次增高,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DL-C随HbA1C的增高由A组到C组依次减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sdLDL-C,TG,apoB,HCY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45,0.27,0.38,0.16,P<0.05);HDL-C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sdLDL-C,apoB,TG,HCY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HDL-C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sdLDL-C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脂类代谢紊乱,特别是LDL颗粒性质变化的重要指标.

  • 血清sd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薛桥臻;王彤;李敬敬;刘海颖;孟爱国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ACI患者318例(ACI组),依据颈部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60例、稳定型斑块组66例、不稳定型斑块组192例;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分为高TG组130例、正常TG组188例.体检健康者158例为对照组.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各组血清sdLDL-C.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I发病、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CI组血清sdL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均<0.05).高TG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正常TG组(P<0.01).sdLDL-C是A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稳定型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均<0.05),稳定型斑块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血清sdLDL-C水平升高为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血清sdLDL-C水平升高是ACI发生及不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作者:陈薇;马培;张真路;崔天盆;曾吉;周新;胡汉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7月同期选取1065例CHD患者及469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sdLDLC水平,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建立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根据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LDLC水平,确定调脂后LDLC达标组和强化调脂后LDLC达标组.比较各组血脂指标,分析比较sdLDLC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结果 (1)调脂治疗后C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G、HDLC、sdLDLC/LDLC比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及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脂LDLC达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dLDLC/LDLC比值增高(P<0.05),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达标者中有2.3% CHD患者sdLDLC水平和7.7%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3)强化调脂LDLC达标组sdL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sdLDLC/LDLC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强化调脂达标者中有0.8% CHD患者sdLDLC水平和15.3%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结论 CHD患者调脂治疗及强化调脂治疗中血清sdLDLC水平及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对残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降低sdLDLC水平可能是终降低CHD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 冠心病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耀霞;张强;边云飞;张娜娜;梁斌;白瑞;肖传实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检测LDLC颗粒大小、sdLDLC颗粒数及sdLDLC所占LDLC的百分比(简称sdLDLC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CSK9.结果 冠心病组LDLC颗粒大小低于对照组(264.07±6.78比267.37±5.15,P<0.01),sdLDLC颗粒数多于对照组(5.0±9.5比4.0±5.0,P<0.05),sdLDLC百分比大于对照组(5.95%±10.50%比3.70%±5.85%,P<0.01).冠心病组血清PCSK9显著高于对照组(15.48 μg/L比14.95 μg/L,U=-2.74,P=0.006).冠心病组血清PCSK9与sdLDLC百分比、LDLC呈正相关(r=0.212,P=0.034;r=0.202,P=0.032).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CSK9与sdLDLC百分比呈正相关,抑制PCSK9可以预防冠心病.

  • 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沈昊;金洁;陆赵阳;沈国荣

    目的 评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价值.方法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130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作为异常标准,分为正常组62例和增厚组68例;检测这些体检者的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43.97±11.35 mg/dL比26.01±7.62 mg/dL,P<0.001),且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厚度显著正相关(r=0.857,P<0.001).结论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评价具有价值.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毛从答;牛兆青;李玲玲;王宁;张海茂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选取13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1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dLDL-C和其他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差异.结果提示血清sdLDL-C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胥琳琳;叶晓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sd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Lp-PLA2与sdLDL-C检测,分析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Lp-PLA2、sd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比较来看,Lp-PLA2联合sdLDL-C检测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Lp-PLA2和sdLDL-C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理想,可向临床推广.

  • 济南地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查

    作者:刘芳;刘义庆;成士清;路超;吴晓本;司元全

    目的 调查济南地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方法 选择济南地区827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dLDL-C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sdLDL-C的水平.结果 8275例体检者血清sdLDL-C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性别体检者中,血清sdLDL-C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8~2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组女性体检者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男性体检者(P<0.05).男性体检者中,7~17岁、18~29岁、30~39岁组体检者血清sdLDL-C水平依次升高,50~59岁、60~69岁、70~79岁组血清sdLDL-C水平依次降低(P<0.05).女性体检者中,7~17岁、40~49岁组血清sdLDL-C水平分别低于第18~29岁、50~59岁组,50~59岁、60~69岁、70~79岁组,血清sdLDL-C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 济南地区人群的血清sdLDL-C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 苏州吴江地区健康人群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调查分析

    作者:沈昊

    目的 对吴江地区健康人群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进行调查,从而为该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均相法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年度健康体检的182例健康人群的sdLDL-C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男性sdLDL-C水平高于健康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的分布均存在年龄分布差异,50岁以上男性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50岁以下组[(16.4±4.1)mg/dL vs.(13.3±3.2)mg/dL],女性40岁以上组明显高于40岁以下组[(14.4±3.9)mg/dL vs.(12.1±3.0)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地区不同方法的sdLDL-C水平调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施蓉蓉;汪占华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Lp-PLA2 、sdLDL-C 、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及冠心病病变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Lp-PLA2 、sdLDL-C及 Hcy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p-PLA2与sdLDL-C 、Hcy 、TG 、TC 、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30 、0.633 、0.259 、0.450 、0.269 ,P=0.026 、0.013 、0.028 、0.032 、0.023) ;Lp-PLA2与 HDL-C呈负相关关系(r= -0.632 ,P=0.01) ;冠心病组中0~ <20分和20~ <40分及≥40分的Lp-PLA2和sd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0~ <20分和20~ <40分及≥40分患者的Lp-PLA2 、sdLDL-C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Lp-PLA2与sdLDL-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 、4.974 ,P=0.039 、0.026).结论 冠心病患者Lp-PLA2与sdLDL-C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湖北地区14~96岁健康人群sdLDL-C生物水平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黄允;李艳;戴雯;彭锐

    目的 调查统计湖北地区14~96岁健康人群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分布,建立生物水平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湖北地区健康人群1 217例,女615例,男602例.检测统计上述人群血清sdLDL-C水平,与检测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区间对比,根据sdLDL-C在该地区人群的分布情况,建立实验室参考区间.结果 湖北地区14~96岁健康人群sdLDL-C水平分布情况如下.女1组M=0.460 0 mmol/L,2组M=0.530 0 mmol/L,3、4组M=0.600 0 mmol/L,5组M=0.715 0 mmol/L;男6组M=0.550 0 mmol/L,7组M=0.610 0 mmol/L,8组M=0.580 0 mmol/L,9组M=0.630 0 mmol/L,10组M=0.640 0 mmol/L;男性小于50岁人群sdLDL-C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女性(P=0.01).年龄大于50岁人群sdLDL-C水平无性别差异,但女性大于60岁人群sdLDL-C水平增幅比同龄男性高.该地区sdLDL-C生物水平参考区间如下:女15~29岁为0.310 0~0.878 8 mmol/L,>29~39岁为0.341 0~0.930 0 mmol/L,>39~59岁为0.350 0~1.040 0 mmol/L,>59~96岁为0.374 8~1.175 2 mmol/L;男14~32岁为0.323 5~0.916 0 mmol/L,>32~96岁为0.370 0~1.210 0 mmol/L.结论 湖北地区人群sdLDL-C水平分布情况与试剂参考区间存在差异,该参考区间的建立可为湖北地区实验室提供参考.

  •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分析性能评价

    作者:刘晓丽;顾向明;黄阶胜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文件要求评估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回收试验、抗干扰能力.结果 过氧化物酶法低值总变异系数(CV)为3.14%,高值总 CV为2.80%;线性良好 R2=0.9813,相关方程为Y=1.07 X-0.24;sdLDL-C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参考区间男青中年组为(0.66 ± 0.36)mmol/L、老年组为(0.86 ± 0.51) mmol/L,女中青年组为(0.58 ± 0.27)mmol/L、老年组为(0.89 ± 0.5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4%;可抵抗临床常见的干扰.结论 sdLDL-C过氧化物酶法检试剂盒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且操作简单,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合并代谢综合征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孔维菊;陈力平;林杰;肖立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与合并代谢综合征(M S )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0例经头颅C T和M 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合并M S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8例,未合并M S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另有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0例,均经严格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采用直接法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d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水平,观察比较各组sdLDL‐C水平,对sdLDL‐C与其他定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合并M S缺血性脑梗死组sdLDL‐C水平为(1.02±0.44)mmol/L ,明显高于未合并MS缺血性脑梗死组的(0.72±0.32)mmol/L和健康对照组的(0.60 ± 0.26)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MS缺血性脑梗死组sdLDL‐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MS缺血性脑梗死组sdLDL‐C/LDL‐C为(0.35 ± 0.12),明显高于未合并M S缺血性脑梗死组的(0.25 ± 0.09)和健康对照组的(0.25 ± 0.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合并MS缺血性脑梗死组的sdL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与 TG、ApoB偏相关系数为0.456、0.409,与HDL‐C偏相关系数为-0.114;sdLDL‐C/LDL‐C与TG、ApoB偏相关系数为0.458、0.266,与HDL‐C偏相关系数为-0.125。结论 sdLDL‐C与合并M S的缺血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在常规血脂指标中,TG是影响sdLDL‐C水平重要的因素。在MS人群中检测 sdLDL‐C水平,可能更有助于筛选发生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刚林(综述);张淑香(审校);潘能科;罗琴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脂类物质之一,其不仅参与组织细胞膜的形成,而且是合成维生素D、胆汁酸及甾体激素的重要物质[1]。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与脂蛋白结合而存在,多数是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游离态的胆固醇仅10%左右,而脂蛋白主要起运输作用将胆固醇传递到机体各组织器官发挥其相应的生理功能[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是目前血脂异常诊疗中的常规检测项目,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结合体,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LDL将 LDL‐C从肝脏运输到周围组织。Austin等将LDL‐C分为2种亚型,颗粒较大、密度接近1.02g/mL为A 型;颗粒较小、密度接近1.06g/mL 为B型,即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亚型的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AS)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报道 LDL‐C亚型中 sdLDL‐C占优势或血清sdLDL‐C水平较高的个体,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大[3]。Nishikura等[4]实验显示 sdLDL‐C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性因子,其风险评估水平甚至优于传统的危险因素指标,如三酰甘油(TG)、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本研究主要从sdLDL‐C的生成、致动脉硬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与肝素镁沉淀法的比较

    作者:闵芳;吴嘉;牛冬梅;董伟;汪俊军

    目的 比较直接测定法和肝素镁沉淀法测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间相关性,初步评价直接测定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取健康人血清标本20例,分别采用直接测定法和沉淀法测定其sdLDL-C水平,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并对直接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直接测定法和沉淀法测定血清sdLDL-C的结果高度相关(r=0.889,P<0.0l),且无显著性差异(t=1.567,P>0.05).直接测定法在sdLDL-C浓度为0.25~1.09 mmol/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970 2X-0.028 6,r=0.992);批内CV平均为3.19%,批间CV平均为3.69%;平均回收率为101.7%;115 μmol/L胆红素、5 g/L血红蛋白和14.5 mmol/L三酰甘油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 直接法测定sdLDL-C测定范围广,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较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应用于临床.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诊断价值

    作者:魏红;于北凯;齐立中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型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增厚组78例与CCA-IMT正常组7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吸烟、是否被诊断有糖尿病和高血脂;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结果 CCA-IMT增厚组患者糖尿病例数、高血脂的例数、BMI、LDL-C、sdLDL-C和Hcy均显著高于CCA-IMT正常组(P<0.05),HDL-C均显著低于CCA-IMT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糖尿病、高血脂、BMI、TC、LDL-C、sdLDL-C及Hcy是CCA-IMT增厚的危险因素,HDL-C是CCA-IMT增厚的保护因素;Hcy和sdLDL-C的含量随着IMT斑块指数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cy和sdLDL-C为冠心病患者CCA-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对冠心病患者预防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和进行干预有重要意义.

3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