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质组学在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英焕春;张淑兰

    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表达的蛋白质来实现的,因此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表达谱的变化,为寻找卵巢癌特异性标志物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 铅的肾脏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龚莹靓

    金属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对人体各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发育中的器官.铅对泌尿系统的毒性表现为急、慢性肾病甚至肾衰.儿童铅中毒肾脏损伤隐匿,因此早期发现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铅对儿童肾小管、肾小球功能的影响及易感标志物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尿蛋白、尿酶及新的肾功能标志物在铅中毒儿童中的运用,以及基因多态性在铅对肾脏功能损伤中的研究情况.

  • 黄芪注射液治疗子宫内膜肿瘤临床疗效及对患者 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HE4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歌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治疗子宫内膜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62例.两组患者均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再予以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既定化疗方案和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 、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两组患者完成化疗后采用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临床疗效判定.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一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血清CA125、HE4、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A125、HE4较治疗前下降显著,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疗程后,RE-CIST疗效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PD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CR率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提升化疗治疗效果,对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血浆可溶型B7-H3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辅助诊断标志物

    作者:许文;李丰衣;余灵祥;刘佳;何旭;范荣;陈威巍

    目的 研究血浆中可溶型B7-H3(sB7-H3)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HBV-HCC)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治疗的HBV-HCC患者23例及健康体检者(HC) 15例,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sB7-H3含量;设计sB7-H3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癌和癌旁组织中sB7-H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膜型B7-H3(mB7-H3)表达.结果HBV-HCC患者血浆中sB7-H3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HC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sB7-H3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肝癌切除术后HBV-HCC患者血浆中sB7-H3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HBV-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sB7-H3 mRNA比其PBMC显著升高,分别可达到PBMC中sB7-H3 mRNA表达量的60倍和1 800倍;癌旁组织中的sB7-H3 mRNA水平高于自身癌组织近30倍;癌旁组织中mB7-H3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结论 肝癌及癌旁组织是外周血中sB7-H3的主要来源之一,sB7-H3可作为HBV-HCC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狼疮肾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秋萍;祝先进;林青

    狼疮肾炎(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组织不同程度免疫性损害,同时具有明显肾功能损伤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典型的LN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不典型或轻型LN,易漏诊或误诊.许多研究表明,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LN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个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提高LN诊断的敏感性.本文回顾CXCL10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阐述其在LN中的作用,以期对LN临床诊断及病理发展的控制有所帮助.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朝晖;荣玉玺;吴振彪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患者死亡.研究SLE生物标志物,无论对于早期诊断、病情活动监测、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的评估以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均至关重要.一些实验室中筛查出的标志物有可能成为SLE疾病易感性、病情监测、器官特异性受累的潜在生物学标志,包括补体C4和Fcγ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及拷贝数,多种信号转录因子,多种补体活化产物,CD27high浆细胞、B细胞刺激因子、抗C1q抗体、抗NR2抗体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及其可能临床意义.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miR-15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媛媛;罗阳;顾万建;王成;孙伟;张春妮

    目的 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患者血清 miR-150水平变化,评估其作为 NS新型辅助诊断标志物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3月 ~ 2014年5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住院并确诊的78例原发性 NS患儿及南京市儿童医院7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血清样本,记录患者及对照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和比较 NS患儿及对照儿童血清 miR-150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其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肾功能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ric acid)和尿蛋白]水平,统计学分析血清 miR-150临床价值及与上述指标相关性.结果 NS患儿血清 miR-150的水平为101.4(21.29~336.6)f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4.11(5.53~134.2)fmol/L(F=3.65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50作为 NS诊断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92(95% CI=0.843~0.94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患儿血清miR-150水平与GLO(r=-0.231,P=0.042)和TG(r=-0.233,P=0.040)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 NS 患儿血清 miR-150水平与 ALB水平呈显著独立相关(β=0.241,P= 0.034;校正r2=0.046).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血清 miR-150水平是 N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7(95% CI=5.35~48.28),P<0.001].结论 儿童 NS患者血清 miR-150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肾功能损伤和血脂指标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其临床辅助诊断新指标.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αⅡ血影蛋白裂解产物(SBDPs)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卜晓敏;宋佳希;樊春荔;万淑君;郭鹏涛;马艳娟;汪俊军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血清中αⅡ血影蛋白裂解产物(SBDPs,包括 SBDP120和 SBDP145)水平,探讨其对该病尤其是轻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43例轻型脑外伤(mT-BI)患者和43例常规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清 SBDP145和 SBDP120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 SBDPs 对sTBI,mTBI,判断头颅CT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三组间血清 SBDP14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0,P>0.05)。对照组,mTBI及 sTBI SBDP120含量分别为7.06±2.23,11.67±9.14和12.64±11.44 ng/ml。与对照组相比,sTBI组(F=9.873,P=0.001)和mTBI组(F=9.873,P=0.008)血清 SBDP120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 sTBI组和mTBI组间 SBDP12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873,P=0.515>0.05)。SBDP120鉴别 TBI和对照组的 AUC为0.781(95% CI:0.690~0.872,P<0.001);鉴别mTBI和对照组的 AUC为0.736(95% CI:0.624~0.848,P<0.001);鉴别头颅CT阴性和阳性患者的 AUC为0.709(95% CI:0.582~0.837,P=0.007<0.01)。结论轻型脑外伤患者血清 SBDP120水平显著升高,是潜在的轻型脑外伤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

  •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miR-16,miR-126和miR-22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万淑君;王成;王静;牛冬梅;张春妮;汪俊军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T2DMC)血清中 miR-16,miR-126和 miR-221水平,分析其作为T2DMC潜在辅助诊断指标的潜能。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55例T2DM患者,55例T2DMC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血清中miR-16,miR-126和miR-221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关生化指标,ROC曲线及逻辑回归分析三种血清 miRNAs对 T2DM及 T2DMC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miR-16(14.35±1.00)×10-5,miR-126(11.75±1.47)×10-5和 miR-221(32.26±3.98)×10-5]相比,三种 miRNAs在 T2DM患者[miR-16(23.74±2.70)×10-5,miR-126(25.01±4.13)×10-5和miR-221(84.76±11.79)×10-5]及T2DMC患者[miR-16(43.74±9.61)×10-5,miR-126(17.66±2.20)×10-5和 miR-221(82.52±12.48)×10-5]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miR-16变化为显著;三种miRNAs用于T2DM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3(95%CI 0.53~0.74),0.64(95%CI 0.54~0.74)和0.74(95%CI 0.65~0.83);用于T2DMC诊断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5(95%CI 0.66~0.84),0.62(95%CI 0.52~0.73)和0.73(95%CI 0.64~0.83);进一步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血清miRNAs是T2DM和T2DMC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高表达的miR-16,miR-126和 miR-221是 T2DM及T2DMC患者潜在的非侵入性辅助诊断标志物及独立危险因素。

  • 血清可溶性增殖诱导配体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才旺;鞠少卿;丁伟峰;王惠民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增殖诱导配体(sAPRIL)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结直肠癌患者、32例良性肠部疾病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sAPRIL水平.结果 肠癌组sAPRIL的中位值为10.43 ng/ml,高于肠炎组(4.89 ng/ml)和健康对照组(3.3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 (95% CI:0.76~0.93)、cut-off值是5.41 ng/ml、敏感度82.4%、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76.9%、诊断效率72.7%.sAPRIL敏感度高于CEA(73.5%)和CA19-9 (64.7%).血清sA-PRIL与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类抗原19-9)呈线性相关.结论 sAPRIL有较好的敏感度,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继贵

    氨甲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修饰,来自于异氰酸和特殊的游离功能基之间的非酶促反应.氨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在各种疾病的进展中,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该综述阐述了氨甲酰化过程的生化基础,及在蛋白质分子衰老中它的作用,并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的临床关联.

  • 子痫前期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贵

    该综述介绍了对子痫前期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内容包括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内皮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和胎盘蛋白13等,讨论了它们可能的临床价值.

  • 胰腺癌诊断中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继贵

    胰腺癌是致命的癌症之一,需要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该文综述几种生物标志物的当前状况,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用途,包括组织、体液、大便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兴的标志物,…等等.

  • 器官移植领域的生物标志物:IMPDH

    作者:王继贵

    次黄嘌呤核苷5'-一磷酸脱氢酶(IMPDH)是鸟嘌呤核苷酸更新合成时的限速酶,直接测定此酶活性作为麦考酚酸(MPA)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更好地估计个体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该文的目的是提供近关于方法学的文献以及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IMPDH监测的概况.

  •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蔡加炉;王成;汪俊军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 RNA,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病理和生理状态,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能分泌或释放特定 miRNA 进入血循环,并传递至受体细胞发挥生物学功能。新研究表明,miRNA 广泛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循环 miRNA 由于来源广泛,稳定性高,同时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会发生特征性改变,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新型标志物并参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颖敏;徐瑾;李洪波;应小盈;宋玮;丁鸿毅;谢秀兰;王彬尧;何奔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的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①ACS组血清sCD4OL水平明显比SA组和对照组高(P<0.01);②AMI组与UA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④SA发展为UA时sCD40L显著升高.结论 sCIMOL升高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sCD40L升高可作为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班块的一个检测指标.

  •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惠红;隋宇玢;张晓卉

    近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对这一过程的研究,HF的生物标志物也不断被发现,其在HF的预防、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和预后判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经典的HF标志物的新认识和寻找新型标志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HF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 心脏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进展

    作者:刘晓艳;魏英杰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们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初的辅助确诊心肌梗死,而成为多种心脏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现有的标志物还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心脏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进展.

  • 乳腺癌预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荣国;田野;田振

    乳腺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对预测乳腺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和复发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乳腺癌预后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为有效预测乳腺癌预后状况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将对乳腺癌预后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放射性肺炎相关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双双;孔炜伟;刘宝瑞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副反应之一,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因素.RILT包括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和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fibrosis.RF).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疗开始后的1-6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较缓慢通常为数月到几年之间.本综述就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临床和剂量学等参数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临床可行的预测指标,以指导肺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订,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1914 条记录 91/96 页 « 12...8889909192939495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