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痫前期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艳慧;唐淑稳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孕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孕妇能够定期检测、提前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并加以干预,可降低孕产期并发症和孕产妇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通过对一些血生化、生物、物理等方面的检测,可以早期预测该病的发生.本文对平均动脉压测定、翻身试验、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动脉,胎儿动脉检测等阐述子痫前期发病前的预测指标;血循环中的血管生成因子平衡失调等,可能在于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联合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可溶性受体-1(sF1t-1)等有望成为预测和早期诊断子痫前期的有效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

    作者:刘博;杨双强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ce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本文就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地位的确定、化疗方案的选择、合适的化疗人群以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循环miRNA:一种新的癌症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作者:曾吉祥;龚远林;张丽

    miRNA的正常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机能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至关重要。近,科学家们发现尽管人体血液中存在大量核糖核酸酶(RNA酶),但在健康人和患者的细胞外血液中均存在着游离的miRNA。大多数这些循环miRNA被包含于与脂质或脂蛋白复合物之中,如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微泡(microvesicles)、外来体(exosomes)等,因此在血液中能耐RNA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循环miRNA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本篇文章总结了一些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诊断、预后及治疗意义的miRNAs,同时期待更多关于循环miRNA分泌和纳入机制的研究。

  • 胃癌中lncRNAs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晓华;刘重元;黄琳;罗苇如;肖玄;张志伟

    胃癌是一种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获得新的分子靶点对胃癌防治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RNAs的发现对深入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对lnc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的生长增殖、转移、耐药与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

  • 血清Corin水平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作者:王占银

    目的:明确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作为预后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0-12/2014-12受试对象255名,其中进行经皮冠脉介入( PCI)的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名,对照健康体检人员103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丝氨酸蛋白酶 Corin 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98±288 pg/mL vs 1165±613 pg/mL,P<0.05).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水平要显著低于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698.16± ;233.67 pg/mL vs 952.1±297.81 pg/mL,P<0.05).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orin的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显著预测子(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orin水平都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Corin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独立或联合其他生物标记物用于心血管事件分类评价及临床结果预测.

  • PlncRNA-1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浩;李建忠;宁松毅

    随着近年来生物学技术及实验方法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身基因组DNA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人类基因组中DNA的绝大部分被转录为RNA,但是在这些RNA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其余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 RNA 占80%,被称为非编码 RNA. LncRNA 的长度>200 nt.过去,由于受到生物学知识及技术手段的限制,这些lncRNA被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肿瘤的病程发展中,这些lncRNAs的再激活或失抑制有重要的作用.新研究发现,PlncRNA?1与前列腺癌有关.

  • 脑胶质瘤诊断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官娟;占昌友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基因组分子图谱已揭示不同类型胶质瘤的遗传学和表观分子生物学特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经典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基础上,将分子标志物纳入胶质瘤的分类中,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了一套新的金标准,有望对临床上胶质瘤的干预和预后产生重要意义.

  • 宫颈癌筛查中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董万慧

    宫颈癌是全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宫颈癌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癌前病变过程.目前常采用的筛查方法 有宫颈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虽然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但是其特异性、敏感性仍然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发现癌前病变过程中已出现一些生物分子的异常,故在宫颈癌前病变期寻找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阳性筛查率,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有效诊断标志物.

  • 生物标志物在微生物鉴定和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杜宗敏;杨瑞馥

    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析微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微生物鉴定和检测的新途径.检测微生物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往往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检测微生物,在临床检验、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和防生物恐怖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繁多,分析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其种类、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假性脑卒中的快速识别研究进展

    作者:万东君

    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血管源性病因导致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类型主要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AI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出血性脑卒中.对于AICS,溶栓治疗是目前各国指南推荐的能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在可疑AICS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貌似AICS的假性脑卒中(stroke mimics,SM).如何在治疗时间窗内准确诊断AICS、快速识别SM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就目前SM的快速识别方法进行综述,为卒中的精准治疗提供借鉴.

  • 早期急性肾损伤新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张富婷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缺血再灌注、缺氧、药物肾中毒、脓毒症、手术及体液不平衡等原因都会引起肾组织的损伤与破坏,并终导致以少尿或无尿为特征的肾功能的丧失,这种临床症状之前被称为“急性肾衰竭(ARF)”,近重新定义为“急性肾损伤”[J].AKI的临床表现涵盖了从血清肌酐的小幅升高到无尿肾衰竭的整个过程,有相当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住院患者的发病率约为5%~7%[2],而ICU中则高达25%,其中病死率约为S0%~80%[3].

  • 氧化压力损伤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辅助诊断现状

    作者:苏海翔

    自原子弹爆发引发人们对自由基的兴趣以来,自由基生物医学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众多自由基医学研究成果中,有关衰老、缺血再灌注和炎症的自由基理论,使人们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衰老性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本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近年来,与自由基相关的氧化压力损伤标志物与疾病的关系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氧化压力损伤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辅助诊断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从自由基角度探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机制,使用合理的抗氧化干预提供线索.

  • miRNA-122作为药源性肝损伤潜在生物标志物可能性研究进展

    作者:徐志伟;周小杰;潘伟;黄敏聪;陈耀华;杨正标;郑高利

    查阅近年来药源性肝损伤与miRNA-122 的相关文献,从miRNA-122 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性、可预测性4个特点以及miRNA-122 作为药源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所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探讨miRNA-122 作为药源性肝损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 胆囊癌组织中线粒体DNA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冯颖;刘晟;刘金良;朱骏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mt DNA)含量的改变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30例胆囊癌旁组织和30例胆囊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mt DNA的含量.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766±143)×106拷贝/L,胆囊癌旁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343±94)×106拷贝/L,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386 ±104)× 106拷贝/L,胆囊癌组织中mtDNA平均含量分别高于胆囊癌旁组织(t=11.583,P<0.00l)和胆囊良性病变组织(t=13.320,P<0.001).胆囊癌组织中mt DNA含量的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与胆囊癌旁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107).结论 胆囊癌发生与mtDNA含量增加可能相关,mtDNA含量的检测是胆囊癌诊断的一种方法.

  • 生物标志物NGAL、NAG、胱抑素C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作者:张翩;王玲;何奔;王肖龙;邱建平;郑昌柱;杨光敏;庞慧华;沈剑箫;牟姗;倪兆慧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血清胱抑素C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CI-AKI患者纳入CI-AKI组(17例),另选取与CI-AKI患者临床资料匹配者纳入非CI-AKI组(17例).检测CI-AKI组和非CI-AKI组患者尿液及血液标本NGAL、NAG、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这些标志物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的变化以及尿NGAL作为CI-AKI早期标志物的价值.结果 CI-AKI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2、6、12、24 h尿NGAL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均P< 0.05),非CI-AKI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及造影后各时间点尿液NGA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后6h和12h,CI-AKI组患者尿液NGAL水平高于非CI-AKI组(P<0.05),尿NGAL诊断CI-AK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 CI为0.534-0.892,P=0.034)和0.772(95% CI为0.612-0.931,P=0.007).2组患者尿NAG水平在造影后2h和6h均高于基础值(P<0.05),但2组患者间尿NAG水平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造影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后72 h,CI-AKI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CI-AKI组(P<0.05);48 h和72 h,CI-AKI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CI-AKI组(P<0.05).结论 尿NGAL对CI-AKI损伤反应敏感,尿NAG、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反应滞后于NGAL.

  •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评估慢性缺氧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丽;罗红艳;李博;郑亚莉

    目的 探讨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慢性缺氧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缺氧组收集新入院,并合并重症感染、未吸氧、稳定期,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PaO2)≤80 mmHg的慢性缺氧患者58例,平均年龄(68±3.5)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平均年龄(65±5.8)岁.依据PaO2将不同缺氧程度的患者分为Ⅰ、Ⅱ、Ⅲ级3个亚组[Ⅰ级(60 mmHg<PaO2≤80 mmHg、Ⅱ级(40 mmHg<PaO2≤60 mmHg)、Ⅲ级(PaO2≤40 mmHg) ].2组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IF-1α、胱抑素C(CysC)、肌酐(Sc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缺氧组患者血清HIF-1α、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FR及血清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①与对照组及Ⅰ级缺氧组比较,HIF-1α在Ⅱ、Ⅲ级缺氧组明显升高,CysC在Ⅰ、Ⅱ、Ⅲ级缺氧组明显升高,eGFR仅在Ⅲ级缺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在各缺氧组中升高不显著(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ysC、HIF-1α与eGFR呈负性相关关系;血清HIF-1α与CysC呈正性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缺氧患者HIF-1α、CysC在血清中呈高表达,且敏感易测,均可做为监测慢性缺氧早期肾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慢性缺氧早期肾功能损伤与缺氧程度相关,随缺氧程度加重,肾功能损伤加重.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热孜娅·艾合买提;帕丽丹·吾术尔;塔依尔·吐尔松;努尔买买提·艾买提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痴呆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病因不明,病机复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重要防治措施.该文就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检测、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作者:吴顺华;郑玉建

    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血浆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作者:施冰;吴龙梅;李俊峡;田新利;石宇杰

    目的 检测可溶性ST2(SolubleST2,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3,gal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表达水平,探讨ST2和gal3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分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2例,平均年龄(60.13 ±9.72)岁.分为急性心梗组(MI) 54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 63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37例,冠脉正常组(Con) 28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ST2和gal3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T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Gal3血浆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ST2与C反应蛋白具有相关性(r=0.638,P<0.001).gal3与CRP具有相关性(r=0.398,P<0.001).ST2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gal3 (0.814 Vs 0.610).ST2》35 ng/ml患者grace评分显著大于ST2< 35 ng/ml患者的grace评分(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ST2水平明显升高,可溶性ST2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危险分层均有意义.

  •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崔洁;周京敏

    心力衰竭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心脏病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近年来,一些反映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对心力衰竭诊治和预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被列入欧美及中国的心力衰竭指南中,如利钠肽、心肌损伤标志物、可溶性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等[1-3]。

1914 条记录 93/96 页 « 12...8889909192939495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