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灌流成功抢救急性苯酚中毒1例

    作者:张杏棉;刘丽敏

    苯酚,C6H50H,别名石炭酸,属于高毒类、易燃易爆化学药品,溶于水、乙醇等,主要用于生产油漆、木材防腐、合成树脂、药品等.本院近期抢救1例因操作失误,苯酚大量泄漏,导致急性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 超声弹性成像观察肝脏凝固灶:体外实验

    作者:赵冰;王绮;袁建军;刘曼;范闽延

    目的 运用实验手段探讨超声弹性成像(EI)在肝脏凝固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猪肝,通过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两种方法产生不同形态的凝固灶,观察实验前、后的EI图,利用虚拟声触诊定量(VTQ)技术测定作用区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实验结束后切开标本记录实际凝固灶形态、范围.结果 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均可使局部肝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EI图上表现为红色硬变区,且不随时间延长而衰减,较常规二维超声更接近凝固灶形态,但与实际仍有一定差异.作用区的剪切波速度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也表明凝固性坏死的肝组织硬度增加.结论 EI可从力学角度提供凝固灶信息,应用简捷、无创,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 MR观察猫脑创伤前乙醇摄入对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史东立;金真;谢林;胥晓明;刘影;张瑶;麻苏培;马军

    目的 探讨乙醇对猫脑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将14只健康成年猫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和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组(ET组),分别在模型制作后的3、6、24、48 h进行MR扫描,通过计算FLAIR序列大层面异常高信号的面积,评估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ET组和T组异常高信号的面积均随时间推移(3、6 h)而增大,至24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且ET组异常信号的面积高于T组(t=2.70,P=0.01).结论 乙醇通过影响创伤后的脑水肿而加重猫TBI的发展,这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预后不良的原因.

  • 乙醇气味刺激食蟹猴的脑fMRI

    作者:徐惠;朱建忠;孙向东;赵梦;李传福

    目的 应用3.0T fMRI探讨食蟹猴经乙醇气味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方法 选取健康食蟹猴6只,麻醉后行乙醇气味刺激下的fMRI.采取“静息-刺激-静息”组块设计.刺激组块予乙醇气味刺激,静息组块无气味刺激.BOLDfMRI扫描128 phase,整个猴脑扫描16层.采用SPM2软件随机效应模式t检验进行组分析.将统计结果覆盖于食蟹猴模板图像上.结果 乙醇气味刺激下,在额叶、颞叶、中央旁小叶、扣带回、豆状核、中央前回分别可以检测到正激活和负激活.结论 海马回钩和眶额回为嗅觉高级中枢.fMRI可以显示额叶、颞叶的激活.气味刺激引起的中枢反应与中央旁小叶、扣带回、豆状核有密切关系.

  • CT引导下乙醇消融VX2兔移植型肝肿瘤

    作者:张峰;张长宝;田建明;康德强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乙醇经皮瘤内注射疗法对兔移植型肝癌的疗效及病理改变. 方法 32只新西兰荷瘤兔,以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8只,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不同浓度乙醇,分别为:无水乙醇、75%乙醇、50%乙醇,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后7 d、14 d、21 d和60 d各组肿瘤的大小及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 结果 治疗后21 d,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无水乙醇组(4.68±5.05)cm~3,75%乙醇组(6.33±6.59)cm~3,50%乙醇组(17.54±5.06)cm~3,对照组(16.87±5.27)cm~3;对照组较75%乙醇组(t=6.32,P<0.05)和无水乙醇组(t=6.74,P<0.05)体积明显增大;50%乙醇组较75%乙醇组(t=4.99,P<0.05)和无水乙醇组(t=12.77,P<0.05)体积明显增大;50%乙醇组与对照组、75%乙醇组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 d, ALT、AST均有升高;7 d后除无水乙醇组外,其他各组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无水乙醇组ALT、AST高于其他各组(t=4.10、4.49、3.06、5.79、5.91、4.11,P均<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凝固性坏死范围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 75%乙醇和无水乙醇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75%乙醇对肝功能的损伤较小,为兔VX2肝癌模型较适宜的治疗浓度.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肝肿瘤 乙醇
  • 酒精成瘾者静息态缺省模式网络fMRI

    作者:郭灵红;彭德昌;周福庆;张春;戴西件;龚洪翰

    目的 应用静息态fMRI观察酒精成瘾者缺省模式网络(DMN)改变.方法 对30例酒精成瘾者(酒精成瘾组)及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尼古丁依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取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DMN,对两组DM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酒精成瘾组DMN在右楔前叶、左小脑脚Ⅱ区功能连接减低,而在左后扣带回、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及右楔前叶区域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酒精成瘾者DMN功能异常.静息态功能MR成像揭示酒精成瘾复杂神经机制具有一定的价值.

  •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应用

    作者:李伟兰;陈彩云;罗樱;劳国权;张海春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糖水治疗(A组);40例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组);35例行单纯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7.50%和82.86%,A组和B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糖水、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其中高渗糖水硬化治疗不良反应轻微,适用范围广,更值得推广应用.

  • 2种硬化剂在单纯性肝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松远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单纯性肝肾囊肿穿刺注射新型硬化剂和无水乙醇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32例患者36个肝肾囊肿(18例肝囊肿,14例18个肾囊肿)经超声引导抽净囊液后,注入适量新型硬化剂1%聚桂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45),并留置囊内,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程度,6月跟踪统计有效率;并与我院采用传统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的肝肾囊肿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结果:32例36个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按1/10~1/4的比例注入新型硬化剂并保留囊内,患者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疼痛和醉酒症状,治疗后1周内,9例患者诉侧腹轻微胀痛,间断低热2 d,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6月复查33例全部消失,3个囊肿缩小2/3以上,有效率达100%,长期疗效仍在跟踪中.采用传统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注射治疗肝肾囊肿20例(12例肝囊肿,8例肾囊肿),抽净囊液后,按1/4~1/3比例注入无水乙醇,注射时均有短暂刺激性疼痛,18例出现面红、心跳加快、口干、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6月复查15例完全消失,5例缩小2/3以上.结论: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肝肾囊肿疗效与传统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一致,但它留置体内,无刺激性剧痛,无醉酒症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优于无水乙醇,有望在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成为无水乙醇的替代物.

  • 无水乙醇灭活体外肿瘤细胞的时间效应研究

    作者:张剑英;周滋霞;顾则娟;王学浩;吴云松;杨美玲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灭活作用及时间效应关系,为手术用物的灭瘤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120份新鲜离体的肿瘤标本中提取肿瘤细胞,分别在无水乙醇中作用不同的时间(5、10、15、30、60s),采用超薄细胞检测系统检测残留肿瘤细胞数目,计算无水乙醇对肿瘤细胞的灭活率.结果 无水乙醇作用15s时灭活率99.24%,高于10s(95.63%)和5s(9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0、60s灭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水乙醇能快速、有效灭活体外肿瘤细胞,15s内灭瘤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15s后趋于稳定.

  •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于蕾;张琴;赵海伦;高从容;邹大进

    对13例患者肾上腺肿瘤行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AI)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进行俯卧和屏气训练;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根据血压调整酚妥拉明液体滴速或静推酚妥拉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观察有无伤及肾上腺周围其他脏器的表现;术后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 六味醇外用防治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玉花;宋秋桂;孙静

    输液所致静脉炎是长期、大量和反复输液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继续输液带来困难.由于采用硫酸镁湿敷的传统疗法效果不甚理想.我们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请教本院资深专家,全面分析了静脉炎的发病机理,综合药效、经济、制取和使用等诸多因素,从众多中草药中筛选组方,以当归、红花、血竭、川牛膝、玄参和冰片6味中草药溶于乙醇制成六味醇外用,经过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2年临床使用观察,取得较好效果.

  • 用乙醇湿化液吸氧致过敏1例

    作者:余香梅;王年丑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性心悸、心前区憋痛3年加重3天于1998年6月20日住院治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心悸、心前区憋痛消失.

  • C3胞外酶抑制乙醇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

    作者:佟静;王颖;王炳元

    目的:探讨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胞外酶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予乙醇及C3胞外酶作用肠上皮细胞屏障后,测定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EER),分析肠上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跨膜蛋白occludin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和分布。结果予C3胞外酶预处理后,可显著抑制乙醇诱导的TEER值降低及occludin(S/IS)比值的增加,同时可部分恢复细胞膜上occludin的表达。结论 RhoA特异性抑制剂C3胞外酶可抑制乙醇诱导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增加的过程。

  • 2,4-二硝基苯酚中毒

    作者:王杰赞;黄卫东

    2,4-二硝基苯酚,分子式HOC6H3(NO2)2,相对分子质量为184.11,淡黄色固体,熔点为112~114℃,不溶于冷水、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相对密度(水=1)1.7,相对密度(空气=1)6.4,常温下性质稳定,但遇火种、高温、摩擦、震动或接触碱性物质、氧化剂时均易爆炸.

  • 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学英;林礼务;何以敉;高上达;薛恩生;林晓东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量化组:病理证实的HCC 238例,每次注射量按回归方程Y=2.885 X(当肿瘤直径≤5 cm时),Y=1.805 X(当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其中X为肿瘤大直径,单位为cm;Y为每次注射乙醇量,单位为ml,注射1次/2~3 d,4~10次/1个疗程,>5 cm的肿瘤结节可以10~20次/1个疗程.非量化组:病理证实的HCC 148例,每次注射量按注射量(ml)=直径(cm)+1(肿瘤直径≤5 cm时)和注射量(ml)=直径(cm)+2(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每周注射1次,4~10次/1个疗程.所有病例随访12~60个月,统计各组1、3及5年生存率、量化组>3 cm与≤3 cm的肝内原位与异位复发率.结果量化组患者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1.4%及52.7%,明显高于非量化组的86.5%、57.7%及31.6%(P<0.01);量化组中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4.4%及65.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生存率88.6%、61.3%及43.8%;而1、3及5年原位复发率与异位复发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386例HCC经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后,均无大出血和严重心、肝、肾等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治疗HCC是针对肿瘤生长的空间与时间病理特点进行治疗的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非量化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 射频及射频联合其他介入性治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比较

    作者:罗葆明;文艳玲;杨海云;智慧;欧冰;马健鸿;潘景升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及射频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别对123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复发患者共149个肿瘤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或射频消融综合治疗,(1)Ⅰ组66例77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CRFA);(2)Ⅱ组57例72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其中Ⅱ a组21例30个肿瘤病灶行单纯CRFA;Ⅱ b组36例42个肿瘤病灶于CRFA之前分别行肝动脉栓塞或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Ⅲ组另选63例75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术后1个月甲胎蛋白、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CT/MRI的改变.其中23例分别于消融治疗前后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果Ⅰ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2.2%(71/77),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93.2%(55/59),2年生存率71.9%(23/32),3年生存率64.0%(16/25);Ⅱ a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23.3%(7/30),术后1个月仅1例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45.0%(9/20),2年生存率38.5%(5/13),3年生存率28.6%(2/7);Ⅱ b组术后1个月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57.1%(24/42),术后1个月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65.6%(21/32),2年生存率47.4%(9/19),3年生存率38.5%(5/13);Ⅲ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8.7%(59/75),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78.9%(45/57),2年生存率58.1%(18/31),3年生存率46.2%(12/26).结论对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CRFA的效果优于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且术后复发的小肝癌肿瘤病灶是CRFA的佳适应证;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HCC复发肿瘤病灶,应采用包括射频消融、酒精注射以及肝动脉栓塞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和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杰;白喜玲;钟华;张华斌;冉维强;王金锐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对6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无水乙醇消融治疗,注射部位位于前列腺内腺,无水乙醇注入量根据内腺体积大小和药物在腺体内弥散的范围而定.结果 6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前列腺内腺注射无水乙醇2~19 ml,平均(10.5±2.0)ml;治疗前47例憋尿后排尿膀胱残余尿>200 ml, 100 ml≤憋尿后排尿膀胱残余尿≤200 ml者14例,治疗后54例憋尿后排尿膀胱残余尿<100 ml,5例膀胱残尿尿量≥100 ml,但自述术后排尿等待时间较前明显缩短,共59例(96.7%)治疗有效.结论 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简便、创伤小、痛苦小、效果满意.

  • 超声空化促进乙醇消融兔肝脏的实验研究

    作者:益磋;王亚辉;陈重;高文宏;刘政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及微泡超声空化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无水乙醇消融实验兔肝脏的增强效果,并观察此方法对实验兔肝脏血流灌注、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2只,随机分为5组:低强度超声组(LUS组,6只),无水乙醇组(EA组,14只),低强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组(LUS+EA组,14只),微泡超声空化联合无水乙醇组(MEUS+EA组,14只),微泡超声空化联合低强度超声增强无水乙醇组(MEUS+LUS+EA组,14只).按分组对经腹暴露的兔肝左叶分别给予处理,LUS组、MEUS+EA组及MEUS+LUS+EA组实验兔肝脏分别于超声辐照处理后,对处理叶及对照叶即刻进行超声造影并定量分析.EA组、LUS+EA组、MEUS+EA组、MEUS+LUS+EA组各取3只实验兔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即刻、48 h、5 d及7 d抽取动脉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余动物于实验结束后48 h分别获取肝脏组织,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体积,HE染色观察肝脏处理区域组织学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处理叶与对照叶PI、AUC差异.采用Kruskal-Wa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秩和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AST浓度、ALT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结果 LUS组实验兔处理叶PI、AUC较对照叶稍高,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US+EA组、MEUS+LUS+EA组实验兔处理叶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对照叶降低(PI:51.65±16.90 vs 101.09±14.41,44.08±8.46 vs 113.40±9.35;AUC:2183.06±501.13 vs 4258.54±841.21,1900.39±352.59 vs 4385.55±1198.1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9、16.835、9.630、7.932,P均<0.001).LUS组实验兔未见肝脏坏死灶,肝脏消融体积为0,EA组、LUS+EA组、MEUS+EA组、MEUS+LUS+EA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分别为(0.84±0.27)、(2.42±1.11)、(3.52±1.34)、(4.01±1.45)ml,EA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均低于其余3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3.800、-20.400、-23.400,P均<0.05),而其余3组间任意2组实验兔间肝脏消融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US组实验兔肝叶超声辐照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其余4组均出现广泛凝固性坏死.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结束后即刻各组实验兔均出现肝脏ALT及AST浓度轻微升高,实验结束后48 h达高,随后逐渐回落,实验结束后7 d,各组实验兔肝脏ALT、AST浓度基本恢复至实验前正常水平.4组实验兔肝脏AST浓度、ALT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6,P=0.855;F=0.517,P=0.686).结论 低强度超声及微泡超声空化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显著增加无水乙醇消融兔肝脏体积,且不会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复方中药99-克星超声介入治疗肝癌裸鼠移植瘤免疫研究

    作者:林晓东;林礼务;何以敉;高上达;薛恩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复方中药99-克星治疗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免疫作用.方法取人肝癌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模型28只,随机分为99-克星中药治疗组14只,无水乙醇治疗组7只,生理盐水组7只.全部裸鼠在接种10 d后每隔5 d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共4次,治疗20d后处死.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T细胞亚群分析以及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电镜发现克星组以肿瘤肿胀变性坏死为主,并且伴有淋巴细胞明显攻击癌细胞现象(8/14);流式细胞仪(FCM)进行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克星组的CD 3/CD 122双阳性细胞在肿瘤组织、脾脏组织、外周血内含量均明显高于乙醇组和盐水组.结论复方中药99-克星能够促进机体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和淋巴细胞活跃,显著刺激裸鼠体内CD 3/CD 122双阳性细胞T细胞胸腺外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中药99-克星具有强大的破坏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复方中药99-克星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明显不同于无水乙醇,尤其以激发或诱导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在抗肿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传统中药治疗肝癌提供了一个新的给药途径与理论依据,其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血磷脂酰乙醇

    作者:唐月明;王思明;王玉;杨睿悦;李红霞;陈文祥;董军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测定全血磷脂酰乙醇(PEth)的方法,用以客观、量化反映饮酒者酒精摄入水平.方法 全血样品中加入磷脂酰丙醇(16:0/16:0)作为内标,用异丙醇溶液沉淀蛋白,震荡、离心、提取上清、氮气吹干,复溶,液相色谱分离后进入串联质谱分析.考察方法的线性、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收集40名有一年以上稳定日常饮酒习惯的志愿者全血样本,测定PEth,分析其与自述酒精摄入量的相关性;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饮酒者全血PEth水平的差异.结果 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2,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低于0.74 μg/L和2.48 μg/L.测定不同浓度PEth样本的批内和总不精密度分别为0.77%~3.18%和2.30%~6.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8%~102.99%.相关性分析显示,总PEth水平与志愿者自述饮酒量呈正相关(r=0.769,P<0.001).Kruskal-Wallis分析显示不同程度饮酒者的总PE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0, P<0.001).结论 建立LC-MS/MS测定全血PEth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精密、可靠,可以有效区分轻、中、重度饮酒者,有望为评价酒精摄入状况以及饮酒与疾病关系提供方法学基础.

2308 条记录 13/116 页 « 12...10111213141516...1151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