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LSC特性对RAML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难治与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难点是白血病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导致临床缓解率低,死亡率高,预后差.究其复发与难治的根源是患者骨髓中存在具有强大自我分化与无限增殖能力的白血病干细胞(LSC).按照中西医结合理论分析,LSC导致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ML)临床表现与中医“痰”与“瘀”致病特点相似,且疾病发展、转归等临床特点与中医的“痰瘀”病机理论基本相符,可概括为痰瘀交织,凝结于骨髓,髓内气机阻滞,血脉不通,骨髓失养,精血无以生化.采用具有活血化痰、散结消瘀功效的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具有“增效”作用,可明显提高RAML临床缓解率,降低患者骨髓中LSC特异性抗原表达比例,其增效的靶点是在LSC水平发挥效应.
-
中医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新体会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
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 MRI 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与中医方证研究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 MRI 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①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②病史为14 d ~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③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④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 T1、长 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⑤良性神经鞘瘤平均 ADC 值为(1.52±0.19)×10-3 mm2/ 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 ADC 值为(1.18±0.21)×10-3 mm2/ 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 ADC 值;⑥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
-
中药艾迪穴位注射对含顺铂化疗患者中医证候干预及血液学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含顺铂化疗方案痰瘀互阻证型患者中医证候和血液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盐酸格拉司琼,于顺铂化疗前后30 min常规静脉滴注.中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艾迪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组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于化疗第1、2、3、7天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卡诺夫斯基评分(KPS)及血液学安全性指标.结果 3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自化疗第1天开始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痰瘀互阻积分呈逐渐下降趋势;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发现,化疗第7天中药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中药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KPS积分改善程度比较发现,3组于化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化疗第7天时中药组可较其余两组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血液学安全性分析发现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血红蛋白具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中药艾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缓解含顺铂化疗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KPS评分,具有良好的血液学、肝肾功能安全性,并且中药艾迪穴位注射具有升高血红蛋白的趋势,值得临床推广.
-
《伤寒论》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证治体系的影响
文章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深入研究“气血理论”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病势进退的影响,探析使“五脏和平”的“和法”在该病立法谴方中的重要意义.结果显示,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是气血运行失衡,痰瘀痹阻心脉,心神心血失调.该病诊治以“和调气血”为其治疗原则,治法“和法”指导谴方调药,调和机体,使其达到“阴阳和、气血和、营卫和”等佳状态.
-
张晓梅从状态论治肺结节经验
肺结节是中医所面临的一类新疾病.张晓梅教授基于状态中医学理论,认为肺结节的病机属肺虚痰瘀内阻,治疗上以益肺、化痰、散瘀、通络为原则,自拟益肺散结方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的状态灵活加减进退,对于肺结节的临床疗效显著.
-
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多中心收集1 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病例资料,判断每位患者的中医脏腑病位、证候要素、中医证候,将信息录入Epidata 3.1软件并且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 01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主要脏腑病位(≥50.0%)为脾(701例,占68.8%)、心(681例,占66.8%).主要实性证候要素(≥35.0%)为血瘀证(576例,占56.5%)、痰浊证(497例,占48.8%);主要虚性证候要素(≥35.0%)为气虚证(503例,占49.4%)、脾虚证(395例,占38.8%).证候排名在前5位的为痰瘀互阻证(260例,占25.5%)、阴血津虚证99例(9.7%)、气虚血瘀证(90例,占8.8%)、痰浊阻滞证(81例,占7.9%),脾虚气滞证(71例,占7.0%).结论:血脂异常的核心脏腑病位在脾,主要涉及心,其为本虚标实之病,实则以血瘀、痰浊为主,虚则以气虚、脾虚为主,提示今后中医临床上治疗血脂异常可着力于脾,兼顾心,抓住痰瘀互阻证这一主要证候,治法以活血化痰、益气健脾为主.
-
祛痰化瘀方治疗痰瘀互阻型老年性痴呆40例
目的 观察祛痰化瘀方在痰瘀互阻型老年性痴呆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痰瘀互阻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4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予祛痰化瘀方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2.5%,治疗后2组脑萎缩例数均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明显,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祛痰化瘀方治疗痰瘀互阻型老年痴呆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从"痰瘀蕴毒"论治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以下简称为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以下简称为CHD或冠心病)中严重的临床类型,威胁人类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传统理论认为AMI属于"真心痛"范畴,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所致,治疗上主要从气虚血瘀论治.近年来对AMI治疗由以往沿袭活血化瘀和益气活血法为主的治疗思路,逐渐认识到化痰法的重要性,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目前,临床上对AMI的治疗分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内阻、痰瘀互阻、心肾阳虚、心阳欲脱、阴阳两虚等型.笔者认为,AMI的病机主要是痰瘀痹阻心脉,胸阳闭阻不通.痰瘀内阻,蕴热化毒,损伤心气心阴,从而产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化痰逐瘀通腑,给毒邪以出路,可达到祛邪扶正,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丹蒌片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4个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湖北协和医院)选择66例痰瘀互阻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萎片联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蒌片1.5 g/次,每日2次;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包括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变化,包括胸闷、胸痛、胸闷痛持续时间、胸闷痛发作频率、气短、疲乏、心悸、自汗、证候总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Y)、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1.2% (26/32)],显著优于对照组[43.3% (13/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胸痛、胸闷痛发作频率、hs-CRP、sCD40L、HCY、IL-6、MMP-9、MPO水平均降低,治疗组VCAM-1水平降低,对照组VCAM-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痛持续时间、疲乏、证候总评分,hs-CRP、sCD40L、HCY、IL-6、MMP-9、MPO、VCAM-1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 丹蒌片可以改善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及抗氧化作用.
-
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并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针刺内关穴同时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心绞痛缓解速度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54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珍宝丸,每次3.0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6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双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血糖、血脂水平.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蒙药珍宝丸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痰瘀互阻 珍宝丸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 -
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痰瘀互结,化痰祛瘀法是其常用治法,病机变化为本虚标实,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扶正为主,除益气滋阴外,还需注意行气活血、通阳利水,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在辨证、辨病基础上运用心衰1号方加减治疗.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案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主因"反复胸闷憋气30余年,加重伴咳嗽、咯痰1个月余"以"心肌病"收入院.患者30余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憋气,偶有晕厥发作,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1995年因"室性心动过速"于北京某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2002年病情反复时多伴有双下肢水肿、尿少、乏力、恶心、纳差等症,2004年5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Ⅱ级、淤血肝",予抑制血小板聚集、利尿、保肝、活血化瘀等治疗好转后出院.长期口服呋塞米、螺内酯,症状控制尚可.2009年1月11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伴心悸,咳嗽、咯粉红色黏痰,乏力、恶心、纳差,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急诊,经利尿、抗炎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入我院系统诊治.
-
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中益气化瘀汤所能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给予益气化瘀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在血液黏稠度的控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患者而言,治疗组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缓解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益气化瘀汤临床疗效确切.
-
代谢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代谢方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痰瘀互阻型)的观察,以期阐述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伴有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代谢方治疗组21例,给予代谢方治疗;血脂康治疗组20例,给予血脂康片治疗;代谢方+血脂康组21例,给予代谢方+血脂康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3组治疗均能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痰瘀互阻证患者的血脂,改善中医证候及胰岛素抵抗,且中药代谢方联合血脂康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各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性肝肾损伤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代谢方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化痰之效,对代谢综合征痰瘀互阻证患者疗效显著.
-
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便秘临床观察
便秘是中风急性期的常见症状,多为痰瘀互阻,中焦壅滞而化热腑实所致.临床上往往重视治疗半身不遂,口眼( )斜,舌强语蹇等中风主症,容易忽视大便秘结这一兼症.
-
中药治疗骨关节炎
OA在中医学属"骨痹"范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寒气至,骨髓酸痛,名日骨痹",是一种寒湿痹.历代医家认为,其发病内因为肾气虚衰,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而内因占主导地位.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可有痰瘀互阻或邪郁而化热的表现.治疗上以补肾活血化瘀为主的治则,为多数医家所肯定.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疗效观察
中医学对中风多从虚、火、风、痰、瘀论治,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盛,瘀血内阻.然就其病机而言,痰瘀互阻是其关键,而中风后遗症更是如此.因此,涤痰祛瘀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意义重大.笔者于1994年10月-2002年9月,应用自拟的涤痰祛瘀汤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经验
介绍洪治平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经验,洪治平教授认为对于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阻型的治疗,应化痰活血,不能偏废其一,临证时还需辨别痰瘀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权衡治之,同时不忘调理气机,方能更好的收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