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症性肠病宿主遗传变异与肠道微生物的联系

    作者:张安兴;吴静;孙杨;缪应雷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率仍在增加,但尚未发现明确的病因和治愈方法.IBD是一种多病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环境因素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在过去几年中,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新的发现,肠道生态失调可能是导致IBD及其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复杂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鉴定肠道微生物组和区分IBD类型的可能性.综述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IBD发病机制的贡献.还讨论了针对IBD的潜在基因治疗策略.

  • 肠道微生物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萍;王叶;邢杰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即肠道微生物失调.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与ASD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线粒体功能以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等机制参与ASD的发病.

  • 肠道微生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超杰;程宇琪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但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全身免疫系统的改变和肠道菌群参与免疫反应有关,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会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影响人类的认知和社会行为,这意味着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进展,这为预防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类疾病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左卡尼汀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月琴

    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L-CN)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许多研究证明其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本文将简要概述左卡尼汀的药理作用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 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顺;胡伯虎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以肠道微生态系统为主要、为复杂.许多细菌对健康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肠道菌.新的研究表明,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的直接诱因.

  • 肠道生态营养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作者:黄岚

    人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肠道内,构成肠道微生态(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态中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据推测,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达到1014个。肠道菌群中绝大多数(99%以上)与宿主细胞是共生关系,参与食物分解、防御反应、免疫调节和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共生菌一般都是专性厌氧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等。肠道中还存在少量的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肿瘤患者脂肪酸营养与肠道微环境的关系

    作者:徐惠丽;陈仕亮;饶可;唐求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微环境失调即肠道微生物紊乱密切相关;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及维持生命过程的重要营养物质,肠道微生物介导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脂肪酸.脂代谢失调和肠道微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引发胃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毒素进入体内,终产生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病原微生物和肿瘤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形成T细胞储备和(或)微生物产品,刺激模式识别受体,从而影响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通过对免疫的影响,微生物群有助于对远处肿瘤的免疫控制或逃逸.微生物源性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直接细胞自主致癌机制来促进局部肿瘤的发展.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脂肪酸营养和肠道微环境的重要作用.脂肪酸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通过肠外通路提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或异质性.补充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有助于肿瘤的治疗.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移植肠道微生物群,可以矫正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在肿瘤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手术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鸣;白日星;闫文茂;宋茂民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受体作用缺陷引起。国际糖尿病联盟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达3.7亿,预计到2030年全球全年龄段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5.5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人数也随之增长[2],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2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型糖尿病多年来主要通过综合宣传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等方法进行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但很难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也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原本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代谢手术可明显降低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使一些患者的2型糖尿病“完全缓解”。因此,代谢手术作为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而逐步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3]。

  • 肠道微生态与减肥手术

    作者:孙晓东;吴嘉

    成年人肠道中寄生着10万亿到100万亿的微生物[1],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于结肠,密度接近1011~1012个/毫升。大多数肠道微生物是细菌,其余少部分为古代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2]。在人类和小鼠身上常见的两种细菌是厚壁菌和拟杆菌,其特点是不能在宿主以外的地方生长。婴儿从周围生物系统中获取初的微生物群落,特别是从母体阴道和粪便[3]。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家庭成员间共享[4]。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由年龄、性别、地域、种族、家庭、饮食来决定,并受到益生元、益生菌和抗生素的调节。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成分改变被认为是可能导致肥胖的原因。相当数量的细菌与宿主代谢过程中的吸收能量是相关联的。肠道中微生物发酵食物中的多糖,使之成为单糖和短链脂肪酸,这样就使食物中难以被消化吸收的多糖成为人体能够摄取利用的单糖;此外,微生物可通过抑制饥饿诱导的脂肪细胞因子来改变宿主的代谢途径,这种因子是一种脂蛋白脂肪酶抑制剂,脂蛋白脂肪酶的抑制可导致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沉积。

  • 粪菌移植在儿童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沈佳莹;陈洁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上发挥了显著作用,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则被认为与一系列肠道内、外疾病有所关联.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老的治疗手段,在过去的50年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了修复肠道菌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粪菌移植在临床应用上仍存在很多尚未解的疑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儿童人群.本综述主要就粪菌移植在儿童胃肠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发展前景展开讨论.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奔奔;徐梦;孟新玲

    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和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可能在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与重要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影响肠道通透性、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调控神经递质、通过炎症免疫系统介导等有关,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群在AD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坤;吴丽丽;杨云生

    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是人体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关系日益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人体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等构成,这些微生物数目达1012~1014个,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目的10倍,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细菌生态系统,各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彼此保持着稳定的比例,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定植于肠壁,达到稳定的微生态平衡,对宿主有生物屏障等功能[1].不同个体肠道微生态构成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理解某些人更敏感或能抵抗某些疾病的现象.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及其参与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探析抗衰老、延长寿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作者:刘婷

    逆转衰老、延长寿命相关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们陆续在Nature、Cel等杂志上发表多项成果,包括增强自噬水平延长哺乳动物寿命、调节肠道微生物延长果蝇寿命、低剂量二甲双胍可延缓细胞衰老进程、新化合物让小鼠"返老还童"等.本文叙述了近段时间在抗衰老相关领域的研究.

  • 人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敏

    2007年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人类微生物组计划(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和人类肠道元基因(或宏基因)组学计划(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MetaHIT)正式启动,标志着肠道宏基因组研究的时代已经到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人是由90% 的共生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物体,肠道菌群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视为人体又一"隐藏的器官",携带着人体"第二基因",因此人体也被形容成一个"超级生物体"[1].本文将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74 条记录 9/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