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常胜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8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的持续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CRP、ESR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RA疗效显著.

  • 腹针配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余跃;罗余生;程爱萍;石峰;尹海琴;李雪飞

    目的 研究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估积分(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腹针配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佳.

  • 通痹方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文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处关节慢性病变,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多见于中年女性,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终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丧失。笔者近年来采用通痹方联合洛索洛芬钠、甲氨蝶呤片治疗R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乃亮;王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减独活寄生汤,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肿胀指数、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压痛指数、HAQ评分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可通过提高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血清CRP、ESR、RF、TNF-α、IL-6、IL-1指标,从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

  • 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进;陈岷;李获;陈璐;卢喆

    目的:探讨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机制.方法:将63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MTX),口服,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LEF),口服,20 mg/次,1次/d;塞来昔布胶囊,口服,0.2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风定胶囊,口服,4粒/次,3次/d;益肾蠲痹丸,口服,12 g/次,3次/d.疼痛减轻后停服塞来昔布胶囊,痛风定胶囊改为2粒/次,益肾蠲痹丸改为8g/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记录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及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黏附分子(ICAM-1)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观察组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70%关节(ACR70)有效率为48.48%,优于对照组的16.67% (P <0.01);第12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第24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12,24周28个关节数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AS28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ESR,CRP,R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TNF-α,ICAM-1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与改善病情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能快速减轻活动期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国铨;叶凤;郭峰;王善志;韩锋;沈瑞明;王敏;郑颜萍;梁海琴;庄乙君

    目的 观察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羟氯喹片每次0.2 g,bid,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第1周每次0.25 g,第2周每次0.50 g,第3周每次0.75 g,第4周开始每次1.00 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34例/37例)和72.97%(27例/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RP分别为(6.37±2.51)和(9.27±3.25)mg·L-1,RF分别为(68.54±21.35)和(102.37±24.58)U·L-1,ESR分别为(35.26±14.52)和(53.19±15.56)mm·h-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18.92%vs 13.51%)、发热(5.41%vs 10.81%)和皮疹(13.51%vs 1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降低血清CRP和RF含量及ESR,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隆辉;刘圣星;陈荣;付昆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奠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3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拉莫德每次25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42例/47例)和73.91%(34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I分别为(36.55±5.15)和(58.22±8.19)U·mL-1,ESR分别为(27.74±3.81)和(34.25±4.63)mm·h-1,DAS28评分分别为(2.62±0.36)和(3.77±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和头晕头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7%和8.70%,差异无统讨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调RF和ESR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甲氨蝶呤片引起体温升高、多形红斑及血细胞减少1例

    作者:姜希;朱蓓

    病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皮疹1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引起皮疹的药物过敏史.患者既往患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久,为治疗该疾病,于2008年1月5日起服用甲氨蝶呤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宜制药总厂,批号:070803)(1月5日5mg顿服、1月12日7.5mg顿服、1月19日起每周10mg顿服).

  • 类风湿用药与关节炎用药联用致死亡1例

    作者:赖静;王振宁;覃良毅;梁园

    病例:患者,女,69岁。因“反复多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晨僵15年,复发加重2天”入院。曾于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服用“强的松、英太青、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治疗,用药后疼痛缓解,但未能坚持服药。停药后各关节疼痛复发,并逐渐出现双手、双膝关节变形,行走活动困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而就诊,门诊拟“类风湿关节炎”收入风湿科。入院诊断:①类风湿关节炎;②肾功能不全;③高血压病;④泌尿系感染;⑤高脂血症;⑥双肾多发囊肿;⑦胸主动脉硬化;⑧左室壁增厚;⑨双肾缩小;⑩左侧第5、6后肋陈旧性骨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无特殊疾病史及无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菌痢等传染性疾病。曾接种,接种物不祥。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 408张门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处方用药分析

    作者:万胜利;杨刚;张晋;钟萌;叶云

    目的:了解门诊使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涉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408张,涉及患者408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408例使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女性占84.31%(344例),男性占15.69%(64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50岁;处方总用药品种数为1557种,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82种;处方总金额为149672.56元,处方平均金额为366.84元;处方平均甲氨蝶呤片用量为20.90片;甲氨蝶呤片单独使用共33例次;甲氨蝶呤片与其他药品联合应用共1174例次,涉及55种药品,与甲氨蝶呤片联合应用例次数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和瑞巴派特片.结论:408张门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处方中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银娟;宋君宁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片与单用米非司酮片治疗非破裂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9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片联合米非司酮组50例和单用米非司酮片组42例。结果甲氨蝶呤片联合米非司酮片组治愈率及再孕率均优于米非司酮片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片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提高治愈率及再孕率,缩短治愈时间。

  •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玉新;李东;林艳;曹国琳

    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第1例患者服用尼美舒利片、羟氯喹片,停用药物2年,2年后服用尼美舒利片、羟氯喹片、甲氨蝶呤片。第2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尼美舒利片、中药汤剂进行药学监护及随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停用药物将造成不可逆的骨质损害、关节畸形,严重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坚持服用药物,不可盲目停用,降低损害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 风湿马钱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锴

    目的 探讨风湿马钱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风湿马钱片,4片/次,1次/d,1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3 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晨僵等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血沉(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马钱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作者:刘岳;王芳;黄慈波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16年,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个月入院。患者多关节肿痛16年,对称性累及双肩、双腕、双肘、双踝、双侧跖趾关节,每次持续时间>6周,ESR及CRP均升高,诊断为RA。曾口服甲氨蝶呤片、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关节症状可缓解。入院前长期规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2次,10年余。近3年监测RF波动于240~648 U/ml。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达2×109/L,比率25.9%。RF 2220 U/ml,ESR 14 mm/1 h,CRP 0.92 mg/ml。患者无明显关节肿痛,但因RF明显升高,停用雷公藤多苷,改为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出现低热,体温高37.5℃,无皮疹及关节肿痛等其他不适,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达6.24×109/L,比率57.2%,遂停用来氟米特,入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左颈前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 cm,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全身皮肤无紫癜和皮疹。双腕关节强直,右踝关节轻度水肿,其余关节无红肿热痛。心肺腹查体正常。实验室检查:多次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性升高,高达10.62×109/L,比率63.1%,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 ESR 39 mm/1 h,CRP 1.91 mg/ml,IgA、IgG、IgM正常,IgE 227 U/ml。补体C3、C4正常。粪便找虫卵(-)。肝功能、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 RF 708~839 U/ml。 ANA 1∶40阳性(颗粒型),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ANCA均为阴性。FIPIL1-PDGFRA融合基因阴性。过敏原检测(-)。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3.2∶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29%,嗜酸性粒细胞各阶段均可见,其他各系未见明显异常(图1)。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占50%,余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占40%,粒红比例大致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肺CT:双肺下叶胸膜下少量纤维化。DAS28评分2.98分,HAQ评分0分。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RA。入院后予甲泼尼龙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并规律减量,激素治疗6 d后复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出院后共随访11个月,激素共使用8个月,激素使用4个月后加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2次,患者无明显关节疼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RF显著下降,末次 RF 488 U/ml。

  • 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性多软骨炎一例

    作者:张危;陈卫文;陈珺秋

    患者女,49岁,因“多关节肿痛2年,呼吸困难10个月”入院。患者诉2011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双下肢浮肿,无晨僵,无发热、皮疹、光过敏,无口干、眼干,无口腔溃疡,无胸闷。到当地省级医院就诊,查ANCA(-),抗 CCP 抗体:30.0 U/ml,ESR 37 mm/1 h,CRP 59 mg/L,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诊断“RA”,服用“甲氨蝶呤片10 mg/周、泼尼松片40 mg/d”治疗。2012年6月激素缓慢减量到10~15 mg/d 时,关节肿痛再发,并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双耳廓疼痛、肿胀。于2012年9月上述2种药物停用后,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有鼻骨塌陷,双耳轻度肿胀、耳廓皮肤发红、软骨较前变软,无听力下降及耳道异常分泌物。无关节肿痛,仍无口腔溃疡,无口干、眼干。未引起重视。2013年6月再次就诊,查体:体温:36.6℃;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双耳轻度肿胀、皮肤发红、外耳廓松弛、稍塌陷,鼻骨塌陷(见图1)。气管塌陷,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吸气相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86×109/L,中性粒细胞0.904,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 ESR 20 mm/1 h, CRP 32 mg/L。 ANCA-PR31∶10(+);肿瘤标记物 CA72-4:11.27 U/ml(0.0~6.7 U/ml),余正常。血清 IgG、IgA、IgM、IgE 及补体 C3、C4正常,RF、抗 CCP 抗体、抗 AKA 抗体、ANA、抗ENA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鼻骨、气管侧位 X 线片:可见鼻骨塌陷,但气管狭窄显示不明显(见图2),CT 容积再现成像(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气管上段、中段塌陷、狭窄(见图3)。眼科会诊:未见明显异常。耳鼻喉科会诊:内耳功能正常,耳廓软骨炎。远程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教授会诊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开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0 mg/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环磷酰胺针每周0.4 g”,累计剂量达5.2 g。炎性指标维持正常,停用环磷酰胺,改用甲氨蝶呤片每周10 mg 治疗至今。

  • 甲氨蝶呤片过量服用致口腔黏膜溃疡并感染不良反应1例

    作者:关国娴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内叶酸的合成,减少核蛋白合成,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复制. 该药初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随着医学学术的发展,现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银屑病、皮肌炎等治疗. 然而,其不良反应屡见报端,尤其是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 现就我院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服法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并感染及其治疗作一阐述.

  • 调脾化湿通络法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对照临床观察

    作者:李蓉芳

    [目的]观察调脾化湿通络法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甲氨蝶呤片、扶他林治疗,治疗组33例采用调脾化湿通络法,口服清热消肿止痛药酒、消肿止痛合剂、通络止痛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的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脾化湿通络法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使用青霉素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游志祥

    目的:探讨使用青霉素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7例患者。为所有患者使用雷公藤片联合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使用青霉素进行辅助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青霉素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联用甲氨蝶呤片和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研析

    作者:杜娟

    目的:探讨联用甲氨蝶呤片和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眉山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为单用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为联用组患者联用甲氨蝶呤片和硫酸羟氯喹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用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甲氨蝶呤片和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较为理想.

  • 用美洛昔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探析

    作者:李伟

    目的:探讨用美洛昔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中西结合科收治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同时,为对照组患者加用来氟米特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加用美洛昔康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其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晨僵的时间、肿胀关节的个数和疼痛关节的个数相比较,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RF的水平相比较,P>0.05;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P>0.0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晨僵的时间均显著缩短,其肿胀关节的个数、疼痛关节的个数均显著减少(P<0.05);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F的水平较低,对照组患者ESR和RF的水平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和CRP的水平均更低,对照组患者CRP的水平更低(P<0.05);7)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RP和RF的水平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ESR更低(P<0.05).结论:用美洛昔康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