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癌平片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

    作者:钟慧;刘敏;刘利英;任晓红;党洁;渠淑云;张娟;刘静

    目的 评价消癌平片辅助A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68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34例.对照组采用A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癌平片.2组均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随访2年.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gG、IgA及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及CD4+;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价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以及随访期间患者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ly-survival,PF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2%(86/134)、疾病控制率为86.5%(116/134),对照组分别为52.2%(70/134)、76.9%(103/134),2组临床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42、3.871,P值分别为0.041、0.039).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25、4.930、4.259、4.571、4.006,P值均<0.01).治疗后1、2、3、4个周期,观察组KP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t值分别为3.124、3.452、3.612、3.712,P值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81、3.925、4.021、4.192、4.401、3.823,P值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PFS,OS,以及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41、4.421、3.735、3.982,P值均<0.05).结论 消癌平片联合AP方案可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所致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时间.

  • 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熊艳;熊永炎;周云峰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24例EIN病例,总检出率为28.9%(24/83).24例EIN病例中,来自复杂型不典型性增生16例(66.7%,16/24),但EIN的检出率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2)β-catenin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中呈正常表达,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异常表达率为10.2%(6/59),而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异常表达率(50%,12/24;66.7%,16/24)分别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lut-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14/24)和70.8%(17/24),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高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在EIN病例中的失表达率(37.5%,9/24)与子宫内膜样腺癌(62.5%,15/24)、增殖期子宫内膜(2/10)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8.8%,1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失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Glut-1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二者在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是有用的免疫标志物.PTEN蛋白失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极早期事件,但将其作为EIN病变的诊断性标志物并不恰当.

  • Ezh2、Runx3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郭真理;陈柯;王晓秋;胡闻

    目的 探讨Ezh2、Runx3和caspase-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30例复杂伴不典型增生内膜、7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zh2、Runx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Ezh2、Runx3和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60/72)、26.4%(19/72)、33.3%(24/72);Ezh2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和各型增生内膜(16.7%、33.3%、63.3%;P<0.05),Runx3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和单纯性增生内膜(80.0%、56.7%;P<0.01),caspase-3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和各型增生内膜(86.7%、73.3%、63.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zh2和Runx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均有关(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Ezh2与Runx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262,P<0.05).结论 Ezh2、Runx3和caspase-3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可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监测及新基因靶点的探寻提供依据.

  • HNF-1β和Napsin A联合检测在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劲松;李青;程雪;熊克美;齐琼;黄文斌

    目的 比较HNF-1β和Napsin 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和转移性Krukenberg瘤中的表达,探讨HNF-1β和Napsin A联合检测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30例高级别浆液性癌、2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6例转移性Krukenberg瘤中HNF-1β和Napsin A的表达,比较HNF-1β和Napsin A在这些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分析HNF-1β和Napsin 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NF-1β在卵巢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 (38/38),明显高于高级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P<0.01),但与转移性Krukenberg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psin A 在97.4%(37/38)卵巢透明细胞癌中表达,而高级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Napsin A 阳性率分别为6.7%(2/30)和22.7%(5/22),转移性Krukenberg瘤组织中Napsin A不表达,Napsin A 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和转移性Krukenberg瘤(P<0.01).HNF-1β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55.9%;Napsin A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和89.7%.联合检测HNF-1β和Napsin A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和91.2%,HNF-1β或Napsin A检测对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52.9%.结论 HNF-1 β是诊断卵巢透明细胞癌比较敏感的标志物,Napsin A是卵巢透明细胞癌比较特异的标志物,HNF-1β和Napsin A联合检测可有助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与转移性Krukenberg瘤的鉴别诊断.

  •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MRI表现

    作者:方如旗;曹代荣;李坚;周作福;陈霞平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OEC患者的CT或MRI及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特点.结果 21例OEC患者共26个病灶,其中单侧16例,双侧5例,伴子宫内膜癌9例.26个病灶均呈囊实性,其中9个(9/26,34.62%)呈囊内结节型,17个(17/26,65.38%)呈囊壁增厚型,实性部分平扫CT值24~50 HU,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3个病灶囊内液呈水样改变,4个呈巧克力囊肿样改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11个(11/17,64.71%)病灶呈“梳状”强化.伴和不伴子宫内膜癌OEC的病灶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EC在CT、MR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 DWI鉴别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

    作者:赵婷婷;闫斌

    目的 探讨ADC值及DWI相对信号强度(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子宫癌肉瘤和23例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并比较2种肿瘤的平均ADC值(ADCmean)、小ADC值(ADCmin)及rSI.结果 子宫癌肉瘤rSI(8.20±1.77)高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6.95±2.19,P=0.04).以rSI=7.42为临界值,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P<0.0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23%、60.87%和61.11%.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间ADCmean和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有限,DWI的rSI有助于鉴别.

  •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不同MR序列诊断研究

    作者:孙晓伟;朱颖;王霄英;蒋学祥

    目的 研究MR不同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检出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49例患者的568组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对这49例患者的MR不同序列图像进行分析.对应获得病理的淋巴结分组,在T1WI、T2WI、DWI图像上记录是否检出淋巴结及其大小.以短径>1cm作为淋巴结转移标准诊断,计算各序列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各序列对所有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DWI检出的淋巴结组数多(33组),T2WI和DWI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高,为87.5%.不同序列对已检出的淋巴结进行诊断评价,正确度高的为DWI序列,为87.9%.T1WI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分别为91.7%和91.7%;DWI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90%和90%.对于有病理结果 的所有淋巴结,正确度高的是T1WI和T2WI,均达98.9%,T2WI的灵敏度高和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75%和99.3%.T1W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高,分别为99.8%和91.7%.对于49例患者,常规T1WI及T2WI诊断的正确度高,均为93.9%.结论 利用短径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增加对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不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度.

  • 国际妇产科协会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的修订与超声诊断的探讨

    作者:张丹;李燕东;王茜;孟焱;翟林;郑蓉

    目的 依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修订的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标准,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20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71例)及内膜增生过长(137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分型与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6.1-59.Omm,19.1mm±10.2mm)与增生过长组测值(3.8-43.9mm,13.3mm±5.8mm)互有交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I型子宫内膜癌63例,Ⅱ型子宫内膜癌8例:I期55例,Ⅱ期11例,Ⅲ期3例,Ⅳ期2例.肌层浸润的发生率为93.0%(66/71),深肌层浸润占18.0%(13/71):11例Ⅱ期癌中,浅肌层浸润8例,深肌层浸润3例:3例Ⅲ期癌均为浅肌层浸润;2例Ⅳ期癌,深、浅肌层浸润各1例.结论 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增生过长组,二者所测值存在重叠;当病变局限在子宫体,肌层浸润的深度影响分期;如病变己达宫颈或宫外,肌层浸润的深度则不影响分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的表观扩散系数差别

    作者:田士峰;刘爱连;陶健;宋永乐;赵莹;王丽君;刘静红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分型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浆液性腺癌(serous adenocarcinoma,SA)等,组织学分型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估及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因素[1].扩散加权成像(DWI)为功能MRI成像,具有扫描时间短、无需使用对比剂、可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量化评估等优势,现已逐步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前的常规扫描序列[2].已有报道指出,ADC值可预估EA病理分级[3-4],可鉴别子宫内膜癌与癌肉瘤[5].本研究拟探讨ADC值预估不同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的价值,以期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类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模式探讨

    作者:梁元姣;郝群;张慧明;季爱华;王建东;王卫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IGF-2以及它们的受体、结合蛋白IGFBP-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58例临床不同期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同时选取癌旁组织31例、正常内膜组织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TaqMan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照组、内膜癌组、癌旁组的IGF-1、IGF-2、IGF-IR、IGF-2R、IGFBP-3的mRNA表达,分析它们在三组中的表达差异以及相关关系.结果IGF-1、IGF-1R、IGF-2、IGF-2R、IGFBP-3 mRNA表达量在内膜癌组中分别为1.19±0.79、6.23±3.98、2.44±2.32、4.32±2.98、14.47±12.31,在癌旁组中分别为2.66±1.73、35.34±22.02、8.59±7.13、0.39±0.36、8.28±4.57,前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0.58±0.30、0.54±0.32、0.33±0.19、0.04±0.03、4.85±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与内膜癌组比较,IGF-1、IGF-IR、IGF-2的mRNA量明显升高,IGF-2R、IGFBP-3的mRNA值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IGF-1与IGF-1R、IGF-1与IGF-2R、IGF-1与IGFBP-3、IGF-2与IGFBP-3、IGF-1R与IGFBP-3均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9、0.331、0.305、0.486、0.385,P值均<0.05,其他组合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内膜癌组中上述组合相关性不明显,只有IGF-1与IGF-2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1,P<0.05;癌旁组中,IGF-1与IGF-1R、IGF-2与IGF-1R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753,P<0.05,其他组合没有相关性.在内膜癌组中按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分组,IGF-1、IGF-2、IGF-2R mRNA表达量随着分期、分级、浸润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1、IGF-2、IGF-1R mRNA呈明显的高表达,以癌旁组织中更明显;IGF-1、IGF-2、IGF-1R基因高活性,可能是正常内膜向癌进展的早期高危信号.IGF-1、IGF-2、IGF-2R 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

  • 石蜡包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基因的表达

    作者:姜展红;吴宜勇;张毅;魏凤华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硫酸转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EST)和甾体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的RNA表达. 方法 使用罗氏产品从30例石蜡包埋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和患病组各15例)中提取EST、STS的RNA. 结果 对照组RNA的表达EST为0.25±0.03,STS为0.08±0.02,STS与EST比值为0.11±0.08;患病组RNA的表达:EST为0.06±0.02,STS为0.24±0.92,STS与EST比值4.40±0.64,患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223、7.345和11.591,均P<0.05). 结论 (1)石蜡包埋组织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基础研究的材料来源;(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ST下降,STS和STS与EST比值升高.

  •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倪镌;楼寒梅;朱滔;赵灵琴;寿华锋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56例,其中合并MS者96例,未合并MS者16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随访5~12年,回顾性分析是否合并MS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MS及其组分(MS组分包括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随访期内,2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存活194例,其中合并MS者64例,占33.0%(64/194);死亡62例,其中合并MS者32例,占51.6%(32/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3,P=0.008).2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5.8%,生存时间为(78.0±3.4)个月.其中,96例合并MS患者的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66.7%,生存时间为(67.0±2.4)个月;160例未合并MS患者的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81.3%,生存时间为(85.0±4.0)个月,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合并MS、体质指数≥25 kg/m2、腰围>80 cm、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同时合并MS组分≥2项者是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S及其组分是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 卵巢上皮性癌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卢媛;刘茂华;郑峪;郭孙伟;刘惜时

    目的 探讨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确诊的卵巢癌共727例,对其中合并卵巢内异症的67例患者(其中由卵巢内异症恶变的卵巢癌患者34例,为A组;其他仅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33例,为B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60例未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C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期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内异症患者共3890例.结果 卵巢内异症恶变为卵巢癌的发生率为0.87%(34/3890).卵巢癌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发生率为9.2%(67/727).A、B、C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1.3)、(47.8±1.2)、(51.2±0.4)岁,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B组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分别为67.6%、69.7%),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18.8%(P=0.000);而C组以浆液性腺癌(50.3%)为主,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8.8%和B组的12.1%(P=0.000).A、B组手术病理分期多为Ⅰ期(分别为73.5%、63.6%),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31.4%(P=0.000);而C组多为Ⅲ期(47.7%),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23.5%和B组的15.2%(P=0.001).A、B、C组高分化(分别为11.8%、6.1%、10.5%)、中~低分化(分别为88.2%、93.9%、89.5%)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2).A、B、C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31.6%(6/19)、43.9%(136/3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B、C组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15.8%(3/19)、35.5%(110/31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患者总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6%,A、B、C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9%、92.8%、5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具有年轻(尤其是内异症恶变患者)、多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期别早、ER表达水平低、预后好的特点.

  • 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的准确性评价

    作者:王新宇;潘子旻;谢幸

    目的 评价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即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为G,和(或)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1/2]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7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前和术中预测存在高危因素者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以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和术中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存在高危因素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0.2%,准确率为77.6%,假阴性率为12.0%,假阳性率为43.0%,阳性预测值为57.0%,阴性预测值为88.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灶大小、宫颈受累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明显影响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足影响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町靠性较高;但预测其不需行淋巴结切除术的假阴性率较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及是否疑有淋巴结或子宫外转移综合判断.

  • FIGO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王志启;张燕;王建六;沈丹华;牟田;赵昕;姚远洋;白云;魏丽惠

    目的 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44例FIGO 2009 Ⅰ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析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1)按照FIGO 2009 Ⅰ期的分期标准,1988年的FIGO(FIGO 1988)分期Ⅰ期的患者中多数患者亚分期降低,部分FIGO 1988Ⅱa期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期降为FIGO 2009 Ⅰ期.2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200例FIGO 2009 Ⅰ a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a期34例、Ⅰb期150例、Ⅱa期10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6例;44例FIGO 2009 Ⅰ b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b期6例、Ⅰc期29例、Ⅱa期6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3例.(2)FIGO 1988 Ⅰ a期患者中低病理分级比例明显高于FIGO 2009 Ⅰ a期(p=0.003),FIGO1988 Ⅰ a、Ⅰb期患者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年龄、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FIGO 1988 Ⅰ a、Ⅰ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9%(2/34)和6.7%(10/150)]和病死率[分别为2.9%(1/34)和2.7%(4/150)],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分别为6.5%(13/200)、3.0%(6/2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0±3.0)%、(95.3±2.1)%、(96.1±1.6)%,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6.5)%、(90.2±3.6)%、(89.6±3.2)%;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8)%、(97.9±1.2)%,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6.0)%、(95.2±2.5)%、(93.4±2.8)%,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上述各种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4%(1/29)和6.8%(3/44)]和病死率[分别为0例和2.3%(1/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 Ⅰ 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0.9±6.2)%;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Ⅰ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5.0±4.9)%,FIGO1988 Ⅰ c期上述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相比,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平均年龄小(P<0.01)、病理分级低(P=0.029)、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低(P<0.01);而两者的子宫切除范围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和10年总无瘤生存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GO 1988 Ⅰ a期及Ⅰb期患者的预后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FIGO 2009 Ⅰa期与Ⅰb期患者的预后也无明显差异,可能与Ⅰb期患者术后多接受化疗和放疗有关.

  • 细胞紧密连接基因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和化疗中的作用

    作者:潘晓玉;李雪;车艳辞;李忻;张韫

    目的 探讨细胞紧密连接基因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2份子宫内膜样腺癌(EEC)、30份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audin-4蛋白、mRNA的表达.90只雌性BALB/c裸鼠腋下注射EEC细胞系Ishikawa,构建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随机分组进行顺铂(顺铂组)和紫杉醇(紫杉醇组)的腹腔注射化疗(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测量化疗前后裸鼠体质量及移植瘤体积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化疗前后claudin-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62份EEC中,21份claudin-4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呈中等强度,41份呈强阳性表达;30份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8份呈弱阳性染色,16份显示中等强度染色,6份显示强阳性染色;60份正常子宫内膜中,28份呈弱阳性染色,32份无claudin-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laudin-4 mRNA在EEC、不典型增生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70±12、89±15和18±3,claudin-4 mRNA在EEC中的表达量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检测发现,紫杉醇组和对照组裸鼠化疗前后移植瘤体积及claudin-4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在顺铂组,化疗前移植瘤体积为(0.73±0.12) cm3,化疗后明显缩小至(0.51±0.21)cm3.实时PCR检测显示,顺铂组化疗前、后claudin-4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73±27和153±35,claudin-4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claudin-4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行为有关,claudin-4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志坚;周蓉;鲍冬梅;刘晨;魏丽惠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检查确诊为EP潜在恶变(指不典型增生)或恶变(简称:恶变)患者4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为绝经前组(10例)与绝经后组(32例).结果 EP恶变率为1.42% (42/2 965),绝经前EP的恶变率为0.48%(10/2 064),绝经后EP的恶变率为3.55%(32/901).息肉大小(以三径线的均值计)平均为(1.6±0.8)cm.90%(38/42)的患者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且时间长短不一(0.1~ 280.0个月).绝经前组患者EP恶变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中出现4例(12%,4/32)透明细胞癌、9例(28%,9/32)浆液性腺癌.绝经前组患者息肉大小为(1.1±0.6)cm,绝经后组为(1.7±0.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绝经前组患者ER均阳性(9/9),绝经后组16例ER阳性(59%,16/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绝经前组患者PR阳性者8例(8/9),绝经后组PR阳性者15例(56%,15/27),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169).结论 绝经后妇女EP恶变率增加,EP恶变者ER、PR的阳性率降低,容易恶变为特殊的病理类型.绝经后的EP患者,尤其是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较大息肉,应当尽快手术治疗.

  •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34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任婕;楼江燕;刘辉;王平;张家文;杨开选;王红静;郄明蓉;彭芝兰

    目的 探讨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1岁(14~80岁).其中,浆液性肿瘤101例(43.2%),黏液性肿瘤94例(40.2%),混合性肿瘤19例(8.1%),子宫内膜样肿瘤12例(5.1%)及透明细胞肿瘤8例(3.4%);Ⅰ期161例(68.8%),Ⅱ期19例(8.1%),Ⅲ期54例(23.1%),无Ⅳ期病例.182例(77.8%)患者行开腹手术,45例(19.2%)行腹腔镜手术,7例腹腔镜改行开腹手术.119例(50.9%)患者行保守性手术(保留子宫及至少1侧附件),115例(49.1%)行非保守性手术(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8~78个月),26例(11.1%)患者术后复发,无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手术方式、肿瘤径线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囊肿破裂与否、分期、是否为微乳头浆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是否为微浸润及腹膜种植与否有关(P均<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2.304,P=0.024)、囊肿破裂(OR=2.213,P=0.038)、分期(OR=4.114,P<0.01)、微浸润(OR=2.291,P=0.046)及腹膜种植(OR=2.101,P=0.016)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虽预后好,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应重视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例.

  • 成人合并症评估-27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田文艳;王颖梅;闫晔;高金萍;孙丹丹;姜素;盛燕;滕飞;薛凤霞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合并症评估-27(ACE-27)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985年1月—2015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84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辅助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57.6岁(25~8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9.0个月(2~312个月)。(1)采用ACE-27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的内科合并症进行评分;(2)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ACE-27评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情况;(3)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ACE-27评分:8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ACE-27评分为0分者311例(36.7%)、1分者263例(31.1%)、2分者132例(15.6%)、3分者141例(16.6%)。(2)不同ACE-27评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随着ACE-27评分的增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χ2=19.003,P=0.000)。进一步按照以下因素进行分层后显示,体质指数(BMI)<25 kg/m2和25~<30 kg/m2、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随着ACE-27评分的增高,其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而BMI≥30 kg/m2、手术病理分期为Ⅱ~Ⅳ期、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随着ACE-27评分的增高,其总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ACE-27评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放化疗: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着ACE-27评分的增高,其术后辅助放化疗比例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CE-27评分为3分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ACE-27评分为0分者(OR=2.53,P=0.000);年龄为50~59岁、60~69岁和≥70岁、BMI为25~<30 kg/m2和≥30 kg/m2、病理分级为G3、手术病理分期为Ⅱ、Ⅲ和Ⅳ期以及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明显低于年龄<50岁、BMI<25 kg/m2、病理分级为G1、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患者年龄、BMI、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后,ACE-27评分为3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死亡风险仍明显高于评分为0分者(OR=2.40,P=0.000);年龄为60~69岁和≥70岁、BMI为25~<30 kg/m2和≥30 kg/m2、手术病理分期为Ⅲ和Ⅳ期、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明显高于年龄<50岁、BMI<25 kg/m2、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者(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CE-27评分系统有可能成为评估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时应详细收集相关合并症信息,以评估其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 14例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及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昀;宋欣;郭超;马亚琪;李亚里;李卫平;刘爱军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判断APA内癌变的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APA的患者14例,其中有4例APA内癌变患者,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同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 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4例),4例因不孕就诊时被发现.1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23~72岁),仅1例发生于绝经后.4例APA内癌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岁(28~41岁),超声检查均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其中3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失访.APA内癌变患者肿瘤平均直径4.7 cm,大于无癌变者(1.8 cm).镜下观察显示,APA内癌变者除了腺上皮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外,还出现明显的筛状、实性、条索及乳头等异常腺体形态,并出现粉刺样坏死.结论 APA是少见的子宫体病变,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如果病变直径超过4 cm,组织形态学出现大量的腺体融合、筛状结构、坏死及显著的异型性,应结合超声检查,警惕癌变可能.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