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2005-201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分析

    作者:任宏;王晔;陈明亮;袁政安;李燕婷;黄埔;胡家瑜

    目的 系统分析2005-2012年上海市猩红热发病特征及健康人群A组链球菌(GAS)携带状况,探讨健康人群GAS监测和组合模型预测技术在猩红热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上海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组合模型,对猩红热月度报告发病率进行分析和预测.采用GAS分离培养、菌型鉴定试验、emm分型和超抗原基因检测技术,监测猩红热流行期间健康人群GAS携带状况,并计算GAS标准化带菌率.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9410例,以散发为主,发病呈现季节性和周期性.2011年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峰,年均报告发病率6.012/10万,患者以4~8岁年龄段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郊区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市区,发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ARIMA模型、ARIMA-GRNN组合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MER)分别为0.268、0.432和0.131.使用预测效果优的ARIMA-BPNN组合模型进行预测,2013年1-6月上海市猩红热月度发病率将波动在0.446/10万至3.467/10万.2008年和2010年上海市<15岁社区健康人群未发现GAS带菌者,而2012年带菌率为1.180%,标准化带菌率为1.092%.2012年分离获得18株GAS,其中15株为emm 12.0型(83.33%).结论 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将继续小幅上升.社区健康人群GAS带菌率监测和组合模型预测技术可用于猩红热的早期预警.

  • 北京市2015-2017年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A组链球菌超抗原基因特征研究

    作者:马春娜;彭晓旻;吴双胜;张代涛;赵佳琛;卢桂兰;潘阳;崔淑娟;刘医萌;石伟先;张漫;王全意;杨鹏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A组链球菌(GAS)超抗原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超抗原基因(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meZ和ssa),PCR法扩增后测序确定GAS的emm基因型别.结果 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采集的6 801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377株GAS菌株(阳性率5.5%).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3年间出现较明显变化.共检测到45种超抗原基因谱,占比较高的2种超抗原基因谱在emm1和emm12型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196,P<0.001;x2=72.310,P<0.001).超抗原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型GAS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6.154,P<0.001;x2=52.31,P<0.001;x2=58.43,P<0.001;x2=144.70,P<0.001).结论 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GAS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有较明显变化,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GAS菌株所携带的超抗原基因谱更宽,但主要流行谱未发生改变.

  • 山东省2013年致猩红热及无症状携带者A群链球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刘贞艳;房明;胡彬;毕振旺;寇增强;任艳艳;陈保立;毕振强

    目的 描述2013年山东省致猩红热及无症状携带者A群链球菌(GAS)分子分型特征,探讨各分型方法与emm型别的关联.方法 自猩红热、无症状携带者咽拭分离获得GAS72株,利用emm、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超抗原(SAg)基因(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meZ、ssa、speK、speM、speL)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72株GAS中,以emm1型(41.67%)和emm12型(56.94%)为主;共检出两种ST型别,其中ST28型31株(43.06%),ST36型41株(56.94%);ST28型与emm1相关(P<0.05),而ST36型与emm12相关(P<0.05);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meZ、ssa的检出率分别为38.89%、95.83%、97.22%、38.89%、54.17%、41.67%、100.00%、100.00%,speK、speM、speL未检出;emm1型菌株倾向于含有speA、speJ,不含有speH、speI(P<0.05);emm12恰好相反,倾向于含有speH、speI,不含有speA、speJ(P<0.05);PFGE共检出20种型别.结论 2013年山东省致猩红热和无症状携带者中GAS型别分布较为单一,emm型别以emm1和emm12为主;ST型别主要为ST28和ST36,超抗原基因携带以speC、speG、smeZ、ssa为主.各分型方法间存在一定关联.

  • 麻疹、猩红热流行中存在"Z-D现象"的进一步论证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程颖恺;曾光

    目的 进一步论证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存在,并探讨其与病种和时间序列的关系.方法 利用1975~1996年全国疫情资料,建立了麻疹、猩红热两种疾病1975~1995年、1980~1995年、1985~1995年和1990~1995年4个不同长度的时间序列,进行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在上述两种疾病4个时间序列共236份资料中,98.3%的资料R<0(232/236),这进一步论证了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存在.从时间序列来看,R<0,P<0.05的资料在上述4个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8%、54.2%、44.1%、35.0%,四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0.86,P<0.05).从病种来看,麻疹R<0,P<0.05的资料,在上述4个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3.3%、56.7%、36.7%、36.7%,四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1.16,P<0.05);猩红热为:53.6%、51.8%、51.7%、33.3%.说明"Z-D现象"与时间序列、病种的相关性.外推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麻疹在1975~1995年、1985~1995年两个时间序列上的预测符合率(65.5%、37.0%)差异有显著性(χ2=4.54,P<0.05),表现出随时间序列的延长预测符合率增高,随R值减小(绝对值增大)猩红热的预测符合率升高的趋势.结论 可从资料来源、时间序列长度等方面来判断资料的预测价值.

  • 2834例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作者:高俊英;吴思克;袁琳;肖翠容;袁光全;青林

    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五通桥区自1960年就有散在病例发生,1989年3月份曾出现局部暴发,持续了10余年.现将1989~1999年5月全区12个乡镇疫情报告的2 834例猩红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 兰州市1990~1999年猩红热疫情分析

    作者:韩振荆;张晓宇

    猩红热是我市儿童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猩红热发病较以往虽大幅度下降,但其发病位次仍居我市传染病发病第6位.据40多年来的资料统计,猩红热在我市曾发生3次较大流行,间隔约7~10年,每次流行持续2~4年.

  • 一起猩红热暴发流行的调查

    作者:姜波;何伟;康殿财

    1998年4月5~20日,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出现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51例,罹患率为6.39‰.

  • 单纯ARIMA模型和ARIMA-GRNN组合模型在猩红热发病率中的预测效果比较

    作者:朱玉;夏结来;王静

    探讨单纯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模型在猩红热发病率研究中的应用.该研究对某市2000-2006年猩红热月发病率资料建立ARIMA模型,然后将其拟合值作为GRNN的输入,实际值作为网络的输出训练网络,然后比较两个模型的效果.结果 表明,单纯ARIMA模型和组合模型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31.6%、28.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1、0.872.组合模型的效果要优于单纯ARIMA模型,可以用于发病率的拟合与预测.

  • 一起小学生紫外线灯伤害事故调查

    作者:徐海宾

    2002年1月22日,哈密铁路分局第四小学三年级4班因一名学生罹患猩红热,保健老师对发病学生隔离,并在上课前后使用40 W的手推式紫外线灯对该生所在的前排座位进行消毒.因未对代课教师交待清楚,使得上第一节课的班主任未及时关闭紫外线灯,使当时所有45名学生及班主任均暴露在开启的紫外线灯下长达50余分钟.

  • 应用累积和模型探测北京市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的预警分析

    作者:李静;杨鹏;吴双胜;王小莉;刘爽;王全意

    [导读]应用2005-2011年北京市猩红热报告病例数据,探讨累积和(CUSUM)模型在探测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的应用价值.采用Excel软件建立C1-MILD (C1)、C2-MEDIUM (C2)和C3-ULTRA (C3)模型,比较不同参数组合下C1~C3模型的Youden(YD)指数和检出时间(DT),筛选出各模型的优参数组合和佳模型,应用2011年猩红热报告病例数验证在优参数组合下C1 ~ C3模型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C1的优参数组合为k=0.5,H=2σ;C2的优参数组合为k=0.7,H=2σ;C3的优参数组合为k=1.1,H=2σ.在优参数组合下,C1的YD指数为83.0%,DT平均值为0.64周;C2的YD指数为85.4%,DT平均值为1.27周;C3的YD指数为85.1%,DT平均值为1.36周.三种模型中C1的预警功效好.C1~C3模型均在猩红热流行开始4周内发出预警信号.表明CUSUM模型在探测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时具有较好的功效.

  • 2012-2016年天津市猩红热患儿A组链球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阴杰莹;张维;杨东靖;李琳;董晓春

    目的 分析天津市2012—2016年猩红热患儿A组链球菌(GAS)病原学特征.方法 以2012—2016年天津市猩红热监测点医院被临床诊断为猩红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为无法配合采样的猩红热患儿,共采集575例患儿的咽拭子.采用生化方法,对咽拭子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emm基因分型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C检测;使用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不同emm基因分型GAS超抗原基因携带情况,以及所有GAS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得到198株GAS,检出5个emm型别,即emm1/11/12/22/89,优势型别为emm12型(52.9%,100株)和emm1型(44.4%,84株).speA和speC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21.7%(41株)和76.7%(145株),emm1型GAS的speA基因携带率为33.3%(28株),高于emm12型[12.0%(12株)](χ2=12.21,P<0.001),emm1型GAS speA和speC基因同时携带率为27.4%(23株),高于emm12型[12.0%(12株)](χ2=7.01,P=0.008).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8%(183株)、96.3%(182株)、92.1%(174株)、92.1%(174株)、73.0%(138株)、2.1%(4株)和1.6%(3株),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和万古霉素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28,P<0.001).结论 emm12和emm1型GAS是导致天津市儿童发生猩红热的2个优势型别,其携带speA和speC基因情况不同;GAS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和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高度耐药.

  • 2011年北京市儿童携带A组链球菌的M蛋白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李静;刘爽;彭晓旻;杨鹏;张代涛;吴双胜;梁慧洁;崔淑娟;段玮;卢桂兰;王全意

    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市儿童携带A组链球菌(GAS)的M蛋白基因(emm)各基因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于2011年5-7月,从北京市36家医院儿科门、急诊中选取猩红热和咽部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3315例.采集调查对象咽拭子标本,分离GAS菌株.应用PCR法扩增emm基因,进行测序,确定GAS的emm基因型别,并比较不同人群、不同疾病间的emm基因型别的差异.结果 3315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633株GAS菌株,其中emm基因阳性菌株共610株,故终有6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猩红热患者448例(73.4%),咽部感染患者162例(26.6%);城区397例(65.1%),郊区213例(34.9%);1~5岁儿童240例(39.4%),6~18岁儿童369例(60.6%).共鉴定出8种emm基因型(猩红热患者:6种,咽部感染患者:4种)和21种emm基因亚型(猩红热患者:16种,咽部感染患者:10种),包括3种新的emm亚型,分别是emm1.63、emm12.62和st5144.20,其中,emm1.63在猩红热和咽部感染患者中均存在,而emm12.62和st5144.20仅见于咽部感染患者.emm12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为80.5% (491/610),其次是emm1,占18.0% (110/610);基因亚型中,emm12.00所占比例高,为69.0% (421/610),其次是emm1.00[16.9% (103/610)]和emm12.19[6.1% (37/610)],均是猩红热和咽部感染患者的主要流行菌株.流行菌株的分布在分离地区和宿主年龄上存在差异,郊区患者emm1、emm1.00和emm12.19构成比[分别为22.1%(47/213)、19.2%(40/213)、8.0% (17/213)]高于城区患者[分别为15.9%(63/397)、15.6% (62/397)、5.0% (20/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1.00在6~18岁年龄组构成比[19.2% (71/369)]高于1~5岁年龄组[13.3% (3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P <0.05).结论 2011年北京市儿童携带GAS的emm基因型别中,主要流行的基因型是emm12和emm1,主要流行的基因亚型是emm12.00、emm1.00和emm12.19,其分布在分离地区和宿主年龄上存在差异.

  • 徐小圃诊治小儿丹痧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周亚兵;吴敏;虞坚尔

    探讨海派徐氏儿科徐小圃先生诊治小儿时行丹痧临床学术思想,徐氏按丹痧病程、标本缓急,以六经和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分期辨治,发病初期,病在气分,邪犯肺卫,宜辛凉透达;出疹期,病在营血,肺胃热盛,宜清泻肺胃、解毒凉营;病之后期,属瘟邪势衰,气阴耗伤证,宜佐滋阴益气.

  • 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重大创新之一 --对"猩红热"病的认识与防治

    作者:余永燕

    在中国"猩红热"病流行大约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近代则是该病流行猖獗的时期,医籍史书曾对它有过详细记载.如今,猩红热已属于一种可治、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20世纪前半叶,人们一提起"猩红热",便会谈虎变色.此病以其病情危重、致死率高而成为当时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我国中医界人士曾奋起迎战,从面对该病不知所措到逐步认识疾病的本质,继而在医疗实践中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曾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近代疾病防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郑启仲教授升降散临证应用经验

    作者:冯刚;郑宏;郑启仲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郑启仲老师遵其意、守其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分别择其治疗猩红热、精神分裂症、习惯性便秘及突发性耳聋4例治验,阐述了郑启仲教授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探讨.

  • 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

    作者:杜旭红

    目的 探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易致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的描述,进一步说明了该病早期诊断存在的难度.结果 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配合必要的化验和检查,误诊被及时纠正.结论 只要我们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重视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不断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减少或避免延误诊断是可能的.

  • 二连浩特市2010年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

    作者:任建忠

    1疫情概况2010年共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10种,264例,报告发病率为568.71/10万,报告发病率较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23%,报告发生病种分别是:乙类传染病7种,187例,其中病毒性肝炎59例、肺结核21例、梅毒38例、布病52例、淋病12例、细菌性痢疾3例、猩红热2例;丙类传染病3种77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8例、手足口病49例.

  • 北京市猩红热发病周期的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研究

    作者:付帮泽;汤巧玲;黄羚;贺娟

    目的 探讨北京市猩红热发病周期及其与五运六气周期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复Morlet小波对北京市1970-2004年35年间猩红热年发病率和六气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五运六气周期的关联性,分析波峰对应年份干支特点与运气学说的关系.结果 猩红热年发病率和二之气发病率均具有5年和28年两个主周期,5年主周期与运气学说的五运5年周期吻合,高发年份为金运.结论 五运周期与猩红热发病周期存在一定的吻合性;猩红热发病中存在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准周期现象和多周期叠加现象.

  • 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CRP和PCT水平分析及临床价值

    作者:董志平;黄秀香;安西全;李晓宇;王晓芳;张萍;王秀芹;叶迎宾

    目的 分析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检测在我院就诊的60例麻疹患儿(麻疹组)、50例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组)、40例猩红热患儿(猩红热组)和3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PCT和CRP的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探讨二者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临床价值.结果 (1)PCT和CRP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猩红热组中PCT水平高,依次为手足口病组、麻疹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手足口病组中高,依次为猩红热组和麻疹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以及“灵敏度+特异性”取大值的原则,确立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患儿的PCT和CRP的佳截断点分别为0.35ng/mL、0.45ng/mL和0.525ng/mL;11.1mg/L、8.55mg/L和7.35mg/L.(3)CRP +PCT的ROC曲线的AUC明显大于PCT和CRP任一指标的AUC.结论 PCT和CRP分别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唯一的PCT和CRP的参考值去衡量麻疹、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感染及炎症程度.

  • 广东省猩红热患儿酿脓链球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柯碧霞;李柏生;谭海玲;柯昌文;何冬梅;陈经雕;刘美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时期猩红热患儿酿脓链球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不同时期广东省酿脓链球菌分离株22株进行emm分型、超抗原基因检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酿脓链球菌对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和青霉素100%敏感,2000年以后分离的酿脓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100%耐药,而2000年以前的菌株只有9.1%(1/11)对这两种药物耐药.22株酿脓链球菌有3个emm型:59.09% (13/22)为emm12.0型,36.36% (8/22)为emm6.0型,4.55% (1/22)为emm1.0型.2011年和1997年分离的酿脓链球菌为emm12.0型,1978年和1986年分离的菌株为emm6.0型,2008年分离的菌株为emm1.0型.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meZ和ssa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100%、100%、100%、100%、54.55%、0%、86.36%,95.45%的菌株同时携带6个超抗原基因.22株酿脓链球菌可分为10种不同的PFGE型别,分成Ⅰ~Ⅲ3个聚集簇,聚集簇Ⅰ由1997年分离的菌株和1株2011年分离的菌株组成,聚集簇Ⅱ由1978年和1986年分离的菌株组成,聚集簇Ⅲ由9株2011年分离的菌株和1株2008年分离的菌株组成.结论 广东省猩红热患儿酿脓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红霉素耐药,emm12.0型为主要emm型,酿脓链球菌的超抗原基因携带率高.

465 条记录 3/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