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棉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作者:史庆龙;葛发欢;杨得坡;王发松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棉籽中提取分离棉籽油,着重探讨了影响棉籽油提取分离的主要因素--压力和温度,并用GC-MS法重点分析了各种条件下所提取的棉籽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提取棉籽油,收油率的较佳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采用二级解析,解析釜Ⅰ压力12 MPa、温度52℃,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35℃.提取条件不同,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较大差异,因此,总的较佳条件的确定应视具体目的而定.棉籽油由亚油酸等52个成分组成,其中亚油酸、棕榈酸为主要成分,占棉籽油所有化学组成的95%左右.

  • 苍术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黄昌全;雷正杰;张忠义;王鹏;贺巍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从苍术中提取亲脂性成分,并用GS-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了32种成分,并计算了其相对含量.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金银花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姚育法;雷正杰;张忠义;邹恒琴;吴惠勤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金银花中提取亲脂性成分,并用GC-MS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计算其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确定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下,萃取物得率为3.25%,该萃取物由绿叶醇等20个成分组成.

  • 辛夷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吴万征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三种正品辛夷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砂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吴忠;许寅超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海南砂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砂化学成分与阳春砂基本一致,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 娑罗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作者:陈光宇;石召华;李海池;葛发欢;詹华书

    目的:研究从娑罗子中提取娑罗子油的超临界CO2优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方法:以娑罗子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娑罗子油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娑罗子油成分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取娑罗子油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8 MPa、釜温度38℃,分离釜Ⅰ压力12 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5 MPa、温度40℃,萃取时间110 min.娑罗子油平均收率为1.264%.对娑罗子油进行了GC-MS分析,共鉴定了26种化合物,主要是脂肪酸成分.结论:与石油醚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收率高、萃取时间短、脂肪油比较澄明等优点.对于两种提取方法,油中的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基本一致,含量较低的脂肪酸成分有差别.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方红豆杉叶中脂肪油的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作者:汤彬;张奉苏;李祥;陈建伟;姚晓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方红豆杉叶中脂肪油的佳工艺及其成分分析.方法:以南方红豆杉叶脂肪油萃取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脂肪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衍生化GC-MS法对南方红豆杉叶脂肪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南方红豆杉叶脂肪油终优化的萃取工艺为:CO2压缩泵频率为10 Hz,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120 min,分离釜Ⅰ压力8.0 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5.0 MPa、温度35℃.萃取得到的脂肪油经三氟化硼衍生化后,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了33种脂肪酸.结论:3种不同产地的南方红豆杉叶脂肪油的萃取率不同,且以无锡东港的萃取率高为2.61%.对其成分的分析,不同产地和不同提取方法下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含量较低的脂肪酸种类差别较大.

  • 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李伟东;姚海峰;蔡宝昌

    目的:对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GC-MS结合保留时间鉴定低极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微丸中50多种成分被分离,36种成分被鉴定.结论:通塞脉微丸的制备工艺是合理的,能较好地保留对脑中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当归超临界萃取物.

  • 均匀设计法优化荷叶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GC-MS分析

    作者:尹慧晶;钱一帆;濮存海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荷叶佳萃取工艺及其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超临界CO2萃取荷叶的佳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90 min.并且从萃取物中分离出37个可识别峰,共鉴定26个成分,主要成分为1-乙基-1H-吡咯-2-甲醛.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荷叶的佳工艺,为荷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 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戴卫波;李拥军;梅全喜;王贤儿;董鹏鹏

    目的:分析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高;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石竹烯、侧柏酮等为各产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共有成分;安徽六安、甘肃兰州所产艾叶及山西交城的五月艾所含樟脑、侧柏酮等毒性成分较低;蕲春艾叶移栽至山西的样品在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及侧柏酮等毒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原产地蕲艾.结论:产地对艾叶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乃至毒性成分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蕲春艾叶优于其他产地艾叶.

  • 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变化

    作者:孙亦群;魏刚;周莉玲

    用GC-MS法分析了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炮制后,乳香、没药挥发油总量明显减少,挥发油中低沸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亦有所减少.二药生品挥发油含量高,其化学成分及含量多,醋制品次之,炒制品少.

  • 超声提取柴胡挥发油工艺及其GC-MS分析

    作者:张博文;叶耀辉;史毅;陈文彬;郑红梅;龚千锋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选超声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并研究柴胡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运用3因素3水平,以柴胡挥发油的得率为响应指标,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对超声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鉴定.结果:佳工艺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51℃、超声时间26 min,经验证此条件下的挥发油得率为14.77%,与理论值14.85%相比差别不大,表明此法较为准确;采用GC-MS分析所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组分的96.8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l,2-二甲基环戊烷、甲基环己烷、庚烷等,其中甲基环己烷为含量高成分.结论:响应面法用于超声提取柴胡挥发油工艺的优选准确、可靠;超声法能较好的应用于柴胡挥发油的提取.

  • 超临界CO2萃取磨芋脂溶性成分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作者:李海池;马晋芳;陈天玲;肖雪;葛发欢

    目的:研究从磨芋中提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超临界CO2优工艺及成分分析.方法:以磨芋脂溶性成分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磨芋脂溶性提取物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分离釜Ⅰ温度50 ℃,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5℃,萃取时间1.5h.磨芋脂溶性成分平均收率为1.086%.对磨芋脂溶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成分.结论:与乙醇浸渍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具有萃取收率高、萃取时间短、脂肪油比较澄明等优点,二者之间成分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 猫爪草脂肪酸成分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GC-MS分析

    作者:王爱武;袁久荣;李磊;耿晖;宿莹莹

    目的:确定猫爪草脂肪酸成分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佳工艺,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方法: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猫爪草脂肪酸成分超临界CO2萃取的佳条件,并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猫爪草脂肪酸佳提取工艺为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时间3 h、CO2流量30 kg/h,用GC-MS技术从中鉴定了1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其相对含量为56.98%.结论:确定了稳定可行的佳工艺,所用GC-MS条件可对脂肪酸进行较好的分析.

  • 香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主要成分的研究

    作者:金晶;蔡亚玲;赵钟祥;阮金兰

    目的:优化香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分析香附挥发油的成分组成.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以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GC-MS对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9倍,浸泡2 h,加热提取10 h;从香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16种化合物.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香附烯和α-香附酮是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它们相对含量之和占到了香附挥发油的28.85%.

  • 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对螺旋藻有效成分的萃取与分离

    作者:石勇;古维新;张忠义;周本杰

    目的研究螺旋藻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对螺旋藻化学成分进行萃取与分离,并对其提取物和蒸出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物和蒸出物分别得到20种和13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分子蒸馏技术对螺旋藻的提取分离是一种先进合理的提取方法.

  • 绿衣枳实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潘馨;梁鸣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绿衣枳实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绿衣枳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 GC- 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所得的成分质谱数据经 Wiley138和 NBS75K.L质谱数据库检索并与有关标准图谱资料核对鉴定,从而确定出绿衣枳实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2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 99.04 %.主要成分是:柠檬烯( 55.68 %)、β-月桂烯( 21.96 %)、β-蒎烯( 5.17 %)、顺式-石竹烯( 4.61 %)、β-罗勒烯 ( 1.71 %).结论该方法可靠,可用于绿衣枳实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 广西八角茴香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GC-MS分析

    作者:梁健钦;李耀华;韦文俊;黄慧学;甄汉深;刘雪梅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提取的广西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技术萃取八角茴香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出97个色谱峰,并鉴别出其中的29种,占总重量的73.41%.结论:广西八角茴香的SFE-CO2提取物中主要含萜烯类化合物,其中以反式茴香脑(48.49%)和茴香醛(11.65%)为主.

  • 小驳骨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作者:苏玲;蔡毅;朱华;朱意麟;李小云

    [目的]分析小驳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小驳骨挥发油的得油率为O.79%,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别出39种成分.[结论]小驳骨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植物醇(39.21%)、植物酮(10.98%)、1-辛烯-3-醇(2.84%)、广藿香醇(2.68%)、α-紫罗兰酮(2.20%).

  • 地杨桃酯类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郭玲;何萌;林连波

    目的研究地杨桃(Sebastiania chamaelea)全草的酯类化学成分,为系统研究地杨桃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地杨桃乙醇浸膏苯洗脱流份的酯类成分进行分离,经质谱库图谱对照,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份的相对含量. 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13种酯类成分,其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含量高,占总量58.76%.高级脂肪酸酯占总量的40.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为28.83%. 结论以GC-MS法能检测地杨桃全草的酯类化学成份,为研究其应用价值打下基础.

109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