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泌尿生殖道4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彦平;白会仓

    目的 研究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及淋病奈瑟菌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并对支原体做药敏分析,为临床诊疗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 021份来自该院的门诊及住院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的标本分别做以上4种病原体检测、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沙眼衣原体8.02%、解脲脲原体46.76%、人型支原体12.45%、淋病奈瑟菌1.19%.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于90%,人型支原体对四环素类敏感率100%.结论 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4种病原体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高,淋病奈瑟菌阳性率低,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 淋病奈瑟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海燕;王欣;李国明

    2001年,Dillard等首次从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中鉴定出毒力岛.淋球菌毒力岛编码多个毒力因子,携带Ⅳ型分泌系统,多见于播散性淋病分离株.目前在淋球菌中发现的毒力岛基因主要有: atlA、traH、traG、cspA、exp1、exp2、orf7和orf8等.研究淋球菌毒力岛及其相关产物,对于揭示毒力与耐药性的关系、寻找抗生素新的作用靶位、制备疫苗和细菌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致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菌株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作者:肖国辉

    目的 了解引发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淋病奈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根据2002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所分离淋病奈瑟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低,分别为12.5%、15.6%、25.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高,分别为96.9%、96.9%、100.0%.结论 引发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淋病奈瑟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应加强对淋病奈瑟菌的药物敏感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 江苏地区男性与女性NG、CT及UU感染情况比较

    作者:毛源;王晶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特点及差异.方法 对7 064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41)岁男性NG、CT单独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小于51岁的女性UU单独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混合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男、女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重视婚前、老年人群检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多病原体检测.

  • 淮北地区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夏晓玲

    目的 探讨安徽淮北地区的性传播疾病(STD) 感染特征.方法 对558例患者的淋病奈瑟菌(NG) 、沙眼衣原体(CT) 、解脲支原体(Uu)、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TPP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梅毒10.4%(58/558>NG 6.8%(38/558)>CT 5.4%(30/558)>Uu 3.4%(19/558),梅毒感染占首位,Uu检出率偏低.结论 淮北地区的STD感染情况符合我国沿海城市的特征,梅毒感染显著升高应引起重视.Uu检出率偏低,可能与试剂质量有关,应加强试剂的质量监控.

  • 南通地区2006~2008年淋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亚军;袁建芬;喻海忠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淋病奈瑟菌(NG)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147株NG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NG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10%、68.08%和8.85%,NG对菌必治(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94.56%.结论 菌必治(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仍可作为南通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淋球菌对壮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建议临床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用药.

  •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及分离鉴定

    作者:路晓梅

    自20世纪80年以来,性传播疾病(STD)在我国蔓延,其传播速度快及蔓延范围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泌尿生殖道病原菌分布及支原体感染情况,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150例因有泌尿生殖道系统症状而来就诊的门诊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淋病奈瑟菌(下称淋菌)培养、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现统计如下.

  • 淋病奈瑟菌3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作者:黄培忠;马超;黄静

    目的 分析评价淋病奈瑟菌(NG)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培养和革兰(Gram)染色.结果 PCR共检测461份白带和尿道分泌物标本,NG-DNA阳性123份,阳性率为26.68%,男性107份尿道分泌物,NG-DNA 47份,阳性率为43.39%;女性35份阴道分泌物,NG-DNA 76份,阴性率为21.47%.经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培养:35份男性尿道分泌物检出淋病奈瑟菌8份,检出率为22.85%.Gram染色288份标本,找到NG 44份,检出率为15.27%.男性尿道分泌物210份,检出NG 38份,检出率18.09%,阴道分泌物78份,检出NG 6份,检出率为7.69%.3种检测方法经统计学处理,χ2=15.68,P<0.01,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G 3种检测方法以PCR为灵敏,且特异性强.细菌培养检出率次之.Gram染色再次之.Gram染色检出率虽较低,特异性高,在基层医院无PCR设备及细菌培养条件者可首选,在男女性病患者症状明显,脓性分泌物较多,直接涂片作Gram染色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结果 报告快速,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院,如性病患者有症状,无论有无脓性分泌物,每例力争在用药前作细菌培养+药敏,一是通过细菌培养不但检出NG,还可检出化脓性球菌和G-杆菌,甚至一些真菌,如念珠菌.二是能得到耐药性监测,细菌对哪些抗生素耐药,避免使用,减少浪费医疗费用及耐药性菌珠产生.PCR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如Gram染色未找到NG,细菌培养因用药末分离到细菌,应作PCR检测,能显示出PCR的优越性及独到之处.

  • 钟祥市247例女性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安志斌;汤成玉;杨葵

    为了了解钟祥市女性近年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妇科门诊拟诊为淋病感染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247例女性患者,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对Ct、解脲支原体(Uu)、Ng进行检测和比较,以为临床提供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常见性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洪超

    目的了解粤东兴宁市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2 971例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HSV-2)检测结果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为:Uu(12.7%)>Ct(5.5%)>Ng(2.6%)>HSV-2(1.4%),女性患者Uu阳性率高18.0%,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男性患者HSV-2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3.5%.结论 Uu阳性率高,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诊断.男性HSV-2阳性率高应加强对性伴侣的检查.

  • 男性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的检验与疗效分析

    作者:林楚怀;周辉谱

    目的: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4种与性传播有关的病原体的分离及治疗情况。方法306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抗原,培养法检查淋病奈瑟菌(Ngo)、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病原体阳性者按规范疗程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306例标本中4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25.49%(78/306),其中 Uu 、Mh 、Ct 、Uu + Mh 、Uu + Ct 以及 Ngo 的阳性率分别为13.40%、0.33%、1.31%、6.21%、1.31%和2.94%。 Uu 和 Mh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92.30%)、美满霉素(90.76%)、交沙霉素(75.38%)和加替沙星(72.31%)。 Uu 和 Mh 感染者用强力霉素治疗2周有效率为73.33%,治疗3周有效率为93.33%。结论 Uu 是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 Mh 、Ct 和 Ngo 的感染率都比较低。该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经验治疗首选强力霉素,并且采用3周疗程有效率更高。地方性的支原体耐药性监测分析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 437株淋病奈瑟菌的药敏分析

    作者:刘天淑

    目前临床常见的性病多见于淋病奈瑟菌感染.本文报道了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437株淋病奈瑟菌对17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研究

    作者:张唯力;周向东;胡自力;胡丽娜;常淑芳;黄长武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淋病病例共38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均为93%和100%;细菌清除率和阴转率均为100%.结论: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由淋病奈瑟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 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进展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涂植光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全世界每年约有600多万人感染此病.NG慢性感染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不育和前列腺炎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抗菌治疗能有效减少HIV的传播.故早期诊断NG感染尤为重要,下面就其实验诊断做一简述.

  • 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许顺姬

    目的 了解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516例阴道拭子,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念珠菌与阴道毛滴虫、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出率高(P<0.05),淋病奈瑟菌检出率低.结论 念珠性阴道炎感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有关,其疾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深圳市宝安区淋球菌对19种抗生素耐药现状

    作者:曾斤日;何玥;黄江浩;运珞珈

    [目的]了解淋球菌流行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水平.[方法]利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测MIC确定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2株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两种方法证明我地淋球菌流行株的普遍耐药,且菌株多重耐药严重,急需加强社区医疗用药监测.

  • 淋病奈瑟菌标准株外膜蛋白NspA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和生物信息分析

    作者:陈恒;占利;谢志梅;叶盛;左浩江;裴晓方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标准株(NG 29403和NG 29400)外膜蛋白NspA基因和NspA融合蛋白结构特点,为淋病奈瑟菌疫苗靶蛋白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PCR扩增淋病奈瑟菌标准株NG 29400和NG 29403 NspA基因,与表达质粒ET-30c(g+)构建重组子NspA-pET-30c(+),阳性克隆子经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基因测序.以生物软件对Nsp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并在缦预测其蛋白质结构.[结果]成功构建NspA-pET-30c(+)重组质粒,双酶切获得0.5 kb和5.4 kb预期产物.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有较高同源性,两标准株与GenBank已有序列均有98%同源性,且与脑膜炎奈瑟菌NspA基因高度近似.蛋白预测显示NspA融合蛋白有40%以上为环状结构,可能为主要功能区.三级结构与脑膜炎奈瑟菌NspA相似.[结论]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与脑膜炎奈瑟菌NspA基因同源性高,蛋白结构相似,有望成为淋病奈瑟菌疫苗的候选抗原.

  • AIDS宫颈分泌物淋病奈瑟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及与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的关系

    作者:韦明;江洪;罗春英;梁烨;邹才华;李天资;胡静;李近都;苏寿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宫颈分泌物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及与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AIDS患者NG、UU、CT、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并比较NG、UU、CT在不同CD4+T细胞计数(< 50/mm3、50~199/mm3、200 ~ 349/mm 3、≥350/mm3)及HIV载量(<1000 copy/ml、1000 ~ 4999 copy/ml、5000~9999 copy/ml、≥10000 copy/ml)中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构成比.结果:35例AIDS患者的宫颈分泌物NG、UU和CT检测阳性分别为6例(17.1%)、5例(14.3%)和3例(8.6%).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升高,NG、UU和CT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较阴性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6,Z=2.443,Z=2.252,P<0.05).随着HIV载量的升高,NG和UU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较阴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5,Z=2.126,P<0.05);而CT阳性患者的构成比例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5,P>0.05).结论:在对低CD4+T细胞计数和高HIV载量的AIDS患者的诊疗中,应当积极检测宫颈分泌物NG、UU和CT,对预防盆腔炎发生有益.

  •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樊尚荣;黎婷

    随着对盆腔炎性疾病(PID)病原体的不断研究,当前对PID的治疗观点也有重要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急性症状明显的类型(特别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已经被轻、中度的类型(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取代.②对于单纯型PID(即轻、中度PID)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的门诊治疗已经取代了静脉用药.③除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外,其他病原体如生殖支原体和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也在PID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④由于淋病奈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加,对淋病奈瑟菌引起的PID推荐头孢曲松钠治疗.⑤应用氟喹诺酮类和阿奇霉素(加甲硝唑)治疗单纯型PID的经验不断增多[1].

  •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

    作者:雷英;王辰;薛凤霞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病原体感染女性上生殖道后引起的盆腔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认为PID主要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单一病原体感染,之后通过后穹隆穿刺技术、腹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术的应用,取得上生殖道的标本,逐步认识到PID的病原体由多种微生物组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来源,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常见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支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病原体可分别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通常为混合感染.

419 条记录 18/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