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液中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与药敏结果

    作者:王虹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与淋病奈瑟菌(NG)的关系,拓展前列腺炎的治疗思路.方法 取前列腺液做淋病奈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检出的NG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1 71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NG80株,检出率为4.67%,80株NG的β-内酰胺酶阳性株64株,阳性率为60%,产酶株与不产酶株的耐药谱也表现不同,未发现壮观霉素耐药株.结论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检出的NG进行抗生素临测及β-内酰胺酶的检测十分必要.

  • 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龙智钢;刘运芝;夏昕

    淋病是世界范围内历史较悠久的,并且依然属于发病患者较多的性传播疾病(STD).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淋病的流行与蔓延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巨大的危害,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曾经使淋病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淋病奈瑟菌也相应出现了耐药菌株,并且耐药机制日趋复杂,给淋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将近年淋病奈瑟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淋球菌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桂梅;刘红军;刘三九

    目的 为了经济、简便地贮藏淋球菌以利于对淋球菌进行研究,我们特对目前几种保存淋球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以便找到理想的贮存方法.方法 用鲜奶法、脱纤维血法、普通奶粉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四种方法同时保存85株淋球菌.结果 冷冻真空干燥法一年和二年内复苏,复活率均为100%;鲜奶法一年内复苏,复活率为100%,二年内复苏,复活率为97.7%,脱纤维血法一年内复苏,复活率为100%,二年内复苏,复活率为82.3%,上述三种方法明显高于普通奶粉法组(9.4%,1.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鲜奶法保存淋球菌具有经济、简便实用、存活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贮存淋球菌的方法.短期(一年内)脱纤维血法也是一种较理想的贮存淋球菌的方法.

  • 深圳市南山区2005-2016年淋病流行特征及ARIMA模型发病趋势预测

    作者:吴秋红;张莉;袁军;田丽闪;李武;罗珍胄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淋病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6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利用ARIMA模型进行发病趋势预测.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2005—2016年累计报告淋病9 590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59.45/10万~102.7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79/10万.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占88.06%;职业以工人、干部职员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占70.23%.淋病月发病率波动在2.84/10万~10.56/10万.构建的ARIMA(1,1,1)模型,对深圳市南山区2017年淋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显示2017年1—5月深圳市南山区淋病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的波动形势基本一致,实际发病率略高于预测值,但均是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结论 该区淋病疫情较重,ARIMA模型能较精准地预测淋病的发病趋势,预测结果 提示淋病的发病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根据淋病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自身淬灭荧光技术定量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

    作者:王箭;罗进勇;王虹;尹一兵

    目的 探讨自身淬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建立的淋病奈瑟菌自身淬灭FQ-PCR方法为基础,对59例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分离培养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自身淬灭FQ-PCR标准品浓度为102~107 拷贝/μL时,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0.273 X+10.781, 相关系数为0.9895.自身淬灭FQ-PCR阳性检出率为64.41%,高于培养法52.54%(χ2=5.14,P<0.05);两者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自身淬灭FQ-PCR用于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对淋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实现了 PCR扩增、荧光探针杂交及检测一体化,简便省时.

  • 2012年某院淋病奈瑟菌感染调查

    作者:刘凤芹;黄艳

    目的 了解某院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单位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对2012年该院皮肤性病科101例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对其送检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淋病奈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检出淋病奈瑟菌65例,检出率为64.36%,均为男性患者.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7~24岁和47~65岁组,分别占47.70%(31例)、46.15%(30例),其他仅占6.15%(4例).学生和社会青年所占比率高达53.85%(35/65),其次为农民24.62%(1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洁性生活史.结论 淋病奈瑟菌感染人群向年轻化、老年化发展,农民患者数量上升.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宣传,控制感染.

  • 某院2007-2009年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

    作者:谢丽云;陈雪初;刘琼

    目的 了解某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检出情况.方法 对该院2007-2009年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6 366例就诊者中,3 533例(55.50%)检出病原体4 286株,其中652例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体.各年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007年52.90%(749/1 416)、2008年55.70%(1 289/2 314)、2009年56.71%(1 495/2 636),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0,P>0.05).检出的病原体中,支原体2 990株(69.76%),衣原体806株(18.80%),普通需氧菌386株(9.01%),淋病奈瑟菌104株(2.43%);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占61.27%,人型支原体占6.46%,二者合并感染占32.27%,二者合并感染率逐年增加(X<'2>=6.31,P<0.05).结论 该院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者大多检出病原体,且感染模式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 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重复序列PCR分型研究

    作者:郭光辉;谭德明

    目的 研究某地区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利用重复序列引物建立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12株PPNG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重复序列PCR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和分辨率高的基因分型方法,12株PPNG共分为6种基因型,其中A型6株(占50%),F型2株,B、C、D、E型各1株.结论 该地区PPNG主要流行株基因型为A型.通过重复序列PCR分型研究,可了解PPNG的基因型流行特征,为调查和控制其传播途径及传染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

  • 1 874份前列腺分泌物标本病原学检测与药敏分析

    作者:许达聪

    目的了解某地区前列腺炎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标本1 874份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72株淋病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K-B法).结果共检出452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12%;其中检出单种病原体的标本334份,检出2种病原体的标本118份,两者所检出病原体以淋病奈瑟菌比率高,分别占31.14%和55.09%.72株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青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28%,83.33%,55.56%,25.00%;对壮观霉素100%敏感.结论该地区前列腺炎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以淋病奈瑟菌为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已不宜作为该地区治疗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常规药物.

  • 淋病奈瑟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研究

    作者:陈贵秋;朱应凯;高琼;黄威;宋江南;庄世锋;李世康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选择抗力较高的菌株,观察在不同浓度有机干扰物存在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含有效氯100 mg/L消毒剂对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29105及临床分离株分别作用4 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50和7.11;含有效碘50 mg/L消毒剂对上述两菌分别作用4 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01和5.32.达到消毒要求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在3.0%牛血清蛋白存在时,是含PBS菌悬液的5~6倍.结论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29105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略强于临床分离淋病奈瑟菌株.淋病奈瑟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随有机干扰物浓度增高而增强.

  • 一种简便的淋球菌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俊龙;罗映辉;邹明祥;李毅仁

    目的为了经济、简便地贮藏淋球菌以利于对淋球菌进行研究,我们研制了一种主要成份为鲜奶的保存淋球菌的简便方法一鲜奶法.方法用鲜奶法、普通奶粉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三种方法同时保存86株淋球菌.结果冷冻真空干燥法一年和二年内复苏,复活率均为100%;鲜奶法一年内复苏,复活率为100%,二年内复苏,复活率为97.7%,上述两种方法明显高于普通奶粉法组(9.3%,1.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鲜奶法保存淋球菌具有经济、简便实用、存活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贮存淋球菌的方法.

  • 1996-2008年南宁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谢俭;陈怀忠

    目的 监测南宁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广西皮肤病防治研究所1996年1月-2008年12月性病门诊就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970株淋病奈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环丙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970株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为81.96%,历年的耐药率不同,呈明显上升趋势(χ2=394.49,P<0.005);1996年、2000年、2005年、2008年的耐药率分别为19.56%、93.81%、98.75%、100.00%,在1999年以前耐药率迅速上升,2000年以后保持较高水平.环丙沙星的MIC50值上升很快,1996年为0.125 mg/L,2000年为4 mg/L,2006年为8 mg/L;MIC50值也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南宁地区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耐药严重,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在该地区已不适合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应加强对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

  • 美国CDC推荐的淋病治疗新方案(节译)

    作者:段菊屏;李春辉

    2007年4月16日,美国CDC新公布淋病治疗方案,并已在4月13日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刊登.新方案推荐头孢菌素用于美国异性恋和男同性恋广泛氟喹诺酮类耐药淋病的治疗.

  • 淋球菌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的关系

    作者:王冬梅;夏忠弟;齐素文;邹明祥

    目的:探讨淋球菌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①纸片扩散法检测56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② PCR扩增mtrR启动子区域中包含有13个碱基回文序列在内的157个碱基,并进行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③根据SSCP的结果,选取12株标本进行测序分析,将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敏感株ATCC19424进行比较.结果:56株细菌中有5株对5种抗生素都敏感;对1种抗生素耐药的有22株;对2种抗生素耐药的有19株,其中有2株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发生了突变;对3,4和5种抗生素耐药的株菌分别是7株、2株和1株,它们的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并且这12株突变的类型一致,在13个碱基的回文序列中发生了单个A/T碱基的缺失.结论: mtrR启动子区域中回文序列基因突变介导淋球菌的多重耐药;回文序列单个A/T碱基的缺失与淋球菌多重耐药的关系密切.

  • 产色头孢菌素法检测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李蔓琳

    目的 评价产色头孢菌素法检测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产色头孢菌素法常规检测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β-内酰胺酶;同时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将保存的上述淋病奈瑟菌菌株进 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与产色头孢菌素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者采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者为真结果,对产色头孢菌素法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检测74株淋病奈瑟菌分离株,产色头孢菌素法阳性28株,阳性率37.8%;纸片酸度定量法阳性25株,阳性率33.8%;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者69株,一致率93.2%,5株结果不一致菌株中,其中1株纸片酸度法阳性,产色头孢菌素法为阴性,但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4株产色头孢菌素法为阳性,纸片酸度法和β-内酰胺酶基因均为阴性,74株淋病奈瑟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25例,产色头孢菌素法敏感性96%,特异性91.8%. 结论 产色头孢菌素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适合临床筛查淋病奈瑟菌的β-内酰胺酶.

  • 衡阳地区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杨胜辉;余敏君;吴移谋;胡四海;谭立志;冯敏;黄澍杰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出的101株淋球菌流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在测定的4种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淋球菌对阿奇霉素敏感性高,达100%;其次为罗红霉素,为96.04%.交沙霉素耐药率高,达36.63%;红霉素耐药率其次,为20.79%;罗红霉素耐药率仅为3.96%.结论阿奇霉素可作为衡阳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罗红霉素可作为淋病治疗的替代性药物.淋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有一定的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 淋球菌对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作者:杨胜辉;吴移谋;余敏君;胡四海;谭立志;黄(氵厨)杰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95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在测定的7种抗生素中,对淋球菌敏感性较高的5种抗生素依次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其敏感率分别为100.0%、98.9%、98.9%、95.8%和94.7%.而淋球菌耐药性较高的2种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和头孢唑啉钠,耐药率均为8.4%.结论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仍可作为江门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罗红霉素、红霉素可作为江门地区淋病治疗的替代性药物.

  • 性传播感染病原体检测及其结果分析

    作者:胡琴;谢春燕;崔海燕;陈日炳

    目的 了解本地区性传播感染病原体的组成分布,为该类疾病的干预治疗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病原体培养及免疫学方法对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梅毒螺旋体5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本地区2013年与2014年各病原体总体感染率并无明显变化,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梅毒螺旋体阳性率分别为41.8%、8.8%、4.7%、3.8%、3.65%,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率高,约占所有支原体检测阳性病例中的30%,其次是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之间的混合感染,女性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为主,男性病例则以淋病奈瑟菌为主,而梅毒螺旋体则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 本地区性传播感染病原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存在一定的混合性感染.

  • 淋病奈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探讨

    作者:刘海鹏;廖芳;贺超;万沐芬

    目的尝试建立淋球菌感染动物模型,为研究淋球菌致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野生株淋球菌FA1090接种雌二醇预处理的雌性BALB-c小鼠,小鼠生殖道拭子接种WGC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球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Gram染色观察有无淋球菌,并用瑞氏染色观察小鼠阴道分泌物中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的数目.结果受试小鼠生殖道中淋球菌平均存活了8 d(2×106 CFU接种量),阴道分泌物涂片Gram染色可见淋球菌粘附在上皮细胞上,88%的受试小鼠发生了炎症.结论成功建立了淋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淋球菌的致病机制、毒力及抗菌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106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映玉;林祥伟

    目的 了解淋病奈瑟菌(NG)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NG的耐药性特点,为淋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06株NG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06株NG中检出97株对青霉素耐药(91.5%),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NG(PPNG)为61株(57.5%),四环素耐药率为70.4%,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NG(TANG)为28株,占26.4%,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2.3%,末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结论 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419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