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orB基因分型及其突变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继忠;吴森林;孙爱华

    目的:分析本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orB基因分型特点及其Gly120和Ala121突变与耐药性关系.方法:多重PCR扩增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orB基因、测序分析Gly120和Ala121突变,并与药敏试验比较.结果:154株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中,porB1A型和porB1B型临床菌株分别占29.9%和70.1%.porB1A型菌株均出现Gly120Asp/Ala121Gly双突变,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2%和10.9%;95.4% porB1B菌株存在出现Gly120和/或Ala121突变,耐药率分别为99.1%和97.2%,其中4株porB1B菌株121和122位氨基酸存在删除突变的菌株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MICs分别高达为8 mg/L ~ 16mg/L和8 mg/L.结论:建立的多重PCR可用于淋病奈瑟菌porB基因分型.本地区流行的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主要携带porB1B基因,不同基因型临床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ly120和/或Ala121突变增强耐药性仅限于PorB1B菌株.

  • 2010年-2012年嘉兴港区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流行现状及penA基因研究

    作者:丁琳;凌丽燕;陆卫良;段达荣

    目的 调查2010年-2012年嘉兴港区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患者中分离的淋病奈瑟菌256株,采用K-B法筛选出头孢曲松非敏感株78株,分析与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用PCR扩增所有非敏感菌株的penA基因片段,分析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penA基因的流行状况.结果 在256株淋球菌中,检出头孢曲松非敏感菌株78株,占30.47%,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未发现头孢曲松耐药菌株,年龄≥21岁和近2个月有服用抗生素与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感染有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非敏感菌株penA基因检出率极高,为82.05%.结论 2010年-2012年分离到的淋病奈瑟菌中头孢曲松非敏感株的比例较高,流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地区头孢曲松非敏感淋病奈瑟菌菌株的基因型以penA为主.

  • 172株淋病奈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郭险峰;常永超

    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给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我们从附属医院门诊病人中分离出172株淋病奈瑟菌,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现报告如下.

  •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培养法同时检测淋球菌的应用

    作者:张翠英;杜志强;鹿亚昆;杨妮娜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淋病患者,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女性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结果 269例患者标本,培养法阳性检出90份,阳性率33.46%;FQ-PCR法阳性检出122份,阳性率45.35%.FQ-PCR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 FQ-PCR速度快且检出率高,培养法虽费时,但可同时做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还可对流行病学耐药株进行筛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 十堰市1995-2008年淋病疫情分析

    作者:辜伟伟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1].

  • 热淋清颗粒对淋病奈瑟球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徐英春;张小江;谢秀丽;原英;刘娟

    热淋清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头花蓼.为了观察其抑菌活性,我们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花蓼对10株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北京市性病防治研究所和北京市地坛医院性病艾滋病中心门诊1999年7~8月间收治的淋病患者尿道脓性分泌物中分离培养获得淋球菌10株.热淋清颗粒由贵州威门药业有限公司出品.GC巧克力琼脂平皿和胰蛋白消化大豆肉汤系英国OXOID公司产品.小抑菌浓度试验用菌种点种仪,采用日本佐久间制作所生产的Oriental Motor仪.

  • 育龄妇女阴道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徐鸣皋;丁进亚;徐娟;孙洁

    目的 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门诊育龄妇女阴道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门诊育龄妇女阴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Vitek2 Compact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细菌使用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真菌使用ATB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5年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阴道加德纳菌83株、假丝酵母菌49株、无乳链球菌29株、淋病奈瑟菌17株.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对指南中推荐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而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育龄妇女阴道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常见的是阴道加德纳菌和假丝酵母菌,对阴道加德纳菌敏感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对假丝酵母菌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B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表达与蛋白鉴定

    作者:叶嗣颖;廖芳;宋启发;崔斌;熊萍

    目的克隆和分析淋病奈瑟菌孔蛋白(porinⅠB,PⅠB)的基因序列并表达相应的蛋白质,为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基础.方法 PCR扩增出孔蛋白PⅠB DNA片段后构建出重组质粒pET-PⅠB,并经质粒酶切筛选、DNA测序和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大肠埃希菌DE3表达蛋白予以证实.结果所得PⅠB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AF090801)公布的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达99.2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4%.SDS-PAGE检测到40 kD大小的融合蛋白.结论淋病奈瑟菌孔蛋白PⅠB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

  • 淋病奈瑟菌共同抗原表位在淋病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春华;李玲;陈雷;郑新华;李刚;刘道忠;裴娇;廖芳

    目的 研究淋病奈瑟菌共同抗原表位在淋病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各型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IB上共同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合成一段多肽(WSWLF),并将其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构成完全抗原WSWLF-KLH,免疫动物,收集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WSWLF-KLH免疫原性和特异性,并用于临床已确诊的169例淋病患者血清的检测及与传统金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室ELISA检测表明,WSWLF-KLH具有免疫原性,免疫动物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兔血清抗体和豚鼠血清抗体效价高分别达到1∶3 200和1∶25 600;抗血清能与淋病奈瑟菌临床株特异性结合,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等其它微生物之间没有交叉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淋病奈瑟菌裂解物,产生特异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37 30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抗血清的淋病检出率与传统的金标准方法结果相似率为93.49%.结论 淋病奈瑟菌共同抗原表位具有免疫原性,免疫血清能与大多数淋病奈瑟菌结合,该抗原表位作为快速检测试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侯玲俐;杨宏伟;吕军;张吉才;曹峰;朱名安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到的40株淋病奈瑟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煮沸法提取细菌的DNA,用PCR法检测随机抽取其中20株分离株的TEM、tetM、ermF和mefA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达92.5%;TEM、tet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5.0%,ermF和mefA基因未检出;本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表型与TEM基因密切相关(Kappa =0.733,P<0.01).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密切相关.

  • 白细胞酯酶实验在诊断性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海萍;连石

    白细胞酯酶实验(LET)可检测多形核白细胞释放的酯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对于LET诊断由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引起的尿道炎国内尚未见系统的阐述.

  • 18例儿童淋病临床体会

    作者:刘芳;陈燕华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化脓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主要通性接触传播,也可经被淋病奈瑟菌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染.近年来儿童淋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998年2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共收治了18例儿童淋病,现对其临床诊疗进行回顾,报道如下.

  • 1890例受检者的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恭智;黄艳

    淋病(Gonorrhea)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居我国(中国)性传播疾病首位,笔者为了了解淋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从2006年4月~2011年3月,就到我市性病监测机构就诊的1890例检查者,进行了淋球菌培养检查.

  • 浅析慢性宫颈炎治疗进展

    作者:金筱霞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化而来,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引起的宫颈炎较少见,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不洁性行为也是重要感染途径.我院自2002年至今曾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在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先后使用爱宝疗宫颈局部用药,微波治疗,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各有利弊,为此本人对我院这10年来对慢性宫颈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pcDNA3.1(+)/Nsp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谢良伊;胡四海;唐湘云;杨胜辉;余敏君

    目的构建pcDNA3.1(+)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Ns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制淋病奈瑟菌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spA基因片段,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 T上,并构建重组体pcDNA3.1(+)/NspA,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 结果 NspA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525 bp.所构建的pcDNA3.1(+)/NspA重组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片断的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NspA全长序列一致,表明pcDNA3.1(+)/Nsp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淋病奈瑟菌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NspA,为NspA蛋白的功能研究和淋病奈瑟菌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 衡阳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作者:杨胜辉;吴移谋;余敏君;胡四海;谭立志;赵飞骏;黄澍杰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改良碘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01株淋球菌共检出PPNG 32株(31.7%)、TRNG 20株(19.8%),对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及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1%、91.1%、89.1%和2.0%,未发现耐头孢曲松钠的菌株.淋球菌交叉耐药情况较为严重,79.2%菌株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呈现交叉耐药,84.2%菌株对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呈现交叉耐药.结论头孢曲松钠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衡阳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大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 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陆春雪;谭立志;尹卫国;杨胜辉

    目的获取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编码基因(porB)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方法根据porB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orB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中,转化大肠埃希菌M15感受态细胞,经酶切和PCR鉴定,然后进行测序.结果 porB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911 bp.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PCR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成功克隆了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编码基因,为下一步PorB蛋白的功能研究和淋病奈瑟菌蛋白质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 淋球菌多重耐药调节基因(mtrR)突变与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齐素文;夏忠弟;邹明祥;王冬梅

    目的研究淋球菌多重耐药调节基因mtrR突变与淋球菌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①纸片扩散法检测52株淋球菌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性;②PCR扩增mtrR基因中常发生突变的250个碱基进行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③根据SSCP的结果选取11株标本,扩增其mtrR基因、测序,将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敏感株ATCC19424进行比较.结果52株细菌中有8株对四种抗生素都敏感;对一种抗生素耐药的有19株,只有一株mtrR基因发生点突变;对两种抗生素耐药的有16株,其中有两株mtrR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对三种抗生素和四种抗生素耐药的株菌分别是7株和2株,它们的mtrR基因都发生了点突变.在这11株标本中,发生45位gly(GGC)→(GAC)asp突变的为5株,105位his(CAC)→(TAC)tyr突变的为6株.结论①mtrR基因突变介导淋球菌的多重耐药;②mtrR基因45位gly(GGC)→(GAC)asp和105位his(CAC)(TAC)tyr的突变与淋球菌多重耐药的关系密切.

  • 一例儿童咽拭子中分离的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分析

    作者:刘兴;陈立华;李宁沙;沈辉;龙辉

    目的 了解从某例儿童患者咽喉部分离出的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情况. 方法 头孢硝噻吩以及tetM基因的PCR分别检测PPNG和TRNG株;K-B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该菌为质粒介导的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的PPNG/TRNG株,在测定的6种抗菌药物中,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均耐药;对头胞曲松、壮观霉素、头胞吡肟均敏感. 结论 淋病奈瑟菌有可能通过间接传播造成儿童淋菌性咽炎,耐药情况较严重,须引起临床重视.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和UU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菁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I.JU),探讨该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对临床疑似性病患者,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CT、UU. 结果 168例患者中,培养法阳性检出数46例,阳性率27.38%,FQ-PCR法阳性检出数72例,阳性率42.86%.FQ-PCR法特异性为76.61%,灵敏度为97.83%.分别用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NG、CT和UU,前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 结论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检出率高等优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419 条记录 15/21 页 « 12...1213141516171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