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种藏药经典方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彬;刘睿颖;和静萍;谭睿

    目的:研究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联合用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尼莫地平(1.89 mg/100 g);联合给药组每日早中晚分别灌胃给予二十五珊瑚丸(7 mg/100 g)、如意珍宝丸(31.5 mg/100 g)、二十味沉香丸(49 mg/100 g)。7天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于缺血24 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并检测缺血脑组织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血清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血清MDA含量(TBA法);血清LDH活性(丙酮酸法)。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及缺血脑组织中NO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并使LDH活性降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二十五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联合用药可通过减少梗死灶、减轻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苏晓慧;孔祥英;庞宗然;林娜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层并随机分组分为模型和补阳还五汤组,24 h后ig补阳还五汤12g.kg-1,1次/d,连续3周.另16只不阻塞动脉大鼠设为手术组.分别在给药后1,2,3周进行行为学评分;并在第4天和18天ip 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50 mg· kg -1,各连续3d.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检测BrdU阳性细胞;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1周和3周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脑梗死面积、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纹状体区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5或P< 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大鼠MCAO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药后1,2,3周神经功能评分为(1.33±0.60),(o.89±0.58),(0.50±0.31)分,明显低于模型组的(1.72±0.46),(1.56±0.51),(1.89±0.50)分(P<0.01);降低脑梗死面积,药后1,3周分别为(16.1±5.2)%,(10.3±0.40)%,明显低于模型组的(35.2±6.3)%,(29.8±6.9)%,(P<0.01),提高SVZ和纹状体区BrdU阳性细胞数,药后1周分别为(71.17±5.19),(83.8±3.83)个,明显高于模型组的(52.17±6.52),(60.20±6.72)个,药后3周分别为(43.33±6.06),(54.60±5.77)个,明显高于模型组的(35.83±4.88),(22.00±3.87)个(P<0.01);给药3周时显著提高SDF-1表达,3周时为(36.3±2.71) pg·mg-1,明显高于模型组的(28.65±3.47)pg·mg-1(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MCAO大鼠缺血侧NSCs迁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上调SDF-1蛋白的表达水平实现的.

  • 茅莓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继生;邱宗荫;夏永鹏;李惠芝;任凌燕;张莉

    目的:研究茅莓总皂苷(TGRP)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区重量用TTC染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细胞凋亡均采用测试药盒测定.结果:TGRP 10,20mg·kg-1可改善大鼠异常神经症状,使MACO大鼠的SOD,GSH-Px活力提高,MDA生成减少,减少脑皮层细胞凋亡数.结论:TGRP对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三七中人参三醇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姚小皓;李学军

    目的:研究三七中人参三醇苷(PT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为基础,采用免疫转移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PTS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3种脑缺血相关蛋白(VEGF,HSP70和转铁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ip PTS 12.5 mg*kg-1 ×7 d(术前5 d,术后2 d)可降低MCAO大鼠脑含水量,并影响两种脑缺血相关蛋白(HSP70和转铁蛋白)的含量,但对VEGF表达量在手术后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PT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HSP70和下调转铁蛋白,并保护血脑屏障.

  • 藏成药如意珍宝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亚急性期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睿颖;武蔚杰;谭睿;谢彬;钟振东;和静平;陈瑶;康欣丽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及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相应区域缺血、低氧,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生理功能丧失的疾病,其高致残率给社会、政府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目前尚缺少理想的治疗药物.该文在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基础上,从减轻神经元尼氏小体损伤、降低脑水肿及炎症反应、阻止细胞凋亡等方面着手,观察藏成药如意珍宝丸多途径、多方位的干预作用,为探讨该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机制奠定重要研究基础.

  • 低氧预适应和大脑中动脉阻塞小鼠脑内差异microRNAs鉴定

    作者:李冬果;韩松;刘翠英;李俊发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对小鼠脑内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 借助已建小鼠整体HPC和脑MCAO模型,应用miRNA芯片方法观察HPC小鼠脑皮层和MCAO小鼠脑缺血半影区内miRNAs的差异表达.结果 在656个miRNAs探针中,与Control组相比,HPC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内鉴定出17个miRNAs的表达发生了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MCAO小鼠脑缺血半影区内鉴定出65个miRNAs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P <0.05,n=12).与MCAO小鼠脑缺血半影区相比,HPC+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内有33个miRNAs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P <0.05,n=12).基于Diff Score=±13(P=0.05),得到19个特定的miRNAs.随后,选取4个miRNAs使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HPC和MCAO小鼠脑组织内的miRNAs差异表达.结论 19个miRNAs在HPC和MCAO致局部脑缺血小鼠脑内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其可能在HPC诱导的脑神经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上调大鼠梗死区周围巢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嵘;龙启福;赵延礼;孙伟;胡晓松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NESTIN与脑缺血耐受(B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预处理(C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假手术(sham)组.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NESTIN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24及72 h,CIP组脑梗死体积比分别为12.4%±3 2%、9.8%±1.9%,较MCAO组的18.5%±3.7%、l5 8%±3.5%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NESTIN阳性细胞数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的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时间段的MCAO组(P<0 05).结论 CIP可有效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并促进梗死区周围脑组织表达敏感的胚性蛋白NESTIN,后者可能与BIT的脑保护机制有关.

  • 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参与低氧预适应减轻小鼠脑缺血损伤

    作者:张彩艳;封素娟;刘旭;卜祥宁;张楠;郑雅欣;袁晓文;李晓光;李俊发

    目的 研究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经典型蛋白激酶CβⅡ(cPKCβⅡ)相互作用的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对缺血脑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常氧(Nor)、HPC、常氧假手术(Nor+sham)、HPC假手术(HPC+sham)、常氧缺血(Nor+I)和HPC缺血(HPC+I)等6组(每组n=6).应用小鼠整体HPC和脑中动脉梗死(MCAO)致脑局部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等技术,分离和鉴定与cPKCβⅡ相互作用蛋白;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CRMP-2磷酸化和蛋白降解水平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 与Nor组比,HPC鼠脑皮层组织内有10种与cPKCβⅡ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CRMP-2在膜相关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升高,而在胞质蛋白组分中的表达量降低.在脑缺血模型中,与Nor+Sham组相比,Nor+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核心区(Ic)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n=6);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n=6).脑缺血可导致CRMP-2发生水解并伴随着大量55 ku水解片段(BDP)的出现,但与Nor+I组相比,HPC+I组小鼠脑皮层缺血半影区(P)内CRMP-2水解片段减少,水解率明显降低(P<0.05,n=6).结论 CRMP-2参与了HPC缓解小鼠脑缺血Ic区内CRMP-2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和减少P区内CRMP-2水解片段从而减轻缺血脑组织的损伤.

  • cPKCγ参与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脑缺血皮质内CRMP2水解和磷酸化的调节

    作者:刘燕燕;杨璇;韩松;苏吉儿;罗宏;李俊发

    目的 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 cPKCγ)在低氧预适应(HPC)调节小鼠脑缺血皮质内脑衰反应蛋白-2(CRMP2)水解和磷酸化中作用.方法 利用雄性BALB/c小鼠(18 ~22 g)HPC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借助蛋白印迹、免疫共沉淀和免疫组化等生物化学技术,观察cPKCγ激活对小鼠缺血脑皮质内CRMP2蛋白水解程度(BDP)和磷酸化水平(p-CRMP2)、cPKCγ-CRMP2相互作用和皮质缺血半影区内p-CRMP2阳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HPC显著提高缺血脑皮质半影区内p-CRMP2水平,降低BDP产物形成(P<0.05),而侧脑室注射cPKCγ抑制剂Go6983(6nmol/L)可明显解除HPC对半影区内CRMP2蛋白水解和磷酸化的调节作用(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cPKCγ激活程度参与HPC对缺血脑皮质半影区内cPKCγ-CRMP2相互作用的调节;同时,cPKCγ激活与HPC提高脑缺血半影区内p-CRMP2阳性细胞数有关(P<0.05).结论 cPKCγ参与HPC对小鼠缺血脑皮质内CRMP2水解与磷酸化的调节.

  • 微小RNA-181b通过调节热休克蛋白A5在缺血性脑卒中小鼠中的作用

    作者:彭志锋

    目的 探讨微小RNA-181b(miR-181b)在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模拟缺血性脑损伤;Real-time PCR检测miR-181b 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观察miR-181b靶蛋白热休克蛋白A5(HSP A5)蛋白水平变化情况;Nissl方法检测皮层缺血神经元的缺失情况;行为学方法评估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侧脑室注射miR-181b拮抗剂可使脑内miR-181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3);MCAO后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受到严重损伤,miR-181b拮抗剂可明显缓解这些行为学改变(P <0.05,n=6);下调miR-181b可以提高HSPA5蛋白水平(P<0.05,n=3);MCAO后小鼠皮层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细胞缺失,预先给予miR-181b拮抗剂发挥保护作用,神经细胞缺失减少(P <0.05,n=3).结论 miR-181b可能通过调节HSPA5蛋白的表达在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研究

    作者:张曼辉;武文;朱洁;丁桂春;张轻;简文豪

    目的探讨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经血管造影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48例(其中1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梗死,16例颅外单侧颈内动脉梗死)和50例健康成人分别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探测,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并计算舒张末期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率(健侧与患侧的比值).结果在健康成人组中,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比率为:(42.79±13.72)cm/s、1.25±0.31;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主于梗死组及大脑中动脉分支梗死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比率分别为:(17.20±5.65)cm/s、3.56±1.20,(20.14±4.35)cm/s、1.82±0.46;颅外单侧颈内动脉梗死组中,梗死侧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比率为:28.70±11.21(cm/s)、1.68±0.57,所有梗死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张末期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MCA)水平段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比率的检测,有助于大脑中动脉梗死的鉴别诊断.

  •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大脑皮层EphrinB2信号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郭心磊;孙芳玲;艾厚喜;张丽;王文;安宜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皮层中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大鼠脑皮层中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的磷酸化EphrinB2表达量和阳性细胞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且血管内皮有磷酸化EphrinB2的表达。结论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EphrinB2信号通路被激活。

  • 脑血流监测对大鼠脑缺血模型制备的评价作用

    作者:王龙;金保哲;张新中

    目的 探讨脑血流监测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 分别将线栓插入30只SPF级Wistar Han大鼠颈内动脉颅内段(16.0±0.5)、(18.0±0.5) 和 (20.0±0.5) mm,制备3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10只),然后将所有实验大鼠依据颅底有无血凝块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染色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无梗死灶分为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及过深阻塞组,对阻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前后及拔出线栓再灌注后每只大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激光多普勒法进行监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相对流量单位PU值表示;阻塞后及再灌注后的脑皮质血流量变化以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表示.结果 模型制作过程中,1只大鼠死亡;不全阻塞组9只,完全阻塞组15只,过深阻塞组5只.不全阻塞组8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 (16.0±0.5) mm,不能完全阻止大脑前动脉向大脑中动脉的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0~1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经TTC染色后无梗死灶.完全阻塞组9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18.0±0.5) mm,大脑前动脉的血流被完全阻断,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2~3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而TTC染色提示存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灶.过深阻塞组5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20.0±0.5) mm,可完全阻断大脑前动脉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3~4分;解剖可见颅底血凝块,TTC染色后可见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插入线栓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大鼠脑皮质血流量均较阻塞前下降(分别为94±17比256±36、43±9比286±44、44±6比294±46,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7,P<0.01),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血流量明显低于不全阻塞组(均P<0.05),完全阻塞组与过深阻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阻塞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6.93±0.06)%、(15.09±0.02)%、(15.52±0.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4,P<0.01).再灌注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分别为213±31、147±17、96±14)均较阻塞后有明显回升(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5,P<0.01),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明显低于完全阻塞组(P<0.05);3组再灌注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水平百分比分别为(83.10±0.02)%、(51.83±0.05)%、(33.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3,P<0.01).结论 以激光多普勒对脑血流进行监测,可作为判断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脑缺血模型成功与否的一种实时、便捷、微创、客观可靠的评价手段.

  •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偏瘫症状检测

    作者:徐秋琴;俞月萍;魏尔清;朱朝阳

    目的探索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偏瘫症状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造成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缺血后24 h通过悬挂试验、爬板试验综合评分法和Bederson症状评分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偏瘫症状;后处死动物取脑,切成1 mm厚冠状脑片,在5 g/L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溶液中孵育30 min,将TTC染色脑片图像输入计算机,以AnalyPower1.0软件计算每一脑片的梗死体积;将前囟-2.0 mm处脑片切成8 μm厚冷冻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于高倍光镜下计算神经元密度.结果悬挂、爬板试验综合评分法测得的偏瘫症状与TTC染色法测得的大脑梗死体积有较好的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s=0.713,P<0.001);前者与传统的Bederson症状评分法评定的偏瘫症状进行比较结果较为一致(r=0.631,P<0.001).结论用悬挂、爬板试验综合评分法可客观、定量评估脑缺血诱导的偏瘫程度,并与神经损伤程度及大脑梗死灶大小基本一致.

  • 群多普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周刚;王佳君

    目的 观察群多普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ZeaLonga's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群多普利低剂量组(5 mg/kg)、群多普利高剂量组(10 mg/kg)等四组,观察各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及IL-10含量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提高,脑组织IL-1β及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群多普利低剂量和高剂量均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P<0.05);群多普利低剂量和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IL-1β的含量;群多普利高剂量可进一步增加IL-10的含量.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群多普利可能通过调节IL-1β及IL-10的分泌,重建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重组微纤维蛋白溶酶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付洁鹰;任建平;邹莉波;卞广兴;栗瑞福;吕秋军

    研究了重组微纤维蛋白溶酶(recombinant microplasmin,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比较.采用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脑中动脉法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及动脉导管法给药,12 h后对神经功能症状进行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清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含量,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另外, μ-plasmin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FDP含量;对BT、TT及PT均无显著影响;FI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下降,而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没有显著影响,提示μ-plasmin可能不会引起出血反应,其安全性可能优于rt-PA.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赵性泉;龙洁;张在强;李小玲;王群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然后用特异性细胞凋亡检测方法(TUNEL法),对局灶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进行观察.发现MCAO后各时间点局灶缺血范围内被标记的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局灶性缺血半暗带区,而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缺血1、3、6、12 h分别为3.60±1.02 、 15.60±2.06、22.40±1.85、33.00±2.83/mm2),24 h达到高峰(46.60±3.01/mm2),48 h以后明显减少(13.60± 2.47/mm2),72 h以后,凋亡表现逐渐消失(5.00±1.41/mm2),各时间点的凋亡细胞数目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两两比较表明除缺血后1 h与72 h,3 h与12 h及48 h外,其余各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假手术组及对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基本上没有凋亡细胞出现.本研究从细胞凋亡角度重新认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时间窗",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

  • 不同性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及梗死体积的变化

    作者:闫峰;刘向荣;赵海苹;王荣亮;吉训明;赵咏梅;陶真;罗玉敏

    目的 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性别因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雄(sprague dawley,SD)大鼠(280~310g)各12只,使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1)手术中全程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区域脑血流变化,记录梗死前脑血流的基础值,插栓后脑血流的下降值及拔栓后脑血流的恢复值,并比较雌雄2组之间的差异.(2)处死大鼠后进行大脑切片,通过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TTC)染色测量并比较雌雄2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1)脑血流监测基础值雌性为(154±20)PU,雄性为(212±24)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1);线栓插入后,雌性为(48±3)PU,雄性为(78±21)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5),下降百分比雌性为(68±4)%,雄性为(6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栓后脑血流雌性为(159±5)PU,雄性为(196±36)PU,恢复百分比雌性为(104±11)%,雄性为(9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发现雌性大鼠脑梗死体积为(28.4±3.3)%,雄性为(40.0±3.1)%,雌性明显小于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显著低于雄性,单侧MCAO缺血再灌过程中,雌雄2组脑血流和各自基础值相比,下降和恢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低水平状态可能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终导致在病死率及脑梗死统计中雌性大鼠都显著低于雄性大鼠.

  •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甘露;邓之婧;王献哲;苏棋;梁聪;郭哲;何萍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和相关机制,从而研究DMY抗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DMY(500 mg/kg)组.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利用改良线栓法来进行制备与完善.DMY组术前连续灌胃给药10 d,每天1次,并在缺血前1h及再灌注后12 h各给药1次.缺血3h再灌注24h后,取脑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相关X蛋白(Bax)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在I/R模型组中,小鼠缺血脑组织中凋亡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高,凋亡相关因子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下降(P<0.01),而Bax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均P<0.01).与I/R模型组比较,DMY组小鼠缺血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Bax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均P<0.01).结论 DMY可减轻小鼠局灶性脑I/R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DMY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陈永畅;邓之婧;陈诚;柯晶晶;吴艳秋;王向坤;何萍

    目的 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并予以评价.方法 将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I/R模型组30只.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比(%)、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评价模型可靠性.结果 模型存活率为83.33%,造模总成功率为76.67%.假手术组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0分,脑梗死比为0,脑含水量(77.29±0.45)%.I/R模型组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42±0.63)分,脑梗死比为(23.03±3.42)%,脑含水量(83.18±1.65)%,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病理检查出现典型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改良线栓法成功建立简便、可靠的小鼠局灶性I/R模型.

8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