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伦林;毛晓薇;顾桢茂;周军;王振中;萧伟;管阳太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天舒胶囊低剂量组(0.6 g·kg-1)、天舒胶囊高剂量组(1.2 g·kg-1).口服给药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观察天舒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失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舒胶囊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低、高剂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9.11%,27.85%);血清CK-BB水平(低、高剂量分别为9.95,9.87 U·L-1)也明显降低(P<0.01),神经缺失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 <0.01),脑组织含水量(低、高剂量分别为79.03%,78.89%)降低(P<0.05).结论:天舒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清CK-BB水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中药脑络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与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影响的分期观察

    作者:王键;赵辉;许冠荪

    目的:探讨中药脑络通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与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含量.结果:(1)预防治疗组血清和脑匀浆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2)急性治疗组脑匀浆TNF-α含量明显降低;(3)慢性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1)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脑络通不同时期的给药,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脑缺血后病理性升高的TNF-α、IL-1β等指标;(2)脑络通对于脑缺血损伤的全过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发病前高危状态的预防性治疗.

  • 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ATP酶、COX活性影响

    作者:胡向阳;舒晓春;孟晓军;马义

    目的:观察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7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紫檀芪组,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ATP酶、C0X活性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ATP酶、CO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紫檀芪组海马CA1区ATP酶、C0X活性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能量代谢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 动员造血干细胞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子强;朱竹先;刘雪平;解建;苗华;李涛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HSC)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MCAO/R)脑组织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MCAO/R模型;免疫组化双标记法鉴定H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C-F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G-CSF组再灌注后24 h出现CD34/Brdu双标记,48 h时双标记为显著;再灌注后48 h出现CD34/NSE双标记.模型组各时间点C-FO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G-CSF致再灌注48 h后C-FOS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应用G-GSF动员大鼠自体H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调节C-FOS mRNA表达水平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而部分HSC来源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能参与缺血损伤修复过程.

  • 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在大鼠MCAO/R模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张子强;高顺宗;刘雪平;朱竹先

    探讨G-GSF动员自体HSCs在大鼠MCAO/R模型中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分裂增殖并向靶区"归巢",达到动员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病学评分,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病理改变及CD34、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时,大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脑缺血区少量Nestin细胞表达,无CD34 +细胞表达.模型动员组48h后,脑缺血区尤其是皮层缺血区大量CD34及Nestin阳性细胞表达,72h后CD34+细胞消失,但仍存在大量Nestin阳性细胞,且胞突增长;模型未动员组各时段未发现CD34+细胞,且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少于动员组.结论:应用G-GSF可动员大鼠自体HSCs并向脑缺血区迁移,并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前体细胞.

  • 白藜芦醇通过Sirtuins 1通路促进自噬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石瑶;郭倩;周也涵;万丹;叶秀峰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脑保护作用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低和高剂量(15和40 mg/kg) Res处理组(R1和R2组),其中将R2组另设2个亚组:R2+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R2+ Sirt1抑制剂Sirtinol组.线栓法构建大鼠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用尼氏染色观察皮质区的组织学形态;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的梗死体积;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Sirt1和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大鼠可见明显的脑梗死灶,显微镜下见病理损伤改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 Ⅰ、Sirt1表达均有上升.Res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I/R大鼠皮质区的病理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显著增加I/R大鼠脑组织中LC3Ⅱ/LC3 Ⅰ和Sirt1的表达(P<0.01);而Sirt1抑制剂及3-MA能削弱Res的作用.结论 Res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Res通过提高Sirt1的表达进而促进自噬来完成的.

  •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罗琼;袁恒杰;吴艳娜;康毅;高卫真;刘艳霞;娄建石

    目的 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大鼠左后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建立NDL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早期脑缺血预适应+I/R(ECIP+I/r)组及NDLIP+I/R组.进行神经行为评分,检测脑梗死范围,测定再灌末脑组织中海马和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I/R组相比,ECIP+I/R组及NDLIP+I/R组缺血1 h,再灌24 h后评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P<0.01).与I/R组比较,ECIP+I/R组和NDLIP+I/R组的海马和皮层的T-SOD和Mn-SOD活力均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NDLIP具有与ECIP程度相当的保护作用.

  • NGF抑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Spase-12的表达

    作者:杨冀萍;刘怀军;李英;李晖;刘燕;李春岩;刘新峰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和NGF治疗组(NGF组,n=1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caspase-12及caspase-3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FCM)及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caspase-12及caspase-3表达增加(P<0.01),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而NGF处理后显著缓解caspase-12与caspase-3的表达增加及凋亡细胞数的增加(P<0.01),但仍高于Sham组.结论 抑制caspase-12介导的caspase级联反应性凋亡途径的激活是NGF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VEGF降低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

    作者:杨冀萍;刘新峰;刘怀军;张仁良;殷勤;李芸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 复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2 h,再灌注0、1和3 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3 d观察神经功能、梗死体积、水肿体积、灶周凋亡数和caspase-3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0和1 h时,灶周给予VEGF,梗死体积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3.3%、17.9%,相应的水肿体积、灶周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明显下降(P<0.01),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用药越早越明显;再灌注3 h后给药,则无明显作用.梗死体积下降与caspase-3表达下降明显相关(P<0.05).结论 VEGF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发生.

  • 二苯乙烯苷通过调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水平拮抗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晓宇;王栋;刘晓利;陈晓蓉;李俊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水平改变在二苯乙烯苷(TSG)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4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I/R模型对照组、TSG处理组和依达拉奉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TSG对脑I/R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TSG对经I/R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脑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HDAC1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SG对I/R鼠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使模型鼠脑组织HDAC1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TSG能够改善脑I/R损伤模型鼠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动态平衡有关.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bax的作用

    作者:张子强;朱竹先;苗华;刘雪平;解建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模型组、模型+G-CSF组、假手术组.评定神经病学评分;免疫组化双标记法鉴定造血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后各时间点bcl-2、bax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模型+G-CSF组脑缺血24 h时,缺血脑皮层及海马区出现CD34/nestin共标记细胞,48 h共标记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模型+G-CSF组各时间点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 大鼠自体造血干细胞可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G-GSF动员后,可能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使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并促进缺血脑组织修复.

  •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婵娟;廖维靖;杨万同;蒙兰青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当归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VEGF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在24 h达到高峰后减弱;RT-PCR显示缺血损伤组VEGF mRNA在3 h开始表达增强,6 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归治疗组VEGF mRNA在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天仍有大量表达,且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当归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

  •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春光;贾洪丽;吕首旭;徐长庆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和苦碟子保护组(KD).观察神经功能学评分,形态学观察(光镜和电镜),如脑梗塞面积(HE染色)及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缺血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减轻形态结构损伤,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晓晨;吴捷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um,PNS)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治疗.目前研究认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涉及其对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细胞凋亡、钙通道、神经元损伤、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等多方面作用.这些结果为三七总皂苷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现对三七总皂苷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甘露;邓之婧;王献哲;苏棋;梁聪;郭哲;何萍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和相关机制,从而研究DMY抗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DMY(500 mg/kg)组.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利用改良线栓法来进行制备与完善.DMY组术前连续灌胃给药10 d,每天1次,并在缺血前1h及再灌注后12 h各给药1次.缺血3h再灌注24h后,取脑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相关X蛋白(Bax)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在I/R模型组中,小鼠缺血脑组织中凋亡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高,凋亡相关因子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下降(P<0.01),而Bax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均P<0.01).与I/R模型组比较,DMY组小鼠缺血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Bax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均P<0.01).结论 DMY可减轻小鼠局灶性脑I/R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DMY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咏梅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其中Ca2超载及其触发的一系列有害代谢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总结生理情况下神经元胞内外的钙离子通道和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变化,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超载的机制,为临床脑缺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JNK信号通路及抑制剂SP600125的作用

    作者:许秀洪;吴春晓;王娇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作用蛋白网络的重要一环,参与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转导到细胞内部的过程,可被多种因素激活, 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态维持、骨架构建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有密切的关系,其中JNK信号通路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凋亡进程的主要机制之一. 大量实验提示,JN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抑制剂SP600125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应用JNK阻断剂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对这些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及调节机制的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前列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解偶联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佳;毕长龙;王大鹏;刘丽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海马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I/R 损伤组、前列地尔组,各24只。采用二血管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于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后,经阴茎静脉滴注0.9% NaCl溶液1 mL/kg;I/R损伤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阴茎静脉滴注0.9%NaCl溶液1 mL/kg,持续2 h;前列地尔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阴茎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4μg/kg,持续2 h。对照组、I/R 损伤组和前列地尔组分别于再灌注后0,6,12,24 h 断头取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组织。检测脑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和海马UCP2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0、6、12、24 h 海马UCP2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无变化,I/R损伤组0、6、12、24 h 海马UCP2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海马UCP2蛋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前列地尔组0、6、12、24 h海马UCP2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0.824±0.023)比较,I/R损伤组24 h UCP2 mRNA表达(1.036±0.069)和前列地尔组24 h UCP2 mRNA表达(1.060±0.022)均显著增加(P <0.05)。与 I/R 损伤组比较,前列地尔组6 h UCP2 mRNA表达(1.129±0.053)和12 h UCP2 mRNA表达(1.076±0.029)显著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增强脑I/R后UCP2 mRNA和UCP2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前列地尔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内CD31及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

    作者:商崇智;杨细平;董化江;王强;赵明亮;徐海环;孟慧鹏;阴慧娟;王磊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内CD31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 24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缺血/再灌注+干细胞治疗组,每组8只.对照组为仅在颈内动脉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为结扎3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缺血/再灌注+干细胞治疗组为结扎3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给予干细胞干预治疗,即将2×106脐带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输注至大鼠体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等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内CD31和IL-6的变化.结果 三组实验大鼠脑组织中IL-6 mRNA和CD31mRNA及其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IL-6 mRNA、IL-6蛋白水平升高,缺血/再灌注组+干细胞治疗组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干细胞治疗组IL-6 mRNA、IL-6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干细胞治疗组的CD31mRNA、CD31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缺血/再灌注组+干细胞治疗组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行UC-MSCs移植术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有效提高CD31的表达,改善损伤区域血管重建,并通过降低IL-6的表达水平有效抑制炎症进展.

  • 通腑解毒法调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及神经保护机制

    作者:李云波

    目的 通过对通腑解毒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及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MCA) 阻塞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 大鼠随机分为A 假手术组、B 模型对照组、C 通腑醒神胶囊干预组.采用神经功能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微观指标检测等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并且分别在各组大鼠造模后2 h、24 h、72 h、1 w,4 个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72h 用TTC 染色法确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匀浆上清TNF-α.结果通腑解毒法可以使MCAO 模型SD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2 h 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降低造模后24 h、72 h、1 w,3 个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 w 时,脑组织中TNF-α表达仍高于正常.结论通腑解毒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释放,从而减轻或中断炎症级联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从而对脑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137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