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太溪"穴区与神经系统的节段和区域相关性研究——辣根过氧化物酶法

    作者:蒋瑾;白万柱;张璐;景向红;晋志高

    目的: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示踪技术揭示太溪穴区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将5μL 1%HRP分别注入10只雄性SD大鼠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相当于人体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36 h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取出大脑、延髓、脊髓和L_1-L_6双侧的背根神经节,然后将各部位的组织切片进行四甲基联苯胺组织化学染色来显示HRP标记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终末.结果:所有HRP标记均出现在示踪剂注入侧的相关神经组织中.被HRP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分布在L_4-L_6的背根神经节,数量依次为L_5>L_4>L_6,而被HRP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呈柱状分布在L_4-L_6节段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外侧部和中外侧部;同时,被HRP标记的跨神经节细胞中枢端神经纤维投射集中分布在L_4-L_6节段脊髓后角第Ⅰ、Ⅱ层的中间部,并散在分布于薄束核的中间部.结论:应用HRP神经示踪技术证明,与"太溪"穴区相关的初级神经元传出及其中枢传入在背根节、脊髓和薄束核的对应部位分别表现为节段或区域性的联系方式.

  • 延胡索乙素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作者:杜兰芳;杜永平;徐晖;王文挺;胡三觉

    目的 观察延胡索乙素(1-THP)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A类纤维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纤维记录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观察1-THP对自发放电的影响,以及浓度-效应关系.结果 实验中记录到单纤维A类神经元自发放电84根.在A类神经元自发放电中有25根自发放电为周期节律,59根为非周期节律.1-THP(100 μmol/L)分别引起16.0%(4/25)的周期节律放电神经元和67.8%(40/59)非周期节律放电神经元放电减少(P<0.01,1-THP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1-THP对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时间越快,自发放电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其中有57.1%(24/42)的DRG神经元自发放电在洗脱后20 min内可以恢复,42.8%(18/42)的DRG神经元自发放电在洗脱后经过3 h始终没有恢复.结论 1-THP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A类纤维的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

  • 炎性痛大鼠背根节及脊髓后角NMDAR1与BSI-B4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及针刺调节

    作者:张育文;王丽娜;李熳;张静;李玲俐;关新民

    目的探讨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的NMDA受体NR1亚型蛋白(NMDAR1,NR1)的变化. 方法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与NR1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初级感觉传入突触前NR1的表达及其针刺后的变化. 结果分别在各组大鼠的背根节和脊髓观察到BSI-B4/NR1的双标产物.致炎后第3d、7d各组大鼠致炎侧背根节中的双标神经元占各单标神经元的百分比关系为:炎症组(包括3d、7d组)>电针组(包括3d、7d组)>生理盐水组(包括3d、7d组)(P<0[J]^01);且炎症组和电针组大鼠均表现为3d组>7d组(P<0[J]^01). 结论提示脊髓后角突触前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存在NR1,而且参与了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电针可能通过下调突触前的NR1抑制中枢敏化的形成,达到治疗的目的.

  • GDNFR-α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苏剑斌;周长满;鄂玲玲;徐忠涛;刘雁;李继硕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GDNFR-α)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的分布,探讨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原代培养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5d后行抗GDNFR-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结果 GDNF免疫反应存在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背根节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中. 结论 GDNF可能对脊髓神经元、背根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Nogo(N-18)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背根节及腰段脊髓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冯士生;周长满;鄂玲玲

    目的观察Nogo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背根节及腰段脊髓中的分布,探讨其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抗Nogo(N-18)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结果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背根节感觉神经元胞浆和胞核以及腰段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核内出现Nogo免疫反应.结论Nogo免疫反应存在于大鼠三叉神经节、背根节感觉神经元胞浆和胞核以及腰段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核内,应重新认识Nogo的功能.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背根节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苏剑斌;白秉学;鄂玲玲;周长满;李继硕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成年大鼠背根节中的分布. 方法用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GDNF免疫反应主要存在于背根节的小神经细胞中,背根节的大神经细胞呈弱阳性反应,与背根节相连的感觉神经纤维呈免疫反应性. 结论 GDNF在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有一定量的分布.

  • 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

    作者:白秉学;苏剑斌;鄂玲玲;周长满

    目的观察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Ret) 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采用Re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Ret免疫反应存在于成年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 结论 Ret在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有一定的分布.

  • 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与分布

    作者:严志强;张沛云;王晓冬;徐邦生;衣昕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 结果背根节神经元及穿越背根节神经纤维轴突有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在脊髓主要位于灰质神经元. 结论 PTEN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轴突中表达.

  • GDNF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L4~6背根节神经元的表达及变化

    作者:白秉学;苏剑斌;虞东辉;鄂玲玲;陈彪;周长满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夹伤后不同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成年大鼠L4~6背根节(DRG)中的分布,探讨GDNF对感觉神经元损伤的反应.方法成年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夹伤后,分别取伤后1、3、5、7、10、14、28和56d L4~6背根节,行抗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之后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DNF免疫反应存在于坐骨神经夹伤后1、3、5、7、10、14、28和56d成年大鼠L4~6背根节神经元中,图像分析结果表明,伤后1、3、5和7d的损伤侧背根节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大于对照侧背根节神经元.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GDNF在背根节L4~6感觉神经元中有一定量的变化,且伤后1周内GDNF在伤侧背根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

  • 多节段背根节慢性压迫大鼠的机械触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痛行为

    作者:陈兴伟;张许杰;谢雅彬;张天蔚;王涛;解柔刚;游思维;徐晖;胡三觉

    目的:脊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脊髓损伤以及肿瘤造成的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及其邻近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可能是引起腰背痛与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多节段神经根性痛比单一神经根性痛更常见,患者表现出多节段神经根压迫和多节段椎间孔狭窄.为此,本实验观察了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的痛行为.方法:实验在本室创建的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模型基础上采用单侧L3-5多节段DRG慢性压迫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和丙酮分别检测机械触刺激诱发痛阚值和冷刺激诱发痛反应级别及反应百分数.结果: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表现明显双侧机械触刺激诱发痛和冷刺激诱发痛行为,伴随明显延迟的对侧机械触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痛的镜像痛行为.组织学观察显示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同侧DRG内部及其神经根有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机械性压迫和炎症共同作用神经根和DRG导致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明显的机械触刺激诱发痛和冷刺激诱发痛行为.

  • 蛋白激酶A参与介导大鼠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作者:徐晖;胡三觉;黄文晋;张萍;杜亮

    目的:在背根节(DRG)慢性压迫模型上,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生化检测受损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PKA)活性的方法,研究PKA在DRG压迫损伤后感觉神经元中自发放电的作用.结果:压迫损伤侧DRG组织中的PKA磷酸化PepTag肽百分数为25.51±2.62%,较未受压迫侧和正常组DRG组织明显增加(P<0.05).PKA催化亚单位抑制剂H-89(10μM)可以明显抑制受损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抑制百分数为76.91±13.79%.结论:受损DRG组织中PKA活性上调,高活性的PKA参与介导受损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 大鼠受损背根节中型感觉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

    作者:张磊;王玉英;杨瑞华;胡三觉

    目的:观察大鼠损伤背根节(DRG)中型感觉神经元的热温度敏感性.方法:在急性离散的大鼠DRG中型神经元上,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温度梯度刺激下受损DRG神经元的放电的特征.结果:大鼠损伤DRG中型神经元与热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它们根据放电模式可分为3型,其中62%(26/42)的中型神经元与热温度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引发的逐渐增强的膜电位去极化可引发频率由低到高的动作电位.随着温度的降低神经元又表现出频率由高到低的动作电位变化,放电后有规律的膜电位振荡,于较弱的超极化刺激可产生反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值不一致.该类神经元具有电压依赖性.结论:大鼠受损DRG中型感觉神经元特别是紧张型放电的神经元对非伤害性刺激反应强烈,具有热温度敏感性.

  • 胸段脊神经背根节射频热凝的CT定位引导穿刺技术

    作者:黄冰;祝则峰;周煦燕;侯健;包梅芳;俞方荣;杜建龙

    脊神经背根节(DRG)射频热凝可用于治疗多种顽同性根性神经痛的治疗[1],但对DRG的穿刺操作一直沿用Nash在1986年介绍的C臂X线荧屏透视下进行[2].我科于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问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引导下对18例患者的胸段DRG进行了穿刺射频治疗,现将该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 Cav3.2通道对背根节慢性压迫痛大鼠脊髓CaMKⅡ表达的影响

    作者:文先杰;刘洪珍;梁桦;徐世元;张庆国;赖小红;王汉兵;杨承祥

    目的:观察Cav3.2通道对背根节慢性压迫痛大鼠脊髓CaMKⅡ表达的影响,探讨Cav3.2-CaMKⅡ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2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其中行为学实验8只,免疫印迹实验4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CCD组);生理盐水组(NS组);错义寡聚核苷酸组(MS-Cav3.2组);反义寡聚核苷酸组(AS-Cav3.2组).分别于鞘内置管前(T1),鞘内置管后3 d (T2),鞘内给药后ld(T3)、4d(T4),CCD模型制备后5d (T5)、10d(T6)、15d(T7)检测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于CCD模型制备后5d,各组取4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av3.2及CaMK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CCD组大鼠在模型制备后第5d、10d、15d时MWT及TWL均显著降低.鞘内注射NS和Cav3.2错义寡聚核苷酸对CCD大鼠MWT及TWL无影响,鞘内注射Cav3.2反义寡聚核苷酸可增加CCD大鼠MWT和TWL,减轻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C组大鼠脊髓Cav3.2和CaMKⅡ蛋白均有表达.大鼠在制备CCD模型后5 d Cav3.2及CaM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鞘内注射NS及Cav3.2错义寡聚核苷酸对Cav3.2及CaMKⅡ蛋白表达无影响,鞘内注射Cav3.2反义寡聚核苷酸则可显著抑制Cav3.2及CaMKⅡ蛋白的表达.结论:抑制脊髓Cav3.2通道的表达可降低慢性背根节压迫痛大鼠脊髓CaMKⅡ的表达.

  • TDZD-8对新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轴突再生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黄贻泽;李骏;康建平;叶飞;冯大雄

    目的:探讨葡萄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B,GSK-3β)的抑制剂TDZD-8对新生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轴突生长和延长的影响.方法:取新生(<5d)SD大鼠胸腰段背根节进行原代培养、提纯和鉴定.用WD法制成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T9平面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7d后取T8~T10节段脊髓制作脊髓提取液.将不同浓度TDZD-8与成年大鼠脊髓提取液和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分组培养:A组,DRG神经元+磷酸缓冲液(phosphate-bufered saline,PBS);B组,DRG神经元+正常脊髓提取液;C组,DRG神经元+假手术脊髓提取液:D组,DRG神经元+全瘫脊髓提取液;E组,DRG神经元+全瘫脊髓提取液+不同浓度TDZD-8.培养2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轴突平均长度和微管(Tubulin 8Ⅲ)荧光表达强度.结果:A组、B组和C组之间平均神经轴突长度及轴突远端Tubulin βⅢ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明显减小,与A、B和C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5~3μM TDZD-8处理组平均轴突长度及Tubulin βⅢ荧光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A、B、C组,与D组比较,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5μM TDZD-8处理组平均轴突长度与A、B、C组分别比较,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轴突远端Tuburn βⅢ表达比A、B、C、D组及0.5~3μM TDZD-8处理组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全瘫痪脊髓提取液明显抑制DRG神经元轴突生长,轴突回缩.低浓度TDZD-8能促进轴突生长.形成多个轴突或轴突分支,而高浓度TDZD-8明显抑制轴突生长,导致轴突回缩.

  • 髓核对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影响及其与痛觉过敏的关系

    作者:潘勇;周跃;郝勇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周围髓核组织移植对背根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鼠尾椎间盘取髓核组织移植到腰神经根周围,采用神经行为学观察痛觉过敏的出现规律,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计数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百分比,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髓核组织刺激下,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这种变化与痛觉过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内源性GDNF很可能参与了痛觉过敏的调控.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嵌压9例报告

    作者:白卫东;李文壮;钟志鸿;袁慧蓉;薛岩丰

    1 临床资料1993年4月至1998年11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嵌压患者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3~61岁,平均40.1岁.其中8例为体力劳动者,有重体力劳动史5~20年,平均11年;1例为青年学生、中长跑运动员.

  • 神经源性疼痛的病理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陆萍;郭跃先

    神经源性疼痛往往合并神经的炎性损伤,炎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发生级联反应,同时轴突的损伤区及背根节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密度和开放特性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电冲动,传向脊髓[1,2],导致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

  •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后背根节神经元TRPV4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占英;杨强玲;胡志俊;崔学军;刘丹;林婕;王拥军;施杞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压迫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鼠DRG神经元TRPV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40只、中药组4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又根据取材、给药时间点的不同分为3d组、7d组、14 d组、28 d组,每组10只.用Von Frey法测试大鼠造模后50%撤足阈值;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DRG神经元TR-PV4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50%撤足阈值均有显著性降低;中药干预后,在中药7d组、14 d组和28 d组大鼠50%撤足阈值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各模型组.模型组各时间点TRPV4r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高.中药干预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组TRPV4mRNA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中药28 d组TRPV4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中药干预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TR-PV4mRNA表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化瘀方可能通过下调TRPV4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神经根压迫损伤后根性神经痛的产生.

  • 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压迫和减压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唐占英;胡志俊;崔学军;刘丹;林婕;王拥军;施杞

    目的:观察压迫和减压后大鼠背根节(DRG)组织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应用TUNEL法检测DRG神经元凋亡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压迫组和减压组DRG神经元细胞凋亡个数显著增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减压后,凋亡细胞个数减少,与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压迫损伤后Bcl-2在DRG神经元表达升高,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减压组Bcl-2表达进一步升高,与假手术组和压迫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益气化瘀补肾方可显著降低DRG神经元凋亡的个数,促进Bcl-2表达,而在行减压手术后其作用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减压组,P<0.0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可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背根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在减压手术后,更为显著.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