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矫治力对正畸拔牙术后牙槽骨修复的影响

    作者:雷畅;崔德泉

    2005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对24例错颌畸形患者行拔牙术减数矫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矫治力对正畸拔牙术后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探讨如下.

  •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进展

    作者:邓子文;黄东

    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其形态、大小不受限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提供一定强度力学支撑.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现已广泛应用于严重四肢创伤、骨肿瘤切除、脊柱病变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已成功修复重建四肢大段骨缺损,并应用于骨肿瘤切除的保肢治疗等.但同种异体骨移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骨吸收、骨不愈合等.虽然,目前理论上同种异体骨复合免疫抑制剂、自体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减少上述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其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红月;张丽蕊;陈乃耀

    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治疗过程中,MSCs 除了具有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的功能外,在急性肺损伤、炎症性肠病、急性心肌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骨修复中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

  • 血管重建相关细胞因子与骨折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元斌;罗程;童培建

    骨折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断端血管重建是骨折修复的关键环节,也对避免发生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至关重要.新生血管可为修复区域提供相关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废物,为新骨再生代谢提供积极的微环境.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会释放多种与血管重建相关的细胞因子,直至修复后期仍有多种细胞因子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协调互补,共同促进血管的形成.本文从血管重建的过程影响骨修复的血管重建相关细胞因子血管重建组织工程在骨修复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骨修复的新途径--基因疗法

    作者:魏玉玲;傅刚;梁克玉

    骨折是常见多发病,常规治疗方法是复位(闭合及开放),及固定(内及外固定),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治愈,但仍有大约5~10%的患者会发生延迟愈合及不连接[1],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大段骨缺损.对骨折延迟愈合,不连接或大段骨缺损,传统治疗方法有植骨术(自体植骨及同种植骨等)及物理治疗(电刺激及超声波等),但仍有10%的失败率,而且自体植骨受到骨来源及供区部位的限制,同种骨移植存在着细菌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及血液传播性疾病(如HIV、HBV等)的危险.因此探索促进骨修复的新途径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引人注目的是基因疗法,通过取自骨髓的具有多分化功能的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扩增,然后导入生长因子基因,促进种子细胞高效稳定的分泌生长因子基因,在骨折局部表达目的基因发挥功能.这种疗法从本质上不同于传统方法,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和概念.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利用基因疗法进行骨修复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对骨痂内ALP和钙的影响

    作者:贾军;边富杰;赵宝东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与兔骨松质的复合材料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骨痂内ALP、钙的影响.方法:取12只日本大耳白兔在颅顶双侧制成2个直径15 mm的全层圆形骨缺损,作为颅骨大面积缺损的动物模型;将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经化学处理过的兔骨松质结合,制成复合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中.于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不同时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ALP含量、钙离子测定值这两个水平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化生长因子与兔骨松质复合材料成骨能力强于对照组,可以作为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的一种选择.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骨修复

    作者:朱六龙;戴尅戎;汤亭亭

    骨修复是骨科的基本问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可产生多种间充质组织,包括骨、软骨、肌腱、肌肉、脂肪和骨髓基质.这些间充质组织的前体细胞也存在于出生后的机体,称之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1].

  • 骨形态蛋白与天然生物材料复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阮翔;徐峰;蔡贤华;张志文;柯镇文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大块骨缺损一直以取患者自体髂骨移植为金标准[1].天然骨基质主要是由无机结构和生物大分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2],大量研究表明,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是与天然骨基质的结构、组成成分及生物学反应相似的复合支架材料,因而有同种自体骨[3]、人工骨移植[4],到后来的金属填充材料、钙磷陶瓷填充材料、聚合物填充材料以及经体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复合骨组织等材料的单一使用后,但发现或多或少存在取骨来源有限[5]、免疫排斥反应风险、患者病痛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感染、骨不愈合、移植骨块大小的影响[6]等问题,而直到1965年URIST[7]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终分化成骨的蛋白,将其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BMP),同时,研究证明BMP具有诱导成骨作用[8~12],并且孙欣等[11]通过实验再次证明BMP—2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BMSCs分化成骨的过程,对于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 透明质酸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蔡春水;李家元;袁仙桃

    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医师研究的重点,将透明质酸(hyalronic acid, HA)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为骨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就HA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修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多孔磷酸三钙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宋锋;于秀淳;徐明

    目的 评价多孔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治疗良性或侵袋性骨肿瘤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对19例良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多孔磷酸三钙修复骨缺损,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58岁,平均年龄22.4岁.随访3~30月,平均13月.采用VAS评分反应疼痛缓解程度,X线检查并Lane-Sandhu评分评定骨愈合情况,分析X片中植骨区灰度变化评估TCP的降解情况.结果 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各组间总体差别比较P<0.01,说明术后疼痛逐渐缓解.Lane-sandhu评分三个时段差异P <0.001,说明人工骨随时间推移有明显的骨修复效果.认为手术中应当将多孔TCP人工骨松散放置,不要施加任何挤压力.结论 多孔磷酸三钙人工骨可以用作良性或侵袭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修复.

  • 硼酸盐生物玻璃支架的制备与性能

    作者:崔旭;李乐;顾刈非;付强;付海罗;黄文旵;周萘;王德平

    目的 考察本实验室制备的类人体小梁骨结构的硼酸盐D-Alk-2B生物玻璃支架的体外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植入体内时的骨修复性能.方法 ①将D-Alk-2B支架浸泡于0.02MK2HPO4溶液中,考察生物玻璃支架的失重、抗压强度,浸泡液的pH随浸泡时间的变化.②将MLO-A5细胞种植于D-Alk-2B支架,经不同时间的培养,对支架的细胞成活率、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粘附细胞性能进行测试.③将D-Alk-2B支架植入大鼠皮下肌肉内,评估其骨修复性能.结果 随着浸泡过程的延长,D-Alk-2B支架会逐渐降解并转化为羟基磷灰石而失重,支架的抗压强度也逐渐下降,而浸泡液的pH逐渐升高.细胞实验显示,支架能支持MLO-A5细胞分化和增殖,对碱性磷酸酶有很好的活性,能将MLO-A5细胞粘附其上.支架植入大鼠皮下肌肉,能支持软组织长入其中.结论制备的硼酸盐D-Alk-2B生物玻璃支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并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是一种前景广泛的临床应用的新型骨修复材料.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骨科的应用研究和展望

    作者:钱治;禹宝庆;施继飞;敖荣广;陈帆成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现在以及将来研究的热点,其不但可以填补各种类型的骨缺损,具有促进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等作用,而且可减少由于自体骨、异体骨移植所导致的各种风险和不足.本文将介绍目前受欢迎的几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瑾;吴晶晶;王晓冬;王秀梅;韩倩倩

    近年来,以生物活性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为基础复合而成的人工骨骼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H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大量应用于骨组织的移植与修复,但由于现有工艺制备的磷灰石本身力学性能不够完美,进而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制备综合性能优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生物材料是当今骨组织工程中研究的热点.在此,就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胶原、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成方法、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简单的介绍.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

    作者:焦昌明;禹红;石芳;柯贤柱

    脊柱是骨肿瘤转移常发生的部位之一,肿瘤组织对椎体侵袭破坏可导致剧烈的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和控制骨痛,促进骨修复,提高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为椎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双磷酸盐已成为治疗和预防肿瘤骨转移的标准化治疗药物[1],能有效消除高钙血症、缓解疼痛,并能修复病灶,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文献报道的多是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椎体转移性骨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脊椎椎体转移性肿瘤,文献报道较少.

  • 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羊腭裂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海艇;徐晓斐;王健;余力;张波;朱昌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珊瑚修复山羊全长腭裂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成骨诱导山羊BMSCs复合珊瑚修复山羊全长腭裂骨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12、24、32周行头颅CT扫描并三维重建,术后24、32周行大体取材、苦味酸-品红染色和Micro-CT骨密度分析.结果 成骨诱导BMSCs在珊瑚支架生长良好.三维CT显示早期实验组骨痂较多,对照组可见珊瑚明显降解,术后24、32周腭裂骨缺损被修复,修复比例分别达(88.52±10.95)%、(90.52 ±8.12)%,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有大量成熟骨,骨基质和胶原形成良好,对照组缺损不能愈合(P<0.05),Micro-CT显示新生骨密度(759.48± 96.45 )mg HA/cm3、( 823.93±112.07) mg HA/cm3,接近正常骨(P>0.05).结论 山羊BMSCs成骨诱导后与珊瑚复合能修复完全性腭裂骨缺损,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修复腭裂骨缺损.

  • 生物分子材料在骨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江嘉嘉;尹若峰

    骨折愈合是机体内复杂反应过程,多种因子参与其中,实现骨的再生修复.相关生物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很好解决了临床工作中诸如骨不连、骨缺损、供骨区并发症等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检索相关生物分子新应用进展,并予以综述.

  • Poland综合征肋骨前端缺如的整复

    作者:惠作宽

    我院1983年收治1例Poland综合征患儿,切取左侧肋骨修复右侧肋骨前端缺如,获得满意疗效.患儿:边×,女,4岁.右手并指及同侧前胸凹陷.快步行走时即出现气短唇绀,大小便失禁,故来院就医.

  • 三维打印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评价

    作者:曹帅帅;周苗;Pedro Miranda;车月娟;陈晓明;李树祎;耿远明;杨晓彬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成骨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注浆技术制作β-TCP支架,将前成骨细胞(MC35T3-E1)接种在支架上,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细胞黏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L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将2种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后植入大鼠体内,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为对照组,6周后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三维打印支架具有规则多孔的立体结构,适合细胞黏附,且增殖及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显示复合rhBMP-2后三维打印支架新骨生成量高于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P<0.05).结论:三维打印TCP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rhBMP-2后可异位成骨.

  • 大豆苷元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拔牙后牙槽窝骨修复的影响

    作者:张雨;林赳;高巍;胡懿;高一;熊文碧;潘剑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Daidzein,D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拔牙后牙槽窝处骨修复的影响.方法:24只3月龄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雌激素组(EG)、大豆苷元组(Da) (75 mg/kg· d-1)和去卵巢组(Ovx).摘除卵巢1周后,所有大鼠拔去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第12周检测血清钙、磷含量及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制作左侧上颌骨拔牙窝处骨组织切片,于光镜下观察牙槽窝骨修复情况.结果: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钙含量(2.10±0.04)及ALP活性(3.47±0.36)显著性降低(P<0.01),大豆苷元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后大鼠血清钙含量(2.27士0.05)及ALP活性(4.49±0.38) (P<0.01).骨形态观察表明大豆苷元对于牙槽窝的骨保存功能与雌激素相似,与Sham组骨形态结构较接近.结论:大豆苷元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拔牙后血清钙含量和ALP水平,减少牙槽窝骨吸收并恢复骨形态.

  • rhTNFR∶Fc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国武;郑胜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umour necrosis fac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兔下颌无牙区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采用钢丝结扎法建立实验性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结扎56d,治疗组给予rhTNFR∶Fc(剂量1.1 mg/kg·d-1)1周,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在造模后第63天,行免疫组化染色来比较种植体周围TNF-α表达情况;CBCT技术及McNeal's染色法对种植体周围炎周围骨吸收及骨修复状态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后63 d,治疗组TNF-α较对照组减少(P<0.05),影像学检查及McNeal's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吸收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rhTNFR∶Fc可影响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过程.

258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