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护作用

    作者:陈裕光;彭新生;郑召民;万勇;杨军林;陈立言;李佛保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CSM)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联合监测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自CSM手术中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底躅短屈肌、鱼际肌的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和尺神经的CSEP共135例.根据TES-MEP、CSEP和联合监护结果与术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比较,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TES-MEP、CSEP、联合监护的成功检出率分别为87.4%、97.8%和100%.因手术操作引起诱发电位阳性共9例占6.7%.TES-MEP、CSEP判断脊髓运动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83.3%,而判断脊髓感觉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77.8%和100%;联合监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100%.结论 联合监护的成功检出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方法监护;手术操作引起诱发电位阳性的原因包括:前路椎管内的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弯曲的椎间植骨块或钛网植骨、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后路电磨惟板开槽,以及后路转前路手术时引流管不通的血肿压迫等.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轻度医源性脊髓冲击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龙厚清;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目的 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在大鼠脊髓轻度冲击伤中的变化,评价其在预防此类医源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SD大鼠24只,体重(340±28)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损伤组用改良重物坠击法制成C6节段脊髓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仅行C6节段硬脊膜显露不做冲击.两组实验过程中均实施SEP监测,分别对两组和造模前后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观察比较,并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对照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未出现显著变化;损伤组SEP在脊髓冲击性损伤后波形和幅值发生显著变化,由损伤前的(1.3±0.7)μV降为(0.5±0.4)μV(P<0.05),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前(11.1±2.1)ms:损伤后(10.7±1.3)ms(P>0.05)].该异常变化仅短暂出现在损伤后(5.7±3.2)min,持续(7.1±3.3)min.组织学观察发现,损伤后脊髓内散在灶状出血,而对照组未见组织学异常.结论 脊髓轻度冲击伤可引起SEP短暂异常,术者应密切注意术中SEP变化.术中SEP突然异常可能与手术操作中冲击和震荡所致脊髓损伤有关,应该考虑及时使用预防性脊髓保护措施.

  • 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

    作者:武俏丽;李庆国;梁建伟;黄慧玲;曹一波;张雪青;刘暌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s,NSCs)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修复的作用.方法 显微镜下动脉瘤夹压迫SD大鼠T8脊髓,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7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等渗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FK506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同时按1 mg·kg-1·d-1连续7 d腹腔注射FKS06.连续观察1,2,4,8周,通过BBB评分、BDA顺行示踪、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比较观察大鼠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明显,8周时BBB高评分可达6分;BDA顺行示踪,FK506组和细胞移植组在1周后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8周时各组均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损伤部位,特别是FK506组可延续至距损伤中心1.7 cm.诱发电位结果显示,FKS06组在2周时SEP的潜伏期即明显缩短(P<0.05).4周后,FK506组MEP潜伏期与各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表明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进NSCs对损伤脊髓的恢复,缩短SEP和MEP的潜伏期,早期对SEP改善明显,后期对MEP改善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后,系统应用FK506后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李毅;张平;任光阳;犹春跃;焦松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连续检测并记录每例患者BAEP和SEP的改变情况.同时按GC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按照年龄和性别配对选择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脑梗死组BAEP Ⅰ波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波及峰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SEP表现为P14~N60各波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BAEP和SEP能较好地反映患者脑干的功能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李毅;张平;任光阳;犹春跃;焦松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连续检测并记录每例患者BAEP和SEP的改变情况.同时按GC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按照年龄和性别配对选择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脑梗死组BAEP Ⅰ波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波及峰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SEP表现为P14~N60各波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BAEP和SEP能较好地反映患者脑干的功能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宋海涛;田万成;贾连顺;陈哲字;曹丽;路长林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等渗盐水(NS)组和GDNF组,每组l0只.改良Allen方法致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或GDNF20μl,伤后1,5 h和1,3,5 d评定后肢出现运动功能(Salzman评分)和检测MEP.结果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障碍,MEP波幅(P1-N1峰峰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对照组无变化.伤后1,5 h和1,3,5 d,NS组波幅分别恢复至伤前的36.7%、38.9%、47.1%、74.1%和92.3%,潜伏期恢复至112.5%、111.2%、111.3%、105.0%及103.5%;伤后5 h和1,3 d GDNF组波幅恢复明显优于NS组,伤后1,3 d GDNF组潜伏期恢复优于NS组(P<0.05).伤后1,5 h后肢运动功能无恢复,伤后1 d开始恢复,伤后3,5 d明显恢复,其中GDNF组恢复显著优于NS组(P<0.01).结论GDNF能够早期促进MEP波形的恢复,增强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MEP恢复早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探讨

    作者:蒙丹华;潘新年;赵丹;李燕;韦秋芬;闭宏娟;沈开颜;许靖;甘金梅;梁英福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敏感度.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5周的中、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组和非急性胆红素脑病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aEEG、BAEP、头颅MRI结果与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胆红素峰值、aEEG、BAEP、头颅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52例,其中急性胆红素脑病组33例,非急性胆红素脑病组119例.(1) aEEG、头颅MRI异常与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诊断成正相关,但关系不密切(aEEG:r=0.487,P<0.001;MRI:r =0.220,P=0.018),BAEP异常与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诊断成正相关且关系密切(r=0.593,P<0.001).(2)aEEG异常与BAEP异常、头颅MRI异常在急性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中成正相关,但关系不密切(BAEP:r=0.424,P<0.001;MRI:r =0.307,P<0.001).(3)血清总胆红素峰值、BAEP、aEEG、头颅MRI异常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767、0.738、0.590.结论 aEEG、BAEP、头颅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具一定相关性和互补性,aEEG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预测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建敏;宋卉;刘芳;程锐;蒋芸菲;李琦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及多种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按约1∶1的比例选取普通新生儿病房的足月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为双耳瞬态耳声发射(TEOAE)初筛未通过者.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以单耳Ⅴ波反应阈> 65 dBpeSPL (30 dBHL)为听力损失的参考指标,对多种高危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听力损失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本文共检测123例早产儿和100例足月儿,早产儿听力损失总发生率为66.7%(164/246耳),其中各胎龄组异常率分别为<30周100%(12/12耳),30~34周75.0%(87/116耳),35~ 36周55.1%(65/118耳),足月儿总异常率为39.5%(79/200耳).早产儿各胎龄组异常率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之间早产儿BA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胎龄越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越延长,而Ⅲ-Ⅴ、Ⅰ-Ⅴ峰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F =6.254)、高胆红素血症(F =6.925)、宫内感染(F =8.846)、ABO溶血(F=8.000)是早产儿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的76例听力损失早产儿中,42例恢复正常(55.3%),随访的34例听力损失足月儿中,28例恢复正常(82.4%).结论 BAEP是一种比较客观评价早产儿听力损失及脑干功能的可行检测技术.造成NICU早产儿听力损失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龄、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和ABO溶血.

  • 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玉梅;梁园;薛晓冬;林振浪

    目的 探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就诊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值> 220 μmol/L)为观察组,同时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听力初筛与复筛均使用AABR的两阶段模式,初筛时间为生后2~3天,无论通过与否均于出生后42 ~60天来我院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患儿,于生后3个月时回院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测,并同时行第3次AABR检查.结果 观察组1258例(2516耳),初筛通过1540耳,初筛通过率61.2%;对照组1514例(3028耳),初筛通过2913耳,初筛通过率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42,P<0.001).观察组复筛通过2003耳,复筛通过率79.6%;对照组复筛通过2970耳,复筛通过率9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64,P<0.001).轻度、中度、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复筛通过率分别为87.9%、82.9%、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9,P<0.001).经ABR及ASSR检测,对照组2例患儿(2耳)、观察组29例患儿(38耳)确诊为听力障碍.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听力筛查通过率越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进行听力筛查.

  •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周北燕;周平;高延;卫焱星;卢光进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住院、围产期有合并症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FVEP检测,与无合并症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低体重对照组)及健康足月儿进行对比.对有合并症早产儿的围产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主波Pl异常相关的影响因素,列出回归方程.结果:极低体重儿组Nl、Pl、N2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81.4±26.7)ms、(217.3±26.5)ms和(249.2±26.5)ms,低体重儿组分别为(177.6±18.7)ms、(217.6±23.2)ms和(250.1±20.4)ms,低体重对照组分别为(158.9±32.1)ms、(199.9±13.3)ms和(232.9±16.7)ms,足月儿组分别为(159.5±18.3)ms、(200.3±13.9)ms和(231.6±15.7)ms.极低体重儿组和低体重儿组各波潜伏期均较足月儿组长,主波Pl波潜伏期较足月儿和低体重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极低体重儿组、低体重儿组Pl波异常率较低体重对照组高(75.6%、58.4%比5.0%,P<0.O01).114例有合并症早产儿主波异常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是脑损伤(OR=3.955).结论:围产期有合并症的低体重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FVEP检查异常率较高;FVEP异常改变与脑损伤病变关系密切.

  • 诱发电位检测信号处理技术进展

    作者:吴宝明;廖维宏

    诱发电位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临床诊断、麻 醉与手术监护以及中枢神经损伤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诱发电位检测信号处理技术 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提取方法,并对各自效果进行了分析。后,对 诱发电位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诱发电位监护仪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质量

    作者:廖云粤

    分析诱发电位监护仪在手术室中应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

  • SEP对颈及胸椎管内肿瘤手术脊髓功能监护作用

    作者:齐宗华;刘勇;陈伯华

    目的 观察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对脊髓功能的监护作用.方法 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105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的变化.结果 105例颈、胸椎椎管内肿瘤病人中,有8例因疾病原因术前记录不到SEP,仍坚持监护,肿瘤切除后有2例出现SEP.余97例中10例肿瘤切除时出现SEP异常,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假阳性5例,均为术前神经症状较重,SEP波幅低、波形弥散者.出现假阴性2例,表现为术后肢体活动不灵,24 h内肢体功能均恢复.结论 颈、胸椎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应用SEP监测脊髓功能可即时反映脊髓的功能状态,是一种可靠的脊髓功能监护手段.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和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开友;王颖;陈德喜;万修阳;赵景明

    的变化小于对照组(t=2.947~5.627,P<0.05); COX-2组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优于对照组(t=2.538、2.863,P<0.05).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止潜伏期的延长,明显抑制波幅的降低,并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MEP恢复早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SEP监测在甲基泼尼松龙防治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齐宗华;刘勇;赵洪贞;郑文艳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脊髓功能在指导甲基泼尼松龙(MP)大剂量冲击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颈、胸椎手术病人280例,术前SEP正常术中SEP变化未达到预警标准168例.术前SEP异常术中SEP变化未达到预警标准80例,分为两组,A1组40例术中应用大剂量MP冲击疗法,B1组40例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早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SEP术中达到预警标准32例分为两组:A2组22例治疗同A1组,B2组10例治疗同B1组,观察两组早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SEP术中未达到预警标准术前无SEP异常者168例,术后无脊髓损伤症状.A1组与B1组比较,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2组与B2组比较,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SEP术中监测达到预警标准,高度怀疑脊髓受到损伤时,及时应用大剂量MP可有效防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促进脊髓功能恢复.而对已有的脊髓慢性损伤,术前SEP异常,但术中SEP监测未达到预警标准,应用MP冲击治疗效果欠佳.

  • 视神经黄斑乳头束损伤法医鉴定1例

    作者:郭兆明;王旭

    视神经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并不少见,但仅损伤视神经黄斑乳头束的案例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 应用多焦视诱发电位进行视野客观评定1例

    作者:项剑;郭兆明;王旭;于丽丽;刘会

    1 案例某男,于2010年12月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面部等处,伤后即入院.查体:神志呈谵妄状态,轻度躁动,定向力差,不能配合问答及动作;双眼眶周围肿胀明显,瞳孔观察欠满意,面部多处软组织创口均已缝合包扎;四肢均能自主活动.头部CT平扫示头皮软组织肿胀,颅骨多发骨折(额骨、双眼眶、筛骨、枕骨斜坡、右侧蝶窦、右侧上颌窦前壁等),颅底骨折,颅内积气,额部硬膜下出血,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以左侧为著,蛛网膜下腔出血.

  • 耳聋法医学鉴定3例

    作者:姚源;张金湖;曹庆利;晏臻

    1 案例例1:某男,48岁,农民,某月8日被电警棍击伤左耳,当时左耳流血,听力下降.伤后第二天检查见左耳廓有一典型电击伤痕,左外耳道内充满血液,已凝固,左耳鼓膜窥不清.第三天到市中医院检查,取出血凝块后见左耳鼓膜充血,无穿孔,听觉脑干反应示:右侧听通路大致正常,左侧听通路传导受损,V波反应阈90dB.三月后复查诱发电位示右侧听通路大致正常,左侧听通路传导受损,V波反应阈80dB,电测听示左耳语音频率均值65dB、右耳正常.

  • 眼损伤图形刺激对比度视诱发电位

    作者:王萌;俞晓英;陈捷敏;刘瑞珏;夏文涛

    目的 研究眼损伤者对比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方法 选取本中心行法医临床学鉴定的60例眼损伤者,根据佳矫正视力分为0.2~0.3(A组)、0.3~0.5(B组)、≥0.5(C组)三组.分别观察100%、25%、10%对比度条件下的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波的振幅及潜伏期变化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相同对比度时,P100波振幅随刺激视角的减小而降低;(2)相同刺激视角时,P100波振幅随对比度降低而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00%、25%对比度时,相同刺激视角(100%7′视角除外),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随视力提高,P100波振幅增高(P<0.05);10%对比度15′刺激视角,P100波振幅随视力提高而增高(P<0.05);(4)相同对比度下,相同刺激视角时,P100波潜伏期随视力提高而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刺激视角时,随对比度降低,P100波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度视诱发电位有望成为评估对比度视力的方法之一.

  • 听力正常人的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作者:刘会;郑剑;杨小萍;朱广友

    目的 探索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ALR)潜伏期、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听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进行ALR测试,予受试者从70、50、30、20至10 dB nHL 5个声刺激强度顺序诱发ALR波形,标记N1波、P2波,得出三个观察指标(N1波及P2波潜伏期、N1-P2波幅)的数值.分析观察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频率差异性.结果 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ALR波形的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声刺激的降低,ALR的N1波、P2波潜伏期延长,N1-P2波幅降低.结论 在适宜的条件下,ALR是一项稳定的检测技术.ALR的N1波、P2波潜伏期及N1-P2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对ALR应用于听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1582 条记录 78/80 页 « 12...72737475767778798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