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

    目的: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手术在颅骨牵引下进行,16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4个月.枢椎椎弓均获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颈2~3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均恢复,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具有固定确实、融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

    作者:蔡少丽;林少玲;邱秀清

    目的:总结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通过对17例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病人的手术配合,包括物品和器械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和体位的摆放、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无1例因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术中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进展.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和体位的摆放、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 Hangman骨折19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陈建明;张成程;许天明;文景;李占清;李勇;周艳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19例.结果 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采用美国脊椎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X线检查示椎间高度、生理曲度以及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重建,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或退出,4个月后均骨性愈合.结论 对Hangman骨折应根据颈椎的稳定性和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 Hangman骨折分型及每种类处理原则与应用研究

    作者:梁丰战

    目的:探讨Hangman 骨折分型以及各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4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参与本次研究,根据Hangman骨折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该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后,124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各类型Hangman骨折的处理原则,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Hangman骨折相关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作者:陈语;项良碧;祖启明;刘军;周大鹏;于海龙;韩文锋

    背景:目前有关上颈椎多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相关文献很少,尚无建立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C2~4节段正常颈椎及不同程度Hangma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模拟及加载验证.方法:选择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CT扫描图像为基础,在计算机工作站利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在此模型基础上逐步模拟切断双侧C2椎弓峡部、切除C2~3前纵韧带和部分椎间盘的Hangman骨折模型,分别计算正常颈椎、不同Hangman骨折模型在模拟施加50 N载荷下,C2~3,C3~4节段三维六自由度的角位移(ROM).结果与结论: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正常和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明显,而在旋转和侧屈时与正常标本相差不多.C3~4节段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各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位移和应力验证结果与实验生物力学结果基本相符,提示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

  • C2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张余;赵卫东

    背景:C2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因固定可靠,无生理功能的丢失而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根据文献报道,单节段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差异较大,并且缺乏生物力学依据.目的:评价C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设计、时间和地点:2004-05/08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的对比观察实验.材料:材料采用AO通用的钛合金颈椎椎弓根螺钉,长度18~25mm,直径3.5 mm.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方法: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在非破坏方式下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通过加载盘对标本施加2.0 N·m的纯力偶矩,使标本产生前届/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种生理运动:每次测试重复3次加载/卸载循环,在第3次循环时进行运动学测量.主要观察指标:由激光扫描仪(精度0.1%)摄取在零载荷和大载荷时的脊柱运动图像,并用相应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出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1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P>0.05).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旋转稳定性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P<0.05).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为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P<0.05).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提示,Hangman Ⅰ型、ⅡA型骨折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置入固定后骨折可达生理性固定或稳定性较好;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置入.

  • 根据不同医用植入体匹配特点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康辉;贾连顺;谭军;张亮

    目的:探讨C2椎弓根拉力螺钉、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长征医院2000-02/2004-12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34例,Levine-EdwardsⅠ型10例,Ⅱ12例,Ⅱa型8例,Ⅲ型4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2例,E级20例.Ⅰ型Hangman骨折采用C2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Ⅱ型、Ⅱa型、Ⅲ型采用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固定.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②3~6个月时复查X射线正侧位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松动脱落现象,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C2椎弓根拉力螺钉,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 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修复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6个月随访评价

    作者:黄阳亮;钟祎;刘少喻

    背景:Hangman骨折即创伤性枢椎滑脱,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Ⅱ型、Ⅱa型及ⅡI 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咽后入路是上颈椎前路手术显露的常用手段。然而,重要结构周围的牵拉与分离使得手术程序复杂,增加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目的:评价创新性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均进行C2/3椎间融合。术后随访进行X射线检查,评价融合时间及内植物位置。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折处成角及移位数据和复位情况,以颈椎创伤后评分评价功能恢复,以目测类比评分评价颈部疼痛。
      结果与结论:所有8例患者均得以成功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颈椎创伤后评分增高,目测类比评分及成角畸形和移位均降低(P<0.05)。全部患者末次随访未见颈部活动受限,术后3或6个月所有患者椎间均骨性融合,无相关并发症。结果证实,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 自锁式融合器及钛板内固定修复Hangman骨折的颈椎稳定性及融合率

    作者:张卫红;孟纯阳;高峰;袁文

    背景:自锁式 ROI-CTM融合器置入治疗各类颈椎病时,其零切迹设计可明显减少对食管及咽部的影响,并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但其是否能够同样满意地应用于Hangman骨折,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
      目的:比较自锁式ROI-CTM融合器和钛板内固定修复Hangman骨折的颈椎稳定性、融合率及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1例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2岁,按照使用的内固定分为钛板组和ROI-CTM融合器组,其中15例选择钛板进行内固定,另6例选择自锁式ROI-CTM融合器进行内固定。修复前、修复后3 d、修复后3个月,进行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及颈椎CT检查,评估颈椎角度与水平位移及植骨融合率;同时评估目测类比评分与Bazaz吞咽困难分级。
      结果与结论:ROI-CTM融合器组修复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及Bazaz吞咽困难分级均优于钛板组(P <0.05),两组修复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Bazaz吞咽困难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修复后3 d、3个月的椎体角度位移与水平位移均低于修复前(P <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椎体角度位移与水平位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修复后3个月,ROI-CTM融合器组枢椎滑脱完全复位率均高于钛板组(P <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融合器或内固定物排异反应、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不良反应。表明自锁式ROI-CTM融合器修复Hangman骨折具有枢椎滑脱复位率高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少、颈部疼痛轻的优点。

  • 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李军

    目的:观察比较Hangman骨折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颈后路组23例和颈前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术后骨折的痊愈程度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痊愈的程度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后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明显低于颈前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前后路内固定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海波;雷建银;张宝成;李志强;蔡贤华;王志华

    目的 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建立完整上颈椎(c0 ~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 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 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 ~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 ~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 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 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 C3LMS模型.结论 前路Plate+ 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 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 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 前后路重建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目的 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 ~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 ~3前纵韧带切断加C2 ~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 ~4节段分别在0.5、1.5、2.5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 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 ~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Ⅱ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 ~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Hangman骨折的一个合适选择.

  • 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治疗颈2椎弓骨折

    作者:徐建广;朱海波;孔维清

    目的探讨应用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2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应用颈后路经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观察术后寰枢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6例病人术中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上颈椎即刻获得稳定,经6~26个月随访,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丧失35.72%.结论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安全有效的,为重建寰枢椎间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 Jefferson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一例报告

    作者:栗景峰;赵杰;侯铁胜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农民,2001年2月从6楼约8米高处坠落,头颈部着地.无昏迷史,因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来我院.来院时双手托头部,可自行行走.查体:头面部皮肤轻度擦伤,头颈后部痛觉过敏,吞咽略困难,四肢运动、感觉均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阴性.X线片示C1后弓骨折,C2棘突骨折.CT示C1前后弓骨折,C2棘突骨折.

  • 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沛;刘彬;常志强;任伟;祝勇;朱光烁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Levine-Edwards分型: Ⅱ型11例、Ⅱa型4例、Ⅲ型3例.1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4例行前路融合内固定术, 1例行寰枢植骨、改良Gallie's法Atlas钛缆内固定术, 2例行枕颈融合后分别行Cervifix、CCD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或骨性融合,时间3~4个月,颈椎获得良好稳定,无内固定失效.结论 3种方法治疗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各有优缺点及适应症.

  • 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10例分析

    作者:王刊石;王立邦;徐瑞生;吴洁石;包聚良

    Hangman骨折,即第二颈椎椎弓骨折(fractures of pedicles of the axis),据国外文献报道占颈椎骨折的4%~20%[1].国内文献报道的例数均较少.本单位自1996年8月~2005年6月收治22例,其中10例经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内固定
  • 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作者:管俊杰;石志才

    目的 观察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行颈前路植骨融合、Zephir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月~2.5年,平均15个月.结果 本组患者C_2~C_3椎间植骨愈合,枢椎椎弓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植骨块移位现象.结论 前路植骨融合内周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范永飞;郭国栋;刘刚

    目的 临床上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价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颈椎功能,以及评估放射学指标(C2/3局部后凸角、C2椎体前移距离)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95.6(80~1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6(25~50)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35.6(25~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6.2(5~8)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2/3局部后凸角[(-2.12±3.20)°]、C2椎体前移距离[(1.02±0.63)mm]与术前[(12.24±2.17)°、(3.47±1.4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NDI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NDI[(1.23±0.44)、(4.82±2.81)分]较术后3个月[(1.65±0.49)、(13.47±2.70)分]降低(P<0.05).结论 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

  • 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盛建明;徐华梓;池永龙;王向阳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Ⅰ、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7例,术前Ⅰ型患者单纯颈围固定,Ⅱ型及ⅡA型患者经颅骨牵引复查X线复住满意后手术,手术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本组病例中1例螺钉误入椎管后于次日行螺钉方向校正术,其余6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月.平均18月,7例患者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结论]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内固定简单,对患者的生理破坏少,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Ⅰ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经咽后入路颈椎2、3病变前路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向阳;张喆;昊健;吕军;顾晓晖

    颈椎2、3位置较高,行此部位的前路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大,而临床上该部位的病变并不少见,如创伤性枢椎滑脱(Hangman骨折)、结核、脊索瘤等.我院自2000年至2008年,采用下颌下经咽后入路治疗该部位的病变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21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