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黄芩配伍应用对脑损伤早期癫痫易感性的影响

    作者:施所琴;严瑶瑶;马瑶;王福顺

    目的:研究大黄-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脑损伤早期癫痫易感性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抗脑损伤后癫痫的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黄芩药对低(1g·kg-1),高剂量组(4g·kg-1)及阳性组(2.6g·kg-1丙戊酸钠).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小鼠封闭性颅脑损伤模型,于脑损伤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给予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亚惊厥剂量刺激,通过行为学观察各组小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平均发作强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析小鼠的脑部放电图谱,统计0~20Hz的放电总和;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计数海马CA1,CA3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Na+-K+-2Cl-共转运体-1(NKCC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脑部异常高频放电明显增多,海马CA1,CA3区的GFAP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且神经元NKCC1的表达也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对低、高剂量均可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减少脑部异常放电,降低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以及神经元NKCC1蛋白的表达,且药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应用可降低脑损伤早期癫痫的易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有关.

  •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中NSE、 GFAP、BDNF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长琴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5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50例患者依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69例)、中度认知障碍组(45例)和重度认知障碍组(36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3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3个指标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患者组、中度患者组以及重度患者组间血清BDNF、NSE、GFA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 =0.582,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可用于判断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 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亮;李建军;陈亮;远丽;逯晓蕾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 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屏障,严重影响神经再生和阻碍轴突延长.脊髓损伤后AS被激活,静止态、活化态和增殖态往往并存,形成原因复杂,目前采取单一的方法 很难有效控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

  •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采用HCA技术进行GFAP鉴定

    作者:刘检;王宇红;徐雅岚;杨蕙;李薇

    目的 探索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分离、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方法 取2、3d的新生SD大鼠,体视显微镜下获取大脑皮质,机械分离成1 mm3组织碎块,采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和0.2%的胶原酶(体积比为1∶1)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观察接种1h、3d、5d后原代AS基本形态结构,酶消化3min后,接种30 min,5d后传代AS基本形态结构;采用多次、多阶段的差速贴壁和震荡相结合的方法纯化细胞;采用HCA技术对AS进行GFAP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采用本法培养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佳、纯度高,胞突丰富且细长,并相互交织成网,呈现典型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本法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纯度明显提高;经HCA技术进行GFAP鉴定,AS纯度质量分数达98%以上,且图片质量佳.结论 建立了一种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进行GFAP鉴定的图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该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三七三醇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利军;白宇;侯育青;程记伟;陈黎佶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微管相关蛋白( MPA)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0.45 h后,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双标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1、7、14、21、28 d Brdu、Brdu/MPA2、Brdu/GFAP表达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4 d Br-du表达水平达到峰值,至再灌注28 d Brdu表达水平已明显回落,但仍较正常水平高。再灌注7、14、21 d,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GFA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MPA2阳性细胞水平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均较相同时间段对照组增多,但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水平增高,而三七三醇皂苷治疗可能加速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可能使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胶质细胞分化。

  • 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死灶周围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淑荣;王德生;王勋;张璇

    目的为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d、7d、14d、21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造模对照组为好(P<0.05);GFAP阳性细胞于脑缺血3d后即已出现,7d、14d、21d大量表达,14d为高峰,且康复组较造模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随时间延长免疫组化染色变深.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GFAP.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生长分化的影响

    作者:郭占鹏;刘堃;黄米娜;王岩松;袁亚江;郭跃;刘安琪;梅晰凡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3d内大鼠乳鼠骨骼肌,分离纯化肌源性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含对照血清培养基和含药血清培养基的培养孔内,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对2组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药物血清组中的细胞可见多边形改变类似神经样突起,而对照组细胞呈纺锤状;药物血清组中细胞的NSE和GFA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不同亚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彦永;张忠霞;孙美玉;王铭维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CRS)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海马不同亚区(CA1、CA3和DG区)星形胶质细胞(AS)的激活情况,明确慢性应激对海马的损伤是否存在特异性靶点.方法 雄性KM小鼠24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每组各12只.采用慢性束缚方法建立小鼠CRS模型,利用新异物体识别实验(NORT)和Morris水迷宫(MWM)评测其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海马CA1、CA3和DG区AS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染色,采用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对海马上述亚区AS进行计数并分析GFA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NORT及MWM实验的成绩均显著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CA1和CA3区AS细胞数及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DG区两者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CRS能够导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海马CA1、CA3区AS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嗅鞘细胞对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作者:刘志元;刘锦波;张志坚;龚爱华;张俊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对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化传代,细胞融合后利用划伤法得到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将嗅鞘细胞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后,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以及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的变化.结果: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嗅鞘细胞共培养后,MTT实验表明其增殖能力增强;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结果表明共培养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GFAP和CSPG降低.结论:嗅鞘细胞作用于活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后,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能够减少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化,降低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 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高甜惠;丰浩荣;许鹏程

    目的 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1.4 mmol/L异氟醚处理的细胞活性比缺氧复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氟醚处理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作者:戴桂强;张涛

    1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1.1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1990 年"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提出, 1991 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命名.它是一种常见的脑缺血损伤,临床上也称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Chronieeerebral hypoperfusin,CC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 低灌注, 导致脑血流量轻度低于生理需要所致的、在全脑血流减少和代谢降低基础上,以区域性病理改变为主, 引发波动性、轻度脑功能障碍而无明确神经缺失体征的疾病,病程在2 个月以上.

  •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缺糖缺氧小鼠伏隔核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作者:喻晓路;林奇泗;傅慧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在缺糖缺氧复灌条件下对小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Ac脑片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缺糖缺氧复灌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培养15 min后复灌1 h)、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中加入BDNF培养15 min后复灌1 h).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对GFAP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44±0.053,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439±0.325,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739±0.121.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糖缺氧复灌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脑区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缺糖缺氧条件下明显升高,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起抑制作用.

  • U87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作者:汪柳旭;朱凤军;廖建湘;段婧;陈乾;宋建明

    目的 建立U87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温度变化情况.方法 将U87胶质瘤细胞接种到Balb/c裸鼠右侧背部靠右后肢皮下处,建立10只雌性裸鼠皮下移植瘤胶质瘤模型.测量肿瘤的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神经胶质瘤的生长,监测肿瘤温度的变化情况.接种第36天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标本的病理性特征和GFAP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胶质瘤裸鼠模型建立成功.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GFAP阳性表达.在成瘤初期,肿瘤温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到接种第15天,肿瘤温度上升至高,在肿瘤生长后期,肿瘤温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接种第36天裸鼠肿瘤温度与接种第6天裸鼠肿瘤温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建立U 87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胶质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 小鼠脑损伤后GFAP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作者:ZHOU Jun;周君;熊平;李元新;王伟平;何海军;唐群;罗国厂;巫智勇

    目的 探讨小鼠脑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损伤灶周围的大脑皮质及白质的表达和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KM小鼠48只,按施加的处理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死后对照组、损伤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以及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GFAP阳性反应的灰度.结果 (1)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死亡对照组小鼠脑组织内均有低水平GFAP表达,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机械性脑损伤灶在一定时间后GFAP表达增加,其分布特征与对照组相似.主要分布在损伤灶周围的皮质、白质.(3)GFAP在损伤灶周围皮质、白质的表达曲线非常相似,但在白质的反应更加明显.(4)机械性脑损伤后24 h表达显著增加,168 h后达高峰,其后数天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脑外伤诱导GFAP在损伤灶表达增加,证明它们参与脑损伤修复.在特定损伤部位它们仅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从一个侧面反映星形胶质细胞的分裂增殖活动.同时它们之间也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元活动的存活及维持其功能活动有关.其表达改变的时序可望作为一个客观指标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所经过时间的推断.

  •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cPLA2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皮斌;熊巍;孙扬;周志扬;沈田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的表达与分布,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意义和可能的内在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1、3、7、14和21d)与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用T10节段半横断法(右侧)造模,而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在各时间点取材后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GFAP与cPLA2表达,并经Motic Images Advanced软件处理后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尼氏染色示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坏死,肿胀,空泡形成,形态不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法示脊髓损伤后可见GFAP与cPLA2表达均增高,其中GFAP在各时间点表达逐渐增多,cPLA2表达在损伤后14d达到高峰,GFAP与cPLA2阳性产物面积相关性分析提示其相关系数为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两者平均光密度值行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为0.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与cPLA2表达均增多,且两者在损伤过程中表达具有相关性.

  • 早期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熙臻;魏梁锋;高进喜;薛亮;郑兆聪;陈伟强;王守森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疗效.方法:将4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3天开始行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泛素羧基端水解酶(UCH-L1)含量,并在干预前后及伤后1个月时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量表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蛋白标志物GFAP和UCH-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减轻脑损伤,促进神志苏醒.

  • 酒精中毒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檀松;董艳玲;梁浩;韦力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酒精组小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酒精(12.5%、25%和50%)灌喂8周龄雌性小鼠,用Morris 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状态.结果:高、中剂量组小鼠游泳轨迹为随机性,潜伏期延长;高、中剂量组海马GFAP表达增强, 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及面密度升高.结论:GFAP表达增强、胶质细胞增生可能与酒精中毒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有关.

  • GFAP、GLAST及GLT-1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卢军;曾其昌;王琴;黄亚辉;彭琼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及谷氨酸转运体1(GLT-1)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住院进行前颞叶切除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除的海马组织在光镜下的情况分为海马硬化组、海马非硬化组,检测两组GFAP、GLAST及GLT-1并进行比较.结果:GFAP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浆和突出部分,在光镜下表现为星状、蜘蛛状,海马硬化组比海马非硬化组更亮,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并交织成网状,海马硬化组的GFAP在总海马区、CA1区、CA2区、齿状回表达均高于海马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T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上,海马各区均可见,光镜下CA1区呈现补丁状或斑片状,海马硬化组GLAST在CA1区表达减少,而在CA2区表达增多,在齿状回GLAST丢失高于海马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T-1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海马硬化组在CA2区椎体神经元之间的GLT-1表达增强,形成了椎体细胞层的"网格",而海马硬化组在CA1区GLT-1丢失高于海马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频繁发作后海马胶质细胞反应性过度增生、GLAST及GLT-1的重新分布可能是颞叶内侧癫痫发病的重要原因.

  • 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早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细胞来源的研究

    作者:李红丽;蔡文琴;赵士福;孙榆

    目的观察缺血性损伤后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含量的变化并确定NO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NO生化检测、NADPH-黄递酶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结果①脑内NO的浓度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后即升高 ,1~3 d达高峰并持续至第5天,此后逐步下降.②NDP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后1 d即达高峰,以颞叶皮质、海马与室周区明显;再灌注14 d后阳性细胞减少或消失.③脑缺血早期 (1~3 d) NDP阳性细胞与GFAP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少数有共存,仅占10%~1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早期NO的浓度增高,合成NO的细胞以神经元为主.

  • 两种不同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忠;李红丽;蔡文琴;孙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活化的时空分布及形态学变化特征.方法本实验建立Wistar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模型及脑皮质针刺伤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种脑损伤后AST的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脑缺血1 d后可见AST活化,5 d即达高峰.脑皮质针刺伤后AST的活化开始于第5~7天,第14天达高峰.②两种脑损伤后不同部位反应性AST的形态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表明不同类型脑损伤后AST的反应不同,活化AST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运输,神经的修复与再生等功能相适应.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