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SDH和LDH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俊勇;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刘晴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ECM)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代谢活力的影响,筛选适合培养细胞存活、生长的生物基质. 方法将虫龄21 d的日本血吸虫细胞接种于预先涂有肝、肺、鼠尾胶等不同生物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常规培养,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在培养第3 d进行SDH染色,第7 d作LDH染色,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不同ECM培养的细胞,其SDH、 LDH活性不同,着色颗粒颜色按对照组、鼠尾胶组、肺基质组、肝基质组依次加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肝、肺基质组培养细胞SD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鼠尾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基质组培养细胞的LD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基质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肝基质组培养细胞内两种酶含量高. 结论肝基质适合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存活与生长.

  • 日本血吸虫Rho GTPase DNA疫苗及重组蛋白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初探

    作者:张冉;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蔡春;Larry McReynolds

    目的初步探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pcDNA3.1-SjRho GTPase 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联合疫苗免疫的保护机制. 方法将pcDNA3.1-SjRho GTPase 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分别及联合疫苗免疫昆明鼠后,分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ELISA法测定总抗体及IgG亚类. 结果重组蛋白疫苗及联合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较高,DNA疫苗及联合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以IgG2a为主,重组蛋白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以IgG1为主. 结论 Sj-Rho GTPase基因DNA疫苗及联合疫苗主要诱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重组蛋白疫苗主要诱生Th2型体液免疫应答.

  • SjAWMAg免疫血清和吡喹酮联用体内杀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祖萍;曾庆仁;龚燕飞;言敢威;沈杰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S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 方法提取SjAWMAg,并用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 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ern-blot分析该血清与肺期童虫、肝期童虫及成虫抗原的反应性;将SjAWMAg抗血清与吡喹酮合用治疗血吸虫感染后第2 d、第14 d和第35 d的小鼠,在感染后第49 d剖杀小鼠收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Western-blot分析表明,SjAWMAg抗血清与肺期及肝期童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 联合用药的3个治疗组(感染2、14、35 d)与单用吡喹酮组比较杀虫作用均有显著提高,减虫率分别提高了38.79%、29.80%和46.82%,其中以感染35 d治疗组提高显著;减卵率分别提高了62.04%,42.78%和29.81%,以感染2 d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抗SjAWMAg多克隆抗体与吡喹酮联合使用,均可提高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灭效果,揭示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血吸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这种联合用药可能解决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早期感染效果不佳的难题.

  • 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抗LSA兔血清的交叉反应分析

    作者:邓振钦;秦志强;曾庆仁;胡维新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水蛭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抗原、尾蚴抗原、肝期童虫抗原、雌(雄)成虫抗原、虫卵抗原,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制备的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水蛭可溶性抗原(LSA)免疫兔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反应,分析其交叉性. 结果 LSA免疫兔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且所识别的抗原成分有明显差异,雌性成虫抗原和雄性成虫抗原分别有3条和2条蛋白组分可被LSA免疫血清识别,而不含抗虫卵和抗尾蚴抗体. 结论在LSA成分中与血吸虫的共同成分主要存在于成虫中,LSA免疫血清中含有较多的抗雌性成虫抗体,而雄虫次之.

  • 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SDH的影响

    作者:易同寅;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

    目的以琥珀酸脱氢酶(SDH)为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24 d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用冷消化法制成细胞悬液,联合法将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培养至第4 d,一部分细胞用含Spd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5、50、75、80、90、100、150、200 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24 h,另一部分细胞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分别处理0(对照)、12、24、36、48、60、72 h.然后用PBS清洗3次,再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至第8 d,对处理过的培养细胞进行SDH细胞化学染色,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将结果输入HPIAS-2000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用Spd作用24 h,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SDH活性随Spd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75 μmol/L时达到高,>75 μmol/L,SDH活性逐渐减弱.当Spd作用浓度为75 μmol/L时,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SDH活性随着Spd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48 h时达到高,然后逐渐减弱.统计学分析显示,Spd处理后的实验组培养细胞,其SDH活性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处理培养细胞48 h,培养细胞的SDH活性显著强于其余各组(P<0.01). 结论 Spd可显著增强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代谢活性;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处理48 h,培养细胞的SDH活性强.

  • 日本血吸虫血红素降解酶系的研究

    作者:刘文琪;李雍龙;Andreas Ruppel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中血红素加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的活性以及酶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匀浆组织中抽提微粒体蛋白组分并制备匀浆上清,分别用特异性底物检测微粒体和匀浆上清中血红素加氧酶(HO)和胆绿素还原酶(BR)的活性,并研究这两种酶活性的时间依赖性和pH值依赖性. 结果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微粒体和匀浆上清中分别检测到HO和BR,其酶的比活性分别为56.7 nmol bilirubin/(mg*min)和43.4 nmol bilirubin/(mg*min).在这两种酶促反应中,10 min前酶促反应速率呈线形上升,15 min后进入平台期,反应趋于饱和.成虫匀浆抽提物体外降解血红素的反应对pH值有依赖性,HO和BR反应的佳pH环境均为pH 8.7. 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具有完整的血红素降解酶系统.

  • 佐剂FCA与Quil A对rGST-Sj32的免疫增强作用的比较

    作者:田明礼;易新元;曾宪芳;彭先楚;曾庆仁;Larry McReynolds

    目的比较弗氏完全佐剂(FCA)与皂素的纯化物Quil A的免疫增强作用,进一步提高重组抗原rGST-Sj32的免疫效果.方法rGST-Sj32+FCA或Quil A免疫NIH小鼠3次,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效果.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rGST-Sj32+FCA免疫小鼠减虫率为42.9%,每克肝卵(LEPG)减少率51.0%,每雌肝卵(LEPF)减少率为23.9%,抗体滴度达1:25 600.rGST-Sj32+Quil A免疫小鼠减虫率为46.0%,LEPG减少率39.4%,LEPF减少率为8.5%,抗体滴度达1:51 200.结论FCA和Quil A均可增强rGST-Sj32免疫小鼠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力;FCA亦可增强rGST-Sj32诱导小鼠抗生殖免疫,Quil A无增强抗生殖免疫的作用.

  • 改良人原生殖细胞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生殖类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曾铁兵;曾庆仁;刘伟;龚燕飞;张祖萍;蔡力汀;张顺科;蔡春;徐锡萍

    目的 探讨改良人原生殖细胞(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HPGC)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Sj)生殖类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用HPGC培养基和改良HPGC培养基,分别对日本血吸虫36d成虫全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比较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对2种培养基培养4~6周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和AKP染色鉴定,对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HPGC培养基培养2周后出现形态和大小较均匀的细胞,6周时多数细胞死亡或崩解;培养4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异常形态,APK染色呈阳性反应.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呈半悬浮集落状态,4周内生长较快,形态差异悬殊,随着培养期延长,细胞呈相似的圆形,核和核仁清晰;培养6周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核逐渐消失,至第10周左右死亡;培养8周内均可见细胞分裂相.BrdU掺入法检测培养4周细胞可见细胞核酸合成;培养5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正常形态,具生殖类细胞特征(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细胞染色体核型表现血吸虫单倍体和双倍体特征;培养6周的细胞AK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用HPGC改良培养基能使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某些类别的细胞增殖,该类细胞具有生殖类细胞的部分特征.

  • UV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5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胡姝颖;张美娟;郭彩琴;单昊;张素华;张媛媛;侯敏;季旻珺;吴海玮;吴观陵

    目的研究紫外线(UV)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57BL/6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分别观察不同UV强度(300、400和500 μW/cm2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免疫)、不同免疫剂量(8、24和300条UV致弱尾蚴经腹部皮肤免疫)、不同免疫位点(300条UV致弱尾蚴经腹部和耳廓皮肤免疫)和不同免疫次数(100条UV致弱尾蚴经腹部皮肤免疫3次)诱导C57BL/6小鼠抗血吸虫攻击感染(40条正常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的保护力.同时观察免疫后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变化. 结果 300、400和500 μW/cm2 UV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C57BL/6小鼠诱导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2.72%、11.37%和10.38%;8、24和300条致弱尾蚴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38.67%、7.54%和16.36%;300条致弱尾蚴经腹部和耳廓皮肤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16.36%和16.14%;100条致弱尾蚴免疫3次,诱导小鼠产生减虫率为4.88%.对300条UV照射尾蚴免疫后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动态观察显示,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血清中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的IgG于免疫后2周开始升高,正常尾蚴抗原(SCA)特异的IgG于免疫1周后开始升高,SWA和SCA特异的IgG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结论 UV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C57BL/6小鼠能诱导其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但保护力水平较低,提示C57BL/6小鼠为对UV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低应答品系.

  •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作者:李孜;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阮志燕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S. japonicum)尾蚴文库扩增S. japonicum再感染相关蛋白(RIRP)基因,进行克隆并原核表达出RIRP,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根据已登陆的S. japonicum成虫期RIRP基因的序列设计两条特异引物,以S. japonicum尾蚴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RIRP基因cDNA, 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和真核载体 pcDNA3.1.转化的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的筛选、PCR扩增、双酶切和后的测序鉴定. 重组的pGEX-4T-1/RIRP 在大肠埃希菌 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 鉴定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子质量.用抗-26 ku GST 单抗作western 杂交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一条长为462 bp 的cDNA片段,经测序证实其为RIRP基因的全长cDNA.它编码含153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RIRP,预测其分子质量单位为17.545 ku. RIRP cDNA已被成功克隆入 pGEX-4T-1和pcDNA3.1载体, 大肠埃希菌 BL21(DE3) 编码一个约17 ku的蛋白质. 结论 RIRP基因首次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来,并成功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而且,它首次由大肠埃希菌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17 ku.

  • 日本血吸虫CuZn-SOD基因全长cDNA的识别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赵霞;吴忠道;李孜;余新炳;徐劲;朱家勇

    目的识别日本血吸虫大陆株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j CuZn-SOD)基因,构建Sj CuZn-SOD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将曼氏血吸虫(Sm)的CuZn-SOD全长cDNA序列上网比对, 寻找Sj 相关EST.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尾蚴cDNA文库扩增相应序列,经双酶切、连接、转化,克隆入pcDNA3.0真核表达质粒,并鉴定阳性克隆. 结果找到Sj 相关EST(登录号BU794891),核酸阅读框(ORF)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等方法判断为Sj CuZn-SOD完整的cDNA编码序列,含462 bp完整阅读框,编码154aa.经单双酶切、PCR扩增、核酸测序鉴定,验证成功构建了pcDNA3.0-SOD真核重组表达载体. 结论成功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0-SOD,为在真核表达系统研究Sj CuZn-SOD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信号转导蛋白epsilon 亚型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唐小牛;汪学龙;沈继龙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信号转导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Sj14-3-3,并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鉴定,为其进一步保护性免疫的研究提供条件. 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为模板,用RT-PCR法合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经双酶切及PCR鉴定后,再亚克隆入pBK-CMV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BK-Sj14-3-3,转染到大肠杆菌BL21,双酶切鉴定后,通过IPTG的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及Western-blot鉴定. 结果 RT-PCR产物、 pGEM-T-Sj14-3-3及pBK-Sj14-3-3分别经双酶切均获得一特异性基因片段,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后其分子质量为32 ku,并能被抗14-3-3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Sj14-3-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是一分子质量为32 ku融合蛋白,并能被抗14-3-3多克隆抗体识别.

  •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抑制OVA诱导过敏性哮喘的研究

    作者:郭盼;章婧;孙越;朱晓龙;冯晓月;黄俊凯;姚晔;纪伟华;任继玲;朱云娟;刘佩梅;胡立志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DCs)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注射SEA(PBS为对照组)致敏后,分离脾细胞,磁珠分选获得CD8α+ CD1 1c+-DCs和CD8α CD11c+-DCs.尾静脉注射法过继转移DCs,再用OVA诱发小鼠哮喘.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算其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及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L-5、IL-10、TGF-β水平. 结果 SEA-CD8α DCs/OVA组较SEA-CD8α+-DCs/OVA、对照过继转移CD8a+-DCs、CD8α DCs组以及单纯OVA诱导组以及小鼠肺组织炎症显著减轻,病理评分更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分别为6.80±1.03,11.00±0.00,13.00±0.82,12.75±0.50,14.00±1.0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0±0.79,10.17±1.61,11.84±2.31,12.60±1.60,20.00±1.70.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下降,BALF和脾细胞上清IL-4、IL-5表达量下降,IL-10、TGF-β表达量升高(均P<0.05). 结论 SEA致敏鼠CD8α-DCs可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其有效成份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日本血吸虫细胞的生物学理论与可行性探讨

    作者:杨胜辉;秦志强;曾庆仁;曾铁兵;刘彦;刘碧源;蔡力汀;喻容;张顺科;兰玲梅

    目的 探讨用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日本血吸虫(Sj)细胞的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依据. 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双嗜性逆转录病毒rRam-1受体同源性分布、结构与功能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利用携带外源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培养细胞,经PCR和RT-PCR检测感染细胞目的 基因(E77.43)的整合与表达. 结果 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断,Sj细胞膜上存在的SiCHGC09605和SjCHGC05362两种蛋白为非分泌性跨膜蛋白,可能具有细胞膜离子转运通道或受体蛋白的功能及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膜受体样作用,可能参与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过程;利用携带外源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培养细胞后.用PCR及RT-PCR检测到目的 基因整合与表达,扩增的目的 片段大小为330 bp,与理论值相符. 结论 用载有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细胞获得成功,推测SiCHGC09605和SjCHGC05362两种与rRam-1受体同源的蛋白可能是Sj感染过程中起作用的分子.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用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永生化基因到Sj细胞提供了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依据.

  •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与粪便虫卵负荷、钉螺密度相关性的现场实验研究

    作者:汪奇志;汪天平;王珍丽;汪峰峰;李胜;王玥;尹晓梅;周利;张世清;田月;何结宝

    目的 研究自然条件下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与粪便虫卵负荷、钉螺密度间的相关关系.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区达传播阻断所需的血吸虫负荷和/或钉螺密度阈值.方法 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L9(34):虫卵负荷设为1 000、5 000和10 000个/m2,钉螺密度设50、100和200只/m2,共设置9个实验组.于秋季10月份用含血吸虫虫卵粪便现场感染阴性钉螺,次年春季4月份回收钉螺并压碎镜检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9个实验组钉螺感染率在1.09%~25.53%之间;同等粪便虫卵负荷下,钉螺感染率随钉螺密度的降低而增高,1 000只虫卵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钉螺感染率与粪便虫卵负荷、钉螺密度无显著相关性且后二者无交互作用(F=3.930,P>0.05).结论 当钉螺密度≥5只/0.1 m2,秋季1 000个及以上血吸虫虫卵可致1 m2范围内的钉螺感染血吸虫.在钉螺感染环节中粪便虫卵负荷的作用似大于钉螺密度.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诊断日本血吸虫感染的meta分析

    作者:钱熠礼;汪伟;洪青标

    目的 评估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效能. 方法 在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DDIA诊断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文献,采用RevMan和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DDIA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效能. 结果 共有16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发表偏倚均较小,文献质量较高.16篇文献报道的DDI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敏感度为0.448~1.000,特异度为0.322~0.987,合并敏感性89.2%00,合并特异性为62.7%.DDIA试验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2,Q*值为0.8304,DOR为20.49.结论 DDI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推广应用.

  • 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的表达与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殷旭仁;高玒;张秋明;余传信;张伟;宋丽君;沈双;刘茜;周伟

    目的 制备可溶性表达的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观察其免疫学特性及免疫诊断价值. 方法 采作RT-PCR方法反转录合成编码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的cDNA片段,亚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中,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烯醇化酶(rSj Enolase),采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rSj Enolase.以rSj Enolase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rSj Enolase的免疫反应性与特异性.以rSj Enolase为抗原,建立检测抗Sj Enolase抗体IgG的ELISA方法,并以此方法对血吸虫病患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观察检测抗Sj Enolase抗体IgG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同一患者配对血清进行检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抗Sj Enolase抗体IgG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观察该方法的疗效考核价值. 结果 成功克隆编码Sj Enolase基因,并在18℃低温条件下成功表达可溶性rSj Enolase蛋白,采用镍亲和层析进行纯化rSj Enolase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效价大于1∶100 000的抗血清.Western blot显示rSj Enolase蛋白可被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健康人血清反应;抗rSj Enolase鼠血清能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AWA)和排泄分泌物(ESA)中的天然SjEnolase分子.rSj Enolase不被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及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ELISA显示以rSj Enolase为抗原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的抗Sj Enolase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为93.71%,特异性为97.92%,与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8.5%,与弓形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0.治疗后3个月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Sj Enolase抗体IgG水平迅速下降,阴转率达58.92%. 结论 可溶性重组SjEnolase表达成功.该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以此为抗原检测抗Sj Enolase抗体IgG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免疫小鼠DC亚群对哮喘的影响及对CCL-11和IL-13Rα2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晓静;朱云娟;马小亮;刘俊燕;李娜;安桂珍;赵秀兰;刘佩梅

    目的 通过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亚群,探讨SEA免疫的DC亚群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CD8α和CD11c磁珠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SEA免疫小鼠CD8α+ DC、CD8α-DC亚群.另取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哮喘组、过继转移SEA免疫CD8α+ DC(SEA-CD8α+ DC)组和过继转移SEA免疫CD8α-DC(SEA-CD8α-DC)组.SEA-CD8α+ DC组、SEA-CD8α-DC组每只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过继转移SEA免疫CD8α+ DC或CD8α-DC 5×105个.1h后单纯哮喘组、SEA-CD8α+ DC组、SEA-CD8α-DC组小鼠同时用卵白蛋白(OVA)诱发哮喘,4周后剖杀,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症变化,同时检测肺组织CCL-11和IL-13Rα2表达情况. 结果 与单纯哮喘组和SEA-CD8α+ DC组比较,SEA-CD8α-DC组小鼠肺部炎症显著减轻.免疫组化染色后小鼠肺组织CCL-11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1496±0.0009,单纯哮喘组1.7121±0.4994,SEA-CD8α+ DC组0.9631±0.1201,SEA-CD8α-DC组0.3458±0.0543,SEA-CD8α-DC组与单纯哮喘组和SEA-CD8α+ 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肺组织IL-13Rα2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1029±0.0103,单纯哮喘组0.3136±0.0174,SEA-CD8α+ DC组0.3263±0.0128,SEA-CD8α-DC组0.1859±0.0294,SEA-CD8α-DC组与单纯哮喘组和SEA-CD8α+ D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本血吸虫SEA免疫的DC亚群对过敏性哮喘有抑制作用,且CD8α-DC亚群起主要作用.

  • 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何鑫;汪世平;周云飞;黄成铭;吴朝阳;沈国励

    目的 评价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构建的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2、4、6、8周的兔血清抗原,并与IHA抗体检测结果作比较. 结果 血吸虫感染第1周的兔血清IHA特异抗体检测为阴性,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抗原呈阳性.2种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第2周、第4周、第6周和第8周的兔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抗原具有早期识别能力,感染第1周的兔血清抗原检测即呈阳性反应.该方法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也可为其他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尝试.

  • 重组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动力学分析

    作者:宋丽君;李家璜;余传信;华子春;殷旭仁;钱券艳;王玠;张伟;柯雪丹

    目的 对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进行酶动力学特征分析.方法 用阿糖胞苷-2',5’-二磷酸琼脂糖凝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重组SjTGR蛋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SHIMADZU),在25℃条件下分别以5-联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胰岛素、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β-羟乙基二硫化物(HED)为底物,测定SjTGR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氧还蛋白(Grx)活性及其米氏常数.以金诺芬为抑制剂,测定其对SjTGR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常数.结果 SjTGR是一种具有TrxR,GR,Grx活性的多功能酶,酶活性分别为8.11、2.19和12.10 μmol·min-1 mg-1.不同的酶底物得到的Km值分别为(21.42士0.44)μmol· L-1(NADPH)、(3.24士0.40)μmol·L-1 (Trx)、( 145.05±6.31)μmol·L-1 (DTNB)、(49.55士6.31)μmol·L-1 (GSSG)、(2 792±231)μmol·L-1 (HED)、(1 698±54) μmol·L-1( GSH).金诺芬对SjTGR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 nmol·L-1重组SjTGR的TrxR、GR、Grx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6.89、0.47和8.12 nmol·L-1,TrxR、GR的抑制常数(K1)分别为为0.762和0.034 nmol· L-1.金诺芬对SjTGR的TrxR活性抑制作用为竞争抑制,而对SjTGR的GR活性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抑制作用.结论 SjTGR具有TrxR、GR、Grx三种酶活性,能被金诺芬所抑制,是开发抗日本血吸虫新药的分子靶标.

650 条记录 6/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