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作者:黄加权;邓菊红;郑志想;肖非;张建军

    目的:观察穴位贴磁药对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60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磁药疗法治疗,连用2~6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43.3%,总有效率91.7%.HBeAg转阴率治疗组为13.3%,对照组为8.3%;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磁药能改善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症状,迅速恢复肝功能,能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是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整体疗效且能长久施治的有效措施.

  • 胃肠舒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胃肠运动异常患者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钟毅;周红;钟灵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肠运动变化,探讨肝功能对患者胃肠运动的影响及胃肠舒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单纯给予保肝等基础治疗(单纯组),另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胃肠舒(胃肠舒组),又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吗丁啉(吗丁啉组).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检测.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的MMC对照.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MMC的Ⅰ相时间明显延长,Ⅲ相时间明显缩短,收缩波幅显著降低(P<0.05).肝功能A、B、C三级患者MMCⅢ相的持续时间及收缩波幅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基础治疗加胃肠舒或吗丁啉治疗后MMC均出现Ⅲ相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单纯基础治疗后MMC也出现Ⅲ相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收缩波幅较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观察尚发现,服用胃肠舒的患者其胃肠道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程度随肝功能恶化而加重;胃肠舒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陈小勇;李斌华;闫雪华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消除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并转归为肝硬化代偿期后,给予PEG-IFNα-2a 135 μg或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600~900 mg/d治疗,疗程48周.结果 给予抗病毒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6.67%,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持续治疗应答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肝炎肝硬化血脂检测分析

    作者:李洁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脂水平.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CH、TG、HD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TCH、TG、HDL能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鹏;韩莹

    糖尿病和肝病均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 两者常互为因果,并存于同一患者.此类患者中一部分糖尿病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在患肝脏疾病之前无糖尿病史,临床上称肝源性糖尿病,而另一部分患者在患肝病之前已确诊出原发性糖尿病.两者在临床上易被混淆,故本研究就近期我院收治的合并血糖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辨别两者的不同,以指导临床治疗.

  • 由输血后肝炎引发的医疗纠纷1例分析

    作者:王飞岭;白春玲;杨秀斌

    1 病历摘要男,68岁.因阑尾脓肿收入院.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与当晚24:00急诊行阑尾脓肿引流术,术中输血250 ml.1997-03-17患者以血,右下腹包块半月入院.

  • 肝病合并真菌感染73例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胡长春;李惠聪;包志英;黄晶

    目的:报告了肝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SFI)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调查与分析73例肝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0.2岁,治疗中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患者白细胞减少、疾病程度严重、侵袭性诊疗操作等为易感因素,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37.0%.结论:警惕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肝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做好护理工作,对于综合预防肝病患者并发SFI、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北方肝胆医院肝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调查

    作者:何敏;杨朝霞;郎丽艳;高舒华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无论是国内和国外管理者都认识到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1].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起步较迟,但发展较快.为了解我院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研究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感染特征,我们对462例肝炎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如下.

  • 重症肝炎合并感染的因素及预防

    作者:刘金萍

    1 感染发生的诱发因素1.1 侵袭性操作与感染的关系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由于诊断治疗的需要,必须进行多次腹腔穿刺、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等侵袭性操作,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这是由于重症肝炎肝脏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噬菌能力削弱,肠腔内细菌异常繁殖,细菌通过肠壁进入腹腔;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细菌可通过侧支循环,引起菌血症或带菌的淋巴液自肝包膜下与肝门淋巴丛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腹腔和肠道感染发生率高即与此有关.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坏死丧失功能的同时,使来自肠腔的细菌不能被清除而易发生内源性感染.

  • 肝脏细菌感染,肝癌的又一个病因?

    作者:范学工;周建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作为肝脏疾病和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已被较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肯定,并被学者们所接受[1-5].肝脏细菌感染是否也在慢性肝病和肝癌的发生中起作用,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 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陈伟;刘玉元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 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脐静脉破裂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张永康;谢飞;刘韵

    1病历摘要 男,45岁.因突发脐周痛24 h伴呕血2次入院.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未正规治.查体:BP 80/60 mm Hg,HR 110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膨隆,腹壁静脉无曲张,脐周及右上腹压痛,全腹反跳痛,脾肋下1 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急诊床边B超示:肝硬化伴腹水,脐周静脉曲张,大直径1 cm.血常规:RBC 2.44×1012/L,Hb 72 g/L,PLT 30×109/L.肝功能总胆汁酸33.8μmol/L,总胆红素9.9μ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5 g/L,余正常.

  • 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48例临床分析

    作者:盛雄;谢新生;黄建中

    笔者对我院1995年2月~2002年3月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病人的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病人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败血症100例分析

    作者:余鑫之;魏少峰;邹桂舟;徐元宏;江晓平;孙秋林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的特点.方法对传染科1975年1月至1994年12月住院的1 787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进行系统观察.结果经血(骨髓)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100例(5.6%),内有6例复数菌败血症(6%).其特点有:①男80例,女20例,年龄4~68岁;重型肝炎55例(8.05%),肝硬化45例(4.07%);②发热94例,中毒性休克43例;③血WBC在0.6×109~49.0×109.L-1,>10.0×109.L-1 49例,N>0.75者60例;④以大肠杆菌为主的G-菌占66.98%,葡萄球菌为主的G+菌占31.21%,厌氧菌0.95%,L型菌0.95%;复数菌为大肠杆菌与G-或G+菌组合;⑤后10年,大肠杆菌85.7%对氨苄西林、50%对头孢唑啉、30%对哌拉西林耐药,金葡萄、表葡菌100%对青霉素耐药、25%~33.3%对苯唑西林耐药;⑥有41例(41%)败血症治愈出院,12例自动出院,47例(47%)死于严重肝病的并发症;⑦肝硬化66.6%(30/45)、重型肝炎20%(11/55)、葡萄球菌68%(17/25)、大肠杆菌23.4%(11/47)的病例治愈出院.结论败血症是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致死性并发症,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移位,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严重肝病所掩盖,肝病本身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与预后好坏相关.

  • 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丽娜;原芳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24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48)和非SBP组(n=76),比较两组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分析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病人SBP中的价值.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PCT显著升高[(0.78±0.54)比(0.19±0.11)]ng/mL,P=0.000;淀粉样蛋白A显著升高[(23.58±9.58)比(12.57±8.82)]mg/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8.68±2.48)比(5.49±1.82)]mg/L,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9.26±3.29)比(7.65±2.84)]×109/L,P=0.000;IL-6显著升高[(89.58±38.58)比(39.58±18.58)]pg/mL,P=0.000.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6~0.934)、0.898(95%CI:0.840~0.957)、0.695(95%CI:0.598~0.793)、0.709(95%CI:0.617~0.801)和0.876(95%CI:0.812~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存活病人比较,死亡病人入院时PCT显著升高[(1.05±0.51)比(0.70±0.48)]ng/mL,P=0.042.结论 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PCT升高可能与SBP预后不良有关.

  •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肝炎13例分析

    作者:刘峰;王乐兵;王继尧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肝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降糖、护肝、抗结核化疗等系统性综合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肝炎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血糖上,同时积极抗痨,保护肝脏,并配合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前后心理变化及疾病进展的影响

    作者:李陶;崔建国

    目的 探讨肝硬化心理状态与腹水时间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93例中,其中稳定开朗型心理者38例,焦虑忧郁型心理者55例.选择正常健康查体者50例作对照.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焦虑和抑郁进行评价.从发现肝硬化到出现肝硬化腹水的时间进行比较.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两个量表重新评价.应用SPSS 17.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有焦虑26例,占27.96%;抑郁者40例,占43.01%;两者均有者27例,占29.03%.正常对照组共有8例,占16.00%,均较轻微.两组比较,x2=10.487 ~ 26.078,P均<0.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均接近17分,远大于7分的焦虑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接近并大于17分的抑郁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稳定开朗型和焦虑忧郁型治疗前或治疗后比较,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两年内定开朗型出现腹水20例,占52.63%;焦虑忧郁型出现腹水49例,占89.10%.两组比较,x2=15.602,P<0.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不同的心理类型疾病进展不同,有效治疗和护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加速研究有效治疗方案是今后一定时间的重点任务.

  • 延伸护理对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刘怡素;赵丽军;李娜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出院前,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院后详细的家庭护理计划.观察组出院后仍由责任护士进行延伸护理干预及WHO QOL-100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连续进行6个月,同时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而对照组按常规由其责任护士在出院1周内电话跟踪随访1次及随时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

  • 阿拓莫兰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

    作者:彭秀兰

    作者从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采用阿拓莫兰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周建方

    目的探讨肝炎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长期治疗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组16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以及child-pugh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4例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103拷贝/ml,child-pug积分降低(均P<0.01).对照组9例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DNA,阻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