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录因子Bach1抑制Wnt信号通路和血管新生
目的:Bach1是一个转录抑制因子,在内皮细胞表达。但是Bach1是否调控血管新生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ach1在血管新生和Wn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和结果: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Bach1基因敲除小鼠缺血肢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IL-8和VEGF)增多。 Bach1基因敲除小鼠的原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增强。Bach1过表达抑制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抑制Wnt3a刺激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反应以及Wnt下游靶基因IL-8和VEGF的表达。 Bach1与TCF4结合抑制β-catenin与TCF4的结合。 Bach1通过减少p300/CBP和β-catenin的结合抑制β-catenin的乙酰化。 Bach1招募组氨酸去乙酰化酶,结合在IL-8启动子区的TCF4结合位点上抑制基因转录。结论:Bach1抑制缺血损伤后的血管新生,Bach1通过招募组氨酸去乙酰化酶到TCF4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抑制β-catenin和TCF4的结合,抑制Wnt/β-cate-
nin信号通路。 -
硫化氢通过KDR/mTOR/miR-640/HIF1 A途径促进血管新生
硫化氢( H2 S)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新生的气体信号分子。本实验中,我们证实了H2 S在整体实验和体外实验中均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MicroRNAs是一类小的、保守的非编码RNA,能够在缺血性损伤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调节血管新生。经NaHS ( H2 S供体)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640水平显著下降;过表达miR-640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效应。同时,双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HIF1A是miR-640的一个直接靶基因,常氧条件下H2 S升高HIF1A的蛋白水平和转录活性,而敲低HIF1A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H2 S通过KDR-mTOR途径调节miR-640和HIF1A。 miR-640可能是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一个治疗靶点。
-
血管新生与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影响心功能的一类疾病.冠脉搭桥和成形术等介入性治疗方法的应用,使部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得以改善,但相当一部分不能进行这类治疗或发生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现尚无解决办法.目前,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已从单纯改善病变血管供血转向如何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被称为心血管药物搭桥术的促血管新生疗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TGF-β亚型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创伤愈合有两种形式,完全性修复(即再生)和瘢痕性愈合.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迄今为止与创伤愈合关系为密切的生长因子,TGF-β至少有6个亚型,各亚型之间有64%~~82%的同源性[1],在成人皮肤组织中,TGF-β1、β2、β3三种异构体均有阳性表达.TGF-β1、β2、β3参与创伤愈合的诸多步骤:炎症反应、促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与分解以及新的ECM重建.以往研究大都聚焦于TGF-β亚型对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但TGF-β亚型在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晰,且近年有关TGF-β亚型对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有负性作用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梳理TGF-β亚型对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找出存在的疑点与矛盾,展望实现皮肤创伤再生修复的可能研究途径.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皮瓣移植得到了广泛应用及发展,但无论是何种皮瓣移植术,因设计不当所造成的皮瓣缺血坏死一直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尽管采取了多种办法,如改善皮瓣的设计、皮瓣的延迟转移、应用活血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解决皮瓣移植过程中发生皮瓣坏死的问题.因此作为促血管新生作用强、特异性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提高皮瓣移植术后成活率方面也引起了极大地关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皮瓣移植的应用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