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叶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文秀;卢飞艳;王艳萍;吴晓媚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7d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随机分为GbE治疗组、生理盐水(NS)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GbE对脑组织Nestin 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组织Nestin的表达在NS治疗和GbE治疗3d开始增高,7d达到高峰,GbE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和NS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bE可提高HIBD大鼠脑组织Nestin的表达,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潜在的靶向治疗

    作者:王钰;尹晓娟

    在新生儿期或围产期发生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会产生各种病理学改变,这种损伤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如出现严重的认知和(或)运动神经障碍.由于早期诊疗HIBD存在困难,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后续时相点对HIBD进行治疗显得日益需要.尽管在动物模型上采用针对兴奋性毒性作用和氧自由基有关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成功,但在临床试验中尚未显示有效.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兔中的表达

    作者:林迳苍;朱世泽;杜翠琼;黄煌;许相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生期窒息所致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停止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常因慢性宫内缺氧所致[1].

  • 蛋白转导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辉;唐久来;徐家丽;陈前芬;吴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我国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蛋白质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是指一类能携带其他生物大分子(蛋白多肤、DNA、寡核苷酸等)穿过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并使其在细胞内积聚的小分子阳离子多肤.PTD能携带生物大分子物质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这为我们研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PTD的结构特征、转导过程、与物质连接方式、CNS疾病治疗现状等方面来阐述PTD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前景.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

    作者:王芳;吴新花;张凤英

    目的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及导致神经后遗症的严重疾病,临床采用的防治措施疗效并不理想,故深入了解HIBD发病机理并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受到了国产医学及神经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 CXCR-4/SDF-1轴在BMACs向新生小鼠缺氧缺血脑组织定向迁移的潜在机制研究

    作者:申明琪;初桂兰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间质衍生因子(CXCR-4/SDF-1)轴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新生小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OBD)组织定向迁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与鉴定BMSCs,建立新生小鼠HIBD模型,取造模后脑组织上清液与BMSCs共培养于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观察BMSCs对HIBD脑组织的趋向效应,ELISA方法检测造模后脑组织上清液中SDF-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MSCs中CXCR-4的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所培养BMSCs高表达CD29、CD71和CD105,不表达CD34,符合BMSCs特征;Transwell检测结果发现BMSCs向造模脑组织上清液发生明显细胞迁移(P<0.01);ELISA证实脑组织上清液中SDF-1水平显著提高,同时BMSCs高表达CXCR-4(P<0.01).结论 BMSCs具有向HIBD脑组织定向迁移能力,CXCR-4/SDF-1轴在该定向迁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靳三针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大脑皮质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青;赵蓉;俞裕天;李星儿;陈飞;刘龙琳;曹勇;郎建英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大脑皮质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揭示靳三针对大脑的保护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剖腹,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剖宫产取出幼鼠经行为学及脑组织切片确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针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5、7、14天开始针刺,连续7 d;正常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造模不针刺。所有组别大鼠均于出生后21 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大脑皮质中Cyt-c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4个针刺组的Cyt-c光密度值都有所下降,其中针刺1组、针刺2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 Caspase-3的表达被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第3天开始针刺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脑的保护作用与Cyt-c和Caspase-3表达的下调有关。

  • 针刺抑制幼鼠HIBD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祁岩超;刘振寰;柴铁劬;唐纯志

    目的 探讨针刺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脑神经元调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选用85只7 d龄清洁级SD大鼠,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 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 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2.5 h后将动物取出,存活者继续作行为测定,获成功模型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HIBD+针刺Ⅰ组,B组为HIBD+针刺Ⅱ组,C组为HIBD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D组,每组24只.(2)选用幼鼠百会、患侧颞Ⅰ针、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A组于造模后24 h开始针刺,前7 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8天开始加针头部穴位;B组造模后第8 d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针刺均为1次/d,A组连续针刺20 d,B组连续针刺13 d,假手术组干预措施与A组相同,至HIBD后第21天处死取材.采用TUNEL法测定针刺对HIBD大鼠额叶与海马区组织神经元凋亡,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4组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左侧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

  • 活化小胶质细胞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冯雪;刘晓红;孙玲玲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免疫机制在HIBD中的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成年动物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免疫学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在新生动物HIBD中的活化情况,国内尚未见报道.

  • 头部贴敷式亚低温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姚笠;程琳;于立君

    目的 研究头部贴敷式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84只Wistar新生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常温对照组、假手术亚低温对照组、HIBD模型常温恢复组、HIBD模型亚低温治疗组.各组动物在HI后不同时间点(2,6,12 h)断头取脑,提取脑组织线粒体并测定其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①HIBD常温恢复组及亚低温治疗组在2,6,12 h时Ca2+-ATP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17±0.81,2.26±0.53,1.31±0.78 μmol/mgPr.h及5.25±0.61,4.59±0.81,4.61±0.62 μmol/mgPr.h,但亚低温治疗各组该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常温组(P<0.01).②HIBD常温及亚低温2 h组Na+-K+-ATP酶活性较之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6 h、12 h组该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76±0.78,3.12±0.53 μmol/mgPr.h及5.25±0.66、4.74±0.80μmol/mg Pr.h,但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相应常温组(P<0.01).结论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可增加HIBD后脑线粒体ATP酶活性,保护脑组织.

  • 醒脑净注射液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刘颂华;方锦霞;严鹏科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新生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醒脑静组,每组24只.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各组脑组织,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组织HIF-1α在VEGF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水平,以及VEGF启动子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 K27 me3)和组蛋白H3赖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的富集水平.结果:在各时间点,醒脑静治疗组HIF-1α结合在VEGF启动子上的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5);醒脑静组VEGF启动子上H3K27 me3富集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H3K4me3富集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HIBD的机制可能与促进HIF-1α结合到VEGF启动子上,促进VEGF的表达,同时改变VEGF启动子上H3K27me3和H3 K4me3富集水平有关.

  • 丰富环境干预后HIBD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于若谷;赵聪敏;王丽雁;张雨平;温恩懿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缺氧缺血组及丰富环境干预组,干预组予早期抚触和丰富环境刺激共28 d,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神经丝及突触情况.结果缺氧缺血组海马神经细胞固缩改变,线粒体肿胀,神经丝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突触数量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干预组海马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可以促进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恢复,脑组织神经网络重建及脑的可塑性增加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表达及雌激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冬梅;姚裕家

    目的 现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表达,研究雌激素对HIBD海马区内潦性神经干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7日龄SD大鼠随机分组(n=8),取HIBD后12h、1、3、7d和14d为观察点,设立5个时间点的模型组和对照组(即假手术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区的巢蛋白(nestin)表达.雌激素干预实验设立对照组(C3组)、HIBD组(M3组)、空白溶剂组(N3组)及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组[10μg/(kg·d)(L3组)、100μg/(kg·d)(B3组)及1000μg/(kg·d)(H3组)].使用雌激素各组分别在大鼠HIBD造模后3d,每天颈部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1次,连续3d,空白溶剂组(N3组)在HIBD后注射等量溶剂橄榄油.对所有实验动物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50mg/kg,2次/d,共3d.结果 HIBD后备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nestin表达在HIBD后1d开始升高,HIBD后3d达高峰,HIBD后7d仍高于对照组(P<0.05).17β-E2干预各组(13、B3及H3组)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C3组)明显增加(P<0.05).干预组随17β-E2剂量增加,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教增加(P<0.05).结论 新生鼠HIBD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有激活反应,HIBD后3d明显;雌激素可以促进HIBD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在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李世平;邓嫒嫒;屈艺;赵凤艳;母得志

    目的 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F2在调控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新生大鼠HIBD模型,于建模后2h、12h、24h和72h收集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四个时间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TRF2、p-Chk2、Chk2和Bax的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BD新生大鼠右侧脑组织中TRF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2h后,TRF2、p-Chk2和Bax的表达开始升高,并于24h时达到表达高峰,而Chk2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Western blot证实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TRF2和Bax蛋白在缺氧缺血后2h开始升高,于24h达到表达高峰.结论 新生大鼠HIBD使TRF2表达显著升高,可能通过激活Chk2和Bax蛋白诱导神经元凋亡.

  • 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线粒体内膜跨膜电势的变化

    作者:黑明燕;旷寿金;殷萍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早期脑细胞△ψm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36,分为HIBD后0、1、2、3、4 h时间点组).予以右颈总动脉分离结扎后再置8%O2低氧舱2.5 h;断头处死后分离左右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终浓度为1μmol的罗丹明123于37℃避光孵育45 min后,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并计算左右大脑半球△ψm比值.[结果]正常P7SD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分别为(18.21±1.26)MFL和(18.93±0.74)MFL,右:左比值为1.06.HIBD损伤使双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降低程度更明显,其中HIBD后0 h时△ψm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24.5%(P<0.05).HIBD后1~3 h时间内,△ψm稍有回升.HIBD后4 h时HI损伤侧△ψm值及右:左比值均出现第二次降低现象,且程度更重,其中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34%(P<0.05).[结论]HIBD早期脑细胞△ψm出现两次降低(初次及二次降低),分别发生在HI损伤0 h和4 h时,提示有关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尽量在△ψm出现第二次降低前应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婷;徐家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指围生期窒息缺氧致脑缺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脑病表现,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引起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和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窒息后脑损伤一直是围生期医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荣燕;陈述英;李敦臣;姜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的严重并发症,重症可威胁新生儿生命,存活者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保护、神经营养作用.本实验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上观察外源性EPO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以阐明EPO在HIBD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