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空肠造瘘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胰瘘:附16例报告

    作者:张健;韩广森;王道海;蒋志强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胆/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完成的42例PD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空肠造瘘引流胆胰液.结果:全组患者出现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胰瘘、出血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部分患者行空肠造瘘,能有效预防胆/胰瘘的发生.

  • PPPD术1周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探讨:附3例报告

    作者:欧阳柳;陈金水;郝骏;赵晶晶;邵卓;金钢

    目的:探讨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周后胆瘘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资料完整的3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小结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果:3例患者胆瘘治疗18~29 d,平均22.7 d,术后住院时间长为26~37 d,平均30.3 d,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与术后立即出现的胆瘘不同,手术1周后才开始出现的胆瘘在原因方面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处理措施.

  • LC迟发性胆瘘诊治的探讨

    作者:杨爱国;何宁;刘静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的诊断特点、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迟发性胆瘘瘘口位于胆总管1例,肝总管7例,迷走胆管1例.9例患者都接受微创治疗(B超引导腹腔引流+ERCP+ENBD或B超引导腹腔引流+PTCD),胆瘘全部治愈.有7例后期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反复发作,均行胆管汇合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无胆管炎发作.结论 LC 3 d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肝下间隙积液、B超引导腹腔置管引出胆汁性液体为诊断依据.迟发性胆瘘早期治疗首选微创治疗.中期以护肝、控制胆管炎发作为主,后期治疗是纠正胆道狭窄,首选肝总管扩张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

  •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积聚诊治体会

    作者:丁仁杰;熊绍勤;杨桂花;向长茂;龙洪光;吴成平

    目的 探查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积聚诊治与处理效果.方法 对34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腔胆汁积聚,经穿刺抽吸,手术探查引流、结扎、修补等方法 治疗.结果 34例中自动吸收3例,治愈28例,死亡3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积聚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 延期T管拔除后胆瘘10例报告

    作者:张建平;倪家连;刘鲁岳

    回顾性分析10例延期拔除T管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因低蛋白、糖尿病及糖皮质激素应用致使T管窦道形成不良6例,其中3例合并胆道局部病变;拔管困难,撕裂窦道壁2例;原因不明2例.非手术治愈8例,手术治愈2例,无死亡病例.提示低蛋白、糖尿病等营养不良性或代谢性疾病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拔管后胆瘘的主要病因;T管置放不当致损伤胆管是胆漏的另一重要原因.延长T管留置时间尚不能完全避免胆瘘的发生.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并发胆石性肠梗阻16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毛岳峰;罗衡桂;王力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6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前明确诊断,8例患者于术中明确诊断;术前诊断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7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5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小肠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II式)+空肠Braun吻合术7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II式)3例,行胃窦部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II式)+空肠Braun吻合术2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修补+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术后9d开始进食流质.术后肺部感染4例,十二指肠漏2例,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CT及B超等辅助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对于胆囊严重炎症粘连者,特别是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者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II式)+空肠Braun吻合术效果良好,对于胆囊炎症较轻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修补+空肠造瘘术,十二指肠球部结石梗阻患者可经胃窦切开取石.

  • 胆囊十二指肠瘘伴胆石性肠梗阻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海敏;方宏才;吕亚军;梁博;袁荣发;张军;胡双辉;方路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的术前评估、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术前及术中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CT检查考虑胆囊结石与胆石性肠梗阻.术中探查见回盲部40 cm处结石嵌顿,随后成功行肠切开取石、十二指肠瘘口修补、胆囊切除.术后痊愈出院,随访至目前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临床罕见,早期的明确诊断及精确的评估是关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胆道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对胆瘘早期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蓓;刘晓;黄汉涛;王志刚

    目的 通过观察胆道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衡量其作为早期预测和诊断胆瘘指标的意义.方法 总结3 227例胆道手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观察胆瘘发生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指标的关系,并于术后1,3,5 d检测患者腹腔引流液和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TNF-α和CRP变化,比较胆瘘组(17例)和非胆瘘组(3 210例)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胆瘘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无关(P>0.05),与手术时长短、术中出血量多少、胆总管直径大小有关(P<0.05),其术后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非胆瘘组和血清水平.结论 腹腔引流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是反应腹腔内炎症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瘘,避免严重后果.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杨连粤;吕新生;韩明;刘恕;卢文能;黄耿文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1998年间连续施行的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6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8例(30%),其中胰瘘8例.住院期死亡2例(3.3%).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重建的14例无1例术后并发胰瘘及胆瘘,亦无手术死亡.结论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外科手术操作的精细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单层吻合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胆肠重建是降低术后胰瘘、胆瘘的有效措施.

  • 近25年我国胆管支气管瘘文献分析:附213例报告

    作者:王继涛;朱震宇;张绍庚;孙佳轶;孙百军

    目的:探讨我国胆管支气管瘘(BB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1989-2013年发表有关BBF的中文文献,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终纳入51篇文献,共213例BBF患者.BBF患者男女比例为1.22∶1,平均年龄为(50.4± 11.1)岁,70.1%有既往手术史.BBF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咳胆色素痰(96.5%)、咳嗽(94.5%)、发热(83.8%)、腹痛(79.3%)、胸闷/胸痛(76.2%)、黄疸(59.2%)、呼吸困难(1 3.5%);原发病因中包括胆管结石(41.8%)、肝包虫(31.0%)、胆道蛔虫(5.6%)、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脏肿瘤(5.2%)、外伤(4.7%)、肝脓肿(4.2%)、先天性病因(2.3%)、多种因素(1.9%)、其他单因素(1.9%)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穿孔(1.4%).90.6%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总体治愈率为89.5%,好转率为3.3%,病死率为6.2%.结论:BBF较为罕见,原发病因较复杂;痰液胆色素检验及ERCP等可快速明确诊断;患者及时接受外科手术等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忠卫

    目的 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肝胆手术后胆漏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对2005年7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患者共30例,未发生胆漏的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导致胆漏发生的原因.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导致手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为:肝硬化、手术日总输液量及低血浆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是否使用解痉药物等对患者胆漏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 导致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存在肝硬化、手术日输液量过多和低血浆蛋白水平有关,需要临床医生引起高度重视.

  • 多管引流对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作用

    作者:臧国辉;李清云;尹军;张斌

    对98例严重肝外伤病人手术后常规于肝创面处、创面周围膈下、肝脏面及小网膜孔处置乳胶管作闭式引流.术后15例发生胆漏,14例治愈(占93.3%),均因多管多处引流取得满意疗效,1例因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多管多处引流对严重肝外伤术后的胆漏引流充分,引流成功率高,有效地防止了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是治疗严重肝外伤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引流 胆瘘 肝外伤
  • 应用脐静脉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道T管引流后胆漏

    作者:刘双海;李浩;冯强

    部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由于胃癌根治时将大小网膜组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结缔组织清扫干净,且患者常较消瘦,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时,常常发现术区无任何可利用组织用来包绕T管,致使部分患者长期带管,拔除T管后仍可能出现胆漏.笔者利用脐静脉包绕T管预防胆漏,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初探

    作者:杨宏强;彭心宇;牛建华;张示杰;孙红;潘惠忠;木拉提;吴向未

    目的初步探讨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了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47例,均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观察并分析术中所见胆瘘不同的解剖特点,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残腔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初步提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可以简洁、直观、全面地表述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情况,不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还可以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研究平台.

  • 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手术治疗——附203例分析

    作者:杨宏强;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孙红;莫拉提

    目的 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 Mirizzi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马仁;贾振庚;黄煜升;周文柱;万小平;李年丰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分型、外科处理.方法:总结1996~2000年共4 225例胆囊切除的病人中患Mirizzi综合征38例病人,基本分MirizziⅠ型28例,MirizziⅡ型10例.MirizziⅠ型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为特点,提出单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的治疗方案.MirizziⅡ型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长期压迫引起胆囊肝总管瘘,行肝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或胆道重建手术的治疗方案.结果:MirizziⅠ型病人全部治疗成功,MirizziⅡ型2例术后12月发生肝总管狭窄,行二次手术,其余26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区分不同类型Mirizzi综合征,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做不同的外科治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原因与防治

    作者:陈德意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7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胆瘘原因、治疗方法和终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3例由右肝管电灼所致迟发型胆瘘,1例肝总管电灼所致迟发型胆瘘,约在术后7~9 d发生,患者经T管支撑引流2个月痊愈.2例胆囊管残端生物夹松脱所致胆瘘患者重新处理胆囊管痊愈;1例迷走胆管损伤所致胆瘘经生物夹夹闭迷走胆管,放置引流管治疗痊愈.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右肝管、肝总管电灼伤、胆囊管残端生物夹松动、迷走胆管损伤等.手术中重视胆囊炎症水肿较轻患者,采取顺行和逆行结合、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如此可以有效防止胆痿发生.

  •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海华;李洁媛;詹春霞

    目的 总结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7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 36例胆瘘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5-30d;1例肝移植胆瘘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后因晚期肿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严密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腹腔冲洗的护理对降低肝胆手术后患者胆瘘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肝胆手术 胆瘘 护理
  • 胃癌根治术后胆瘘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定云;张涛;凌亚非;赖家骏;曾德强;朱晓峰;翁伟明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心动过速(HR>120 bmp)、发热(体温>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7例患者中有6例经保守治疗后3~8周治愈,另1例经再次手术引流8周后治愈.结论 术中胆总管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胆瘘治愈的关键.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建明;刘学强;陈海生;罗明;万恒荣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其诊断、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10年来本院治疗的14例胆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胆瘘病人均有肝胆手术史,10例行造影检查,其中7例经造影明确胆瘘位置及原因;11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造影检查有利明确胆瘘位置及了解胆道情况,绝大部分胆瘘病例可经非手术治愈.

    关键词: 肝胆手术 胆瘘
405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