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球管曝光四十五万余次的经验总结

    作者:莫显斌;杨春;崔志荣;高伟

    目的:探讨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通过控制电源、环境温湿度及清洁等外部条件;规范操作过程;加强维护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方式,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结果:通过建立适合CT扫描机运行的佳外部环境、科学地调整CT扫描机的部分设置参数、合理地设计病人的检查、精心的维护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可提高CT球管的使用寿命,符合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并大限度的发挥设备作用.

  • 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亚飞;孙永清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640层CT对临床224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27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结果:I级图像198例(88.39%),Ⅱ级21例(9.30%),III级5例(2.23%).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26例.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59%、98.74%.结论: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肝脏增强CT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和能谱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侯浩宇;杨保智;杜鑫;任倩

    目的 探讨肝脏增强CT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和能谱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拟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18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80~600 mA、旋转时间0.6 s/周、扫描野40 cm×40 cm);B组采用能谱扫描方案1(管电压80、140 kVp切换,管电流370 mA,旋转时间0.7 s/周、扫描野36 cm×36 cm);C组采用能谱扫描方案2(管电压80、140 kVp切换、管电流297 mA、旋转时间0.6 s/周、扫描野32 cm×32 cm).三组均采用40%迭代重建算法2.0对图像进行处理.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包括肝脏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采用能谱模式图像的佳单能量范围为58~70 keV.动脉期和门脉期,三组间肝脏CT值、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三组间以上各参数(肝脏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门脉期,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值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三组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TDIvol、DLP及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C组的CTDIvol、DLP及ED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肝脏增强CT扫描采用能谱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推荐使用能谱扫描方案2.

  • 浅谈CT检查中的质量保证

    作者:杨卫国

    CT检查的质量保证是以小的代价和小的病人受照射量来获取有诊断价值的影像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活动.虽然CT机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很多基层医院的CT检查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

  • 胃神经鞘瘤的CT扫描特征

    作者:闫荣;杨俊辉;李晓明;王勇斌;杜军义;崔玉贤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胃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影像资料,6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例胃神经鞘瘤中,位于胃体小弯4例,位于胃大弯及胃底部各1例;其中同时向腔内外生长3例,腔外生长2例,腔内生长伴溃疡形成1例.均为单发、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直径20~43 mm,平均33 mm.CT平扫6例均呈均匀的等低密度;动脉期3例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4例,强化程度轻度增高2例;延迟扫描6例强化程度均明显增高.结论 胃神经鞘瘤的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CT扫描有助于胃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

    作者:伍建林;沈晶;徐凯;张清;路希伟

    目的 探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CT扫描图像上以肺间质改变为主,且经过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范围19~54岁[平均(29±11.4)岁].痰Mtb涂片检查阳性者29例,余经痰Mtb培养阳性、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在抗结核治疗前后行多次CT检查,双盲法动态观察CT表现特点及其征象转归.结果 该类型的肺结核好发于两肺上野(30/43),多为节段性分布,呈小片状或大片融合状,多数肺间质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楚.CT上肺间质改变主要表现为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树芽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和气道壁增厚等,检出率分别为100.0%(43/43)、100.0%(43/43)、76.7%(33/43)、62.8%(27/43)、53.5%(23/43)和55.8%(24/43).经抗结核治疗后以上肺间质性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在巩固期末(6个月)后4种征象吸收率均达93%以上.结论 以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继发性肺结核,CT检查能够清晰客观显示该类型肺结核间质改变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提示性诊断并可以观察和评价治疗的预后.

  • 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改变和CT特征分析

    作者:孙小丽;朱艳艳;王仁贵;侯代伦

    目的 分析支气管色素沉着纤维化(bronchial anthracofibrosis,BAF)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和CT检查特征.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积并伴有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狭窄,确诊为BAF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以及CT检查结果.结果 56例患者,包括男17例(30.4%),女39例(69.6%);年龄34~87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咯血等,呈反复慢性病程.支气管镜均显示黏膜色素斑和叶段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其中,单部位受累27例(48.2%),多部位受累29例(51.8%),以右肺中叶支气管狭窄多见.24例行支气管镜下黏膜活检的患者,活检标本病理检查均显示为支气管黏膜的色素沉积,其中13例(56.5%)伴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34.8%)表现为伴有干酪样坏死的慢性肉芽肿样炎症,3例(13.0%)为肺癌.CT表现叶段支气管狭窄44例(78.6%),管壁增厚17例(30.4%),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2例(92.9%),伴淋巴结钙化30例(53.6%),肺内表现阻塞性不张38例(67.9%),支气管扩张6例(l0.7%),胸膜病变3例(5.4%).结论 BAF好发于老年女性,并与结核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恶性肿瘤等相关,主要特征包括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着、叶段支气管狭窄、气道周围淋巴结增大及多种形态的肺阻塞性或感染性病变.

  • 实变型肺癌与结核性肺实变CT影像对照分析

    作者:吕平欣;周新华;谢汝明;段鸿飞;贺伟

    目的 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叶裂膨出征以及其他肺野不同特点的播散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包括,多发肺叶、肺段实变(肺癌22例,结核9例)、单发下叶肺实变(肺癌17例,结核10例),均匀肺实变(肺癌36例,结核17例)、实变伴液化(肺癌4例,结核33例)、空洞或囊腔(肺癌10,结核28例),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肺癌18例,结核7例)、管腔扩张(肺癌4例,结核15例),实变周围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肺癌7例,无结核病例).结论 实变的密度、好发部位、病变多叶多段分布、是否易于形成液化空洞、环绕于实变周围分界清楚的磨玻璃征及多种性质并存的气道播散病变影像等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综合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 不同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分析

    作者:李成海;周新华;吕岩;于霞;李芳;贺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 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 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 (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03;x2=7.38,P=0.007;x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 (37/39)、XDR-PTB组占87.1% (27/31)、DR-PTB组占95.7% (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8,P<0.001;x2=9.18,P=0.002;x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 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 (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 (31/31)和87.1% (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 (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15;x2=4.61,P=0.032;x2=7.15,P=0.007和x2=12.38,P<0.001;x2=10.63,P=0.001;x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 、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7,P=0.010,x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 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诊断及鉴别

    作者:赵泽钢;周新华;吕岩;周震;贺伟;李成海;王东坡;宁锋钢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PC)的CT特征.方法 搜集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表现为孤立结节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21例(PPC组),对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免疫功能均正常.搜集同时期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影像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肺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分别为结核球组和肺癌组,分别观察3组结节及其周围病灶的CT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PC组病灶分布多位于下叶(66.7%,14/21)及外带(80.9%,17/21),与结核球组(30.0%,9/30和53.3%,16/30)及肺癌组(36.7%,11/30和40.0%,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8,P=0.010和x2=4.449,P=0.035;x2=4.126,P=0.042和x2=8.446,P=0.004);PPC组病变边缘模糊者(81.0%,17/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13.3%,4/30)(x2=20.812,P=0.000和x2=23.319,P=0.000).PPC组病变边缘可出现长毛刺或索条影,以及与胸膜之间的多条状牵拉改变,与周围型肺癌的“幕状或兔耳状”的胸膜凹陷征有所不同;PPC组邻近胸膜增厚者(57.1%,12/21)明显多于结核球组(16.7%,5/30)及肺癌组(0.0%,0/30)(x2=9.107,P=0.003;x2=19.354,P=0.000);晕征在PPC组周围病灶中占比(70.6%,12/17)较高,明显高于结核球组(3.8%,1/26)及肺癌组(20.0%,1/5)(x2=21.708,P=0.000;x2 =4.090,P=0.043);增强CT扫描,PPC结节[76.2%(16/21)]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有别于结核球的无强化或包膜强化,以及肺癌的明显强化.结论 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的PPC,多位于下叶胸膜下,边缘模糊,伴支气管气象、空泡征及晕征,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当出现这些征象时,应考虑PPC的可能性.

  • 肺结核合并肺癌15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华;梁博文;卜建玲;李琦;陈效友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15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病灶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19例(12.2%,19/156),病灶肺叶不同侧72例(46.2%,72/156),病灶肺叶部分重叠65例(41.7%,65/156);已知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67例(42.9%,67/156),已知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6例(3.8%,6/156),2种病同时诊断者83例(53.2%,83/156),平均确诊时间从11.4个月到12.5年不等;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查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找癌细胞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 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

    作者:薛明;李晶晶;吕志彬;崔涛;陈七一;张紫欣;谢汝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32例(并发组)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时期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132例无免疫损伤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 结果 并发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10.6%,14/132)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1);并发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96×106(106~307×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106/L(435×106~977×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5,P<0.01).并发组并发肺结核较常见(69.7%,92/132);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淋巴结结核及肝脾结核的比率分别为24.2%(32/132)、30.3%(40/132)、21.2%(28/132)、13.6%(18/132)、12.1%(16/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3%(11/132)、15.9%(21/132)、8.3%(11/132)、6.1%(8/132)、3.8%(5/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5、9.90、8.70、4.27、6.26,P值分别为<0.01、<0.01、<0.01、0.039、0.012).并发组累及3组以上淋巴结、淋巴结融合、淋巴结直径≥2.0cm及不均匀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0.3%(106/132)、72.0%(95/132)、65.2%(86/132)、84.8%(112/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4%(56/132)、34.8%(46/132)、32.6%(43/132)、40.9%(5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94、36.55、28.03、54.59,P值均<0.01).并发组淋巴结均匀强化、无强化及淋巴结钙化的比率分别为9.1%(12/132)、6.1%(8/132)、6.1%(8/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4%(48/132)、22.7%(30/132)、19.7%(2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95、14.87、10.94,P值分别为<0.01、0.016、<0.01). 结论 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病变多累及3组及以上淋巴结,较少出现钙化,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以上特点有助于提示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 胸壁结核的CT诊断

    作者:张磊;周衍慧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收集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2年11月-2009年3月期间的87例胸壁结核,全部病例经CT检查并手术病理确诊,1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1)CT平扫表现为胸壁半圆形或扁平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较低,"哑铃状"中央低密度肿块较具有特征性CT表现.骨和关节破坏15例,肋骨局部皮质缺损样破坏9例,膨胀性溶骨性破坏3例;(2)增强扫描14例边缘强化,1例肿块内见多发低密度区,较平扫时显示更清晰.结论 CT对胸壁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贺伟;周新华;李芳;吕岩;周震;李成海;陈步东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CT表现,以提高对PSP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收集2012-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 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 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

    作者:郭兴全;周新华;贺伟

    目的分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8例行HRCT检查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X线胸片和CT进行比较.结论 42.9%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粟粒灶表现为三均匀,57.1%的病例表现为不均匀.粟粒灶为随机分布结节,在间质内主要分布于小叶中心、小叶间隔及胸膜下.较少分布于支气管中心轴.在肺实质内主要分布于肺小叶中心与小叶边缘之间的肺实质内.结论 HRCT能较好的显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粟粒灶分布特点,比X线胸片和CT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320层CT双入口灌注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灌注特点

    作者:李利佳;王迪;刘倩颖;敖国昆;董莘;崔媛

    目的 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空洞型病灶8例,多形性病灶19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治愈组30例、复治组24例(首次复治10例、多次复治14例).对初治治愈患者的灌注值与复治涂阳患者及初次复治与多次复治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治治愈组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值为(46.4±9.2) ml·min-1·(100 ml)-1,高于复治组[(25.9±7.6) 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01);而其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值为(18.9±10.0) ml·min-1·(100ml)-1,低于初治组[(24.8±8.8) ml·min-1· (100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5).多次复治组PF值为(20.7±4.6) ml·min-1·(100ml)-1,低于首次复治组[(32.6±5.3) 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而其BF值为(25.8±3.2) ml·min-1·(100ml)-1,高于首次复治组[(22.3±5.2) ml·min-1·(100m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1,P=0.648).结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肺动脉血供明显低于初治治愈病灶,推测局部血液循环差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原因之一.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介入治疗重症空洞肺结核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永利;田子刚;宋巍峰;潘炳忠;肖军;陈松峰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介入治疗重症空洞肺结核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和治疗意义.方法 32例重症空洞型肺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用3VHPThZAk/15VPaTh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16例配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引流注入抗结核药的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并完成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后,临床观察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5.0%(12/16),病灶显著吸收率62.5%(10/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7/16)和31.3%(5/16)(P均<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56.3%(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3%(5/16)(P<0.05).空洞闭合率和空洞缩小率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小的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的闭合率较高.空洞内仍然存在液平的比率治疗组为9.1%远低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引流注入抗结核药是治疗重症空洞肺结核的一种新方法,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安全、微创、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由于病例数尚少,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 支气管结核并发黏液栓嵌塞的CT表现与诊断

    作者:余辉山;李宝学;秦立新;靖秋生;李靖;周春华;田葵;沙晋璐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EBTB)并发黏液栓嵌塞(MPI)的CT表现与特点,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水平.方法 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25例EBTB并发MPI患者的CT表现和形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EBTB并发MPI后典型的CT表现:(1)直接征象:树权状阴影10例(40.0%),挤牙膏状阴影8例(32.0%),手套状阴影7例(28.0%).(2)病灶分布与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阴影均分布在各肺叶内2/3的肺野中,膨胀性强,边缘清晰,呈向心性分布.(3)伴随征象:25例中23例(92.0%)患者主体病灶阴影周围有多发性斑点状和小片状卫星灶,13例(52.0%)患者伴病灶区肺纹理聚拢,肺叶容积缩小,肺气肿形成等慢性过程.6例(24.0%)患者CT检查显示左或右主支气管明显狭窄.(4)CT增强表现:25例中12例患者CT增强扫描后团块状病灶CT值均<20 HU.25例患者经确诊后进行规则的抗结核治疗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EBTB并发MPI后易形成树杈状、挤牙膏状、手套状阴影,掌握其CT表现与特点有利于提高EBTB并发MPI影像学诊断水平.

  • 肺结核球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及两者的CT表现分析

    作者:陈亮;钟球;刘文;覃杰;梁波涛;高翠南;周琳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与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的CT表现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68例周围型肺癌及58例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患者,两组患者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增强扫描后的特点、边缘、有无卫星病灶及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等征象.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两组计量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8例误诊的肺结核球和4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3.37±1.23)cm、(3.52±1.37)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32).沙砾状钙化、边缘光滑及卫星病灶相对于周围型肺癌[分别为5.13%(24/468)、8.97%(42/468)、10.47%(49/468)]多见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分别为27.59%(16/58)、15.52%(9/58)、48.28%(28/58)](x2值分别为37.04、15.23、59.23,P值均<0.01).病灶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相对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分别为84.48%(49/58)、8.62%(5/58)],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分别为91.03%(426/468)、25.00%(117/468)](x2=15.23,P<0.01;x2=7.77,P<0.01).在58例误诊的肺结核球内,16例可见沙砾状钙化灶,其中13例CT报告未描述病灶内沙砾状钙化灶.58例肺结核球的手术及CT均可见卫星灶,但仅7例CT报告描述卫星病灶.结论 沙砾状钙化、病灶边缘光滑及卫星病灶多见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而病灶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 CT在涂阴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路希伟;Wu Jianlin;刘晶华;徐惠;苗延巍;宋小冬

    目的 探讨CT对涂阴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8例涂片阴性的肺结核可疑者,同时行X线胸片和CT检查,其中肺结核76例,非结核性肺病42例.采用盲法由诊断小组分别对X线胸片和CT进行阅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种诊断手段的优劣.结果按"可能性大"为诊断界点进行统计,则X线胸片诊断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61.9%,准确性为74.6%,阳性预计值(PV+)为76.3%:阴性预计值(PV-)为69.2%;CT诊断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88.1%,准确性为91.5%.阳性预计值(PV+)为92.2%:阴性预计值(PV-)为89.8%.X线胸片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758±0.102),C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z)为(0.958±0.043),X线胸片联合结核抗体、PPD进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33±0.071).X线胸片与X线胸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小于C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CT在诊断涂阴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1885 条记录 5/1595 页 « 12345678...1594159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