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脉压和C反应蛋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的影响

    作者:吕磊;徐军;缪东培;殷宇刚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颈总动脉的影响以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平均年龄79.82±6.04岁,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高脉压组(脉压≥60 mmHg)和低脉压组(脉压<60mmHg),测定颈总动脉内径(CCA)、内膜一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CRP水平.结果 高脉压组CCA、IMT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25±0.72 mm、1.32±0.15 mm和73.53%)高于低脉压组(分别为7.97±0.74 mm、1.01±0.19 mm和59.52%)(P<0.05).高脉压组CRP水平(5.72±2.89 mg/L)高于低脉压组(3.81±2.56 ms/L)(P<0.05).IMT与动态脉压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P<0.05)和0.4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脉压促进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 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程文华;彭洪炉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夜间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降压治疗.方法:选取国防科技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0例,夜间高血压组90例为观察组,无夜间高血压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两组患者日间血压(日间收缩压和日间舒张压)和夜间血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无颈部斑块形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FPG、TC、TG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高血压与颈动脉靶器官损害有关,并且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磁共振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评估

    作者:牛犇;曹辉;姚田岭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的诊断价值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TIA患者共110例,给患者进行DWI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另选取46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将其归入对照组.对156名受试者行颈动脉超声扫描.对比以上三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结果: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正常组及异常组相比均较低;而异常组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较正常组高,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TIA的诊断价值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李天东;于华

    目的 观察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初诊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两组:<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IMT.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同时非杓型组的LVMI(179.8±36.6)g/m2和IMT(1.50±0.04)mm明显高于杓型组[LVMI(158.8±34.6)g/m2;IMT(1.20±0.03)mm,P均<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影响LVWI和IMT.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硫化氢浓度变化

    作者:徐冰馨;赵建辛;王雅琼;牛文全;高平进

    背景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H2S)是一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具有直接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血管调节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阿霉素心肌病等,但目前与高血压有关的研究并不多.目的 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nension,EH)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H2S浓度,并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H2S和EH的棚关性.方法 入选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83例,及瑞金医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用比色法测定血浆H2S浓度、并用 SPSS 13.0软件对实验结果和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浆H2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25).血浆H2S浓度和年龄呈负相关(r=-0.321,P<0.01),年龄是影响EH患者血浆H2S的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B=-0.368,P< 0.01).EH组中,血浆H2S浓度和病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呈负相关(病程:r=-0.329P<0.01 ;IMT;r=-0.327,P<0.01),有脑卒史的EH患者其血浆H2S浓度显著低于无脑卒中史的EH患者(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浆H2S浓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EH患者脑卒中的患病风检增加14.7%.结论 血浆H2S浓度可能反应了高血压血管损伤的程度,将来H2S能否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研究.

  • 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邢秀云;李海涛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2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6例作为高血压组,并按照PPI分为3个亚组(A组:PPI≤0.40,n=39;B组:0.41≤PPI<0.50,n=41;C组:PPI≥0.50,n=36);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8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超声检测IMT,比较不同组颈动脉IMT及hs-CRP 水平.结果 ①高血压组PPI、颈动脉IMT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②随着PPI的增加,颈动脉IMT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97,P<0.001);③随着PPI的增加,hs-CRP也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较健康人群高,且PPI与颈动脉IMT和hs-CRP具有相关性.

  • 他汀类药物对细胞因子及颈内动脉内膜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刘玲;韩江全;刘润妮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还具有非调脂作用,如抑制血管炎症、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增加NO以改善内皮功能,这些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脑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症反应介导的一个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及加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及颈内动脉内膜的影响进行综述。

  •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姜涛;张敏;宋秀霞;李会会;扬浩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同时测定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尿酸升高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负荷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尿酸升高组颈动脉平均IMT、大IMT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明显增厚;血尿酸与颈动脉IMT明显相关,但校正了年龄、体重、血压、血脂等因素后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相关不明显,血尿酸主要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尿酸不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与大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归因于尿酸和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关联,但尿酸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

  • ABI和颈动脉IMT联合测量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石福彦;刘美英;李子玲;孙春梅;李畅蕾

    目的 评价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e-medial thickness,IMT)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探讨ABI联合颈动脉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测量ABI和颈动脉IMT.根据ABI和颈动脉IMT的测量结果,评估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比.结果 ①ABI降低,冠心病(CHD)、脑血管病(CV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率显著增加.②颈动脉IMT增厚,CHD、CVD和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患病率显著增加.③随着ABI/IMT分值的增加,CHD和CVD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 ABI和颈动脉IMT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测量较单独测量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缺血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闫洪娟;王俊伟;郭建华;侯博;王帅;姜琳娜;罗秋华;薛占河

    目的 通过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血脂、斑块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2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规剂量组(观察1组)和常规剂量组(观察2组),每组85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与瑞舒伐他汀相同外观的安慰剂1片,观察1组口服瑞舒伐他汀5 mg/d,观察2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血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a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面积和Crouse斑块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后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易损斑块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各指标改善较观察1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逆转和稳定斑块,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 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王新广;张志敏;杜国峰;何光辉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1-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168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晚1次)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叶酸片(5 mg/0.4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1.5 g/次,3次/d),观察12个月.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测量血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血压和血脂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IMT值[(1.16±0.16)mm比(1.27±0.23)mm]和颈动脉异常率[60%比69%]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IMT值[(1.08 ±0.13)mm比(1.30±0.21)mm]和颈动脉异常率[52%比70%]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高荣;王义梅;陈英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4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在血压控制达标后.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10 mg~20mg.d-1,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DP)、舒张压(DBP)、脉压、血脂、IMT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MT、TC、SBP及脉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IMT较治疗前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服辛伐他汀后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MT、DBP、脉压较对照组下降(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 辛伐他汀可通过强化降脂和非降脂作用降低IMT,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 苯璜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建红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12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年,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颈动脉IMT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颈动脉IMT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IM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作者:赵田;吕肖锋;武晋晓;张天瀛;和瑞婷;向莎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远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 T2DM 患者531例,回顾统计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有无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为强化组(273例)和非强化组(25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回访,检测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 B 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粥样斑块检出率。结果①初诊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体量指数( BMI)、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 FPG)、颈动脉 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强化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非强化组(P ﹤0.05)。②回访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BMI、TC、TG、HDL-C、LDL-C、FPG、HbA1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强化组颈动脉 IMT 值、斑块检出率均低于非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颈动脉 IMT 与年龄、HbA1c、LDL-C 呈显著正相关(r =0.092、0.235、0.295,P ﹤0.05、P ﹤0.01)。结论初诊 T2DM 患者早期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降低远期颈动脉 IMT,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治疗的影响

    作者:徐维国(通讯作者);崔蓉;陈斌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组,正常人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肺、血管疾病,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匹配。两组人群均以经颅多普勒按相同方法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等动脉硬度指标及检测血压。研究组中的22例患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在治疗半年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22例接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IMT较治疗前所测值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SAHS患者可导致动脉硬度增高, CPAP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 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刘彩梅;张壮萍;苏小平;尹美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施慧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门诊和住院的勺型高血压患者14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77例,均为停用其他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施慧达10 mg/d~20 mg/d,维持血压尽量达标.在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由同1位B超医师,同1台彩超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及斑块检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组与勺型高血压组治疗前IMT比较斑块栓出率为75.3%、51.0%(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6个月时IMT有所减退,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IMT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IMT减退和斑块检出率降低越来越明显.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施慧达有逆转IMT增厚和消除粥样斑块的作用.

  • 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瘦素RS1137101基因与心血管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钱岳晟;王彦;杨龑;高平进;朱鼎良

    目的 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比较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差异,并寻找在遗传方面的生物标志.方法 508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质组264例,非痰湿质组244例)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选择瘦素受体基因(Lepr)RS1137101基因多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IMT分别为(0.65±0.01)mm和(0.62±0.01)mm(P=0.019);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RS1137101基因AA、AG和GG的分布分别占1.5%、12.5%和80.6%,非痰湿组高血压患者分别占4.9%、13.9%和81.1%,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两组分别占8.0%、92.0%和11.9%、88.1%(P>0.05).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的RS1137101AA型和GG型在IMT值比非痰湿质组患者明显升高,分别为(0.768±0.035)mm、(0.626±0.020)mm和(0.647±0.012)mm、(0.611±0.013)mm(P=0.017,0.039),而LVMI值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痰湿质高血压患者中瘦素基因RS1137101的AA型和GG型与IMT厚度相关.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LDL、OX-LDL关系的研究

    作者:毛善英;刘建仁;黄鉴政;吴敏良;毛显雅;魏芳;刘学明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B超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l-media thickness;IMT)。测定受试者的LDL、OX-LDL。比较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IMT和LDL、OX-LDL。对IMT和LDL、OX-LDL相关分析。结果 伴糖尿病的脑梗死组IMT高于其它脑梗死组及对照组。IMT与LDL、OX-LDL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中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为明显, LDL、OX-LDL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子。

  • 冠心病患者二甲基精氨酸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薇;曲秀芬;夏伟;宋影

    目的 研究冠心痛患者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异常变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06-12间,在我院住院病人58例,分为行冠状动脉造影组(n=29)及正常对照组(n=29).分别测其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冠脉造影组病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组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 活血通脉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谢宇杰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片(鸡血藤、丹参、三七、陈皮、枸杞子、黄精、麦冬等)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口服活血通脉片,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1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TG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CRP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均较好,组间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活血通脉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