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肥胖状态对 术后远期翻修率的影响

    作者:崔志刚;张德光;刘福全;杜心如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的肥胖状态对术后远期翻修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THA的患者418例,其中男性262例,女性156例,以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30 kg/m2)和非肥胖组(BMI<30 kg/m2),比较两组患者THA术后远期翻修情况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THA术后5年人工关节翻修率分别为5.4%和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THA术后10年人工关节翻修率分别为15.5%和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10年,肥胖组患者的翻修风险是非肥胖组患者的2.12倍(OR=2.12,95%CI为1.13~3.98);肥胖组患者因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松动而行翻修手术的风险是非肥胖组患者的2.63倍(OR=2.63,95%CI为1.03~6.77).结论 THA术前肥胖会增加术后远期翻修率.

  • 体质量指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翻修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杜尧;李悦;刘书茂;贾金生

    目的 探究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远期翻修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于本院行初次TKA的患者713例,根据BMI不同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体重正常组(BMI<25 kg/m2)、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和肥胖组(BMI≥30 kg/m2),分析3组患者TKA术后早期(5年内)和远期(超过5年)行人工关节翻修术的原因,并比较3组患者早期和远期翻修率的差异,及远期行人工关节翻修术风险差异.结果 患者TKA术后早期(5年内)行翻修手术的原因主要为感染,远期(超过5年)行翻修手术的原因主要为假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磨损或断裂;TKA术后5年,3组患者翻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7.6%,正常体重组3.9%,超重组3.6%,P=0.1060);TKA术后10年,肥胖组患者翻修率为15.1%,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分别为6.5%和7.6%,P=0.0048).肥胖组患者TKA术后10年行翻修手术的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84倍(OR=1.84,95%CI为1.59~2.13),超重组与体重正常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为0.63~1.91).结论 BMI水平和TKA术后远期翻修手术风险相关,患者TKA术前或术后减重可能会降低远期行翻修手术的风险.

  • 动静脉内瘘临床体会

    作者:宋晓萍;郭新;杨晓松

    目的:总结血透用动静脉内瘘翻修的原因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 AVF 翻修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血栓形成 110例,狭窄 8 例,动脉瘤 2例.前臂端端吻合桡动脉与头静脉、贵要静脉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别为 100 例、12例和8 例.结论 AVF翻修是紧急重建内瘘的良好方法.

  • 1例股骨恶性肿瘤假体松动翻修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文洁

    总结1例股骨恶性肿瘤假体松动翻修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假体翻修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分析病例,探讨恶性肿瘤翻修[1]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功能指导,使患者翻修术后得到正确有效的护理指导,对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 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对THA术后机械性松动行翻修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覃琼丽;冯丽;颜欢欢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的围术期护理改进措施.方法:对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行翻修术患者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制定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提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运用新型的康复训练仪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效果与围术期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围术期护理,运用新的理念改进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 愿意在此迎接"后时光"的医院——日本前田医院设计特点

    作者:长岛一道;周有芒;刘锦标

    2007年7月竣工的新前田医院,位于佐贺县伊万里市.1916年开业的前田医院,原分为本院(77张病床)和分院(52张病床),2004年两院合并,在分院的旁边新建一所医院.新的前田医院有129张病床,总建筑面积10659m<'2>,地上3层.合并后,旧分院经过翻修后变为管理楼,它与已有的肾病中心(设有58张透析病床)和新医院通过连廊相连,使医院功能一体化.

  • 颈后路减压术后效果不佳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作者:秦德安;刘晓光;吴奉梁;刘忠军;张凤山;孙宇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翻修策略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颈后路减压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疗效不佳而行翻修手术者14例,分析其翻修原因并针对性采用不同的翻修术式,初次术前、翻修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JOA 17分法评定脊髓神经功能,采用Nurick分级评价行走功能.计算初次手术前后和翻修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椎板切除减压宽度不够2例,单开门纵向减压节段不够2例,门轴侧骨折塌陷压迫神经根和脊髓2例,椎板再关门4例,开门角度过小1例,后纵韧带骨化进展2例(其中1例伴关门),颈椎后凸畸形加重2例(其中1例伴关门),钩椎关节增生致神经根管狭窄1例.初次术前、 翻修前和末次随访时改良JOA评分分别是11.89±1.67,13.11±1.09和15.61±0.59,Nurick分级分别是4.21±0.58,3.57±0.51和1.71±0.47.末次随访时与初次术前、翻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手术前后和翻修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差(22.33±9.49)%和良(64.60±9.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后路减压术后效果不佳的各种原因采用个体化原则进行翻修,可进一步改善脊髓功能,术前仔细分析致病因素,术中减压彻底,降低翻修率.

  • 异体皮质骨板在严重骨缺损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钱万锋;沈海良

    21世纪,随着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日臻完善,人工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数量不断增加,使用年限不断延长,相关的翻修数量也在逐年上升.2000年,全美共行183 000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翻修手术31 000例,占17%左右[1].比起初次的髋关节置换,全髋翻修面对的患者情况多变复杂,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关键技术之一是处理股骨假体周围的严重骨缺损,是对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其中的股骨侧缺损用一般传统技术重建困难,而自体骨移植受到自身骨量和强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修复股骨缺损成为可能.自2002年以来,利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治疗全髋翻修术中股骨段缺损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临床分析

    作者:李勇;刘兴炎;田乃宜;黄光海

    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对2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治疗,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现就翻修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三椎体复位固定行腰椎滑脱翻修手术探讨

    作者:李长胜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原因,探讨三椎体复位固定翻修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51.5岁。其中滑脱节段复位丢失6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5例,滑脱加重8例。临床症状有下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翻修手术采用后路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加后外侧植骨,对初次手术后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椎体采用取出松动或断裂的螺钉,换用加粗或加长椎弓根螺钉进行再次置入,或者采用骨水泥灌注,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X线正侧位片和伸屈动力位片评价椎间融合的效果,并采用JO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翻修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显示所有翻修手术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植骨融合时间5.5~7个月,滑脱椎体再次复位后矫正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 JOA评分改善率为(78.06±3.90)%,以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Ⅰ度滑脱3例,术前评分13.33±1.53,术后26.33±0.58;Ⅱ度滑脱7例,术前评分12.85±2.19,术后26.29±2.21;Ⅲ度滑脱9例,术前评分12.21±2.73,术后26.44±1.8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植骨不融合有关。翻修手术采用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充分减压、植骨融合,结合术后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

    作者:陈述祥;丁林坚;刘红光;赵崇达;司徒坚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30例(31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岁(47~74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9例(20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3例(3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1髋,2~3年3髋,8~10年21髋,10~15年6髋.翻修假体类型:均为混合型假体,国产12例(12髋),进口18例(19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差距小于1 cm).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2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16髋,良10髋,可4髋,差1髋.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 人工髋关节翻修的股骨假体柄的形态及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闵重函;张洪美;周瑛;严世贵;秦宏敏;叶先才;朱振康;荆琳;赵革军

    目的:根据全髋关节翻修所得资料,分析人工股骨柄在生理应力作用下的状态,讨论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选择5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66岁(61~84岁).人工关节平均使用年限18.24年(3~27年),首次置换术后初始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1 d(5~16d),翻修的主要原因为自发松动和外伤.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直观所见进行分析,并根据组织学病理做出推断.结果:股骨柄假体在生理应力下存在微动沉降,其二次稳定与股骨柄设计、患者动态、骨质和骨长入性状有关.直柄假体有利于生理性沉降,实现紧密接触的骨长入稳定,可以在患者条件允许下早期负重锻炼.有领假体和结合内固定假体限制股骨柄沉降,其稳定性取决于首次安置时的压配和后期骨长入支撑,对该类患者建议延长非负重时间.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股骨假体和下地负重时机可以延长股骨假体的使用年限,减少松动概率.

  •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丽丹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我院近三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6例的手术护理.结果:26例全髋翻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大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腰椎手术后的邻近节段翻修

    作者:陈新用;梁裕;曹鹏;吴文坚;郑涛;张兴凯

    目的:评估腰椎手术邻近节段翻修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邻近节段病(ASD)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手术后邻近节段翻修患者23例(ASD组),其中19例行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4例行减压结合棘突间非融合装置治疗;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行单节段椎管减压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治疗患者共2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VAS、JOA下腰痛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痛程度与功能状况.结果:ASD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6 a和5.1 a.ASD组VAS评分术前7.6±1.2、术后2.5±1.6,JOA评分术前11.2±4.2、术后24.2±3.1;对照组VAS评分术前6.8±2.1、术后2.3±0.9,JOA评分术前11.2±4.2、术后26.5±2.5.改善率(RI)ASD组73%,对照组85.7%.两组间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行走、感觉异常和下肢症状等JOA单项评估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初次手术时,应注意筛检并减少ASD的危险因素,降低ASD的发生.采用椎板扩大开窗减压、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对腰椎手术的邻近节段进行翻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江辉;闫韵飞;赵建宁

    目的: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并分析国内外新的相关资料,总结生物型髋关节假体设计特点及其用于翻修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注意事项及其随访研究结果.结果:用于髋关节翻修的生物型假体目前仍以金属-聚乙烯或陶瓷-聚乙烯界面为主,金属-金属以及陶瓷-陶瓷等新型界面的临床效果尚需时间的考验.股骨骨量的评估是选择生物型假体翻修的主要参考指标.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生物型假体表现出良好的早、中期疗效,长期随访研究报道较少.结论: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远端固定生物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股骨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及非;阎作勤;郭常安;梁昌详;张弛;姚振均;张光健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短6年,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单髁置换失败翻修为全膝关节置换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王勇卓;张民;谭亚运;王晋豫;马技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方法 系统评价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单髁置换术(UKA)失败后翻修所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初次治疗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关方面的异同.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关于单髁置换术失败后翻修所行TKA与初次治疗行TKA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与非随机对照研究,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NOS评分均为7分,共596例,其中UKA失败后翻修而来的TKA病例238例,初次治疗行TKA者358例.分析显示:单髁置换失败后翻修而来的TKA比初次行TKA再翻修率高(RR=3.30,95%CI:1.09~10.06,P=0.04),而在术后膝关节评分(MD=-4.92,95%CI:-4.36~14.19,P=0.30)、术后关节活动度(MD=-5.58,95%CI:-12.62~1.45,P=0.12)、术后感染发生率(MD=0.55,95%CI:0.17~1.77,P=0.32)及术中失血量(MD=96.03,95%CI:-155.27~347.32,P=0.45)方面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髁置换后翻修而来的TKA短期内可取得与初次行TKA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再翻修率较高;长期结果分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远端生物固定翻修柄在老年患者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简小飞;陈廖斌;蒋林

    目的 探讨远端生物固定翻修柄在老年患者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对22例70岁以上非感染性股骨侧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70~85岁,平均76岁,右侧10例,左侧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9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2髋,Ⅱ型12髋,ⅢA型6髋,ⅢB型2髋.翻修假体:MP(Link),Solution (DePuy).对翻修术前及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情况、影像学资料、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平均随访61(48~78)个月,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8(25~46)分改善至随访结束时的87(76~94)分.所有假体均获初始稳定,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可弃拐行走.2例患者有轻度跛行,术后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下沉,周围骨质密度和厚度增加. 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可在股骨远端髓腔内获得可靠的轴向及抗旋转初始稳定性,为假体骨长入创造了条件,尤其适用于股骨近端骨缺损轻于PaproskyⅣ型的老年患者的翻修手术,具有良好的短中期效果.

    关键词: 髋关节 翻修 股骨
  • 螺旋臼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叶萍;艾进伟;孙永强

    目的 探讨螺旋臼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笔者自2007-01-2013-12采用Zweymüller螺旋臼对30例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翻修术.股骨柄假体不松动者只翻修髋臼和更换股骨头,松动者髋臼和股骨柄均翻修.髋臼骨缺损少者采用稍大号的螺旋臼杯,骨缺损大者用同种异体骨颗粒填充缺损,反锉将骨粒压实,选用更大型号的螺旋臼杯.结果 2例感染患者取出假体一期抗生素骨水泥旷置、半年后二期翻修.翻修手术时间平均60(45~70)min,髋臼侧10例未植骨,20例颗粒植骨,均无进行结构性植骨.股骨粗隆部延展截骨12例;保留原股骨柄12例、翻修18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5~7年,平均3年.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翻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2 cm.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术后Harris评分65~90分,平均80分.结论 针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翻修,螺旋臼是个理想选择.螺旋臼旋入臼壁、避免结构性植骨,操作简单,降低手术难度,临床效果好.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代立武;厉泽众;朱传敏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方式及原则.方法 笔者自2010-01-2014-09对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处理,包括锁定钢板固定术、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髋关节翻修加锁定钢板固定术和环抱器固定术等.结果 术后均获得随访7~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85(83~89)分,术后平均81(80~85)分,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原则是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充分考虑患者预期寿命、经济条件、假体类型、骨折类型及骨量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272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