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膜间皮瘤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牟小芬;余森洋

    目的探讨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总结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间皮瘤的因素有多种,临床症状以胸痛、气短为主,影像学上的表现各异,胸水多呈血性粘稠液.结论胸膜间皮瘤无典型症状,误诊率高,应对该病引起警惕和重视,提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 胸膜肿瘤 间皮瘤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7例原因分析

    作者:王志刚;丁红

    目的 探索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与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的临床差异,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传染病医院2010-2017年收治的17例MPM误诊为TPE的患者临床资料,以了解误诊原因及提出避免措施.结果 本组MPM患者以男性(70.6%,12/17)、>40岁者(70.6%,12/17)多见,仅1例患者明确有石棉接触史;右侧(52.9%,9/17)多于左侧(35.3%,6/17);临床表现以胸痛(82.4%,14/17)多见,发热(17.6%,3/17)较少见;误诊时间6d至18个月,平均(80.6±132.6)d.初诊时17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抗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阳性8例(47.1%),其中强阳性2例;血T-SPOT.TB阳性6例(35.3%).胸腔积液生化检测:胸腔积液均为渗出性,11例(64.7%)为黄色,白细胞(WBC)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50%~86%),计数为1300~7500×106/L(正常值<100× 106/L);乳酸脱氢酶(LDH) [280~1520 U/L(正常值<200 U/L),平均(439.76±301.82) U/L]均升高,腺苷脱氨酶(ADA)升高6例(35.3%)[32~56 U/L(正常值4~24 U/L),平均(26.76±11.96) U/L];血癌胚抗原(CEA)均未见升高,胸腔积液CEA升高2例(11.8%)[分别达8.6μg/L和9.2 μg/L(正常值≤5μg/L)];CT检查均有胸膜增厚,11例(64.7%)胸膜增厚超过1 cm.终17例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胸腔穿刺胸膜活检确诊7例、胸腔镜取组织活检确诊9例、开胸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例;病理检查结果多为MPM上皮样型11例(64.7%).结论 MP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早期CT表现同TPE患者相比较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TPE;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

  • 心脏恶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张桂敏;李跃华;李守先

    临床资料男性,63岁.进行性消瘦3月,两次彩超检查均报告右房前外侧游离壁42~60×31~34mm不均质团块回声,向三尖瓣瓣环附近延伸,考虑右房肿瘤.MRI显示右室流出道之前外侧壁及下壁明显增厚成肿块状,其前后径约80mm,左右径约70mm,病变主要沿流出道向心尖部伸展,提示心肌肿瘤可能.

    关键词: 间皮瘤 心脏
  • 胸、腹水沉积物切片结合涂片诊断间皮瘤

    作者:刘梦海;袁昌隆;梁忠泉

    目的探讨胸腹水沉积物切片及涂片对间皮瘤的诊断.方法对455例胸腹水沉积物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和涂片,部分病例做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结果检出间皮瘤52例,其中46例有组织学对照,6例有比较典型的体征.52例间皮瘤在胸腹水沉积物切片中全部阳性,涂片阳性者38例,占73.1%,两者间差异显著(1P<0.05).切片与涂片相结合可初步将间皮瘤分为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在沉积物切片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检查如特染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间皮瘤和腺癌.结论胸腹水沉积物切片对间皮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脱落细胞学对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 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高杰;于国;李冰;李维华

    目的分析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从病理大体及光镜、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肿瘤呈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肿块以及弥漫囊状小结节累及盆腔或腹腔腹膜.肿瘤微囊衬以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细胞,瘤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其中1例瘤组织转变成传统的恶性间皮瘤,3例瘤组织局灶性浸润肠壁深肌层,有7例肿瘤复发.结论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还对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与腹膜恶性间皮瘤、囊性淋巴管瘤、腹膜假性黏液瘤以及腺瘤样瘤的鉴别诊断做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 囊性 间皮瘤 腹膜
  •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1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于国;高杰;李冰;李维华

    目的观察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19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进行观察,其中9例标本做了电镜检查.结果本组以中年女性多见,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6例为局限单发性囊性肿块型,7例为多发性囊性结节型,6例为弥漫性囊性结节型,其中8例肿瘤复发.19例肿瘤细胞CI均(+),而HCI均(-).肿瘤细胞胞浆内keratin、vimentin及EMA等均(+).结论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是一种具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好.

    关键词: 间皮瘤 病理学 腹膜
  • 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丁华新;何向蕾;陈培辉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在217例胸腹水细胞涂片中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波形蛋白(vimentin)及钙结合素(calretinin)的表达,并与HE染色比较.结果腺癌中CEA、CK均为(+);鳞癌中CK(+)、CEA部分(+),而vimentin和calretinin(-);间皮瘤、增生间皮细胞中CK、vimentin和calretinin为(+),CEA为(-).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应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涂片,选择特异的抗体(CEA、CK、vimentin、calretinin)可以在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增生性间皮细胞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

  • 阑尾间皮瘤合并胃肠间质瘤1例

    作者:李颖;纪萍;阿艳妮;于建宪

    患者男性,70岁.因上腹胀痛不适半月余,尿频3天收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未扪及肿物,移动性浊音(-).血常规:WBC 12.14×109/L,中性粒细胞77.94%;尿常规:WBC 1 ~ 2/HP.超声示腹腔液性暗区.胃镜示胃占位.临床诊断:胃肿瘤.术中见腹腔广泛粘连,肠壁浆膜面附淡黄色脓苔,炎性腹水1 500 ml,胃窦前壁肿瘤位于肌层,1 cm×1 cm大小,质硬;阑尾周围大网膜包裹、质硬,考虑腹腔感染及阑尾穿孔.行胃壁肿瘤+阑尾切除术,送术中冷冻.

  • 胸壁侵袭性冬眠瘤1例

    作者:陈大仓;范银仓;王毅

    患者女性,42岁.因腰4/5椎间盘膨出行常规X线检查,发现右侧胸膜有一3cm×2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界限尚清.CT示:右外、后胸壁处见一肿块影,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与邻近肺组织分界清晰.考虑良性间皮瘤的可能性大.

  • 酷似淋巴管瘤样腹腔间皮瘤1例

    作者:郭韦韦;彭晓蓉;郭华雄;雷玉;罗娟;董华

    患者女性,51岁.因子宫肌瘤手术发现腹膜、肠管、子宫及双侧卵巢表面多发粟粒样成簇状赘生物.患者平素无腹胀、腹部不适等.查体:未触及腹部肿块,腹水(-).X线胸片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特殊病史.病理检查 巨检:送检灰红、灰白色粟粒样簇状赘生物数枚,大小2.8 cm×1.2 cm ×0.5 cm~ 1.5 cm×1.5 cm×0.6cm不等,部分游离,部分黏附于子宫浆膜面,大体呈麦穗状,可见蒂部,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半透明,均质实性.

  •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1例

    作者:吴倩;张红

    患者男性,52岁.左侧阴囊肿大5月余.患者曾因活动时阴囊不适就诊,诊断"左睾丸鞘膜积液",并行左睾丸鞘膜翻转术,术中见乳头状新生物,术后病理示左侧睾丸鞘膜乳头状腺癌收住.查体:左侧阴囊肿大,质韧,可见一长约15 cm手术切口,未拆线,愈合良好.未触及睾丸、附睾,透光试验(-).

  • 恶性间皮瘤的免疫组化诊断

    作者:余英豪;刘伟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具有多种组织学特征的肿瘤,通常需要与许多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可能是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大挑战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免疫组化在浆膜恶性上皮样肿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以及肿瘤性与反应性间皮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并对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组合进行了推荐,作为对周晓军教授“恶性间皮瘤病理诊断”一文(刊于2014年第1期《诊断病理学杂志》)的呼应.

  • 恶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

    作者:刘标;周晓军

    间皮发生的肿瘤比较少见,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是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虽然MM少见,但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1].胸腹膜发生的良、恶性病变以及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形态学特征可能与MM非常相似,有时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近年来MM的病理诊断方面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一些新的免疫标记(组合)大大提高了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率,分子遗传学检测不仅成为MM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能用于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因此及时了解新进展有助于病理医师正确诊断MM.

    关键词: 间皮瘤 分类 病理 诊断
  • 良恶性间皮增生的鉴别诊断

    作者:金华;丁华野

    回顾性研究由美国和加拿大间皮瘤研究小组诊断的217例以及作者诊断的病例,发现22%的病例在良恶性间皮增生的鉴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议,个别病例甚至意见截然不同.1上皮样间皮细胞增生表1列出了区别良恶性间皮细胞增生的要点.表1良恶性间皮增生的鉴别

  • 大网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一例

    作者:宋红杰;钱铮;季育娟

    患者女,40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于2007年3月来院就诊.行子宫肌瘤剥离术、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意外发现大网膜有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表面光滑.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切除该肿物,与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一并送检.

  • 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绮颖;陈庆明;喻林;王坚

    目的 分析肉瘤样恶性间皮瘤(sarcomatoid malignant mesothelioma,S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MM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集的22例SMM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分析预后资料.结果 2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4岁(范围24~ 73岁),男女比例为1.0∶1.2.多数患者无明确的石棉接触史.14例发生于胸膜,8例位于腹膜.临床上,发生于胸膜者多因咳嗽、气喘和胸痛就诊,发生于腹膜者多有恶心、腹胀和腹痛等症状.影像学显示,多数病例(8/11)表现为胸壁或腹腔内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块,仅少数病例(3/11)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增厚.所有病例均无肺或腹腔实质脏器内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19例呈纤维肉瘤样或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样,2例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1例伴有骨肉瘤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多数病例尚表达D2-40 (15/20),部分病例弱阳性或灶性表达钙视网膜蛋白(9/21)和WT1(10/14),不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63和CD34等.随访11例(1~36个月),6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4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 SMM的诊断必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广谱细胞角蛋白联合D2-40标记对SMM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而钙视网膜蛋白仅在部分SMM病例中有弱阳性表达,WT1常为灶性表达.诊断SMM之前还需注意除外肉瘤样癌、滑膜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纤维性胸膜炎等具有相似形态的梭形细胞肿瘤.

  •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p16在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

    作者:刘影;陈晓玲;丁宁宁;徐文祥;杨虹;陈学琛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在鉴别恶性间皮瘤与良性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55例间皮瘤及30例良性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p16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5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标本中,p16基因缺失率为81.8%(45/55),高于良性间皮细胞增生者(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恶性间皮瘤组织学标本中 p16蛋白表达率为23.6%,低于良性间皮细胞增生者(76.7%);FISH检测恶性间皮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者。结论恶性间皮瘤中p16基因缺失,p16蛋白阴性表达。 FISH检测恶性间皮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其可能在鉴别恶性间皮瘤与良性间皮增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BRCA相关蛋白1在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缺失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振英;孙文勇;Michele Carbone;张谷;胡锦林;苏丹;杨海宁;毛伟敏

    目的 探讨BRCA相关蛋白1(BRCA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在恶性间皮瘤、肺腺癌、肺鳞癌和癌肉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恶性间皮瘤22例,其中上皮样型17例,肉瘤样型2例,双相型3例.另选取侵犯胸膜的非小细胞肺癌共80例(肺腺癌40例、肺鳞癌40例)和全身各部位癌肉瘤1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各组病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组表达差异.同时所有病例均检测了常规用于间皮瘤鉴别诊断的抗体组合,包括calretinin、WT1、细胞角蛋白5/6、D2-40、CAM5.2、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63和p40.结果 所有8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癌肉瘤均BAP1核表达阳性,而64%(14/22)恶性间皮瘤出现BAP1表达缺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皮瘤诊断标志物组合中,增加BAP1后,诊断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正确度达93%.BAP1灶性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具有多克隆性.结论 BAP1核表达缺失有助于鉴别恶性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因此推荐BAP1与其他间皮瘤抗体一起应用于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提高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准确性.

  • 免疫细胞化学对浆膜腔积液中胃腺癌细胞、间皮细胞及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明;查娜;邹玉凤;冷继红;徐丽;孙岩;郝彦勇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几种标志物,对胃癌患者腹水中腺癌细胞及浆膜腔积液中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住院患者182例,于接受任何治疗前采集的腹水.其中胃癌腹水98例,良性疾病腹水74例,恶性上皮型间皮瘤浆膜腔积液10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尾型同源框基因2(CDX2)、绒毛蛋白(Villin)、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和Wilms抑癌基因1(WT1)在98例胃癌患者腹水中的腺癌细胞和74例良性疾病腹水中的反应性间皮细胞的表达,以及GLUT1、CR和WT1在10例恶性上皮型间皮瘤浆膜腔积液中瘤细胞的表达.结果 GLUT1、CDX2和 Villin 检测腺癌细胞的灵敏度分别为91.8%(90/98)、68.4%(67/98)和88.8%(87/98),特异度分别为95.9%(71/74)、100.0%(74/74)和100.0%(74/74);CR和WT1检测间皮细胞的灵敏度分别为93.2%(69/74)和79.7%(59/74),特异度分别为96.9%(95/98)和100.0%(98/98);GLUT1、CR和WT1在浆膜腔积液中检测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的灵敏度分别为9/10、9/10和7/10;GLUT1、CDX2、Villin、CR及WT1在胃腺癌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T1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LUT1、CDX2、Villin、CR和WT1组合鉴别胃癌患者腹水中腺癌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的效果较好,GLUT1、CR和WT1组合鉴别反应性间皮细胞和恶性上皮型间皮瘤细胞的效果较好.

  • CT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戴燕彬;卓岳鹏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包括:腹水(21例,100%);腹膜不规则黏连(17例,80.9%);腹膜结节(7例,33.3%);大网膜受累(14例,66.7%);肠系膜受累(15例,71%);盆腔肿块(12例,57.1%)和胸膜受累(10例,47.7%).结论腹膜间皮瘤早期腹膜病变CT检查不易发现,当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广泛增厚黏连时,CT检查可提示此病的诊断,但不易与卵巢癌和转移瘤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

    关键词: 间皮瘤 腹膜 CT
289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