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3例分析

    作者:马冰;田文;陈凛;李荣;刘培发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应用补片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对13例巨大食管裂孔疝病人行腹腔镜下裂孔疝补片修补,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1例伴有短食管,手术过程中因分离食管时出现食管损伤中转开胸治疗.手术时间90~180min,乎均110min、术中出血30~120mL,平均50mL,均未输血.12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时间3~30d,平均6d.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巨大食管裂孔疝,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副反应小的特点.

  • 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田文;郗洪庆;卫勃;马冰;王麦焕;麻涛;周彬;王勇

    目的:探讨da Vinci Si(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完成2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结果2例病人均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30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70、180 min。术后分别于44、21 h排气并开始进流食,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在裂孔修补缝合方面有一定优势。

  •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前评估及适应证合理选择

    作者:田文;马冰;费阳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段食管、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形成的疝。国内目前对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日渐重视,尤其是合并食管反流病的病人选择外科手术者日益增多。虽然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但手术并发症也时常发生,例如术后复发、吞咽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给病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须重视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但更应强调术前对病人的手术评估,选择合理手术适应证,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良好评估以及适应证的合理选择是提高食管裂孔疝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症状,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 食管裂孔疝诊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田文

    目前,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病取得很好的疗效,有共识也有争议.食管裂孔疝的诊治过程中应关注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手术方法选择、手术适应证选择等问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促进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诊治的进一步规范化,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食管
  • 机器人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价值及技术特点

    作者:田文;郗洪庆

    机器人手术是外科领域巨大的进步.近年来,其成功应用于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展示了其更加微创化的技术优势.但是,仍须通过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上述观点,同时进一步评估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潜在价值.此外,手术技巧和团队配合在该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作者:田文

    食管裂孔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病人.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吞咽困难和咽下疼痛,并常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骨后及背部烧灼感.食管裂孔疝常伴有食管韧带松弛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易发生胃液反流,导致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机制与食管裂孔疝、食管下端括约肌缺陷等有关,常须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以Nissen术式为代表的一系列抗反流手术对治疗严重的GERD 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1].

  • 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的腹腔镜治疗

    作者:秦鸣放;赵宏志

    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临床上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和责门失弛缓症为常见,中、重度病人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外科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针对上述疾病所开展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

  • 食管裂孔疝诊治进展

    作者:吴凯锴;杨福全

    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us hernia,EHH)是指胃和(或)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内.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为4.5%~15.0%,国内报道发病率为3.3%.高发年龄在40~70岁,女性多于男性.形成食管裂孔疝的常见病因是创伤、先天发育不全和医源性因素,其他原因包括妊娠、肥胖、腹水、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2例报告

    作者: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历史较久,手术方式众多.虽然这些手术方式经过多次改变,试图得到佳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需要行胸腹联合切口,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昂贵等种种原因,传统手术未被广泛应用.微创外科的发展促进了胃食管反流外科治疗的进步.我们在已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间质瘤切除术的经验基础上完成了2例食管裂孔疝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底Nissen折叠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作者:董永绥

    1 消化道疾病1.1 食管疾病我国儿科界关于食管炎的报道历来不多.龚四堂等[1]介绍在该院所作的4032例次胃镜检查中,诊断食管炎125例次,占3.1%;其中92.8%为I级病变,且均局限于食管下段,未见食管裂孔疝.对比食管炎患儿与非食管炎患儿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检出率相似(19.2%和18.5%),未见食管炎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有关.我国各地已作过了很多胃镜检查,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关小儿食管炎报道.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作者:龚四堂

    1 消化道疾病1.1 胃、肠疾病徐樨巍等[1]分析153例儿童消化道出血(GIB)的病因,明确病因140例,上、下消化道出血(UGIB、LGIB)分别为74例和66例.UGIB中十二指肠溃疡32例、食管静脉曲张15例、胃溃疡4例、食管裂孔疝2例、其它21例;LGIB中结、直肠息肉30例、梅克尔憩室16例、肠重复畸形7例、其它13例.有作者研究发现危重患儿,早期表现依次为轻度腹胀、肠鸣音稍弱或亢进、粪潜血阳性、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别为血红蛋白下降、循环不良或休克、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大于未发生者.危重病的消化道功能评估及干预非常重要,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

  • 食管粘膜剥脱1例

    作者:李发义;李金凤

    患儿男,6岁.因剧烈恶心、呕吐2小时,于1998年4月15日入院.患儿入院前曾进不洁饮食.住院过程中吐鲜血20ml,并带有管状灰白色膜状物约6cm,被患儿咬断吐出约2cm.急诊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约10cm处食管粘膜广泛糜烂、破溃、出血,并见粘膜大片状剥脱.经止血、禁食、抗感染等处理,2周后痊愈,钡餐检查正常.吐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诊断为食管粘膜上皮剥脱.讨论:食管粘膜剥脱是罕见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小儿罕见.本患儿的发病可能与食管粘膜固有层缺乏或结构过于疏松有关,吐出部分以单纯上皮层为主.剧烈呕吐为其主要病因,而酗酒、精神创伤、进食过速、吞咽粗糙干硬食物或鱼刺、返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等为可能诱因.发病前常无任何先兆,发病后内镜检查时可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出血以及大片状剥脱、缺失等.本病的治疗应根据出血的多少,采取输血、止血、禁食等措施,必要时也可加用抑酸及抗生素以防治感染.由于本症呈自限性经过,预后较好,很少有并发症.为减少本症的发生,要讲究合理饮餐,少食干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饱餐后出现干呕或呕吐.对胃食管器质性病变,应及时治疗.

  •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误诊为冠心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锦峰;王炘;詹志刚

    食管裂孔疝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临床症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似,极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治.我院2001-2006年共收治60岁以上食管裂孔疝患者42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者27例,现报告如下.

  •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谢小芳

    1990年1月-2005年6月间,我们共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8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7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大伟;娄礼广;梁怀祝;张向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部分胃底折叠术,其中5例术中应用补片.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老年人的GERD

    作者:吉田智治;林紫雯

    由于增龄伴发食管裂孔疝致使LES功能低下,加之其食管蠕动功能减低使反流液的清除功能降低,故老年人易患GERD.特别是高龄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及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更易发生本病.近20年来,日本人的胃黏膜萎缩显示减少,老年人中仍保持胃酸分泌者亦增多,于是构成了该人群GERD发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尽管有很多重症病例,但却多表现为无症状性.

  •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俞德梁;刘小南;赵青川;刘朝旭;宁鹏涛;文家治

    食管裂孔疝即腹腔内脏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并引发烧心、反酸等消化道及其他非消化道症状.按其解剖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一系列客观检查可以明确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分型及疾病进展程度.食管裂孔滑动疝并发反流、食管裂孔旁疝合并明显症状、混合型及多器官型食管裂孔疝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通常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手术目前通常采取腹腔镜下疝修补、补片加强及胃底折叠术,同时也存在食管延长、胃固定等其他替代术式.围手术期通过积极地控制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各类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及复发率.对复发、儿童及肥胖等特殊患者,也应视患者条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管裂孔疝手术在手术入路、补片材料、复发及并发症控制、日间手术模式应用等方面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 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放射诊断分析

    作者:杨蜀渝

    目的:分析X线、钡餐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效用,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确诊的食管裂孔疝或普通胃食管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为食管裂孔疝40例,普通胃食管返流116例,均采用钡餐、X线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钡餐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7.50%、94.83%、85.37%、95.65%、92.95%,高于X线60.00%、67.24%、38.71%、82.98%、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符合者膈肌脚间距(3.4±1.1)cm,高于误漏诊者(2.5±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钡餐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效果较好,诊断受膈肌脚间距影响,解剖学特征直接影响诊断效用.

  • 食管裂孔疝影像学诊断学分析

    作者:张宏

    本文收集了2003-2013年间17例经我院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C T检查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及 X 线、上消化道造影、CT 影像学特征。

  • 37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李靖凯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食管裂孔疝患者37例,均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胃潴留2例,吞咽困难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502 条记录 11/26 页 « 12...89101112131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