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食管裂孔疝1例

    作者:赵玉清;李素霞;刘巍

    患者女,47岁.因胸骨后疼痛不适,饮食有堵塞感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申请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脏超声时发现左房后方胃结构回声,胃壁不厚,空腹胃腔内可见较多细碎食糜及液性内容物,使左房受压(图1,2).另于腹腔内脾肾内侧可见胃底部回声.超声提示:1.食管裂孔疝,胃潴留.(经X-线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裂孔疝);2.心内结构正常.

  • B超诊断食管裂孔疝1例

    作者:李凯炎;高如岳

    患者,男,63岁.以右侧胸腔积液收入院.常规超声检查:右侧胸腔见大片无回声区,内有条状光带分隔,左侧胸腔未见积液之无回声区.腹部超声检查见肝左叶后方之正常食管腹段显示不清,膈肌上方(心脏后方)见液-气回声,大小为4.0cm×2.2cm,边界清晰(图1).站立位检查,该液-气回声消失,食管腹段显示清晰(图2).肝、胆、胰、脾未见异常.B超诊断:(1)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2)食管裂孔疝可能.后经X线钡餐检查证实为食管裂孔疝.

  •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B超诊断

    作者:赵仲喻;闫辉;刘树夏

    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往往均以X线钡餐检查,甚至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近两年来我们利用B超检查诊断该病,发现具有独特的声像图意义.特搜集1999年1月~2001年1月资料较全且行X线钡餐检查证实的13例总结探讨如下.

  • 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致频发心律失常1例

    作者:刘玉红;任宁娟

    患者,女,45岁,因反复心慌、胸闷半年,多次到几家医院急诊,每次均做心电图检查,诊为"心肌供血不足",给予丹参、倍他洛尔等药物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于2002年1月9日在家中擦地板时再次出现心慌、心悸、频死感而来社区站就诊.

  • 食管裂孔疝导致急性心房颤动1例

    作者:吴文枝;岑旭;李呈祥

    1 病案介绍患者,男,69岁,因反复胸痛、胸闷、心慌、气促3年,再发加重1天就诊.查体:神清,T 36 ℃,P 104 bpm,R 24 bpm,BP 118/90 mmHg;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HR 154 bpm,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出现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 食管裂孔疝误诊1例/颈胸段食管嵌顿性巨大异物并穿孔1例/支扩并牵引性食管憩室瘘伴食管息肉误诊1例

    作者:

  •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摘选)

    作者:

    终末期肾病的其他并发症(续上期)12 消化道症状:恶心和呕吐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有许多,包括:①透析不充分;②消化道溃疡或胃炎伴或不伴幽门螺杆菌感染;③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和(或)食管炎;④胃轻瘫;⑤药物如阿片类或其他含可待因的镇痛药;⑥少见的并发症如硬化性腹膜炎.

  • 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1例

    作者:刘俊刚;李欣

    患儿男,4岁,主因呕血2天就诊.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柏油便.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右下肺野片状致密影,右侧膈肌显示 不清,随后CT检查显示胃泡及脾脏自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右侧胸腔,右肺明显受压.左侧膈 下脾床内空虚(如图).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体位于右侧胸腔,充盈良好,黏膜规整,蠕动 好,可见胃食管返流,贲门位于第六胸椎水平.手术探查见食管裂孔明显增大,约5cm×5cm ,胃、脾全部疝入后纵隔,慢性嵌顿,不能还纳.讨论食管裂孔疝在先天性疾病中并非少见,据国外统计新生儿发病 率约为1‰.发病年龄3个月以内占60%,大于2岁仅占10%.主要症状为呕吐,多在生后第一 周内出现,呕吐物为奶水,约半数含血丝,咖啡样物.80%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年龄稍大者以贫血就诊,呕吐不明显.

  •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价值

    作者:刘运祥;黄留业

    以往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目前在国外用内镜诊断食管裂孔疝已成常规.本文对我院1 993年1月~1997年8月经内镜诊断的52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镜下特点进行分析,并与X线造影表现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内镜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1岁,平均48.5岁.发病年龄15~57岁,平均31.5±11.3岁.病史2个月~29年,平均6. 3±4.9年.

  • 食管裂孔疝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慧超;葛相栓;钱峰;刘小玲;李建平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其病因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肿瘤等,临床医师对其常见病因多会重视并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而对于食管裂孔疝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却认识不足,甚至通过胃镜或影像学等检查明确为食管裂孔疝,仍不认为其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而继续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甚至终诊断为"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造成患者过度检查、花费过高及诊断不清.

  • 导丝引导下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癌一例

    作者:刘建军;邓昌荣;田书瑞;申海涛

    患者女,40岁.因"反酸、胃灼热、腹痛20年,加重伴呕吐2个月"于2010年11月16日人院.近20年多于进食不当出现腹痛、反酸、胃灼热,偶有反食、胸闷、憋气,自服"消食片、山莨菪碱"等缓解.人院前2个月症状加重,并呕吐,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2010-09-16):食管未见明显异常;胃未见隆起及凹陷性病变;十二指肠球扩张良好,余段未见异常;胃镜(2010-11-01):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给予奥美拉唑、吗丁啉片(多潘立酮)等稍好转.入院前10 d症状急性加重,少量进食水即反酸、胃灼热、腹痛、呕吐.

  • 食管裂孔疝超声和CT表现一例

    作者:都业华;周环宇

    患者女,75岁,伴进食后恶心、呕吐4 d就诊,查体全腹压痛明显,拒按.超声检查所见:患者被动右侧卧位,腋中线至腋后线扫查:左侧胸腔第2~7肋间可见一范围约9.0 cm×8.9 cm无回声区,未探及明确边界,内透声欠佳,内可见细点状高回声漂浮(疑似胃内容物),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检查过程中,经胃管插管引流后,无回声区明显缩小(图2).超声提示:左侧胸腔异常回声(食管裂孔疝?).CT检查所见:部分胃组织突入胸腔(食管裂孔疝)(图3).

  • 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术后吞咽困难的比较

    作者:赵凯;李朝霞;陈震;孙向宇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裂孔修补术加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和Toupet270°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12-02/2014-02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6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资料,其中行腹腔镜Nissen360°胃底折叠术32例,行腹腔镜Toupet270°胃底折叠术32例.对两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反酸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Demeester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Nissen组有6例出现吞咽困难,这6例吞咽困难病例均未使用补片修补,予对症治疗3 mo后,4例吞咽困难仍不能缓解,行胃镜下扩张术后症状缓解;有l例术后出现轻度反酸,经抑酸治疗后症状缓解.术中Toupet组有1例巨大食管裂孔疝使用补片修补,术后Toupet组未出现吞咽困难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反酸,经抑酸、促进胃动力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Nissen组高于Toupet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反酸的发生率、术后Demeester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裂孔疝患者行Nissen360°胃底折叠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于行Toupet270°胃底折叠术.

  • 体质量指数、食管裂孔疝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作者:叶必星;衡定;姜柳琴;王颖;张红杰;李学良;林琳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与胃食管反流(包括症状、食管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06/2011-10期间我院就诊的GERD患者590例.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disease questionnaire,RDQ)评价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诊断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esophagitis,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 disease,NERD)、HH.根据BMI将患者分为4组:体质量过轻(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18.5-22.9 kg/m2)、超质量(23.0-24.9kg/m2)、肥胖(≥25 kg/m2).分析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HH与BMI的关系、BMI及HH与GERD症状及EE的关系.结果:(1)临床特征:590例患者RDQ积分13.33±5.66,EE占52.2%(308/590),平均BMI为(23.64±3.10) kg/m2,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及肥胖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22/590)、37.0%(218/590)、23.7%(140/590)、35.6%(210/590); (2)BMI与HH: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及肥胖组HH的检出率分别为0、6.0%(13/218)、12.9%(18/140)、16.7%(3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BMI、HH与GERD症状: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肥胖4组的RDQ积分依次为11.95±5.86、13.33±5.50、13.45±5.22、13.40±6.07(F=0.465,P=0.707); HH组RDQ积分平均值高于无HH组(17.36±6.66 vs 12.83±5.31,P=0.005),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BMI、HH与EE:EE组超质量、肥胖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NERD组(P=0.000); HH组EE的检出率高于无HH组(P=0.000).多因素分析后发现BMI、HH是EE发生危险因素.结论:HH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EE的重要机制之一.GERD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HH相关,而与BMI无关,BMI和HH均是EE发生的危险因素.

  • 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3例

    作者:许东;吴硕东;苏洋;李兰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07/2008-05我科行腹腔镜联合补片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3例. 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 并随访6-12mo.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 无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分别为155、120、130 min, 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0、50、70 mL, 3例患者术后第2天排气并进流质饮食, 术后第7天出院, 术后3 mo内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6-12mo, 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 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特点

    作者:马欣;彭丽华;王潇潇;艾洁;郭志远;杨云生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方法分析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动力变化的特点,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06/2015-0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动力中心行HRM且3mo内经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66例,其中,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3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31例,另选取资料库中健康志愿者数据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HRM数据.结果:35例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中,16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12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21例食管动力正常,4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1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9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3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20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6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19例食管动力正常,2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3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10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以上结果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裂孔疝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尤其是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LES静息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3.43 mmHg±8.75 mmHgvs 21.66 mmHg±7.19 mmHg,P=0.004).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3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P=0.854).然而,食管裂孔疝组患者UES静息压异常的发生率,尤其是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7% vs 3.6%,P=0.041).结论:40%以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相比健康人群,食管裂孔疝导致患者LES静息压显著降低,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异常的食管体部动力和降低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可能是食管裂孔疝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甚至出现食管黏膜损伤的关键因素.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提供有关食管裂孔疝食管动力学的准确全面的数据,对研究其病理机制、进一步诊断和评估治疗预后起指导作用.

  • 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治疗进展

    作者:赵凯;李朝霞;黄涛;尔启东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早期的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方式为开胸、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心、肺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已成为外科治疗的新趋势,同传统的开胸、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目前,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抗反流术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本文对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反流性食管炎242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天佑;毕春山;姜佳丽;王敏丽;刘宾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表现、24hpH值监测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RE的内镜特点和致病因素.方法:RE按洛杉矶分型标准进行分级,并注意观察是否并存食管裂孔疝及Barrett's食管(BE)的内镜表现.60例RE患者进行24h pH值监测.156例RE进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银染色检测Hp感染.结果:A级98例,B级89例,C级33例,D级22例.A,B,C,D各级RE明显酸反流的发生率(64.7%,71.4%,62.5%,71.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P<0.01);A,B,C,D各级RE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分别为:25.5%,30.7%、54.6%、60.9%,随RE病变加重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增多.合并BE者3例(1.2%),合并有不同程度的Barrett's上皮改变者59例(24.4%).合并Hp感染者39.7%,显著低于胃溃疡组(70.7%)和十二指肠球溃疡组(80.7%)(P<0.01).结论:食管裂孔疝可能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且可能与RE的严重程度有关.酸反流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RE患者中Barrett's现象并非罕见.Hp感染是否与RE的发病相关,有待更严格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 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治疗

    作者:王文凭;倪彭智;陈龙奇

    食管裂孔疝根据分型,其Ⅱ、Ⅲ、Ⅳ型因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可能的致命并发症,通常需要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腹腔镜逐步应用于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治疗,并显示出作为微创外科的优势,代替了相当部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目前已在全球多家医疗单位开展.本文拟对当前腹腔镜用于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现状及未来展望予以综述.通过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关于食管裂孔疝微创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通过检索,删除参考价值不大的文献,自1992-2015年,共有86篇英文文献介绍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治疗,共计纳入4771例患者.本文总结了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中的特点,包括:安全性、技术可行性、术后康复、并发症以及术后短长期治疗效果等指标.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相比较开放式手术,腹腔镜修补食管裂孔疝是一项安全、技术可行、微创、术后恢复快、低并发症的外科技术,并具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应用前景广阔.

  •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伴重度营养不良的护理

    作者:范静;宋颖

    老年食管裂孔疝是指膈肌较松弛,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随着腹压升高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烧灼感返流症状,梗阻感吞咽困难,出血及贫血症状.2012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老年人食管裂疝伴重度营养不良,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502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