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十味龙胆花颗粒辅佐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0例
十味龙胆花颗粒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我院内科从2000年1~12月应用十味龙胆花颗粒辅佐治疗4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与常规治疗40例病人对照,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谱组成及其耐药性的变迁
下呼吸道感染(LRTI)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科室不同,感染菌谱不同;感染菌谱和药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监测,为此我们统计了1998~2002年我院呼吸病房LRTI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
气管导管局部用药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MV)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其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而部分患者并发的医院内气管支气管炎(NTB)可能是发生VAP的前奏[1].MV患者在气管导管(ETT)内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BF)是VAP的重要致病菌来源之一,有关抑制ETT-BF形成而降低BF相关感染的研究多处于临床前阶段.因此,我们从临床出发研究了ETT局部涂布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混合制剂的方法对MV 14日内ETT-BF形成以及对VAP和NTB的影响.
-
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调查
目的 为了解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37例>60岁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60岁老年患者占85.25%,死亡率为25.74%;病原体培养结果以G-杆菌为主(57.81%),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35.93%)和真菌(21.88%).结论 老年患者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创伤手术多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监测47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术后初4 d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性及与机械通气的关系. 结果术后4 d内,4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17例,占36%;17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24株,均为多重耐药菌;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比较:医院感染组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史者、手术时低蛋白血症者及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于无医院感染组. 结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COPD史、手术时低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高使用状况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
左氧氟沙星在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在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次,1~2次/d,静脉点滴,疗程7~14 d. 结果 32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10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84.4%,不良反应有1例血管刺激症状、2例表现为夜间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9.4%,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肯定,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好.
-
老年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86例
老年人呼吸系统在应激、患病等情况下易合并感染,并向下蔓延,这已成为各种医院内感染中致死率较高的因素之一.1996~2000年,我院老年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86例,现就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
老年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500株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老年人由于全身免疫功能及各脏器功能的减退,可以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等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易于出现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并且发生率较高,治疗难、预后差.为此,有必要了解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以提高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诊疗水平.
-
老年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对干部病房住院瘸人(>160岁)和相关人员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管理措施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攀的变化.方法:2006年9月开始对住院病人(≥60岁)和相关人员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管理措施,统计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管理措施前后住院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管理措施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67%,干预后则为1.58%,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老年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尘肺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药敏结果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是引起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机会性致病菌之一,多感染老人及幼儿,病情危重,病死率甚高.尘肺病人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矿物性粉尘,使呼吸系统的清除防御机制受到严重损害,加之尘肺病慢性进行性的长期病程,病人的抵抗力明显减低,故尘肺病人易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调查研究对尘肺病人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9月32株患者痰标本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
279例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
为了解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我们调查了21536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429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79例,占19.5%,居第二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50.5%),现报告如下.
-
老年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1 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1.1 由于老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及呼吸道结构改变、免疫机能降低以及基础疾病将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1.2 由于病人住院时间较长,病种多,各种病原体均有,空气污染严重,感染机率高,加之病人与病人之间的相互感染,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感染以及病人与陪护之间的感染.
-
医院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在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规范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及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由肠球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国内报道较少,且感染率相差较大,美国医院感染监视系统(NISS)已将肠球菌感染列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且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即有天然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1,2].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r7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如下.
-
静脉用雷尼替丁患者487例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分析
组胺H2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常用药.由于其升高胃内pH值,对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颇为有效.然而,胃pH值的升高使胃内细菌定殖,增加肺部感染的危险性.本文就我院常用组胺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anitidine)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总结1997-2000年,临床静脉用雷尼替丁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以其引起临床重视.
-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及病原菌分析
医院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NLRTI)因病因复杂,病原菌多耐药,且常并存或合并其它疾病而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为了解近年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特进行回顾性分析.
-
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神经外科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的较为常见,这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发病率比其他住院患者高很多,而住院、插管或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先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又是导致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2].
-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概况,以便加强控制.方法:对32例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达28.1%.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真菌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滥用抗生素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且病原菌耐药严重.
-
316株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检测
作者对我院1993~1997年收治的37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16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菌株来源.1993-01~1997-12我院下呼吸道感染410例患者,其中316例诊断为院内感染患者并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患者晨起涮牙、清水漱口,用力深咳后第1口痰弃去,留取第2口痰入无菌瓶中,在1h内送检培养.经菌培结果提供鉴定取得316株革兰阴性病菌.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考<黑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的分析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不但影响预后,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解其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的控制,现对我院1995~1998年出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院内感染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日益重视,而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G-)杆菌耐药问题更为突出,治疗更为棘手.为了解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G-杆菌耐药性,对152例老年患者痰中分离的186株G-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老年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