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根Prismatomeris tetrandr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1-羟基-2-甲基蒽醌(Ⅰ),2-羟基-3-甲氧基蒽醌(Ⅱ),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Ⅲ),甲基异茜草素(Ⅳ),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Ⅴ)和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黄根中分离得到.
-
黄根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黄根Prismatomeris tetrandra(Roxb.)K.Sch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根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东莨菪内酯(1)、豆甾-4-烯-3-酮(2)、去甲虎刺醛(3)、2-羟甲基-3-羟基-9,10-蒽醌(4)、甲基异茜草素(5)、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草药黄根防治石棉肺的实验研究
黄根系一种茜草科植物,三角瓣花属,为广西地方区域性中草药.70年代国内一些单位将其用于矽肺治疗,收到一定效果[1],但未见用于石棉肺的报道.我们发现黄根具有突出的阻抑温石棉所致的溶血作用[2].本研究从体外和动物整体实验两方面探讨黄根对温石棉造成的肺泡巨噬细胞(AM)和肺组织损伤的阻抑作用,为石棉肺的防治寻找有效药物.
-
257从藏边大黄根中分得一新的蒽醌苷硫酸酯
-
黄根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根Prismatomeris connataY.Z.Ruan乙醇提取物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反相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1,2-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1)、1,3,8-三羟基-7-甲氧基-2-甲基蒽醌(2)、3-羟基-1-甲氧基-2-羟甲基蒽醌(3)、2-羟基-4,6,7-三甲氧基-3-甲基蒽醌(4)、3α,5-二羟基-6,7-二甲氧基-2β-甲基-1,2,3,4-四氢蒽醌(5)、1,3-二羟基-5,6-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6)、3-羟基-1-甲氧基-2-甲基蒽醌(7)、3α-羟基-5,6-二甲氧基-2β-甲基-1,2,3,4-四氢蒽醌(8).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土大黄饮
土大黄根150g,鲜茅根100g,淮山药20g。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再加文火煎40分钟,得煎液200ml,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加入红糖30g,早晚分服,15日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间隔2~3个月。
-
响应面法优化黄根游离总蒽醌的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从黄根中提取游离总蒽醌的方法,并对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选择提取时间、溶剂配比、料液比等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5 h,溶剂配比0.62:1.00,料液比1.00:18.83,提取2次,提取温度60℃时,黄根游离总蒽醌的理论提取率高,可达0.151%.经验证,此条件下黄根游离总蒽醌提取率为0.152%,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优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
-
黄根的文献研究
通过对黄根生药部分、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的文献分析,认为黄根是近年来治疗肝炎病价值较高的新药.
-
黄根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黄根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 5 ml/.kg,以后每周2次注射40%(WV)CCl4花生油3 ml/kg,连续注射8周.8周后取血,计算大鼠的肝脾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及其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黄根醇提物能明显降低CCl4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肝脾指数的升高(P<0.01)和血清中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降低血清中HA,LN,PCⅢ,CIV,GLB的含量(P<0.01),升高血清中的TP,ALB含量和A/G的比值(P<0.01);降低肝组织中MDA的水平和Hyp的含量(P<0.01),亦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和GSH-Px的水平(P<0.01).结论 黄根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黄根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根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黄根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GF-β1、Co1-Ⅰ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 黄根乙酸乙酯部位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长呈梯度增长;可诱导细胞发生早、中、晚期凋亡,各浓度凋亡率分别为2.5%、20.2%、43.9%;细胞中的TGF-β1、Co1-Ⅰ、α-SMA蛋白,随药物浓度增加,其表达均下降,高剂量组(400 mg/L)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根乙酸乙酯部位在体外能抑制HSC-T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TGF-β1、Co1-Ⅰ、α-SMA蛋白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沉积,进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根片中铝的含量
目的该文采用铝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根片中铝的含量.方法在醋酸-醋酸铵缓冲系(pH 6.2)中,铝-铝试剂生成红色配合物,在25℃,大吸收波长为510 nm处测吸光度.结果此法线性范围0.004~0.032 mg/ml,r=0.998 5,平均回收率为96.97%,RSD为0.70%(n=5).结论用该方法可测量中药中铝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结果满意.
-
黄根单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根单体(HG2、HG3、HG4)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其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噻唑蓝(MTr)法检测黄根单体对HSC-T6的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单体HG3可诱导HSC-6发生凋亡,对其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单体HG2和单体HG4对大鼠HSC-6表现出较弱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论:黄根的蒽醌类成分能抑制HSC-T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对母婴垂直传播学龄儿童HBV抗病毒效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母婴垂直传播学龄儿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效应.方法用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母婴垂直传播学龄儿童HBV携带者80例,与用安慰剂舒肝片40例作单盲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50%,HBeAg阴转率为31.25%;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10%,HBeAg阴转率为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复方三叶香茶菜片对母婴垂直传播学龄儿童HBV的HBV-DNA及HBeAg阴转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抗HBV病毒的效应,预示具有前景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黄根的生药鉴定
本文对黄根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研究,为鉴别其真伪提供依据.
-
黄根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黄根(Prismatomeris connata)提取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利用柱色谱、薄层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技术对黄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FT-IR、1H NMR,13C NMR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选择HepG2.2.15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拉米夫定(3TC)作为阳性对照药物,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对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结果:从黄根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出纯度为95%以上的1,3-二羟基-2-甲基-9,10-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对HepG2.2.15细胞的IC50值为13.79 mg/L;甲基异茜草素对HepG2.2.15细胞的HBsAg和HBe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8 mg/L的甲基异茜草素对HepG2.2.15细胞HBeAg分泌作用强于3TC(100 mg/L) (P<0.01).结论:甲基异茜草素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作用明显,有望成为新型的抗HBV药物.
-
黄根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根,为茜草科植物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tetrandra(Roxb.)K.Schum.的根,为壮医用药,产于广西,在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亦有分布.其性微苦,味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生新、强壮筋骨、利湿退黄和软坚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矽肺、再生障碍性贫血、盆腔炎等症,民间用其治疗肝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1~3].黄根应用较少,但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其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
黄根的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
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黄根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开发应用提出了设想及展望.
-
壮药黄根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壮药黄根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4批样品进行实测.方法 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比色波长485 nm.结果 溶液的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在20.0~12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89C+0.0455(R2=0.9986),重现性RSD=0.368%(n=6),精密度RSD=0.258%(n=6),120 min内稳定性RSD=0.382%(n=7),平均回收率为(99.7±1.02)%(n=6),测得4批黄根中多糖的含量在0.24%~0.30%之间.结论 该传统方法可用于壮药黄根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
东莨菪内酯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黄根东莨菪内酯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四周后,灌胃给予东莨菪内酯两周,测定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G比值)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层粘蛋白(LN));定量分析相关细胞因子(TGF-β1、TNF-α、IFN-α和HGF)的表达;通过ms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变化.结果:东莨菪内酯组(2.27×10-2mg/kg)和东莨菪内酯组(7.56×10-3 mg/kg)均可显著性降低AST、ALT活性,东莨菪内酯组(2.27×10-2mg/kg)可明显降低TBIL活性,使PCⅢ和α-SMA水平下降,并显著性降低TGF-β1和TNF-α含量的同时,升高HGF水平;东莨菪内酯组(7.56×10-3 mg/kg)可显著性降低PCⅢ和Ⅳ胶原水平,降低α-SMA表达,既可显著性降低TGF-β1和TNF-α含量,又可显著性升高IFN-α和HGF水平;东莨菪内酯给药组可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损伤程度.结论:从黄根中提取出的东莨菪内酯能保护肝纤维化大鼠肝脏,降低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水平,正向调控与肝纤维相关细胞因子,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过程,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
黄根的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黄根在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