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病防治康复社区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与康复效果.方法:2004年1月对某社区居民进行精神病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336例(资料完整的有315例)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2%上升到干预后的99.7%;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8.1%上升为43.2%;患者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由13.0%上升为33.0%;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
社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一种社区干预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白银市抽取20个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生活在社区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的例数分别为90例和84例。对研究组给予社区管理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原有的个案管理的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月末和干预6月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 PANSS、SDSS、ADL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干预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NSS 总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的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SS、ADL 的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 SDSS 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 SDSS 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与个案管理比较,社区干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部分残留的精神症状。
-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新型社区干预策略评估
目的 探讨医联体联合互联网+社区干预对重庆市偏远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收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的渝东南偏远山区需长期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8例和同期对照组门诊随访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7例,我们依托医联体系统为基础,采用实时便捷的微信通讯技术和房颤管理及响应事件识别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远程会诊和决策响应系统系统,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和房颤复律进行社区干预,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95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社区干预组患者抗凝达标率(64.3%)与对照组(66.8%)无显著差异(=1.259,P=0.275),而百例患者?年标化的一级响应和二级响应出血事件发生率(6.90%,64.3%)均低于对照组(93.1%,100.0%),出血事件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0.013,P=1.000);社区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控制率、复律率、血栓事件发生率、6月内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社区干预组患者2月内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54,P=0.020).结论 医联体联合互联网+社区干预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和房颤复律治疗具有与门诊随访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探索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全程监控、及时响应和可及性高的社区干预型抗凝治疗.
-
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为社区模式下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从本社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联合社区干预,治疗持续8周.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两者降低值,用药情况(维持初始剂量、加量和退出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①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的收缩压(P<0.01)和舒张压(P<0.05)均低于对照组,且两者的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维持初始剂量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退出(P<0.05)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1)均低于对照组;④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除躯体功能外,干预组治疗后的其余项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低,药物用量少,改善生活质量.
-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6个月.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社区干预,通过门诊预约、定期电话或家庭随访或到社区中心听取健康教育讲座,提醒和监督患者遵从医嘱,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1年后两组进行防治效果对比.结果 血压控制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较合理.结论 社区干预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区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8个居委会的202例高尿酸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和对照组98例,对干预组病人进行全科团队模式的社区干预,对比两组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血脂、血尿酸、BMI、血压等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组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BMI、血尿酸及血脂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呈显著提高(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和社区推广应用.
-
健步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索由护士引导的“健步走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对其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作用,为老年高血压的社区运动干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选取宁夏银川市两个经济水平、地理位置无明显差异的社区,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后,各随机抽取45位高血压患者,然后将两个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干预社区采取由护士引导的、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及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健步走干预”;对照社区采用现有的高血压社区干预模式,6个月后比较其效果.两组均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及高血压用药.结果 (1)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数分别降低11.25 mmHg和9.09 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体重、腰围、体重指数分别下降3.36 kg、6.39 cm和1.41,与对照组相比,腰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超重和肥胖各减少4例(9.09%),中心性肥胖减少20例(45.4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中心性肥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步走对Ⅰ级、Ⅱ级高血压的控制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减重有一定效果,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
-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身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后用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调查,同时测量教育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得到明显增强,血糖控制比教育前更加理想(P<0.01).结论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起到较好效果.
-
社区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献报道[1],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约50%.
-
家庭跟进式膳食指导对社区妊娠妇女妊娠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跟进式膳食指导对社区妊娠妇女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建卡的妊娠妇女100例,根据建卡的先后顺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家庭跟进式膳食指导对社区妊娠妇女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宣教,结合自己平时习惯饮食为主.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时与分娩前的相关差异:母婴体质量、妊娠并发症、妊娠结果(平产率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结果 观察组母婴体质量、妊娠并发症、妊娠结果(平产率与剖官产率)、产后出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妊娠妇女实施家庭跟进式膳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孕妇的体质量增长和相关妊娠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获得佳妊娠结果.
-
社区干预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影响
肺功能康复是一个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1].与佳的药物管理相结合,肺康复干预是管理社区COPD缓解期这一病情复杂人群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和获得良好的成本效益的手段.
-
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骨密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在我院就诊或体检中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定时随访,并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用药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仅在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时面对面进行一次健康教育.1年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值,减少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
社区行为干预对围绝经期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社区50例围绝经期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必要的行为干预,实施综合非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围绝经期妇女临界高血压,缓解绝经期症状.现报道如下.
-
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及控制效果.方法:对本社区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建立医疗管理档案,由社区医务人员对患儿及父母实施系统化社区干预,包括建立医疗档案,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定期追踪随访并评估控制效果,必要时调整防治方案.结果:40例患儿及父母经过两年的系统化社区干预,哮喘急性发作降至平均1.6次/人,年住院平均0.4次/人,疾病发作时间降至平均2.4天,疾病缓解期586天.结论:加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社区干预,可明显降低发作次数,减少住院次数,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
社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心血管、脑卒中疾病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由于它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加强社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社区行为干预是指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健康档案中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访视的方式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社区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结合的方式.1 对象与资料1.1 对象 选择社区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内高血压患者222名,男134名,女88名;年龄45~75岁,按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并分组,干预组为117名,对照组为105名.
-
农村艾滋病防御的社区干预研究——兼以安徽省S县为个案
当前,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农村居民缺乏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以及农民工"候鸟式"的流动使得农村地区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日益增加.本文在分析农村实施社区干预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安徽省S县为研究个案,分析、探讨了社区干预的过程及其作用.
-
杭州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现状,探讨老年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社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方法]对目标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基本都在60.0%以上;信念形成率均在50.0%以上;行为形成率均在20.0%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干预的总体满意度为77.5%。[结论]杭州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水平以及满意度水平较高,社区干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继续改进。
-
实践与反思:试论社区干预的实施与发展
社区干预实践虽然证实在健康促进方面具有积极功能,但尚存在一些不足.该文检视了社区干预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干预理论,并就将社会工作引入社区干预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社区干预的发展趋势.
-
AQ20问卷在慢阻肺社区干预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慢阻肺(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阻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问卷AQ20问卷,并用因子分析法,将问卷划分为四个维度,比较社区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尤以疾病症状改善明显.结论:AQ20问卷适用于我国慢阻肺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本次社区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了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