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青年男性中心性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冠华;邢亚楠;张新华;吴蓓;张国;李晓晖

    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肥胖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通过对某部机关中青年男性的调查,以了解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肥胖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 舒血宁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冯瑞芳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个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病理状态集结的疾病,统称为MS.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为纽带构成了MS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密切的交互关系,MS被证实其主要价值是预测心血管疾病(CVD)和糖尿病(DM);DM是导致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CVD的能力不逊于MS,但当它作为MS的一个重要组分存在时,发生CVD的危险将大大增加.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暄;王颖

    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并发症.我们对我部151例伴有或不伴有MS的高血压患者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肝脏超声检查和血脂、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多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程度.

  •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肥胖率的现况调查

    作者:陈薇;顾颖;戚之燕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老年人群的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315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以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及体脂百分含量为诊断指标计算该人群的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以10岁为组距,将年龄分为40~49、50~59、60~69、70~四组,统计肥胖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以BMI为指标,总人群超重率为41.6%,肥胖率为14.3%,其中女性肥胖率为13.6%,男性为15.5%.中心性肥胖率以腰围为指标女性为58.8%,男性为30.2%;以腰臀比为指标女性为76.9%,男性为37.9%.体脂超标率女性为72.1%,男性为67.3%.女性40~49岁年龄组体脂百分含量超标率为42.5%,而50~59岁年龄组达到81.3%,呈现突发性增长.结论:1.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现象严重,绝经前后的女性尤需注意体脂迅速增加问题.2.在调查老年人群肥胖状况时,仅采用BMI为指标会大大低估其肥胖水平及相关危险性,宜采用BMI、腰围、腰臀比和体脂百分含量相结合的综合指标.

  • 中国东南亚边贸民族地区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云娟;苏明华;杨汝成;汪成波;杨丽香

    目的:探讨我国东南亚边贸民族地区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规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瑞丽市居住在随机所抽到家庭中的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和体格测量等调查,共调查1614人。结果中心性肥胖率为28.19%,标化肥胖率为27.87%。随着年龄增加,发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也相应增高;女性高于男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居民高于中低经济水平地区居民,汉族高于少数民族。年龄45~59岁(OR =2.06)、60岁以上(OR =5.16),1 d 内的静态时间在4~8 h (OR =1.78)、9 h 及以上(OR =2.19)以及体质指数超重(OR =18.90)、肥胖(OR =388.29)是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东南亚边贸民族地区人群的中心性肥胖问题不容忽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中心性肥胖各有特点,今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人群干预策略,加强对该地区人群的慢性病预防与干预,尤其是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老年人和缺乏运动者,以减少与中心性肥胖有关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

  • 2012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李建彬;周刚;范雷;冯石献;高莉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和腰围的现况及其分布特征,为河南省居民中心性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60个调查点抽取15~ 74岁城乡居民常住人口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个人资料,通过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和腰围.结果 河南省15 ~ 74岁居民腰围均值为(81.50±11.23) cm.男性(83.81 ±11.47) cm,女性(79.61±10.6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6,P<0.001);城市(82.01 ±11.47) cm,农村(81.15±11.0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9,P<0.001).腰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中心性肥胖率为47.34%,标化患病率为48.50%.男女之间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6.59%和47.95% (x2 =3.451,P=0.063);城乡之间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9.20%和46.07%(x2=17.663,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性肥胖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中心性肥胖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0.001);随着BMI值的升高,中心性肥胖率迅速升高(P <0.001).结论 河南省中心性肥胖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应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居民中心性肥胖的发生.

  • 重庆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石凯;张玲;伍亚舟;易东

    目的 了解重庆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56 23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计算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29.66%,其中男性为31.20%,女性为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9)、性别(OR=1.094)、婚姻(OR=1.033)、喜甜食(OR=1.255)、喜咸食(OR=1.054)、常吃油炸食物(OR=1.072)、BMI(OR =2.166)为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959)、常吃过热食物(OR =0.75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408)为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应尽快出台控制肥胖的政策和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海宁市斜桥镇成人中心性肥胖调查分析

    作者:关晓玥;方芳芳;王洁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社区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辖区内3个村的18岁及以上居民共39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农村社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4.35%,其中男性为32.64%,女性为3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脂异常、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和高TG血症为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在健康管理中积极结合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发病率.

  • 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对中心性肥胖影响的调查

    作者:张黎;梁明辉;苏影影;阳小莲;宋畅;刘婷

    目的:以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和腰围为评价指标,了解吉林省18~65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与中心性肥胖状况,并分析膳食多样化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吉林省农村地区随机抽取674名农村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调查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腰围.计算DDS,分析DDS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DDS整体尚可,38.0%的居民DDS在7分及以上,中心性肥胖率为37.2%.随着膳食多样化程度级别的增加,中心性肥胖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多样化程度为适中和充足的居民,其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膳食多样化程度不足者的0.756和0.774倍.结论:目前吉林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程度尚可,中心性肥胖发生率较高,随着膳食多样化程度增加,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危险性降低.

  • 北京玉渊潭社区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患者baPWV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红秀;赵海;陈洁;高丽伟;张雪莲;朱良湘;万钢;袁申元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患者baPWV评价的动脉硬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将患者分为非中心性肥胖组(组1)和中心性肥胖组(组2).结果:组2高血压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直接胆红素、纤维蛋白原、baPWV水平显著高于组1(P<0.05);组2每天运动时间较组1显著更少(P<0.05);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有年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直接胆红素.结论:中心性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运动治疗不达标,血糖、血脂控制较差,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危险性高.直接胆红素、纤维蛋白原是影响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作者:

    WHO工作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对MS做了工作定义:糖调节减损(IGT或IFG)或DM,和/或IR(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4位点),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的成分:高血压(≥140/90mmHg);高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和/或低HDL胆固醇血症(男<0.9mmol/L,35mg/dl;女<1.0mmol/L,39mg/dl);中心性肥胖(WHR男>0.9,女>0.85和/或BMI>30kg/m2);或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 g/分或白蛋白/肌酐≥30mg/g).

  • 代谢综合征的社区综合干预

    作者:王桂林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的研究进展.方法:对MS的诊断标准、流行现状、危害及社区防治措施作一综述.结果:MS是一个症候群, 以肥胖为首要的诊断标准,明确了诊断标准及基本治疗原则,其中包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结论:将减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为目标的治疗性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放在首位.将疾病综合防治重点从控制治疗已形成的危险因素前移至预防和遏制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多种危险因素的形成.

  • 北纬53°地区人群体质指数、腰臀比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

    作者:何宁;李雪岩;高志影;张昊;王宁宁;孙菲菲;张国平

    目的:解高寒地区人群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以期为肥胖和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制定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对北极村1064例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检测,并按照腰臀比值、体质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与高血压相关性。结果受检者肥胖患病率为19.55%,超重的患病率为35.81%,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69.64%,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正常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心性肥胖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上升(P<0.0001)。将WHR和BMI作为自变量对高血压的患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组和超重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01);中心性肥胖组的高血压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组(P<0.0001)。经多因素相关分析,WHR和BMI与高血压都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BMI仍在标准范围的人,若是任由腰围一直变大,对健康而言,仍是一种非常不良的信号。因此,如果只注意体重,而忽视腹部脂肪过多,仍有发生慢性疾病的危险。

  • 中国成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值的适宜切点的研究

    作者:赵连成;李莹;彭亚光;张林峰;郭敏;武阳丰

    目的 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 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HDL-C)以及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检出效果,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 预测4种危险因素的WHtR佳切点范围在0.48~0.52,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WHtR佳切点在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人群中分别为0.49、0.50及0.49.人群WHtR控制在0.50以下,叮防止人群中约2/5的高血压,1/5空腹血糖异常和高TC,1/3的低HDL-C,以及约一半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HtR为0.50可作为我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评价的适宜切点.以“腰围不超过身高一半”作为体重控制理念,促进心血管病的预防.

  • 免疫球蛋白GN-糖基化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研究

    作者:刘迪;董晶;赵中垚;褚熙;于鑫玮;王皓;高晴;房红红;孙扬;彭红莉;吴立娟;宋曼殳;王友信;王嵬

    目的 探索中国人群中免疫球蛋白G(IgG)糖基化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4至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纳入517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采集血液样本,提取纯化血浆IgG,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IgG糖基组学检测.以腰臀比定义中心性肥胖,男性腰臀比>0.90,女性腰臀比>0.80划分为中心性肥胖组;男性腰臀比≤0.90,女性腰臀比≤0.80划分为正常组.腰臀比和糖基峰的关联以标准化回归系数呈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17名居民平均年龄(47.81±5.58)岁,男性164人(31.70%).中心性肥胖组205例(39.65%),正常组312人(60.35%),中心性肥胖组年龄(49.21±5.70)岁高于正常组的(46.89±5.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01).男性中心性肥胖62例(37.80%),女性中心性肥胖143例(4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58).IgG糖基组学检测得到24个不同的糖基峰结构,由于糖基峰3和20受到污染和结构不明,被排除分析,余下的22个糖基峰中,GP4、GP8、GP14、GP18含量较多,4个峰的含量约占所有峰的50%.腰臀比与糖基峰中核心岩藻糖(GP10)呈正相关(b'=0.076,P=0.024),而与末端半乳糖(GP12)、末端唾液酸(GP17、GP22)呈负相关(b'=-0.076、-0.081、-0.080,P均<0.05).中心性肥胖组的GP12、GP17、GP2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4、0.033).结论 中心性肥胖人群IgG末端半乳糖和末端唾液酸化水平较低及核心岩藻糖的水平较高.

  • 男性吸烟与代谢综合征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泽佳;侯文可;刘双凤;马克己;白珠蒂;王平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包括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中心性肥胖等的异常状态.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MS的发病率为男性33%和女性29%[1].在我国,MS的发病率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吸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目前围绕吸烟对MS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晋中市成年男性吸烟与MS各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降低成年男性MS的发病率,减少MS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

  • 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血清铁蛋白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笑伟;马春梅;刘冰;邓晓红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这些危险因子相互关联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1].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SF)的升高和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空腹血糖升高及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2].本研究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资料研究,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MS和SF之间的关系.

  • 体检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与知晓情况1263例分析

    作者:李济宾;古萍;张熙;张晋昕;郭瑞;秦祖国;黄财彬;邬敏;陈彩霞;王勃维;洪令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代谢综合征(Metal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MS是一种直接损害心脑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为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异常对个体的联合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1],在MS患者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了3倍[2],全死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显著升高[3-4],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MS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0%~60%[5].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初步分析普通人群MS的患病情况、知晓程度及其了解途径,以期对MS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蕾;何耀;姜斌;刘淼;杨姗姗;曾静;王义艳;王建华;张迪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BMI水平社区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分析样本人群2 035人(男性828人,女性1 207人).腰围增加可提高体重正常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且高血压控制率下降,调整OR(aOR)值(95%CI)分别为1.04(1.01~ 1.08)和0.96(0.92 ~ 1.00).单纯中心性肥胖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64.7%)显著高于腰围、体重均正常女性(52.2%),aOR=1.58(95%CI:1.07~2.32);而高血压控制率(32.9%)低于腰围正常者(43.5%),aOR=0.62(95%CI:0.37~1.04),P=0.071.结论 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可提高单纯肥胖和体重正常的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应关注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和血压控制情况.

  • 腰围和腰围身高比预测中心性肥胖的效果差异

    作者:赵连成;彭亚光;李莹;李响;李淑红;武阳丰

    目的 评价用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中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 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按不同身高分组,根据诊断中心性肥胖的WC切点(男性≥85 cm,女性≥80 cm)和WHtR的切点(≥0.50),比较预测中心性肥胖的一致性,并计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诊断学指标.结果 WC与WHtR在男女性人群中预测中心性肥胖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05和0.816.但在身高较低(男性<160 cm,女性<150 cm)或身高较高(男性≥180 cm,女性≥170 cm)人群中,两指标预测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均≤0.6).以WC诊断切点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在男女性身高较低人群中,其灵敏度均较低,而在身高较高的人群中,特异度均较低;而用WHtR诊断切点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在不同身高组中预测的灵敏度(男性为56.1%~64.1%,女性为64.7%~ 73.2%)和特异度(男性为70.0%~74.5%,女性为59.2% ~ 75.9%)均较好,且波动范围较小.结论 在全人群中,男女性WC和WHtR对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评价中心性肥胖预测效果相当;但在身高较低或较高的人群中,WHtR的预测效果优于WC.

31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