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非典型肺曲菌病1例

    作者:杨霞

    患者李X,女,24岁,无业,未婚,因“反复咳嗽、咯痰半年,咯血3+月,再发加重6天”人院于2012-12-07.2012-06月咳少量黄色粘痰,无异味,无潮热、盗汗、无胸痛、气紧,曾行胸片提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012-09月再发咳嗽,伴咯血,为暗红色,混合较均匀,伴轻微气紧,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基底段巨大空腔,壁不规则增厚,可见多发结节向腔内突起,性质?支气管囊肿?其他?邻近右肺下叶基底段斑片影,考虑慢性感染.PPD试验阴性.纤支镜未见新生物,灌洗液片未见肿瘤细胞,TB-DNA阴性,予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咯痰好转出院,未再咯血,院外自行中药治疗,间断咳嗽,咳少许黄色粘痰,未进一步诊治.2012-12-01咯血、气紧加重,伴轻微头晕、乏力,胸部MRI:1、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空洞性病变(空洞内积气、积液及少许积血),考虑:肺结核可能,脓肿或其他待排;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2012-012-07转入我科.既往无支扩、百日咳,无经期咯血,无肺结核接触史,无长期激素、抗生素使用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月经史:月经初潮14岁,经期5天,周期28-30天,经量适中,色暗红,痛经症状明显,需服用止痛药物治疗,末次月经2012.09.18,停经2月余,自行查尿HCG阳性,未行B超检查.婚育史:未婚,有性生活,2010年人流一次,此次系第2次妊娠.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体重51kg.发育正常,营养稍差,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脸结膜稍苍白,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左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罗音,心腹阴性.初步诊断:1、肺结核伴咯血?;2、早孕.治疗:2012-12-07血常规WBC 8.89×10^9/L、N% 92.11%、HGB 96 g/L;血沉33mm/h:AFP 12.266 uIU/mL;HCG 276396 mIU/mL;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阴性;肝肾功、电解质、CEA、结核抗体正常.彩超检查:中期妊娠、单活胎.经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决定放弃妊娠,予止血、抗感染、调节免疫等治疗.2012-12-10请胸外科会诊后考虑肺脓肿可能性大,不排除肿瘤及其他,建议人工流产后手术.请妇产科会诊后考虑目前孕周引产效果差,若病情允许,建议4周后再行引产.病情复杂,于2012-12-12转华西治疗.行血管造影,考虑:1、肺结核?;2、右侧支气管动脉畸形、右侧T6-T10肋间动脉畸形,予支气管动脉栓塞、肋间动脉栓塞,术后咯血症状基本消失,并长期予以“异烟肼300mgqd、乙胺丁醇750mgqd、利福喷丁胶囊0.45 biw”,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每月复查胸部CT,病灶稳定.期间于2013-01-21我院妇产科行引产术.2013-10-08再次出现咯血,量较前明显增多,再次人我科.查血常规:G%83.21%;结核抗体、血沉、AFP、CEA正常.结合抗结核治疗10月,复查胸部CT,空洞较前无任何改变(见图1),空洞周围团片影(见图2)不排除真菌感染,予血凝酶、垂体后叶素、氨甲环酸等止血同时,予氟康唑及伊曲康唑抗感染,胸腺法新调剂免疫,营养支持等治疗,咯血仍重,建议外科治,治疗.故于2013-10-14日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2013-10-15胸部CT:右肺下叶可见空腔及液平形成,空腔大小为8.9cm* 7cm,增强后无强化,其周围见团片、絮状及条索影,增强后团片影中度强化,右肺下叶可见多发大泡状强透光区.诊断意见:1、右下肺考虑感染可能,并右肺下野液气平形成;2、右下肺囊肿.多次痰涂片、TB-DNA、痰培养阴性.2013-10-21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辅助右肺下叶切除、胸膜粘连烙断术,术中见右下肺背段可见一大小约5*6cm囊性病变,囊壁与胸壁形成致密粘连,血运丰富.术后病理:右下肺囊性病变,囊内见曲霉菌菌落,周围肺组织呈慢性炎症,间质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沉积,伴多灶淋巴小结形成,病变符合肺曲霉菌病.术后予伏立康唑200mg q12h静滴抗真菌治疗,咯血停止,咳嗽、咳痰逐渐消失.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多次复查胸部CT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于2013-11-27日出院.之后我院因无伏立康唑,调整为伊曲康唑20mg qd,于2014-02-11复查胸部CT提示积液减少,未见感染征象(见图3),结束治疗,随访1年无异常.二、讨论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婉玲;陶义鹏;吴隼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广泛应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 infection,IFI)罹患率逐渐增高.而IFI目前诊断手段匮乏,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传统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已成为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科应用伏立康唑治疗26例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体内抗克柔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英;王建钊;顾军;张丽娟;李秀凯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在体内对克柔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 在克柔念珠菌深部感染的免疫抑制豚鼠模型上,对感染豚鼠分组给予口服伏立康唑10 mg/kg,2次/d;伏立康唑5 mg/kg,2次/d;氟康唑20mg/kg,2次/d;两性霉素B 1 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安慰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2次/d口服.均连续7天.观察比较各组的死亡率及脏器组织载菌量.结果 安慰剂对照组豚鼠的所有受检脏器都受到了严重的感染.5个处理组中,伏立康唑10 mg组的组织载菌量与死亡率(0%)均低;与对照组相比,该方案使念珠菌在肺、肝、肾、脑四种脏器中的组织载菌量都减少了约99%(P<0.01).伏立康唑5 mg组的组织载菌量和豚鼠死亡率均与安慰剂对照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氟康唑组的组织载菌量与对照组相近,其死亡率(40%)仅略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伏立康唑10 mg组与两性霉素B组相比,在组织载菌量和死亡率方面均较为接近,较之安慰剂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伏立康唑在免疫抑制豚鼠体内能有效地抑制感染脏器中克柔念珠菌的生长,其作用明显优于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作用相近,但两性霉素B常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伏立康唑在体内可能以剂量依赖的形式显示其抗真菌活性.

  • 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体外抗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建钊;王英;顾军;张丽娟;李秀凯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高(MIC90≤0.5 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 经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

    作者:李晓东

    目的:研究经玻璃体腔内注射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 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09/2016-09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感染烟曲霉菌的真菌性眼内炎患者27例5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三组,每组9例。在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对三组患者进行药物敏感度实验,检测药物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之后对三组患者都应用伏立康唑口服,用阿托品膏散瞳,并且每天换药,另外对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者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入伏立康唑溶液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液。术后观察前房炎症情况、角膜混浊程度、玻璃体混浊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烟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混浊情况的比较:除术后1d对照组分别与研究1组和研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角膜混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房水闪辉情况的比较:除术后1d对照组分别与研究1组和研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房水闪辉情况除术后9d和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玻璃体混浊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1组除术后1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后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2组比较除术后1、4、6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后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比较除术后6d 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术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玻璃体内注射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有效地治疗真菌性眼内炎,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比,伏立康唑对治疗早期和中期的真菌性眼内炎效果较好。

  • JAK2-STAT3基因多态性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彭璟;李爽乐;曾洪波;邓应平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 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JAK2/STAT3)基因多态性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3/2015-02间我院诊治的56例56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每位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RFLP)分别进行JAK2/STAT3基因型分析。结果:将所有患者以中位标准化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分界值,分为高血药浓度组(35例,62%)和低血药浓度组(21例,38%);高、低血药浓度组患者在男性比例、身高、体质量、千克体质量日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高血药浓度组的中位谷浓度和中位标准化血药浓度都显著高于低血药浓度组(P<0.05);高血药浓度组患者伏立康唑的有效率也优于低血药浓度组( P<0.05);在JAK2-STAT3基因7个多态位点分型中,高血药浓度组患者 JAK2 rs10119004位点GG和GA等位基因、STAT3 rs12948909位点TT等位基
      因与低血药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STAT3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影响,提示药物遗传学研究对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伏立康唑的含量

    作者:王黎;李华

    目的 建立 HPLC 测定注射用伏立康唑含量的方法.方法 选用 VP-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 nm.结果 伏立康唑在0.101 0~0.960 5 g·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2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质量检验.

  • 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汤明

    目的:比较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伏立康唑组在缓解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氟康唑组( P<0.05);伏立康唑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氟康唑组的治疗有效率62.86%(P<0.05);2组患者在低血钾、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和伏立康唑都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二者安全性相仿,但伏立康唑的疗效优于氟康唑。

  • 伏立康唑致皮肤色素沉着1例

    作者:王经纬;吴晓丽;张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有慢性阻塞性肺、肺部真菌感染病史。因反复咳痰喘10余年、加重8 d于2015年4月8日入院。

  • 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孙静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真菌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氟康唑治疗,试验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试验组中真菌清除24例,另外6例患者在2个疗程之后真菌仍未清除,真菌清除率为80.0%。对照组中真菌清除17例,另外13例患者在两个疗程之后真菌仍未清除,真菌清除率为56.67%。试验组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试验组中有19例(63.33%)显效,8例(26.67%)有效,3例(10.0%)无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有14例(46.67%)显效,8例(26.67%)有效,8例(26.67%)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肺炎能有效提高真菌清除率和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1例伏立康唑-地西泮相互作用致过度镇静的病例分析

    作者:王敏;曹明雪;牛筛龙

    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ICU真菌、细菌合并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度镇静、神智不清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对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从患者自身因素和药物因素探讨服用地西泮后处于浅昏迷状态及苏醒延迟的原因,为ICU常规镇痛镇静患者提供合理的处理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地西泮片,并给予氟马西尼促醒、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患者神智好转,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重症患者使用药物品种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临床药师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判断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是否与用药相关,从而使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协助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冀林华;罗伟

    目的:通过总结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被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间歇骨髓抑制期合并严重肺部念珠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并对氟康唑产生耐药性,应用伏立康唑及联合抗细菌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 违规配置抗真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

    作者:张莉;赵海燕

    注射用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静脉滴注前先使用该药盒内的5 ml专用溶媒溶解,再进行稀释至2~5 mg/ml静脉输注。我科护士配置该药物时未使用专用溶媒,直接用0.9%生理盐水稀释,造成药物浪费,现报导此事,以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关注。

  • 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监测分析

    作者:梁培;郭晓芳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探讨重症患者优化的伏立康唑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伏立康唑并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重症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APACHE2评分、剂量、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浓度相关性,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99例患者,监测150例次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其中仅76.00% (114/150)达目标范围1~5.5 mg/L,<1 mg/L占13.33% (17/150),>5.5 mg/L占12.67%(19/150);高龄患者(年龄≥60岁)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与中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外(P=0.000),性别、体重、体重标准化剂量、APACHE2评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对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165),联用泮托拉唑患者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4),联用泮托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相比伏立康唑谷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伏立康唑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9).结论 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年龄、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伏立康唑药动学主要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药动学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罗轶凡;任利翔;李晓红;孙琦;姜明燕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引发的感染,特别是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有极好疗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掌握和了解其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临床给药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伏立康唑药动学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伏立康唑中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童成亮;吴小英;钟淮滨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中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配置顶空进样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94%二甲基聚硅氧烷和6%氰丙基苯聚硅氧烷),0.53 mm×30 m,液膜厚度为3 μm;柱温50℃,保持10min,以10℃·min-1的速度升温至100℃;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2 mL·min-1;FID检测器.结果: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四氢呋喃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102.8%,95.8%,106.3%,104.5%,101.2%;检出限分别为1.6,1.5,4.7,1.2,1.7,1.7μg·mL-1.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适合于伏立康唑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伏立康唑对映体HPLC手性拆分及分析

    作者:葛利;杨克迪;苏静;唐林涛;张杰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对映体HPLC手性分离及分析方法.方法:以β-CD及其衍生物为流动相手性添加剂,探讨β-CD衍生物类型及浓度、流动相中有机相体积分数、色谱柱固定相类型等因素对伏立康唑对映体HPLC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伏立康唑对映体的HPLC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β-CD衍生物中,SBE-β-CD适宜作为伏立康唑对映体HPLC手性拆分添加剂,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5 mmol·L-1,SBE-β-CD浓度为10.0 mmol·L-1时,伏立康唑对映体在C8及C18固定相上均能得到有效拆分.在上述条件下,以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分析伏立康唑对映体,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1,伏立康唑对映体能实现基线分离,伏立康唑浓度在31.2 ~ 156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8),伏立康唑加样回收率大于98%,稳定性及重现性RSD分别为0.77%,0.67%.结论:建立了一种伏立康唑对映体的手性拆分和分析方法,可为伏立康唑的分离与分析提供借鉴.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浓度及其治疗药物监测应用

    作者:张素洁;孙贺伟;郭君君;陈梅;袁想妹;李水军;胡新华;王艳煜;余琛;朱建民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羟基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监测.方法:50μL血清样品加入同位素内标,采用乙腈直接沉淀法处理样品后稀释进样分析.采用XSELECTTMCSHTM C18(2.1 mm×100 mm,3.5 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0.1%甲酸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5μL,色谱分析时间5.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进行测定.结果:5个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2~20μg·m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 6,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 <10.6%,提取回收率为80.5%~98.4%,方法准确度为87.4%~111.0%,收集临床ICU和血液科严重侵袭性真菌病20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0.24~4.06 μg·mL-1,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同时定量检测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膝关节损伤后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1例

    作者:王袁;冉坤;刘昕;韩玉卓;费军

    骨与关节的丝状真菌感染临床上非常少见,易导致骨不连、关节僵直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导致的膝关节感染,常规关节腔灌洗引流无效,病原学确诊后行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满意。

  • 伏立康唑在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研究

    作者:王强;冯博;张沂;任婷麟

    目的:研究低体温对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低体温组和对照组。低体温组采用(21±1)℃海水浸泡60 min致低体温造模。给予2组兔单剂量伏立康唑(10 mg/kg),取血并监测体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低体温组动物体温在浸泡过程中及出水后一段时间持续下降,在36 h后恢复正常(36.6±0.8)℃。伏立康唑在低体温组和对照组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发生变化,药物半衰期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峰时间、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0-t)或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在海水浸泡致低体温家兔体内清除减慢。

674 条记录 33/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