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累及运动皮层颅内肿瘤病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作者:吴慧;牛广明;韩晓东;高阳;张颖;郭冬玲

    目的:观察正常志愿者及累及运动皮层颅内肿瘤病人的功能区分布,判断正常志愿者左、右手功能区的激活是否对称;观察肿瘤及水肿邻近第一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I)但未累及MI功能区的激活特征及病变累及了MI功能区的激活特征.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及24例累及运动皮层的颅内肿瘤病人,通过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对指运动激活功能区,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成像进行扫描,经Functional软件后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图.结果:正常志愿者双侧功能区均明显激活,左、右手激活面积存在不对称性;右利手者,右手动左侧半球激活程度强于右侧,而左利手者,左右大脑半球激活程度差别不明显;肿瘤及水肿邻近MI但未累及到MI的病人,病变对皮层功能区的影响小,双侧功能区均明显激活,位置对称;而肿瘤或水肿累及了MI的病人,表现出患侧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减小或重组.结论: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可直接观察功能区的分布、病灶与相邻功能区的关系及功能区的变化情况,对邻近及累及运动皮层的病人肿瘤切除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术后应用同样的方法对比验证,可显示肿瘤切除术后功能区残留,可为以后脑功能恢复提供客观评价.

  • fMRI对老年运动皮层功能区脑肿瘤手术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张春雨;杨海山

    目的 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法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fMRI在运动中枢受损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顶叶区老年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功能组,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功能组手术前后行常规MRI和fMRI.结果 术前功能组18例中,由于肿瘤和(或)周边水肿的占位效应引起SMC和SMA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术后复查9例功能区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修复.功能组中术后肌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者占15例,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肌力改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fMRI对老年运动中枢受损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制定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大鼠运动皮层来自胼胝体的同位和异位神经元

    作者:郑芳;郑则慧

    实验的目的是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投射至大鼠运动皮层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将HRP注射到大鼠一侧运动皮层后,对侧运动皮层中逆行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为中等大小的锥体细胞,分布于Ⅱ/Ⅲ、Ⅴ和Ⅵ层,其中Ⅴ、Ⅵ层的细胞较为宽、大;计算机辅助三维重构的图象显示了注射部位和标记部位有很好的对应投射关系.此外,还首次观察到对侧眶回(外侧和腹外侧)向运动皮层的投射,这些位于眶回深层的胼胝体神经元较小而扁,且这种异位起源有投射区域的特异性;仅投向Frl的前端(触须和鼻缘的代表区),而不向Fr3(爪、唇和舌的代表区).这些同位和异位胼胝体起源提示了在大鼠的运动功能和其发达的嗅觉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 猫运动皮层内篮状细胞的立体重构、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

    作者:金福滋;郑则慧

    用细胞内HRP染色的方法显示该神经元位于猫运动皮层十字沟后,在第Ⅱ/Ⅲ层之间(软膜以下438 μm处),胞体截面积为15.6×28.1 μm2,呈多极形,树突呈串珠状,向四周扩展,无侧棘,轴突由胞体下方伸出,返折向上,包绕胞体周围,以软膜平行的吻尾方向行走为主,有一分枝向白质方向延伸.从立体重构图的不同角度观察,其形态不对称,如沿X轴方向旋转60°后,其形态呈扁平形,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该神经元的递质性质为GABA能的.胞体及树突上分布有非对称型和对称型的突触,对称型的突触中有的是GABA能的,有的是非GABA能的.其轴突有髓鞘包绕,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一处以上相连或不相连的对称型突触,也可与其它树突形成对称型的突触.根据该神经元的形态,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的特征,可确认它是篮状细胞.

  • 正中神经损伤修复后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文军;顾玉东;李继峰;徐文东

    目的 研究正中神经损伤修复后运动皮层可塑性的变化过程.方法 SD大鼠35只,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又分为术后1 d和1周、4周、8周、12周、16周,每组5只,左侧肢体为损伤修复侧,将正中神经在内侧束分支以远2.0 cm处切断后缝合.通过皮层内微电极刺激技术,定量评价正中神经损伤恢复过程中运动皮层的可塑性变化.结果 正中神经屈指屈腕区运动皮层面积[(0.85±0.1)mm2,-x±s,下同].术后1 d、1周,对侧皮层正中神经屈指屈腕区被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位点占据,没有无反应位点出现;术后4周、8周和16周,运动皮层出现无反应位点;术后8周、12周,对侧皮层出现屈指屈腕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皮层内没有无反应位点出现.结论 成年大鼠正中神经损伤后其对侧运动皮层发生可塑性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其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 用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研究大鼠C7神经根运动皮层的定位

    作者:李文军;顾玉东;徐文东;刘含秋;孙贵新;郑宪友;李继峰

    目的研究大鼠C7神经根运动皮层定位域,为C7神经根移位后皮层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SD大鼠48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6组:C5节段组、C6节段组、C7节段组、C8节段组、T1节段组和C5~8、T1节段组,每组8只.在左侧皮质脊髓束(CST)中注射0.5 μl麦牙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heat germ agglutinin-HRP,WGA-HRP),成活60~72 h,灌注后,取脑和相应节段脊髓做冰冻切片,TMB显色、中性红复染,观察臂丛神经节段锥体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C7神经根锥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C7神经根锥体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形, 主要分布在前囟前[(2.5±0.01)mm~(1.5±0.01)mm,±s下同]约1mm的皮层区域范围内,集中在第Ⅴ层(25%≤ Z≤51%),Z=38.5±5.6),胞体平均截面积为(1 278±213) μm2,以中型细胞为主.基树突分支以一级分支为主,平均为(446±68)个.顶树突走向与皮层切线位的θ角,平均为(6.8±8.3)°. 结论 C7神经根运动皮层定位域的初步确立,为进一步研究C7神经根移位后皮层可塑性规律奠定了基础.

  •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青;王继军;王雪梅;谭令;肖泽萍

    脑功能磁共振是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测量脑神经元活动所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确定脑功能的反应区域.fMRI一般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1].由于其无创性的大优势,近十年来fMRI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的fMRI研究通过执行任务或给予外在刺激得到脑功能的变化,对照静息状态以BOLD信号改变的形式反映在大脑的相应区域,称为任务态[2].1995年,Biswal等[3]先报道在无任何运动行为的情况下,大脑左侧躯体运动皮层的自发BOLD信号波动与右侧躯体运动皮层的自发信号波动相关.这个观察结果说明自发的BOLD信号活动并不是无意义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非任务态,即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 氯胺酮麻醉对猫运动皮层脑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唐丽辉;彭余楠;夏晨钟;周学龙;郁丽娜;朱君明;严敏

    目的 观察氯胺酮麻醉对猫运动皮层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的影响. 方法 选用3只体重3.0 kg~5.0 kg的健康成年雄性猫,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腹腔注射40 mg/kg氯胺酮麻醉前后猫右侧运动皮层4γ区LFP振荡幅度和δ频带(2 Hz~4 Hz)、θ频带(4 Hz~7 Hz)、β频带(12 Hz~25 Hz)能量指数(功率谱)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并比较氯胺酮麻醉前后3种不同频率范围波形的能量所占比例. 结果 同清醒状态基础值比较,腹腔注射氯胺酮即刻LFP振荡幅度迅速升高并达到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在给药后第6分钟~第25分钟一直处于稳定但高于基础值水平;信号能量指数呈双相变化趋势,在给药后第6分钟左右陡直下降,然后又逐渐上升并维持在高于基础值水平.给药后,δ、θ慢波较β快波信号能量增加更明显,同时在清醒状态下β波占主导地位,而在麻醉状态下则δ波占主导地位. 结论 氯胺酮麻醉在引起意识消失及麻醉维持过程中显著影响猫初级运动LFP脑电活动.

  •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在脑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明;王存祖;尉传社;张礼荣;陈泽军;杭健育;徐光明;方景海;朱龙

    目的:探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中央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手术前行 fMRI,明确脑皮质运动区与肿瘤的关系.结果:11例脑中央区肿瘤患者的脑皮质运动区均在 fMRI上获得确定,11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均达显微镜下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未加重.结论:fMRI图像对脑中央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选择手术切除肿瘤的进路等非常有益.

  • 运动皮层区域病变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及应用

    作者:于龙华;张志强;卢光明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新兴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运动皮层区域病变的研究是其主要临床应用之处,尤其在该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术前定位,病变与脑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及运动皮层的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fMRI在运动区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 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在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卫润斐;王本瀚;李经纶;曹付强;郭效东;张长远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示踪成像( DTT)融合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运动区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19例,脑膜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脓肿1例)。术前行MRI薄层扫描,DTT,并在导航仪上进行影像融合,了解肿瘤及锥体束相对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定位肿瘤,锥体束;术中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并实时定位肿瘤周围脑功能边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胶质瘤中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脑膜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肌力下降,术后1个月肌力恢复。其余术后与术前相比肌力有所提高或基本相似。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肌力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好转或不变。结论磁共振、纤维示踪融合导航,结合皮层电刺激技术,可实现大程度切除运动区肿瘤的同时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与皮层热凝对家猫脑功能影响及癫痫控制情况比较

    作者:张宇;申长虹;俞凯;张川;刘建鑫

    我们以家猫为研究对象,比较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与皮层热凝后家猫大脑运动皮层的病理、超微病理改变,以及运动功能保护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的异同;同时通过建立家猫运动区青霉素急性癫痫模型比较其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 BOLD-fMRI在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肖炳祥;许百男;陈晓雷;王东;余光宏;侯远征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皮层运动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BOLD-fMRI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施行皮层运动区脑肿瘤手术64例,运用术中影像数据对脑肿瘤与脑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OLD-fMRI均能成功定位皮层运动区,脑肿瘤与皮层运动区之间的距离小于10 mm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P<0.05).结论 BOLD-fMRI是一种无创有效的皮层运动区定位方法,对术前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术中对于功能区的保护和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 健康成人及脑肿瘤患者利手和非利手简单与复杂运动fMRI研究

    作者:季倩;郑凯尔;陈峰;居胜红;尹建忠;祁吉

    目的:应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MRI(BOLD-fMRI)研究健康成年人及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定位并探讨其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32例脑肿瘤患者(术前25例,术后7例)共42例受试者,行利手、非利手的单手握拳(简单运动)或单手对指(复杂运动)运动的脑BOLD-fMRI检查,分析脑肿瘤对运动皮层位置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健康成人运动皮层主要位于对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SMC),单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PMA)和双侧小脑半球.复杂运动或非利手运动时脑功能激活区范围和程度较简单运动或利手运动时增多.累及功能皮层的脑肿瘤患者,可见患侧部分脑功能区激活,但激活区移位、分布弥散.术后脑肿瘤患者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BOLD-fMRI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有利于脑肿瘤的精确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运动皮层的定位

    作者:朱文珍;漆剑频;王承缘;夏黎明;胡军武;冯定义

    目的:探讨研究RTIP-fMRI对"手结节"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GE 1.5T MRI扫描机及具有RTIP功能的工作站,成像序列为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10例右手利健康志愿者及3例额顶叶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激活由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的依次对指运动所组成,数据分析采用"相关系数"几何算法.结果:①RTIP-fMRI能对"手结节"准确定位,并且功能图与解剖图上"手结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②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包括对侧M1/S1区(M1区包括大部分"手结节"),SMA区及同侧少量M1区;③时间过程图呈"城垛样"改变,相关系数范围为0.51~0.88;④对于额顶叶占位病变,RTIP-fMRI能准确显示M1区的移位变形及受累.结论:RTIP-fMRI能对运动皮层准确定位,具有其它fMRI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开发研究.

  • HIV感染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fMRI脑功能研究评价

    作者:赵晶;李宏军;左盼利;齐石;员达;米海峰

    目的 研究评价HIV感染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脑部功能区变化.方法 采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受试者扫描.HIV感染患者45例,已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2例,未行治疗23例.实验任务为组块设计的双侧手部运动试验.通过SPM8软件对实验进行数据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经过组内数据统计及组间数据比较分析,获取正常受试者和HIV感染者及治疗患者分组间脑部激活功能区差异.结果 HIV患者组中经抗病毒治疗患者左手运动任务激活区与未进行治疗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患者执行右手运动任务激活区包括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辅助运动皮层及右侧小脑均出现激活,未治疗患者在右侧颞极、海马及左侧小脑激活程度高于治疗后患者.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抑制了部分脑区的异常激活,为治疗HIV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及损伤机制提供新的方法.

  •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运动皮层的定位探讨

    作者:谭长连;吴大兴;刘亚东;颜莉蓉;袁术文;卓尚丕;贺忠;杜万萍;司徒卫军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实时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和Functool,ICA和SPM的后处理技术.方法: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23次对指运动实时脑功能扫描,经Functool,IAC和SPM软件后处理成像,并对3种软件的成像进行分析.结果:Functool处理后,23次实时脑功能成像显示了手指运动对侧初级皮层运动区/感觉区(M1/S1)、辅助运动区(SMA)明显激活,同侧激活区较小或者未见激活区.双侧小脑皮质有明显激活,同侧较大.5次运动前区双侧有激活,4次对侧有较小激活区.12次ICA,SPM所获图像与相应的Functool图像一致.结论:实时脑功能成像能对全脑进行实时扫描,Functool,ICA和SPM后处理能够较好地显示相应的脑运动皮层激活区.

  • 正常中老年人手运动功能的fMRI研究

    作者:黄穗乔;张嵘;李勇;钟镜联;梁碧玲

    [目的]运用fMRI的方法探索中老年人手运动皮层的支配机制.[方法]随机选择15位右利手自愿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在35~69岁之间,平均48.6岁.其中7例分别进行左、右手运动fMRI检查,另8例仅进行右手运动fMRI检查.fMR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加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手运动任务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五指对掌开合.频率为1~2 Hz.[结果]左、右手运动均在其对侧SM1区产生激活,同侧SM1区激活则右手有12例(12/15),左手6例(6/7).SM1激活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状高信号.右手与左手比较,运动产生的对侧、同侧SM1激活平均体积无统计学差异,LI值亦无统计学差异.非主要运动区亦有不同比例的激活,以PM激活出现率较高,CMA激活出现率较低.[结论]正常中老年人手简单运动时,双侧SM1均可出现激活,以对侧激活明显;PM、SMA及CMA均有一定比例的激活;右、左手比较.各主要和非主要运动区激活无明显差异.

  • 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中央沟区肿瘤对运动皮层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穗乔;梁碧玲;张嵘;李勇;钟镜联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方法探索中央沟区肿瘤对运动皮层的影响.[方法]46例颅内中央沟区肿瘤完成了常规和fMRI检查,包括转移瘤10例、胶质瘤19例、脑膜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血管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15例正常人共完成22次手运动fMRI作为对照组.fMR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加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手运动任务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五指对掌开合,频率为1~2 Hz.[结果]肿瘤距同侧SM1 1 cm以内对SM1的影响比距1 cm以上者明显,肿瘤同侧SM1激活率低,但对侧SM1及其他非主要运动区激活出现率差别不大.距同侧SM1 2 cm内的恶性肿瘤对SM1影响比良性肿瘤明显,SM1激活率低,且对侧SMA、CMA激活率升高.与正常组的比较亦显示出距SM1 2 cm内的恶性肿瘤对SM1激活影响明显,SM1激活率明显减低.[结论]中央沟区肿瘤对运动皮层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肿瘤距同侧SM1的距离和肿瘤的良恶性,其影响以同侧SM1激活减低为主,恶性肿瘤可见对侧SMA、CMA激活代偿增加.

  • 皮层节律性肌阵挛1例报告

    作者:卫华;王玉平

    肌阵挛为起源于神经系统的突发、短暂、闪电样不自主运动[1,2],肌肉抽动收缩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00 ms.此定义应扩展为包括一些少见的起源于周围神经系统的肌阵挛.正性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的快速主动性的收缩,员性肌阵挛指主动肌的肌张力出现短暂的丧失而导致的抽动.肌阵挛也可以呈静止性、姿势性或随意运动性(动作性肌阵挛),或由外界刺激所诱发,如听觉、视觉或触觉刺激(反射性肌阵挛)[3].肌阵挛抽动既可以是反复的、有节律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不可预测的.皮层起源的节律性肌阵挛是肌阵挛的一种特殊少见情况,此病未被普遍认识,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们近期诊断治疗的1例皮层节律性肌阵挛病例报道如下.

4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