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作者:邢秋娟;邬学群;许理忠;莫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1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0.6min;手术中出血量平均100ml;骨折愈合率为99.1%,平均3.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0例,良12例,总优良率87.9%.结论 PFNA系统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 体表定位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作者:李国强

    目的 探讨体表定位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体表定位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定位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秦海泉;常耀辉;闪康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对比

    作者:张兴卷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中医院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小,Harris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盛瑞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83.33%(45/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博;史宝明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A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50%,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PF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探析

    作者:郭平

    目的 研究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将襄汾县人民医院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与DHS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与治疗效果.结果 PFN组、DHS组切口长度分别为(13.67±1.87)、(23.17±3.20)em,手术时间分别为(53.11±16.10)、(88.10±22.97)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79.54±118.31)、(476.30±174.61) ml,住院时间分别为(20.61±5.21)、(24.60±5.48) min,PFN组均显著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H组优良率(73.33%)显著高于DHS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内固定术较为适合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质特点,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低的优势,可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优选内固定方案.

  • 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建国;任立新;李志强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同组医师分别应用DSH和PFN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PF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术中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S组优良率85.7%,PFN组优良率97.1%,PFN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的治疗效果优于DHS.

  • PFN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作者:刘付杰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给予 PFN 内固定术为 PFN 组,另一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为 DHS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 X 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 Harris 评分标准比较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PFN 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 X 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与DHS 组比较显著较少(P ﹤0.05);PFN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 DHS 组的31.11%(P ﹤0.05)。结论行 PFN 内固定术和 DHS 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都比较令人满意,但 PFN 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更耐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可靠,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膨胀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作者:施俊武;吴祝期;陈国华;池永龙;郭晓山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5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问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min,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min,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低于PFN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 动力髋螺钉加子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万超;陈建锋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加子钉内固定术33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27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无死亡个案;PFN组与DHS加子钉组相比,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比较适合高龄患者的骨质特点,较DHS加子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较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

  • 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作者:李文革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PFN组:50例,DHS组:46例.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术后引流量、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DHS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手术疗法评价

    作者:王栋;潘浩;贾高永;邵礼晖;郁少林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髋关节外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分的骨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50,000例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就占了一半,其中90%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骨质疏松程度的加深,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几率也在增加[1].高龄患者(>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引起的致命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面对特殊的群体,外科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不仅需要追求骨折碎片的高度稳定和骨折充分复位,也需要考虑怎样减少术中出血量、麻醉风险、术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怎样尽早下地负重活动.尽管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器械可以提供选择,但是根据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围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3个主要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综述.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达明;黄志远;赵军华;李华;崔鹏

    手术治疗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1],根据骨折类型可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s,DHS)内固定(A组)、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B组)和带空心钉锁定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C组).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2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报告如下.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我院2004 年1 月至2007年5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9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

    作者:沈碧城

    目的 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体会.方法 从2005~2009年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Jesen分型,Ⅱ型8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Ⅴ例4例.经闭合复位,C臂下置入PFN.结果 病人3周下地活动,随访12~18月.有2例出现"Z"效应,1例术中出现股骨远端骨折,按照X线评定标准,92.4%疗效满意.结论 PFN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满意.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作者:孙川江;张彤;王喜亚;金龙;陈诚;谢涛江;庄景盛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2例.结果 42例经5~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评分:优良达38例,优良率达90.4%.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运用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 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

    作者:梁明苏;赵志彩;王剑

    目的评价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5年3月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8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价格低廉等优点.

  • 顺势双向牵引复位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喻单根;李宏杰;郑宏江;刘彩霞;王红;樊英;吕飞;张建河;张娜

    目的 探讨顺势双向牵引复位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自本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4~86岁,平均65岁;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顺势双向牵引复位器复位25例,采用牵引床牵引复位23例,手术选择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闭合复位率、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病人中,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闭合复位率、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顺势双向牵引复位器复位骨折端,骨折闭合复位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的次数少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马台;包朝鲁;匡勇;丁任

    股骨近端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尤其是以带螺旋刀片作为动力钉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金标准[1-2].应用时,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动力钉(置于股骨头颈部)是在专用的导航工具辅助下置入的,不同的生产厂商所提供的导航工具虽各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都只限于控制动力钉颈干角方向,而不能掌握动力钉的前倾角,属于二维定位.基于此种背景,本文拟研制出一套既能从冠状面上考虑颈干角又能从水平面上考虑前倾角的三维导航器.

413 条记录 15/21 页 « 12...1213141516171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