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志敏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的效果.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和置换组各40例,对所有髓内钉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所有置换组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髓内钉组相比明显较长,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髓内钉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髓内钉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效果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方式治疗.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陈进;马俊昌;陈思;熊树鸿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三种手术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柯迪峰;黄嘉敏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3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2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3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阳华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情况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分析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时间指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骨折痊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 (1)PFNA组的失血量和时间指标均低于PFN组,其中除失血量和手术时间(P<0.05),其余均为P<0.01;(2)两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和PFN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无差异,但PFNA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夏云;俞新胜;杨保良;舒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FNA治疗各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5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86%,无一例死亡病例.住院及随访6~12个月期间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控制;余患者均未见肺炎、静脉血栓、褥疮、足内翻、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负重以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

    作者:黄志华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方面,实验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患者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负重时间早,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作者:荣忠美;杨明;荣建辉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1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结果 1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例股骨头切割导致髋内翻.按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分标准,优1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可抗旋转、抗分离,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张岩;王雪

    2007年1月~2009年7月,我们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问骨折33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半髋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冯暘;陈斌;张焱;骆宇春;王诗波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 2016年3月收治于解放军101医院骨科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病例共52例,Evans-Jensen分型所有患者均为Ⅲ型及Ⅳ型,其中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8例(置换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24例(固定组),采用Harris评分作为评估髋关节功能的主要依据.[结果]置换组术后恢复独立负重和恢复至伤前活动水平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82±0.21)d和(35.76±0.87)d,而固定组相应平均时间为(57.43±1.10)d和(74.26±1.33)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并发症7例,固定组15例,其中褥疮、肺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置换组少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3个月时Harris评分置换组为(77.82±1.18)分,固定组为(66.62±2.52)分;12个月时为(80.46±1.66)分和(68.83±1.42)分,24个月时为(85.89±1.76)分和(72.86±1.24)分,置换组较固定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作者:刘康;佟大可;章浩;王光超;丁晨;刘培钊;秦升;纪方

    [目的]分析使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长海医院收治的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110例,男38例,女72例,年龄53~76岁,平均63.4岁,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微创DHS和PFNA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部Harris评分、手术失败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术后1、3、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按影像学评定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微创DHS和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DHS组在切口长度、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和PFNA内固定均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其中,微创DHS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对于软组织保护好等优势,更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刘爱国;谷文光;邓亮;吴鹏飞;冯宝华;张洪志;白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外固定架冶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以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1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6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5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7例,外固定架治疗2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四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分别为:动力髋螺钉88.2%,股骨近端髓内钉94.7%,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1.4%,外固定架87.5%.[结论]4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取得好的效果.

  • 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穗生;皮佑辉;夏暴权;罗晓嘉

    [目的]对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以及CNKI、CBM、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站进行检索.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10年9月.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系统收集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并按临床科研方法的国际通用原则进行阅读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的相关证据.[结果]共检索到183篇原始文献,有7篇符合终的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919例.分析研究表明,股骨近端髓内钉平均手术时间短但术中接受X线的次数多于动力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后内固定移位发生多于动力髋.[结论]两种手术治疗术中失血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髓内钉平均手术时间短但术中接受X线的次数多于动力髋;而术后切口感染率、再次手术率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后内固定移位发生多于动力髋.

  •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史宏伟;王振普;杨占辉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配合有限切开复位钛捆绑带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21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股骨中上段骨折的病人,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或配合行有限切开复位钛捆绑带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21例病人全部获得9个月~5年的随访,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松动、脱出等情况.患肢髋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病人的年龄和骨折的类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配合行有限切开复位钛捆绑带内固定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固定牢固可靠、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良好的保留了患肢的功能.技术的主要关键是在微创的前提下达到解剖复位.

  •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报道

    作者:葛鸿庆;陈文治;余宇峰;管华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0月,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平均年龄78.5岁,按AO分型:A1型8例,A2型36例,A3型15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髋功能.[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7 min,平均出血量约105 ml,刀口感染1例.术后48例获得10~24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发现不良并发症.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本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术式.

  • 侧卧位有限切开复位钢缆环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杨丰建;曹旭海;蔡晓晞;张学林;范永前

    [目的]判断侧卧体位下有限切开复位、钢缆环扎并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或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31例.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特别是骨折复位丢失和不愈合.[结果]根据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分型标准,ⅡB型5例、ⅡC型8例、ⅢA型9例、ⅢB型2例、Ⅳ型4例、V型3例.手术时间平均67.7 min (39~96 min).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达到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2周(12 ~16周).术后X线片显示28例(90.3%)颈干角在正常范围,3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所有患者TAD均<25 mm.1例患者术后下肢长度偏差超过1 cm,2例下肢远端旋转较对侧偏差超过15..[结论]侧卧体位下有限切开复位,使用钢缆环扎,PFNA或者加长PFNA内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方法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 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孔繁杰;闵多;覃奇文;朱杰林;陈宇斐;徐剑锋;谢佩君;邓锦隆

    目的:评价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12月共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7~98岁,平均75岁.按AO骨折分类,7例为A2.2,14例为A2.3,4例为A3.1,2例为A3.2,5例为A3.3.93.8%合并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5.6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取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康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PFNA结合克氏针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反转子间骨折

    作者:翟雪键;辛杰;孙启政;周甲彬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结合克氏针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老年人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9月,术中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牵引床牵引、克氏针辅助微创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我院老年股骨反转子间骨折29例,骨折根据AO分型为A3.1型13例、A3.3型16例.患者均在术后1,2,3,6,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并行功能检查,临床评价行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结果 本组术中通过闭合牵引床牵引、克氏针辅助复位,骨折端均得到良好复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9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无感染、脂肪栓、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根据Harris标准评分,优20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93.1%.结论 克氏针辅助利于股骨逆子间骨折的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逆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易于操作,有利于骨折复位以及保护髓外血运,疗效可靠.

  • DHS、PFNA、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强;田锋;朱瑞罡;刘春新;姜曙祥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10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行IFF内固定.现将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 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7例

    作者:李宝锋;王经武;段婷婷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7例,男51例,女85例;年龄60 ~91岁,平均71.5岁.受伤原因为摔伤106例,车祸伤31例;骨折AO分型A1型63例,A2型39例,A3型35例.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6例,糖尿病23例.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于牵引复位床上,在C臂X线透视下做牵引和手法整复.

  • DHS、DCS和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熊志云

    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们对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动力髁部螺钉(DCS)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行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413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