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及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作者:张鹏;禾文广

    2004~2008年,我们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2例、粗隆间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袁国栋;汪宁华;时冠军;袁伟宏;张自然;刘斌;郑四化;张景僚;刘世敬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髓外固定系统是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髓内固定系统是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

  • 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涉及股骨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

    作者:金伟强;郑国富;郑俊;张妙林

    目的:观察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涉及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涉及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5个月,患者X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 ~10个月.参照Harris评分系统制定标准,优10例,占58.82%;良7例,占41.18%;优良率为100%.结论: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涉及转子间股骨多段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

    作者:付常国;王会领;宋自昌;刘国华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等髓外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且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可靠,因此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多地采用PFN治疗.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几种常用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作者:毕荣修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因非手术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故目前许多学者倾向于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手术内固定.

  • 国产PFN治疗严重粉碎股骨转子部骨折

    作者:马志伟;柳惠江;林岳平

    股骨转子部骨折为近关节骨折,治疗不当易出现髋内翻畸形和下肢短缩.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增多,严重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明显增多,且患者均较年轻,对预后要求高.自2003-2006年,作者采用国产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治疗严重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作者:林向东;李顺华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是在Gamma钉应用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一种用于股骨近端(包括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髓内钉[1],近年来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2,3].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6月,采用AO/ASIF生产的PFN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3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聪祥;杨蒙;张伟;林月明;支绍信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 膨胀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施俊武;吴祝期;陈国华;池永龙;郭晓山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分钟、104.20 ml和5.12 cm,均明显低于PFN组 (分别为108.84分钟、240.38 ml和11.79 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也低于PF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磊;柴浩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英文数据库以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dynamic hip screw(DHS)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OR quasi-RCT为检索词;中文数据库以股骨粗隆间骨折AND动力髋螺钉AND股骨近端髓内钉 AND 随机对照,股骨转子间骨折AND动力髋螺钉AND股骨近端髓内钉AND随机对照为检索词。以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专业实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4月的所有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Manager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81篇,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6篇,共涉及1236例患者。PFN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高[OR=-2.730,95%CI(-2.95,-2.51);OR=-1.900,95%CI (-2.09,-1.71);OR=2.480,95%CI(1.38,4.48)]。2组的螺钉切出率及再次手术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290,95%CI(0.39,4.29);OR=1.740,95%CI(0.61,4.95)]。结论:与DHS固定相比,PFN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高,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 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DHS及PFN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叶成;董建文

    目的 对比研究三种不同的代表性方法治疗高龄患者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大小及术后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应用DHS、PFN及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的71例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DHS组)、B组(PFN组)和C组(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①在手术、住院和卧床时间方面,C组与A、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功能C组与A、B两组间、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A、B、C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23.8%、21.1%,A、B两组分别有2例和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 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徐存立;张清波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32例)和PFN(PFN组,25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与DHS相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DHS组和PFN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38%和88.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 股骨近端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毋剑军;李军利;王洪源;韩瑞明;郭庆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疗效优2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75%.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4~10周负重.未发生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髓内钉折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脂肪栓塞;1例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1例同侧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1例出现轻度股骨头切割,1例螺钉轻度退出.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旋转、可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此型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徐国新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结果:48例全部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45例骨性愈合.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生物力学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抗旋转确实、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太显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8例,动力髋螺钉(DHS)组(动力髋螺钉治疗)69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25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58例.均予以18~36个月随访,比较 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PFNA与另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分数高,为(90.2±12.5)分,与后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 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组、PFNA组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稳定性骨折,可选择多种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性骨折,或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髓内固定效果较好.但可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年龄、骨折类型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科学选择术式.

  • 浅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涛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动力髋螺丁组(DHS)42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HNA)45例.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32个月,平均16.4个月.2组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NA常应用于股骨转子间各种类型骨折,特别较为严重的Ⅲ型、Ⅳ型骨折,DHS临床多应用于骨折粉碎不严重的I型、Ⅱ型骨折.临床可根据骨折类型进行选择治疗.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段骨折42例

    作者:易祖强

    目的探寻股骨近段骨折治疗的佳内固定方法.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复位固定治疗42例股骨近段骨折.结果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32例可完全负重,6例需扶拐行走,3例借助轮椅出行,1例因患髋僵直、疼痛,仅能卧床.结论PFN是一种目前侵袭性小,效果佳,适应证广,设计合理的股骨近段骨折内置物.

  • 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王广超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收治的164例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组(保守组)35例,B组(动力髋螺钉组DHS)40例,C组(股骨近端锁定板组PFAP)42例,D组(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47例.比较4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DHS、PFAP、PFN 3组优良率与A组优良率比较,P<0.05.DHS、PFN、PHN 3组相比较,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1.9%、4.2%,3组比较,P>0.05.结论 保守治疗多用于不具手术指症者.DHS临床多应用于骨折粉碎不严重的A1型,A2型及部分A3型骨折,PFN、PHN常应用于股骨转子间各种类型骨折,尤其是骨折粉碎严重的A3型及A13型骨折,治疗效果较好.

  • 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张怀栓;张猛;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保田;王顺利;张林峰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近端病变患者(病变27处)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采用病变刮除、化学药物清理瘤壁、仿生骨植入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 X 线检查评估植骨情况、内固定情况及颈干角,应用改良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及 Enneking 肢体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骨囊肿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多发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成软骨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病变刮除植骨 PFN 内固定术,术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复发,行特制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X 线评估 PFN内固定优良率96%;仿生骨评估优良率92%,颈干角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7.5°。Harris 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0分,优良率为92%;Enneking 肢体功能评估系统优良率为90%。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 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洪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应用PFN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8例成功随访3~l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切出2例.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有效率达93.75%.结论: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势,通过提高手术技术可避免其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首选内固定物.

413 条记录 14/21 页 « 12...11121314151617...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