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肺癌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化疗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丽娟;商雪辉;贾长伶;雷国华;冯月亮;李海霞

    我院常采用头皮针、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4种静脉输液方式为肺癌患者进行化疗,前2种为外周静脉输液,后2种为中心静脉输液.近几年,对使用2种静脉输液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多,多数研究表明,使用中心静脉化疗利大于弊.

  • 膀胱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芦萍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术式,术后为防止膀胱内出现血凝块,必须保持膀胱造瘘管及气囊尿管通畅,用无菌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1],但常因冲洗液温度不当,而加重膀胱痉挛的次数和强度,加重膀胱出血,给病人造成较大痛苦。膀胱痉挛受很多因素影响,膀胱冲洗液温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对我科1997年3月~1999年12月,178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程度膀胱痉挛的病人,做了膀胱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所选的17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择期手术病人,年龄64~78岁,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气囊尿管和耻骨后引流管。膀胱造瘘管和气囊尿管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系统。膀胱冲洗液为无菌生理盐水,膀胱造瘘管为20~22号T型硅胶管,气囊尿管为18~22号贝朗双腔气囊尿管,气囊均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术后立即开始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采用6个温度段进行观察,10~15 ℃、16~20 ℃、21~25 ℃、26~30 ℃、31~35℃、36~38 ℃。每一温度段观察28~30例病人,冲洗液加热器为HW3人体输液恒温仪。每组病人其他治疗相同。2 分组 将178例病人根据冲洗液的温度段分为6组:10~15 ℃温度组30例,16~20 ℃温度组30例,21~25 ℃温度组30例,26~30 ℃温度组30例,31~35 ℃温度组30例,36~38 ℃温度组28例。术后立即开始行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术后当日膀胱冲洗滴速为100滴/min,术后第1天为80滴/min,术后第2天为80滴/min,术后第3天为60滴/min,术后第4天为60滴/min,术后第5天为50滴/min,术后第6天为50滴/min(个别病人根据出血程度临时调整)。 病人出现难以耐受的膀胱内疼痛和尿道不适[2],即记为膀胱痉挛1次,持续时间30 s左右,每组病人每天膀胱痉挛次数平均数进行t检验。 每位病人每天留3次尿标本,查尿红细胞计数。单位:个/μl。取其平均数做为当日红细胞计数,取每组病人当日红细胞计数平均数进行t检验。3 结果5.2 中心静脉置管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如锁骨下静脉置管误穿锁骨下动脉,因锁骨遮挡不能直接压迫而止血,严重时可出现出血性休克;误穿胸膜可致气胸,以及刺伤临近神经;颈内静脉置管后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度,病人不易接受,且易因呕吐、饮食等被污染;股静脉置管同样存在易被大小便污染的因素,且所处位置隐蔽,给护理带来困难。5.3 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5.3.1 为确保留管成功,应选择健康静脉穿刺,好在病人新入院时就进行,或有意识地保护肘前区静脉,如不在此反复抽血等,待条件许可时再置管。5.3.2 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易发生静脉炎。5.3.3 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需适当束缚,避免脱管或因肢体活动过度引起机械性静脉炎。5.3.4 尽量不要在留置管内抽血,避免因血标本质量不能保证,造成检验误差而影响治疗或形成微血栓,增加并发症。

  • 锁骨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作者:徐玉环

    目的 总结90例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90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定期留取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对营养支持反应良好,耐受无严重并发症,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提高护理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 PICC和CV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李云霞;朱凤霞;贾晨娜

    目的: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我科1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分为两组,1组74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2组5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结果:PICC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CVC.结论:PICC和CVC置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长期输液或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值得推广应用.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专科护士中的应用

    作者:陈美琴;余林欢;黄锦萍;李春转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专科护士技能中的实用意义.方法1 028例肝胆、胃肠道疾病患者,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用以进行围手术期大量输液、输血、静脉营养、化疗、测量CVP等.结果一次成功置管999例,成功率97.2%,27例穿刺失败,失败率2.8%,并发气胸2例.置管时间14~90 d.经临床护理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固定好、不易脱出、不易感染、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置管方式.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重要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作者:汪素萍;肖桂平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密切观察68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 其中17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5.44%,包括气胸、误穿动脉、血肿、感染、穿刺点组织液漏出、心律失常、导管堵塞、易位输液等.结论 操作者要熟悉解剖结构,技术熟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掌握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 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作者:王祚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之带来并发症的也日益增多。加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该项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

    作者:居来提·阿布都;阿娜尔汗·热合曼

    老年肿瘤患者多伴有末梢循环不良的现象,因此寻找表浅的静脉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反复穿刺及强刺激性药物的作用常会造成表浅静脉的严重破坏[1],不能保证药物入量和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一种常用手段,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一项临床技术手段.但导管相关感染是其明显的并发症[2].本文以锁骨下静脉置管治疗的肿瘤化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

  •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于伟;刘景利;邢巨影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 肿瘤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作者:纪晓燕

    肿瘤患者当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或注射强刺激化疗药物时,常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血液粘稠度较高,机体抵抗力低下,导致堵管率和感染率往往高于一般患者.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及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2003年10月起,我科对98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病人采用了新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PICC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淋巴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汪莉;付素英;张玲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P<0.05,置管操作时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P<0.01,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此项技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

    作者:李雅文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80例参与研究,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舒适护理,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在置管24 h后穿刺点、穿刺点周围皮肤、穿刺侧肩部及肢体活动的舒适程度比较无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24 h后,甲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乙组,且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32.5%),且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升其舒适度,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燕群;黄富;吴玉娜;毕雪华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完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朱静美;王远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护理技术,它代替了静脉切开,能及时建立可靠持续的输液通道,保证抢救顺利进行,对癌症、危重、衰竭及手术创伤病人采用TPN,补充每日所需全部营养要素,在禁食状态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我院外科病房1996年开展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实行TPN疗法,均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沈培玉

    目的 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心力衰竭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均穿刺成功,留管时间7~30天,分别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液给药和抽血等.其中除1例因管腔堵塞拔除外,无其它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3例死亡,其余痊愈或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81%.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吴小敏

    目的 探索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2011年5月178例危重病人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置管后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178例置管,2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导致提前拔管.结论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加强日常导管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1例骨髓移植病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刘娜;侯彩妍;王焕英;吴晔

    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是保证骨髓移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我科已经对608例骨髓移植病人进行了锁骨下静脉插管,只有1例病人发生了血栓,经过我们治疗及护理后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推广

    作者:尹军花;张琼芳;纪光洲

    神经外科虚夸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常输注20%甘露醇用于降低颅内压,效果显著,但20%甘露醇为高渗溶液,多次快速的输注,易引起静脉炎[1].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通路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介绍笔者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进修学习期间,对该院神经外科60例患者得用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静脉通道及完全胃肠外营养的观察,变为此方法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且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现介绍如下.

  • 预防胃肠外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玉坤;石春莲;李金梅;李维庆

    完全胃肠外营养(简称TPN)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胃肠"作用的重要治疗措施.我院自1998-12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TPN液治疗,增加了病人的营养支持,增强了抗病力,临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改进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探讨

    作者:杨雄志

    目的:探讨成人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寻求一种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将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入住ICU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锁骨下静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剌总成功率为98.9%,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8.9%,对照组为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为7.8%,对照组为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血气胸形成,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照组气胸2例,穿刺口透漏4例,局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且有利于初学者的教学,值得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在临床推广.

252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