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噬在代谢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车妍;王兆鹏;袁园;唐其柱

    自噬是一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1].但其过度活化或抑制状态与多种疾病有关,其中包括心脏疾病[2].代谢综合征以腹型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为重要特征,严重影响健康,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白噬与代谢综合征有密切的关联.本研究综述了自噬的研究进展及自噬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以期深入了解自噬,同时也是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靶点的积极探索.

  •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张璐;智光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物质在多种组织器官内沉积造成的多系统疾病,每年发病率在6~10例/100万人,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早期诊断困难.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指淀粉样物质在心脏内沉积,造成以限制性心肌病或难治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所谓的淀粉样物质是以异常的β折叠形式沉积在细胞外的某种自体蛋白纤维,经过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苹果绿双折射,在电镜观察下,可见直径在7.5~10.0 nm的无分支皱褶结构排列.目前,已经分离出30多种相关的淀粉样物质[1].同时,淀粉样沉积物中,还含有许多其他的非纤维样蛋白质,如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载脂蛋白E,结缔组织成分和基底膜蛋白[2].现针对CA的不同类型及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 心肌能量代谢测量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安冬琪;许顶立

    心肌能量代谢在心脏疾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力衰竭时心肌代谢会发生改变,心肌代谢异常又常常推动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进程.心肌能量学(myocardial energetics)是研究心肌能量、代谢、需氧与供氧平衡和心脏作功关系的一门学科.从心肌能量代谢机制而言,左心室直接利用ATP的代谢能量来进行生物力学工作.评估心肌代谢改变状况及变化程度,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治疗也有着指导意义.怎样评价人体心脏的能量代谢状况,不少心血管病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今年美国AHA也发表了《关于心脏能量代谢评估的科学申明》,对心血管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我们就心肌能量代谢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作此综述.

  •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肌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添甜;韩家豪;高燕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与糖尿病代谢异常同时发生的,以左心室扩大和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特别是舒张功能低下为特点的心肌结构大范围改变,且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一种独立的特异性心肌病[1].1972年Rubler等首次提出了DCM的概念[2].DCM在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引起心肌细胞及其间质纤维化,促进心肌重构、心室扩大,出现心功能异常.舒张期功能异常、心室限制是DCM早期的功能性障碍,可表现为心肌肥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室扩张、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终发展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3-4].

  • 非选择性自噬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楠;廖海含;唐其柱

    自噬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其负责细胞内一些大分子、衰老以及损伤细胞器的降解及降解产物的再利用.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应对细胞内外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完整的自噬流包括自噬结构的形成、通过自噬体或者自噬内涵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将自噬底物运送至溶酶体,发生底物的降解,并将大分子物质释放回细胞质的整个流程.其分为起始、形成和降解3个阶段.自噬的起始主要是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体(VPS34 VPS1 5-Beclin 1)的组装;继而在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Atg5)、Atg7、Atg12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参与下形成脂质双层膜的自噬小体,自噬小体包裹被降解的底物,并与溶酶体结合成自噬溶酶体确保底物的降解与利用[2-3].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自噬分为选择性自噬和非选择性自噬.

  • 应激性心肌病亚型及发病机制新认识

    作者:房加雄;齐跃;于慧春;田泽君;刘子泉;吕琪;胡远兵;王杰思;李贺

    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性章鱼瓶形态,90年代日本学者Sato等首先用章鱼瓶心肌病描述本病典型特征.由于本病常以强烈心理应激刺激为诱因,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称之为应激性心肌病.近10余年来世界各地临床病例报道逐年增加,观察到多种不同心室累及特征的亚型,诊断标准也不断完善[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年龄相关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变化与本病关系密切[2-3].应激性心肌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在全球,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大形势下,深入研究本病有重要意义.

  • 超声造影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一例

    作者:皮淑芳;刘迎午;彭文近;王东;黄雷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主因“间断咳喘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白痰,活动后胸闷气喘,平卧时加重,夜间平卧入睡困难,尿少.就诊于我院急诊,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V1~3导联呈rS型,Ⅰ、aVL、Ⅱ、Ⅲ、aVF、V4~6导联T波低平双向,V4~5导联ST段压低0.2~0.3 mV(图1).既往患高血压21年.查体:体温36.4℃,脉搏94/min,呼吸频率18/min,血压127/90 mm Hg(1 mm Hg=0.133 kPa),半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扩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率100/min,双下肢水肿(+).入院诊断: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给予抗凝、改善心功能治疗.入院查B型钠尿肽1.83 μg/L.

  • 碎裂QRS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夏伟;卢成志

    碎裂QRS波是近几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离子通道病等疾病,并且可以对上述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1 碎裂QRS波的定义和分类Das等于2006年首先提出碎裂QRS波的概念,并定义碎裂QRS波为: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冠状动脉供血区相邻的两个导联上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形态不同的RSR'波或多相波,并且排除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其心电图特点为:(1)QRS波呈三相波或多相波,典型的三相波呈RSR'型,但可以有多种变异.多相波常由于R波或S波的多个切迹或顿挫形成,S波的切迹多发生在S波底部.(2)伴有或不伴有q波,q波可能存在单个或多个切迹或顿挫.

  • 老年人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范利

    心肌病是导致老年人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检查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心肌病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虽然老年人心肌病多由中青年人延续而来,但其临床表现,诊治和转归具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 心肌疾病
  • 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文近;刘迎午

    1990年,日本学者Hikaru Sato及其同事依照左心室造影,首先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影像,发病时心脏收缩期心尖部膨隆、心底部狭小,形似日本古代捕章鱼的瓦瓶(tako-tsubo),当时将其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随后结合其发病早期独有的心尖部收缩功能障碍,将其命名为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近年来,关于此病的报道逐年增多,且部分作者发现并研究了较多的病例,逐渐积累了对该病的知识,对该综合征的命名亦有多种,包括破心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神瓶心肌病(ampulla cardiomyopathy)、急性心肌病(acute cardiomyopathy)和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stress induced stunning);Sharkey及其同事以及Wittstein等结合该病患者发病前,有一个明显的心理或是躯体应激情况存在,且发病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等应激性物质水平明显增高的特点,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 stress cardiomyopathy,SC);2006年AHA关于心肌病的科学声明中,将其分类为一种独立的心肌病,并正式命名为SC.

  • 缺血性心肌病应用左西孟旦疗效观察和有创血压监测意义

    作者:袁玮;法天锷;张亚迎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疗效,评价有创血压(IBP)监测在左西孟旦治疗ICM血压监测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ICM的住院患者共14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静脉泵入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并采取桡动脉穿刺置管24 h的直接连续的IBP监测,同时定时进行无创血压(NBP)监测。观察本组 ICM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情况;记录IBP 和NBP 检测血压水平波动情况。结果14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3.9%(139例);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治疗前患者左心房内经(46.7±4.7)mm、左心室内经(69.6±10.2)mm、肺动脉压(46.8±14.4)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射血分数(32.5±8.3)%,治疗后左心房内径(41.5±3.6)mm、左心室内经(63.5±9.8) mm、肺动脉压(44.1±13.2)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37.09±8.14)%(均P<0.05),治疗前、后48 h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为(7276.5±753.0)ng/L 比(3435.0±442.8)ng/L (P<0.05);治疗后血钾、钠、氯、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BP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波动幅度小于NBP监测血压。结论左西孟旦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明显,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不良反应轻微,采用IBP监测,能准确直观地反应患者的血压,为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依据。

  • 卡托普利逆转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机制的研究

    作者:戚本玲;刘洪智;曹林生;成蓓;管思明;刘承云;张湖萍;何平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逆转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1)阿霉素心肌病组(ADR-DCM组,25只):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2)ADR-DCM+卡托普利治疗组(ACEI组,25只):卡托普利50 mg·kg-1·d-1灌胃治疗;(3)健康对照组(对照组,10只).阿霉素注射2周后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s活性. 结果 ACEI组较ADR-DCM组病死率明显降低(12%和40%,P<0.01).与对照组比较,ADR-DCM组大鼠左室内径扩大及心功能明显下降,ACEI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降低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ADR-DCM组MDA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1),而ACEI治疗可降低MDA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ADR-DCM组左室胶原明显增加,CVF增高;ACEI组CVF显著降低(P<0.01).ADR-DCM组左室心肌MMP-2、MMP-9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MPs明胶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ACEI明显抑制MMP-2、MMP-9mRNA表达,降低升高的MMPs明胶酶活性,而TIMP-1的表达在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MMPs表达及活性上调,卡托普利部分通过抑制MMPs表达及活性逆转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糜蛋白酶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与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关系

    作者:赵柯湘;肖谦;黄昶荃;李龙英

    目的 对糖尿病仓鼠模型心肌中糜蛋白酶(chymas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进行检测,观察chymase mRNA水平、酶活性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仓鼠模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hymase mRNA水平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s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Ang Ⅱ含量.结果 (1)糖尿病组仓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chyamse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0.88±0.07) U/mg组织和(0.54±0.04)U/mg组织(P<0.01),而AC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 Ⅱ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95.8±16.0)pg/mg组织和(51.1±20.8)pg/mg组织(P<0.01);(3)糖尿病组心肌chyamse mRNA表达水平为0.810±0.026,较对照组0.490±0.087显著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仓鼠病变心肌的chymase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 Ⅱ含量的升高.

  • 糖尿病心肌病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利芬;陈佳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现已被公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特异的心肌疾病,其临床特征早期以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迄今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与大血管的粥样硬化无关,而由DCM所致~([1]).

  • 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

    作者:洪钰杰;钟国强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心房电重构、心房结构重构、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异常的钙离子电流相互协同的作用,心房重构是其中的中心环节.研究结果表明,房颤伴随着进行性的心房结构重构,而心房纤维化则是心房结构重构显著特征.心房纤维化导致心房电传导及兴奋性异常,为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提供了重要的病理基础[1].但是,心房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将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为房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房颤动
  • 老年右旋心肥厚型心肌病伴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行双腔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治疗一例

    作者:张鹏;付乃宽;许静;宋东

    患者女性,62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30余年,加重5d入院.患者既往有先天性右旋心,30余年间断有胸闷、憋气症状,未予就医.入院前5d于夜间休息时突发胸闷大汗,不能平卧,持续发作30 min不能缓解,由急救车送往附近医院,急诊心电监护示心室率40次/min,后突发心室颤动,给予电除颤、心外按压等抢救后恢复窦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右旋心、心脏扩大、肥厚型心肌病,后给予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对症治疗后转入我院.

    关键词: 心肌疾病 除颤器
  • 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祝善俊;杨永健;于林君;黄岚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细胞内Ca2+([Ca2+]i)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3)介导的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雷尼丁刺激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外Ca2+跨膜内流或细胞内Ca2+释放,检测CaN、NFAT3、锌指转录因子(GATA4)蛋白量、NFAT3定位以及氚-亮氨酸(3H-Leu)掺入量,环孢素A作为CaN特异抑制剂.结果 AngⅡ、雷尼丁刺激1、3 d,心肌细胞CaN、NFAT3、GATA4蛋白表达及3H-Leu掺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0.05或<0.01).AngⅡ和雷尼丁刺激第1天,心肌细胞NFAT3表达由胞质转入胞核表达为主.环孢素A可抑制上述作用,与刺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刺激心肌细胞Ca2+内流及Ca2+释放,均可激活CaN-NFAT3信号通路.CaN-NF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Ca2+]i增加有关,而与[Ca2+]i的来源无关.环孢素A能够抑制AngⅡ和雷尼丁介导的CaN-NFAT3-GATA4 表达的增加和蛋白质合成.

    关键词: 心肌疾病 神经递质
  • 单纯夜间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陆璐;李燕;黄绮芳;李利华;盛长生;王继光

    目的 探讨单纯夜间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景宁县14个村的居民中,记录24 h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结果 647例受检者中单纯夜间高血压[平均血压≥120/70mm Hg(1 mm Hg=0.133 kPa)]有72例(11.1%).夜间和白天的收缩压或舒张压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但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患病率(23.6%)与正常血压者(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单纯夜间高血压与用心电图诊断的左室肥厚没有显著独立关联.

  • 心肌淀粉样变性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燕;任艺虹;钱赓;周超飞;张庆考;赵鹏程;刘国树

    目的 分析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18例经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18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均存在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其中12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E/A) >2.0,且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DT) <150 ms;12例存在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13例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18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和17%.Kaplan-Meier分析显示NYHA>Ⅱ级、E/A >2.0且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DT)< 150 ms与病死率增加相关(log-rank P=0.026和0.001).心力衰竭前接受化疗者有生存期延长趋势.结论 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病死率上升.NYHA>Ⅱ级、E/A >2.0且DT< 150 ms与病死率增加相关.

  • 缬沙坦和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永健;傅国胜;陈方明;王辉

    TGFJ3的表达,使得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功能.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780 条记录 6/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