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常见的重大外科手术之一,也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效果佳的手段. CABG 采用自体血管,对狭窄或者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搭桥,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治疗目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对康复认知的临床研究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居民的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已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患病率增加快的是冠心病。同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2013年时已超过45万例,2014年达到50万例,中国PCI例数已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对于冠心病,目前关注多的是发病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而对发病前预防以及发病后康复不够重视,大量患者得不到相关的医学指导,从而导致患者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大大增加了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以及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1]。二级预防是冠心病康复的一部分,是综合性的心血管病管理的医疗模式。研究发现患者康复的达标与否本身因素占74%[2]。现我院针对PCI术后患者开展五大处方的康复工作:①循证用药;②运动评估及运动治疗;③心理康复;④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和限酒);⑤营养康复。患者对康复的认知可提高康复的依从性和高效性。本研究对患者的康复认知进行调查,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指导。
-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牙髓血运重建术简而言之就是在无污染的前提下,在体外建立牙齿根管系统的血流通道,从而使得根管内的牙本质继续生成.即通过尽量保护矛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为这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条件,使其在诱导下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能够继续发育.近年来,牙髓血运重建术被不断应用于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根尖周病变的治疗.本文将针对近年未有关牙髓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进一步综述.
-
牙髓血运重建在年轻恒牙根尖感染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在年轻恒牙根尖感染治疗中比较牙髓血运重建和根尖诱导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牙科于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32例年轻恒牙根尖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组,每组12例.A组患儿使用含EDTA的血运重建治疗,B组患儿使用不含EDTA的血运重建术治疗,C组患儿使用常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术后1年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和X线牙片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通过两两对比,发现C组患者与A组、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年轻恒牙根尖感染的治疗中,相较传统的根尖诱导成形术,牙髓血运重建能有效促进牙根的生长,增加根管壁厚度,联合使用EDTA效果更好.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运重建 根尖诱导成形术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血小板活化指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的预测作用
目的 分析血小板活化指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经PCI手术治疗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血运重建将患者分为A组(再次血运重建,25例)与B组(未行再次血运重建,57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CI术前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活化指标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 A组CD62P>1.31%、CD63>0.77%、PAC-1>0.81%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2P>1.31%、CD63>0.77%、PAC-1>0.81%是影响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指标高水平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因素,手术前、后应加强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改善预后,避免再次血运重建.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运重建 -
多次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1例分析
某男,47岁,既往吸烟史30年,高脂血症7年.7年前因持续性胸痛入院,经相关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当时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示:右冠脉闭塞,并对右冠脉植入支架治疗,术后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此后,因反复胸痛发作先后于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就医,多次行冠脉造影及植入支架治疗.近2个月,心绞痛频发,行冠脉造影,从结果看,考虑可能为前降支植入支架3枚,右冠脉植入3枚,回旋支植入2枚,左冠脉前降支6-7段支架内管腔丢失70%,回旋支11-13段支架内管腔丢失80-85%,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管腔丢失,狭窄重处达80%.
-
根管内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内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应用血运重建术;术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患牙牙根管壁厚度及牙根长度.结果 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根管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管内血运重建术在年轻恒牙病变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牙髓血运重建术在促进根尖周损伤的愈合、促进牙根发育及大程度地保存患牙、提高存活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
二联抗生素在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三联抗生素TAP和二联抗生素DAP做根管消毒剂在血运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追溯统计医院近年来收48例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患牙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二组,各24例,实验组一组为使用三联抗生素TAP做根管消毒剂的血运重建术,实验组二组为使用二联抗生素DAP做根管消毒剂的血运重建术.术后12个月,对比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患牙牙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及牙体组织变色率等数据参数.结果 实验组一组、二组两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患牙牙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牙骨质样组织沉积率等技术参数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牙牙体组织变色率方面,实验二组与实验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髓血运重建术中使用TAP和使用DAP做根管消毒剂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使用DAP做根管消毒能有效降低牙体变色率.
-
牙髓血运重建的研究进展
牙髓血运重建适用于牙根未完全发育形成的年轻恒牙,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根尖乳头干细胞等种子细胞,形成以血凝块为主的再生支架,并提供生长因子,后进行严密的冠方充填,为干细胞提供环境使其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成骨细胞,诱导牙髓再生和根尖继续发育的方法.根尖诱导成形术和根尖屏障术虽然被认为是经典的根管治疗替代方法,但是由于吸水性、氢氧化钙的蛋白水解活性,以及根充糊剂的吸收可能导致根折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解决办法,本文将对牙髓血运重建做一综述.
-
急性心梗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持续性室速1例的抢救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症,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的指南建议为了进快血运重建以挽救频死的心肌,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应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但由于病情危重在实行再灌注治疗后,经常会有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所以当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及护理,尽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2007年11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梗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持续性室速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DEF)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n=33)和对照组(n=23)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周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据结果施行介入治疗术。观察住院期间、3个月和6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6个月时,PCI组中LVEDVI为(51.8±5.7) mL/m2,LVESVI为(25.7±3.6)mL/m2, LVEF 为(53.6±3.1)%;药物组中LVEDVI 为(56.6±7.1)mL/m2,LVESVI为(28.4±6.3)mL/m2,LVEF 为(49.9±2.3)%,与药物组同期比较,PCI治疗后LVEDVI、LVESVI显著减少(P<0.01),LVEF显著增高(P<0.01),防止左心室进一步重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 PCI治疗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有所改善。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围术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短期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5例ACS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血瘀阻证组(140例)、气阴两虚证组(42例)、心肾阴虚证组(13例)、痰阻心脉证组(10例)4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患者证型变化;分析不同证型患者住院期间与随访6个月预后的差异.结果 20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3支病变90例(43.9%),C型病变124例(60.5%).痰阻心脉证组复杂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血运重建术后心血瘀阻证减少,痰阻心脉证明显增加.随访6个月时痰阻心脉证组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分别为30.0%、5.0%、4.8%、0%).结论 ACS围术期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血运重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
血运重建时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共同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为心血管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技术的迅速发展、强化降脂理念的普遍认同及新型抗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ACS的预后.AC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局部反应,治疗靶向仅集中于冠状动脉或者缺血的心肌组织,显然难以获得真正理想的效果.如何改善ACS患者的长期预后,中医药复杂的药理作用初步显示有较好的综合效果,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研究.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中医药综合治疗ACS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综合现代ACS中西医研究进展,建立包括中医证候在内的ACS高危人群的辨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临床经验,构建ACS中医药干预规范,对提高我国ACS患者高危人群的综合识别能力和ACS中医药二级预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壁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心悦胶囊及复方丹参片组(简称中药组,4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加安慰剂组(对照组,40例),疗程3个月.分别于血运重建后14天和3个月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的多普勒超声试验,观察A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正常心肌百分比、前壁和下壁AMI左室梗死相关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力(LSPS)和应变率(LSPSR)的变化.结果 试验过程中,中药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75例完成试验.血运重建后14天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超声显示,中药组AMI患者LVEF值、正常心肌百分比,前壁AMI患者左室前壁心尖段LSPS、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LSPSR负向值,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基底段和中间段LSPSR负向值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血运重建后3个月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超声显示,中药组前壁AMI患者左室前壁心尖段LSPS、LSPSR负向值,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和LSPSR负向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血运重建后14天比较,中药组前壁AMI患者血运重建后3个月左室前壁心尖段和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负向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血运重建后左室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
-
通心络胶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运重建后自发性改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运重建(CVR)后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规律.方法 112例AMI患者均为成功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常规药物(对照组52例)和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干预组60例)治疗,于PCI后或溶栓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1)AMI患者CVR后1周、2周和1个月时自发改善2DE异常运动节段恢复率,干预组(11.9%、18.1%和1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3%和11.1%,P<0.05);3个月时两组相当;6个月时干预组恢复率(70.0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8%,P<0.01).(2)CVR后1周时两组LVEDV相当;但2周和1个月时对照组较干预组均明显增加(P<0.05);3、6个月时对照组无显著改变,而干预组显著减小(P<0.01).(3)CVR后1周、2周和1个月时LVEF自发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6个月时干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LVEF无显著改变.结论常规西药结合通心络胶囊干预后可以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预防心室重构.
-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时代.如何针对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无复流、缓慢复流、再灌注损伤等复杂病理环节进行综合干预,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对策.结合传统医学,选择有效方药,系统研究中药、复方不同有效成分、部位及其相互组合干预AMI血运重建后心肌毛细血管新生,促进心肌细胞分化和调节炎症反应修复过程的机理,有望为AMI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向及综合干预模式.
-
血运重建时代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运重建时代,中医药对冠心病防治的研究和认识也在与时俱进.相关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量、调节焦虑/抑郁等,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当前,有必要在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深入、规范地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中的贡献度.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医药 -
Courage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
一项由美国Buffalo总医院William E.Boden 医生领衔的取名为Courag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血运重建和优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转归)的临床试验研究,历时7年,入选美国和加拿大50家医院的2 287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中95%患者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2/3患者经冠脉造影属多支血管病变,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OMT)和OMT联合冠脉介入干预(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两组,平均随访4.6年;结果显示,主要终点(所有原因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0%(P=0.62);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复合终点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在多支病变、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和合并糖尿病等高危患者的主要终点发生率的亚组分析,也发现两组是相似的.
-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无复流和靶向治疗的思考
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血管血运重建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但AMI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一年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仍较高,现代医学对血运重建后的系统炎症反应、心肌组织无复流、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病理环节尚缺乏真正理想的对策.中药及其复方药效成分极其复杂,作用环节的靶向性虽不如化学药物明确,但多作用环节的综合效应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系统研究中药、复方不同有效成分及其相互组合干预AMI血运重建后多个病理环节的机理,有望为改善AMI的二级预防效果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干预模式.
-
血运重建治疗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49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n=225)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 50%,n=124),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7 d,一级终点为全因病死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分别有4例(1.8%)和6例(4.8%)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两组二级终点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水平(HR=1.092,95% CI:1.040 ~1.149,P<0.01)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长期病死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