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vIL-6通过IRF-3负性调控IFN-β转录表达

    作者:徐妍妍;周国平;徐华国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是艾滋病感染者中发病率高的肿瘤卡波氏肉瘤的致病性病原体.本实验对KSHV裂解期蛋白-病毒白细胞介素6(Viral interleukin-6,vIL-6)抑制宿主固有免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利用仙台病毒刺激人胚肾细胞(HEK293T)激活抗病毒固有免疫,观察vIL-6过表达后对IFN-β的作用及机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FN-β基因表达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IFN-β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过表达vIL-6后,IFN-β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下降,进一步实验证明vIL-6可抑制IFN-β基因启动子活性,且vIL-6可特异性作用于IFN-β基因启动子PRDⅢ-PRDI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KSHV vIL-6可通过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从而调控IFN-β表达,且这种作用主要通过IRF-3信号途径.

  • 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肖琴华;周亮;温茂林

    目的 分析激素联合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发性硬化患者100例进行治疗分析,并且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 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激素联合β-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从血清IL-6指标的变化上看,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指标参数相似,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为(16.38±5.27)g/L,对照组治疗后为(35.27±5.19)g/L,观察组的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项判定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采用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出现残障的风险,并且安全性很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 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梁波;高国华

    [目的]观察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给予每周静脉注射β-干扰素3万u,连用24周,结束治疗后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DNA多聚酶活性及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15例病人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从HBeAg阳性转变为HBeAb阳性,有17例转氨酶转为正常.[结论]每周应用干扰素,连用6个月,可以改善病人的血清标志物,并使65%病人转氨酶转为正常.

  •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介导mIFN-β基因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研究

    作者:张明霞;吴云;邓松华;卢海妹;蔡春晓;徐容;曹广文;潘卫;陈秋莉;沈毅君

    目的:探讨人类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mIFN-β基因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利用人类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将目的基因mIFN-β经体外、体内两种途径导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中,观察体外转mIFN-β基因的B16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和瘤苗作用,及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IFN-β对体内局部肿瘤治疗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结果:1)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B16细胞能获得较高的转移效率和目的基因的有效表达;2)将mIFN-β基因导入B16细胞对B1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抗原的表达;3)将转mIFN-β基因的B16细胞接种小鼠,其体内致瘤性明显降低,且对对侧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有抑制作用;4)瘤体内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给予AdCMV mIFN-β,对局部肿瘤和转移瘤有治疗作用.结论:利用人类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mIFN-β基因治疗小鼠黑色素瘤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疗效,提示用腺病毒载体携带有效的目的基因来开发瘤苗和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β-干扰素治疗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运强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对该病的复发率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干扰素治疗2~3次/周,连续使用2年,观察两组患者3年复发率、至残程度、死亡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10例显效,6例好转,16例有效,4例无效;观察组患者16例显效,2例好转,18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干扰素能有效降低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的复发率、至残程度、死亡率,临床值得推荐使用.

  • 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研究

    作者:陈国友;蒋应明;张意;黄欣;厉永建;施群英;王全兴;张明徽;何龙;曹雪涛

    目的: 摸索一种适合于中试生产的点突变重组人β干扰素(17Ser-IFN-β)发酵与纯化工艺。方法: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热诱导时间对17Ser-IFN-β表达的影响;观察pH、蛋白浓度和层析条件对17Ser-IFN-β纯化的影响。结果: 17Ser-IFN-β工程菌在含甘油、酪蛋白水解物及微量元素的M9培养基中,17Ser-IFN-β表达量明显增加。灰度扫描显示热诱导4 h后的表达量高,目的蛋白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17Ser-IFN-β可以相对特异性地被仲丁醇抽提至有机相中,纯度达80%,经S200凝胶过滤柱层析后纯度达90%,用G25柱转换缓冲液,使缓冲液pH值>8,同时去除缓冲液中的还原剂DTT,将复性后的样品用C4反相柱层析进行精制,终获得纯度>98%和比活性>3×107 U/mg的17Ser-IFN-β制品。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注射用新型重组人β-干扰素的中试生产工艺,为随后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 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8例的护理

    作者:陈林招

    总结8例多发性硬化使用β-干扰素治疗的护理,认为在护理中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支持,加强基础护理,正确功能锻炼,注意用药作用和副作用的观察,同时做好出院指导.

  • 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世强;徐杰;林文平

    目的 初步探讨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A组(脊髓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C组(β-干扰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各10只,用改良的Allen装置撞击大鼠脊髓胸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各组予相应干预处理.采用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于术后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分值均近0,随着时间进展评分逐渐升高,B、C组升高明显,干预治疗的B、C组与A组相比7 d内无显著变化(P>0.05),14 d时有显著变化(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β-干扰素应用有利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β-干扰素对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ax、Fas、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院;吴世强;徐杰;周仕国;罗奋棋

    目的 研究β-干扰素在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凋亡基因Bax、Fs、Bcl-2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Allen装置撞击SD大鼠脊髓胸9-10(T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为A组—脊髓损伤组(SCI 组),B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MP组),C组一β-干扰素组(IFN-β),D组(假手术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损伤脊髓组织中Bax、Fas、Bcl-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β-干扰素能明显降低Bax、Fas表达,升高Bcl-2表达.结论 β-干扰素具有减少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ax、Fas表达,并促使抑制Bcl-2表达.

  • β-干扰素对人PC-3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桑海明;王共先

    1957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能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的蛋白质,即干扰素(Interferon,IFN),分为I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两大类.I型IFN 家族包括IFN-α ,IFN-β[1].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郑迪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为MS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甲基强的龙组和甲基强的龙+β-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Kurtzke伤残等级疗效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治疗后Kurtzke伤残等级评分(EDSS)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MS急性期有效,能较快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 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陈爱军;孟学兵

    目的分析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1我院诊治的6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IFN‐γ和IL‐10浓度以及血清IL‐6的变化,同时对2组伤残等级的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作出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IFN‐γ浓度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595,P<0.05);治疗后IL‐10浓度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2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86,P<0.0001);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伤残等级平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341,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8,P<0.05)。结论激素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刘博;孟凡超;孙世龙;朱红灿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β-干扰素皮下注射,20 mg/次,3次/周,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残障程度,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SSH技术筛选β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的下调基因

    作者:钟彦伟;成军;曲建慧;张黎颖;郭江;李晓东

    筛选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以β-干扰素表达质粒pcDNA3.1(-)-IFN β转染HepG2细胞,同时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I酶切后将来自pcDNA3.1(-)转染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adaptor1和adaptor2衔接,再与来自pcDNA3.1(-)-IFNβ转染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成功构建人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所获得的50个克隆中,随机挑选37个克隆均含有插入片段,将这些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2种编码基因,其中3种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筛选到的cDNA序列,包括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一些蛋白编码基因.

  • 人IFN-β基因脂质体对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及其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伟;章翔;王占祥;费舟;张剑宁;郭衍;付洛安;王西玲

    目的探讨人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人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隔天给予pSV2IFN-β基因脂质体瘤内注射,对照组瘤内注射同体积的PBS或空载体,观察和比较各组裸鼠肿瘤的体积、重量和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肿瘤细胞种植28 d时,裸鼠肿瘤体积:空白对照组(1742.3±354.3)mm3,空载体组(1632.4±358.6)mm3,治疗组(482.6±45.3)mm3;肿瘤重量:空白对照组(6.1±0.6)g,空载体组(6.0±0.5)g,治疗组(2.2±0.5)g;肿瘤MVD:空白对照组51.2±6.4,空载体组49.3±7.0,治疗组26.1±4.3.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MVD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00),肿瘤的抑制率达72.3%.结论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的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脂质体介导的huIFN-β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力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林伟;章翔;张剑宁;费舟;李侠;宋蕾;王西玲

    目的 探讨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含huIFN-β基因的脂质体体外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C44,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通过Boyden小室法检测SHG44转染前后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同时采用明胶酶谱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比活性.结果 转染pSV2IFN-β后,SHG44细胞中的目的基因蛋白有显著表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pSV2IFN-β脂质体转染组的侵袭性细胞数分别为49.26±14.67、54.63±12.27和18.17±5.42,转染靶基因后SHG44细胞的体外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这与MMPs活性下降的改变相一致.结论 转染hu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使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提示脂质体介导的huIFN-β基因治疗可能是抗神经胶质瘤侵袭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 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对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林伟;章翔;王占祥;费舟;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郭衍;王西玲;梁景文

    目的:观察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及其转染后对SHG4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转染组与对照组SHG44细胞增殖的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IFN-β的表达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后4 d和6 d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7%和32.7%.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转染后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IFN-β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表明转染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66.8%与19.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 结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可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并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β-干扰素及其重组产品的基础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芳;姚堃

    β-干扰素(IFN-β)是一种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获得两种重组β-干扰素并用于临床.如何对重组β-干扰素进一步优化,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不仅对β-干扰素的结构、基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及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而且对目前市场上重组β-干扰素的种类、来源、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其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