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调节剂在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杨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调节剂以及益生菌等能够通过提供某些特殊营养素来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黏膜屏障稳态.其中,免疫调节剂包括氨基酸类(谷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瓜氨酸)、脂肪酸类(短链脂肪酸和ω-3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以及益生菌类(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阐释清楚这一系列物质对肠黏膜屏障稳态调控的靶点及机制,将为研究肠道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使临床营养理念得以拓展和提升.

  •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

    作者:许杰;王伊龙;王拥军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近期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菌群的产物、肠道菌群调控血压的信号通路,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模式4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

  • 添加短链脂肪酸的TPN对大鼠晚期结肠癌吻合口愈合的研究

    作者:傅侃达;秦长江;王国柱

    目的 研究添加短链脂肪酸(Shoa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晚期结肠癌大鼠模型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应用瘤块转移法建立晚期结肠癌大鼠Ⅰ期结肠吻合模型,随机分为2组①SCFA组,于常规TPN液中添加SCFA②TPN组行常规TPN.术后第6天处死大鼠,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检测黏膜细胞的DNA周期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SCFA组吻合口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并趋向与肠轴平行排列;对照组结肠黏膜细胞增殖期(S期)百分比(6.23±2.75)显著低于SCFA组(11.57±3.54,P=0.001);Ⅰ型胶原蛋白显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SCFA组表达明显,对照组不明显.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菌落计数(1.90±1.06)显著高于SCFA组(0.84±1.14,P=0.025).结论 添加SCFA的TPN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保护结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能促进荷瘤状态下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强结肠吻合口的胶原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促进结肠吻合口的愈合.

  • GC法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应用

    作者:刘娟;贾益群;詹美榕;王夏雷;李云鹤

    本文综述了GC法检测生物样品(主要为粪便、尿液、血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各种样品提取纯化方式的特点,并比较不同GC进样方式的优缺点,梳理GC法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应用现状,为探索更经济、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东方

    由于抗生素大量而广泛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的应用促进细菌之间耐药因子(R因子)的自然传播,使细菌自身不断优选出更高致病性和传播性新菌种,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威胁.细菌由敏感菌转化为耐药菌只需十几个小时,而一个新抗生素问世要几年、十几年.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目前所提倡的"促菌治疗"是利用"益生菌"(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短链脂肪酸和酶类)促进或改善微生态平衡,提高正常菌群的生物抗拮能力,达到增强抗感染的目的.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肠道菌群

    作者:金天如

    胃肠道生产20多种肽类激素。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过去的30年里受到多关注。人们对GLP-1以及另一肠道激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IP)功能的研究已导致了两类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分别称为GLP-1R激动剂和DPP-Ⅳ抑制剂。肠道的这些内分泌细胞不是聚集在内分泌腺体中,而是广泛分布在整个胃肠道中,从而与“外部”环境包括食物以及肠道菌群充分接触。本文简要介绍了GLP-1以及营养成分如何调节其分泌,并重点讨论了肠道环境如何影响GLP-1的产生和分泌,包括肠道菌群的贡献。

  •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洪玉;李际君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属于短链脂肪酸(SCFA)家族,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用于治疗癫痫已有近30年的历史,对癫痫、躁狂、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 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猛;邓洁琳;孟冠南;余锂镭;江洪

    人体肠道中定居着大量的细菌,这些肠道菌群与宿主处于一种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宿主为肠道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在物质代谢、肠道免疫、预防病原入侵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能通过多条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通过胆汁酸途径影响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肠道菌群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移位能够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调节血压等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此外,TMAO能增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性,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

  •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诚;陆明;夏娟;陈琳;雷涛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内环境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能调节脂多糖含量和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诱发机体的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凋亡及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肠道菌群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目前有许多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元、益生菌、肠道粪菌移植、二甲双胍和小檗碱,均对机体代谢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 腋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的护理体会

    作者:郭净

    腋臭是由于腋窝部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皮肤表面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而引起,并因其特殊的臭味而令人生厌.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腋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78例,效果满意,经随访0.5~1年,切口细而隐蔽,无肩部活动障碍及腋臭复发.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但术后护理很重要,如果护理不当,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富含阿拉伯木聚糖小麦提取物对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凌燕;刘晋;陈明;张敏;韦京豫;郭长江

    目的 研究不同灌胃剂量富含阿拉伯木聚糖小麦提取物(arabinoxylans-rich extract of wheat,AXEW)对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0.4g/kg· bw·d AXEW),中剂量组(0.8g/kg·bw·d AXEW)和高剂量组(1.6g/kg·bw·d AXEW),每组10只,每日灌胃1次并记录动物的摄食量和体质量.喂养2w后,使用D-木糖(D-xylose)灌胃1h并测其在血清中的浓度;测定小肠DNA和RNA的含量、绒毛和肠腺的高度;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的含量、pH值以及主要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结果 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小肠DNA和RNA含量增加,绒毛高度和肠腺高度增高,血清中D-木糖含量降低,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增高,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含量以及pH值降低,且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显著,同时乙酸、丙酸、丁酸和异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富含阿拉伯木聚糖小麦提取物可促进小肠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活性,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抑制致病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 高直链玉米淀粉对大鼠肠道发酵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雄;张焕容;杨发龙

    目的: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 amylase corn starch, HACS)对大鼠肠道发酵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 成年雌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喂不添加(对照)和添加5%、10%、20%、30%HACS的饲料.喂养4w后,解剖取小肠、盲肠及盲肠内容物,测定各组体重、饲料效率及淀粉消化率、小肠内容物、盲肠内容物、盲肠组织重量、表面积及盲肠中短链脂肪酸(SCFA)和pH值等. 结果:随着饲料中HACS添加量的增加,淀粉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肠道未消化物重量及粪重显著增加.添加20%和30% HACS组的盲肠中乙酸、丙酸、丁酸、丁二酸和总SCFA及盲肠组织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30% HACS组的丙酸、丁酸和总SCFA均低于20%HACS组.添加HACS各组盲肠的pH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20% 和30% HACS组达显著水平(P < 0.05). 结论:饲料中添加HACS能明显提高盲肠中SCFA的产量,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

  • 燕麦β-葡聚糖对小鼠结肠菌群及其功能的影响

    作者:申瑞玲;王章存;董吉林;姚惠源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小鼠结肠菌群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重23~25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126只,分成7组,每组18只,实验组(1~6组)分别以高低剂量0.5 g和0.25 g/(㎏ bw·d)灌胃给予燕麦β-葡聚糖OG2600、OG340和OG5,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期28 d.分别于实验14、28和35 d(停止灌胃后1w)分析各组小鼠结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变化;并在实验28 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结肠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均可使小鼠肠道和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作用效果与分子大小和剂量有关;第2、4、6组小鼠结肠内容物的乙酸、丙酸、丁酸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组细胞增殖指数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在体内容易发酵产生较高比例的短链脂肪酸,能促进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 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孙晓红;王娅芳;穆秋月;杨媛;吴国华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20~25岁健康在校大学生,分三阶段给予三种不同膳食及服用大豆低聚糖,每一阶段第1 w食用三种实验膳食(1.低动物性食物模式LAFD,2.动植物食物平衡模式BD,3.高动物性食物模式HAFD),第2 w添加大豆低聚糖,第3 w恢复原实验膳食,准备下一阶段试验.试验共进行9 w,每周前后收集粪便,利用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的SCFA.结果:LAFD干预后SCFA总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以乙酸、丁酸增加为主.BD和HAFD干预后SCFA总量没有改变.在三种干预膳食基础上添加大豆低聚糖后,LAFD时SCFA总量变化不明显,BD和HAFD时SCFA总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BD时以乙酸、丙酸增加为主,HAFD时以丙酸、丁酸增加为主.结论:膳食中植物性食品或动物性食品对人体肠道内SCFA的含量、种类均有影响.大豆低聚糖添加在动植物平衡膳食模式和高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下效果更好.

  • 影响肠道细菌发酵因素的体外研究

    作者:孙晓红;Heiner AM;Elzinga H;Vonk RJ

    目的: 体外研究不同因素对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为膳食改善肠道功能提供依据. 方法: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用荧光染色法计数细菌数量. 结果: 结果显示细菌数量高,短链脂肪酸产生多,pH=7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多;添加酪蛋白可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细菌数量;13C-葡萄糖不但被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而且也被用于细菌增殖. 结论: 人体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受细菌数量、pH及底物不同的影响,此为通过选择不同膳食(含益生原的食物如小麦、洋葱、香蕉、大蒜、韭菜、土豆等)以调节结肠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 炒神曲中短链脂肪酸的HS-GC/MS分析研究

    作者:吴丹;刘双;谢洪珍;杜婕;杨君君;王跃飞

    [目的]建立炒神曲中短链脂肪酸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HS-GC/MS)。[方法]采用HS-GC/MS分析炒神曲中短链脂肪酸。炒神曲样品密封于顶空进样瓶中进样分析。[结果]通过检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标准质谱库,鉴定了7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分析炒神曲中短链脂肪酸,为炒神曲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 基于肠道内环境调整的火麻仁润下作用的现代研究

    作者:李寒冰;吴宿慧;张颜语;齐月娟;吕宁;李根林;马敬倬

    目的 通过研究火麻仁水提液对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结肠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火麻仁润肠通便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水提液组、阳性对照(优乐多益生元)组,给药处理28 d.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备便秘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模型.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新鲜粪便中细菌变化,PCR-DGGE检测盲肠内菌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中SCFAs水平;对结肠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并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有增多趋势,乳酸杆菌减少(P<0.01);盲肠内细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丁酸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减少;肠道内乙酸、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肠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火麻仁水提液调整盲肠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乳酸杆菌、丁酸梭菌、Blaufia、颤杆菌等水平,降低梭菌属Ⅳ群等水平;降低乙酸、丁酸水平(P<0.05);降低结肠病理评分,改善病理损伤(P<0.05).结论 火麻仁水提液能够缓解模型大鼠的便秘状态并修复结肠炎性损伤,其作用途径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即促进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同时通过影响肠道内SCFAs水平而改变肠道内的酸性环境.

  • 危重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若霆;谭楚红;尹恝;潘速跃

    在生理状态下,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组可增强宿主的防御能力;而在危重症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群可出现低多样性、关键共生属低丰度,以及某一菌属过度生长的现象,这些表现被称为微生态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来源的成分可以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并调节免疫稳态.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肠道微生态紊乱的危害十分严重,可导致预后不佳.本文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对维持危重症患者全身稳态的重要性,总结菌群干预措施的新证据,为进一步确定危重症患者菌群失调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制定更加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肥胖的关系

    作者:贺文娟;钟燕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参与肥胖的发病过程,且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脂多糖、甲烷、氧化三甲胺等,通过提高对能量物质的获取,引起机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减慢肠道蠕动以提高吸收效率,造成胆固醇在细胞内的堆积,从而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短链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王雪姣;丁晓颖;彭永德

    短链脂肪酸(SCFA)是由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饮食结构变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SCFA的产生.近来研究发现,SCFA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SCFA的深入研究,为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134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