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蝎毒抗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作者:刘纯青;高溪;彭岩;张万琴;唐一淳

    研究蝎毒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用C57BL/6-品系小鼠,每日于颈部皮下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0 mg/kg)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蝎毒(SV)提取液高(200 mg/kg)、低剂量(20 mg/kg) 治疗组;另设对照组(NS) 和空白给SV高、低剂量组.各组均为8只.采用爬杆、游泳行为学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应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检测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凋亡;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SV能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组SNc部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P<0.01),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SNc Bcl-2免疫反应活性(I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Bax-I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药组未见Bcl-2-I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或Bax-I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提示:SV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基因表达抑制DA能神经元凋亡.

    关键词: 蝎毒 MPTP 凋亡 Bcl-2 Bax
  • 帕金森病小鼠血浆IL-10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俊;李海波;任艳

    目的 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探讨帕金森病小鼠血浆中IL-10的水平变化,为探索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实验动物:C57BL/6J雄性小鼠30只,体重25-30g,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0只.3组均在第7天注射完毕后于第24小时摘除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浆,-20℃保存备用;断头取脑,各组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细胞因子测定.试剂盒购自(R&D).按说明书进行检测.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对数据进行One-way ANOVA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组外周血血浆细胞因子IL-10含量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血浆中细胞因子IL-10明显高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说明IL-10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PTP IL-10
  • 帕金森病猴模型血清抗氧化系统改变的研究

    作者:朱青;孙圣刚;张允建;曹学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猴模型血清中抗氧化系统的动态改变与PD病期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逐日肌注MPTP法[按体重0.1 mg/(kg·d)]制造PD猴模型,运用行为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 将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并划分病期.抽取不同病期猴的血样,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病程早期血清MDA、GSH水平及SOD、GSH-PX活性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晚期MDA、GSH水平及SOD、GSH-PX酶活性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血清中抗氧化系统指标随病期呈规律性动态改变,作为早期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 作者: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olysaccharide obtained fromSpirulina platensis shows protective effects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A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 in C57BL/6J mice. Prior to the MPTP injection, some mice were pretreat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a polysaccharide derived fromSpirulina platensis once daily for 1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unoreactive staining and mRNA expression of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and tyrosine hydroxylase,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in dopamine synthesi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were signiifcantly increased in mice pretreated with 800 mg/kg of the poly-saccharid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PTP-treated mice.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the serum and midbrain were also increased signiifcantly in mice injected with MPTP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the polysaccharide fromSpirulina platensis. By con-trast, the activity of monoamine oxidase B in serum and midbrain maintained unchanged. These experimental if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olysaccharide obtained fromSpirulina platensis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the MPTP-induced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C57BL/6J mice, and that the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this polysaccharide likely underlie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 番荔枝酰胺衍生物FLZ对LPS联合MPTP诱发小鼠慢性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余凌虹;魏怀玲;鲍秀琦;张丹;孙华

    利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神经毒素MPTP诱发的慢性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考察番荔枝酰胺衍生物FLZ片剂对PD的治疗作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LPS(5 mg.kg-1)一次,1周后,小鼠皮下注射MPTP (25 mg.kg-1),每天1次,共注射2天.8周后,FLZ (25、50及75 mg.kg-1)及阳性对照药L-DOPA治疗性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2个月.以爬杆法及足迹法不同时间评价PD小鼠的行为学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显示,LPS与MPTP合用能成功诱发小鼠PD样病理改变,在造模后第8周模型组动物爬杆行为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在步伐测定实验中出现明显的步伐紊乱和步伐长度减小.FLZ (25、50及75 mg·kg-1)治疗性给药2个月,能显著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障碍,表现在增加爬杆行为学评分,改善动物的步伐紊乱及步伐长度;同时,提高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结果表明,FLZ片剂对LPS联合MPTP诱发的慢性炎症性PD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该药己申报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新型抗PD药物.

    关键词: FLZ LPS MPTP 帕金森病
  • 神经生长因子鼻腔给药对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慧楠;蒲小平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鼻腔给药对于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脑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检测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的活性.通过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在注射MPTP前鼻腔给予NGF,能够改善其行为学,增加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纹状体内SOD以及GSH-S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鼻腔给予NGF后,TH阳性细胞数有所增加.结论:NGF鼻腔给药对于MPTP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病毒保护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

    作者:高红;王建军;张蔚;蒋玉辉;牛东滨;王晓民

    目的:观察携带大鼠来源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GDNF)的重组腺病毒在小鼠帕金森模型中有无保护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抗神经毒素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损伤的作用.方法:将LacZ重组腺病毒(Ad-LacZ)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入小鼠单侧纹状体,分别于注射后24 h、72 h、10 d和30 d灌流取脑做X-Gal染色,观察报告基因在小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将rGDNF重组腺病毒(Ad-rGDNF)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入小鼠单侧纹状体.两者均于72 h后给予MPTP损伤中脑DA能神经元,1 周后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纹状体中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Ad-LacZ注射后24 h表达较弱,72 h逐渐增强,10 d仍可见到较强表达,30 d则逐渐减弱.LacZ基因的表达范围比较局限,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都能被感染,并且未见明显的腺病毒载体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注射Ad-rGDNF侧纹状体DA含量较MPTP损伤组和MPTP+Ad-LacZ组显著升高, 而未注射侧无明显升高.此外,DA主要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也明显升高,而DOPAC/DA、HVA/DA比值则明显降低.结论:Ad-rGDNF能显著保护中脑DA能神经元对抗MPTP的损伤.

  • MPTP作用下小鼠黑质和纹状体中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变化

    作者:蔡彦宁;温玫;刘姝;陈彪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和纹状体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在MPTP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 取16只SPF级C57 BL/6J小鼠,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MPTP组:30 mg/kg MPTP腹腔注射1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分别在1 d和2个月时分离黑质和纹状体.抽提总RNA,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分析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作用下不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所检测的1 200个基因中,黑质在制模后第1天有13个基因差异表达,2个月时有6个基因差异表达;纹状体中第1天有12个基因差异表达, 2个月时有13个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的基因与多种生理过程,如应激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蛋白酶体系统、信号转导等密切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到多种基因表达水平和多个生理过程的改变.黑质中γ-氨基丁酸通路以及纹状体中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和正确折叠在MPTP小鼠模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 MPTP对C57小鼠纹状体DA释放节律的影响

    作者:左晓虹;陈彪;蔡彦宁;吴燕川;刘姝;谢淑;温玫

    目的观察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对C57BL/6J小鼠纹状体DA(多巴胺)、5-HT(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取120只SPF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2组:MPTP组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HCl 36 mg/(k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300 μL.5 d后24 h内分6个时间点:ZT0、ZT4、ZT8、ZT12、ZT16、ZT20,取纹状体,用HPLC-ECD法检测各时间点2组纹状体中DA、5-HT的水平.结果 MPTP组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DA高峰出现在ZT0(即8:30 am),低谷在ZT16(即1:30 am),MPTP组DA的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相未发生改变.2组5-HT均无明显节律性释放.结论小鼠纹状体的DA水平呈节律性变化,5-HT无节律性变化,MPTP作用后对DA的节律性变化无影响.表明此模型纹状体DA的减少与DA释放节律性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 MPTP 多巴胺 昼夜节律
  • 神经毒素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概述

    作者:史肖锦;屈洪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的耗竭和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路易小体的形成,但其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对帕金森病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对PD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D,该文对目前常用的神经毒素诱导的PD动物模型进行概述,为相关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依据。

  • MPTP致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

    作者:郭德玉;于向东;陈彪;田欣;祝自新;李斌;王钜

    目的 介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的复制及常用的行为学分析方法.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同时每天进行小鼠的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后取材,用HPLC-ECD法测定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景,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内的蛋白总量,并计算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结果 爬杆实验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分值低,对照组和PD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悬挂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悬挂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游泳实验表明PD模型组小鼠游泳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情况不好,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震颤麻痹评分显示,PD模型组分值很高,震颤麻痹症状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巴胺含量分析显示,PD模型组多巴胺(ng)/蛋白总量(mg)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MPTP诱发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的复制方法以及爬杆试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和震颤麻痹评分简单可靠,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的良好方法.

  • 银杏叶提取物对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金凤;徐桂梅;张辰子;费帆;杨林;代路路;孙侠;邝少松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不同年龄段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8周龄及32周龄各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GBE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备PD动物模型,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进行灌胃治疗.运用爬杆、悬挂和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功能,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大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8周龄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得分、大脑GSH-Px活性、黑质TH阳性细胞及纹状体DAT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下降,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PD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给药组8周龄小鼠运动功能得分、SOD与GSH-Px活性、黑质TH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2周龄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得分、黑质TH阳性细胞以及纹状体DAT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下降,SOD与GSH-Px活性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升高,说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给药组32周龄小鼠运动功能得分、SOD活性、黑质TH及纹状体DAT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提高,脑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MPTP诱导的不同年龄段PD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尼莫地平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细胞萎缩的延缓作用

    作者:贾奇;梁炳生;杨森;何祥乐

    目的:探讨失神经骨骼肌细胞中Ca(2+)浓度和MPTP开放率的变化及尼莫地平对它们的影响.寻找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动物模型,将72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简称治疗组).在术后2、14、28d每组取8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腓肠肌,测腓肠肌湿质量比,用荧光指针定量检测Ca(2+)浓度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本细胞线粒体MPTP开放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2d ca(2+)浓度和MPTP开放率已经开始增加,随着时间延长(14d、28d),Ca(2+)浓度和MPTP开放率均持续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ca(2+)浓度和MPTP开放率均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但却始终高于同期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Ca(2+)浓度与MPTP开放率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通过抑制Ca(2+)超栽和MPTP的开放来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 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行为损伤

    作者:肖志勇;金鑫;Laudon Moshe;田绍文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对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一次MPTP (30 mg/kg),连续注射5 d,建立PD小鼠模型;Neu-240(0.1或3 mg/kg)腹腔注射开始于MPTP注射的第1天,1次/d,连续17 d。分别在MPTP注射后第14、15及17天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开放场测试、爬杆测试及悬挂测试。结果:在开放场测试与悬挂测试中,Neu-240能够分别显著性改善MPTP诱导的活动距离与运动评分水平的降低;在爬杆测试中,Neu-240对MPTP诱导的转向时间和总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仅表现为改善的趋势。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能部分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

  • 环加氧酶-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李冬冬;张万琴;冯哲辉

    目的和方法:选用C57BL种系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缺陷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OX-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OX-2缺陷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P<0.01),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明显减少(P<0.01).结论: COX-2可能与帕金森病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PTP COX-2 Th
  • 海州香薷总黄酮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亮;李芝;钱令波;叶治国;章国林;彭红云;夏强;王会平

    目的:探讨海州香薷总黄酮(TFES)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全心停灌的处理方法,平衡后,停止灌流30 min,再灌注120 min作为缺血/再灌注过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预处理组(1,10,100 μg/mlTTES),利用RM6240BD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监测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及在520 nm处测定由200 μmol/L CaCl2引起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海州香薷总黄酮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的现象、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的含量以及能够明显降低由CaCl2引起的线粒体在520 nm处吸光度值,且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海州香薷总黄酮能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心脏保护机制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有关.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目的 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 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浓度800mg·mL-1)按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情况.结果 ①各组实验动物存活情况,正常对照组30只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②各组爬杆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③各组悬挂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个月时P<0.05,3、4个月时均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④各组游泳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2个月时均P>0.05,3、4个月时P均<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2个月时均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结论 “抗帕颗粒”对MPTP诱发的C57BL/6小鼠PD模型行为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起效较慢,至2-3个月左右开始显现疗效;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足量、足程等问题,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性、持久性.另外,“抗帕颗粒”对游泳动作的改善相对较慢,需要更持久、更足量的治疗,显示中药制剂作用的缓慢性和局限性,提示联合使用多巴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必要性.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鼠α-syn异常聚集的影响

    作者: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区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雄性 C57BL/6小鼠,鼠龄8~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 模型对照组30只、PD 模型干预组30只。MPTP 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 PD 模型;正常对照组及 PD 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d-1灌胃;PD 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4月时黑质纹状体区α-syn聚集情况。结果①正常对照组30只(30/30只)终均存活,PD 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27/30只), PD 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28/30只);② PD 模型对照组、PD 模型干预组小鼠每次注射 MPTP 后,先有短暂兴奋(持续7.61±2.17min),表现为四处窜跳;随即出现全身中重度震颤,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活动减少,持续24.23±3.89min 后震颤消失;随后出现活动减少;③黑质纹状体区α-syn 免疫荧光双染检测;③ PD 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D 模型干预组较 PD 模型对照组有所减少,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增多;④ Western blotting 检测α-syn 蛋白量的表达,正常对照组与 PD 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与PD 模型干预组比较,P<0.001;PD 模型对照组与 PD 模型干预组比较,P<0.05。结论“抗帕颗粒”对 PD小鼠黑质纹状体区α-syn 异常聚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阻断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这种保护作用的关键机制,有望改善 PD 治疗现状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晖;朱玉萍;杨娟;刘慧琴;沈建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病( 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区TH阳性神经元及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 kg-1· 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 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40mg· kg-1· 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4月时黑质纹状体区TH阳性神经元及DA情况。结果①正常对照组30只(30/30只)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27/30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28/30只);②PD模型对照组、PD模型干预组小鼠每次注射MPTP后,先有短暂兴奋(持续7.61±2.17min),表现为四处窜跳;随即出现全身中重度震颤,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活动减少,持续242.3±3.89min后震颤消失;随后出现活动减少;③经Imagepro~Plus 5.1系统分析,正常对照组TH阳性细胞面积为64145μm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胞质为褐色颗粒的TH阳性细胞;PD模型对照组TH阳性细胞染色面积为40012μm2,高倍镜下见TH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D模型干预组TH阳性细胞染色面积为60952μm2,高倍镜下见 TH阳性细胞数量较PD模型对照组增加;④正常对照组DA含量为2.18±0.31μg· mL-1,与PD模型对照组1.57±0.22μg·mL -1比较,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2.04±0.18μg· mL-1比较。 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P<0.01。结论“抗帕颗粒”可使PD小鼠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一定程度地减少丢失,并改善DA含量的下降,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形态及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望改善PD治疗现状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剑波;孙俊红;王英元

    1986年,Murry等[1]首次提出心肌在经受了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后,能在随后的长时间缺血中延迟并减轻心肌损伤,即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